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阪泉之戰古戰場

經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專家和延慶縣歷史研究所工作者多方考證認定:炎黃“阪泉之戰”古戰場就在著名古蹟八達嶺下延慶縣的張山營鎮上阪泉村、下阪泉村一帶。炎黃二帝所處時代,是我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後期,他們開創了中華民族文化之源。炎黃是我們共同的祖先,中華民族稱“炎黃子孫”蓋源於此。

簡介

1992年6月,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魏開肇、尹鈞科會同北京史學研究會會長曹子西組成專家小組,先後查閱了《左傳》、《史記》等10種史籍文獻,多方論證分析認定:當今延慶縣上、下阪泉村一帶就是炎黃“阪泉之戰”古戰場。
為弘揚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紀念炎黃二帝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所作的偉大貢獻,北京延慶縣有關部門已決定在上、下阪泉一帶樹碑、建炎黃紀念館。屆時,這裡將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好去處。

黃帝戰蚩尤的傳說

在遙遠的古代,我國的黃河流域居住著許多分散的人群。他們按照親屬關係組成氏族,許多氏族又組成了部落。黃帝和蚩尤就是兩個大部落的首領。
黃帝姓公孫,改姓姬,名叫軒轅,所以人們又叫他軒轅黃帝。他的部落聯盟原來居住在我國西北部。蚩尤是九黎部落聯盟的首領,原住在我國東南部。後來,兩個部落聯盟逐步向中原地區推進,不斷發生衝突,最後展開一場異常激烈的戰爭,史稱“涿鹿之戰”。
傳說蚩尤長得兇猛異常,他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頭上生有堅利的角,耳朵旁邊的頭髮直豎起來好像劍戟。他還有81個弟兄,都是銅頭鐵額、獸身人語。蚩尤與他的81個弟兄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從東方殺向涿鹿(今河北涿鹿縣)。
當雙方的軍隊在原野上激戰正酣的時候,蚩尤呼風喚雨,吹煙噴霧,一時間漫天遍野的大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圍困在中心,不辨東西南北。黃帝手裡揮舞著寶劍,大聲地喊道:“衝出去呀!衝出去呀!”但是衝殺了老半天,還是在白茫茫的大霧的包圍中。
黃帝的一個名叫風后的臣子,非常聰明。他運用鬼斧神工的本領,很快地替黃帝做了一輛“指南車”。靠著這輛車子的指引,黃帝才統率著軍隊衝出大霧的包圍。
黃帝親自擂起戰鼓,指揮將士奮勇衝殺。雷鳴般的鼓聲,在戰場上空轟響,嚇得蚩尤的兵士魂飛魄散,四散奔逃。黃帝打了一場大勝仗。
蚩尤逃到北方,請來夸父族幫忙,再與黃帝決一雌雄。但他們畢竟抵不過黃帝的謀略,終於失敗。在最後一戰中,蚩尤落入黃帝軍隊的重重包圍,被活捉殺掉了。

阪泉之戰,

相傳黃帝時期(約公元前26世紀),在黃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戰中,黃帝與炎帝兩部落聯盟在阪泉(—說今山西運城解池附近,一說今河北涿鹿東南)的一次交戰。是開啟中華文明史、實現中華民族第一次大統一的炎黃阪泉之戰。延慶西北十五里有阪山,阪山下有阪泉。延慶、懷來這道川,統稱為“阪泉之野”。五千年前,黃帝曾在這裡活動過。這裡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之源。

關於阪野之戰的記載

《史記•五帝本紀》
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呂氏春秋•盪兵》
云:“兵所自來者久矣,黃、炎故用水火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