炮兵氣象勤務

為提高炮兵射擊和聲測定位精度而進行的氣象專業勤務。是炮兵戰鬥行動的重要保障。由炮兵氣象分隊實施。

正文

 影響射彈飛行的氣象要素,主要是虛溫、氣壓風向風速。氣象要素是隨時間和空間而變化的。為了便於修正氣象要素對射擊的影響,通常採用氣象要素隨高度的一種假定分布作為炮兵標準(表定)氣象條件。地面(海拔高度0米)標準氣象條件是:氣壓1000百帕(750毫米水銀柱高),溫度15℃,相對濕度50%,無風。各高度的標準氣象條件是:按照壓高公式計算的結果作為各高度的標準氣壓;氣溫在9300米高度以下按照每上升100米下降0.6328℃,9300~12000米高度按照拋物線遞減,12000~31000米高度上保持-51.5℃的等溫;相對濕度為50%,無風。炮兵氣象分隊定時對地面和高空的氣壓、溫度、濕度和風向、風速進行探測。將探測的資料與標準氣象條件進行比較和整理,求出射擊所需的炮兵氣象諸元,即地面氣壓偏差量、地面溫度偏差量、地面空氣密度偏差量、彈道溫度偏差量、彈道空氣密度偏差量和彈道風的風向、風速。影響聲波傳播的氣象要素主要是氣溫、 濕度、風向、 風速以及它們隨高度的分布。氣象分隊還提供炮兵聲測所需的氣象諸元,即不同高度上的虛溫和真風的風向、風速。氣象分隊通過發布氣象通報,將上述炮兵氣象諸元提供炮兵部隊進行氣象修正。
炮兵氣象分隊通常每隔 4小時實施一次綜合探測。在兩次綜合探測之間,進行1~2次補充探測。每隔1~2 小時發出一次氣象通報。在能見度良好和無雲的天氣情況下,以測風經緯儀探測時,高度可達12公里,夜間為6~8公里;以無線電探空儀探測時,高度可達25公里。氣象站的彈道保障半徑通常為20~50公里。氣象通報使用時效一般為2小時。
炮兵射擊的氣象修正,最初是利用地面氣象資料進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隨著高空氣象探測手段以及外彈道學的發展,開始探測彈道高度範圍的氣象要素。20世紀40年代後,炮兵氣象分隊使用的探測儀器有:測風雷達或測風經緯儀,無線電探空儀及其地面校驗裝置,氣象資料接收記錄和解算裝置,地面氣象要素觀測儀表及其他附屬設備。這些儀器裝載於車輛上,組成一個適用於野戰的移動式炮兵氣象探測系統。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