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職業選手》

《半職業選手》

《半職業選手》的故事是圍繞著一個虛構的ABA球隊--弗林特熱帶隊展開的,然後再在其中注定喜劇、幽默與搞笑。熱帶隊並不是一個十分出色的球隊,當時的生存現狀與現在已經不存在的肯塔基上校隊、阿納海姆夥伴隊和聖路易斯靈魂隊比較相似,都在面臨著解散的命運……雖然這些球隊已經不存在了,但是它們都將在影片中得到短暫的“復活”,包括球隊的隊標和球服,都將為了某些比賽片段而得到“重生”。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半職業選手》《半職業選手》
又名:灌籃大帝
英文片名:Semi-pro
國家/地區:美國
區域:歐美
發行:新線 New Line Cinema
類型:喜劇 體育
導演: 肯特·阿爾特曼Kent Alterman
主演:威爾·法萊爾Will Ferrell 伍迪·哈里森Woody Harrelson 安德魯·班傑明Andre Benjamin 傑基·厄爾·哈利Jackie Earle Hale 威爾·阿內特Will Arnett
分級:美國R
上映時間:2008年2月29日

詳細劇情

NBA?算老幾!想當年70年代,在籃球界大行其道的可是咱們無人匹敵的ABA(事先聲明,本言論純屬官方誇大,如有雷同,絕對巧合)!ABA是啥你知道不?專門設有三分遠射和大灌籃比拼,狂野、兇悍、超速度、對抗激烈的籃球大聯賽,說的就是它了!自打在電視上看了幾場球賽,曾經一度憑大熱單曲“就愛我性感”一首成名的歌手傑基·穆恩(威爾·法萊爾),也忍不住心痒痒。做夢也想買支球隊來玩玩的他,拿著排行榜暢銷曲掙來的錢,二話不說就買下了密西根州弗林特鎮熱帶隊。知道籃球的“魅力”在哪兒么?在傑基的美夢裡,那就是火辣的啦啦隊員、吃不盡的球場美食、瘋不完的遊戲和樂不完的派對!
所以,當聯盟老闆決定在本賽季末和蓬勃興起的NBA合併建立龐大的籃球娛樂王國,只有4支球隊夠資格實現NBA夢想的時候,傑基樂得差點就翻了天!身兼老闆、教練和球員三項重任,他怎么能夠“剝奪”球隊橫掃NBA、一夜成名的機會?只不過,聯盟老闆的一席話馬上一桶冷水從天而降--傑基的熱帶隊不光名字聽起來就很遜,還名副其實是聯賽中最最最差的球隊,別說打入NBA了,能不馬上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危機就該謝天謝地!
No,no,no!俺們傑基·穆恩是什麼人啊?哪能面對小小困難就輕易放棄?!別看傑基在歌壇只是曇花一現,有明星球員克里爾倫斯(安德魯·班傑明)的賣力加盟,再找來資深教練莫尼爾斯(伍迪·哈里森)助陣,咱們就要你看看:就一隊半調子球員,也能衝出搞笑圈,走向NBA賽場!

票房

《半職業選手》2月29日公映,周末三天攜取票房1520萬美元,首映規模為3121家影院,平均單家影院收入票房4870美元。該片繼續威爾·法萊爾瘋狂喜劇+運動的路線,這回把電影的時光帶回到了美國70年代,那時的美國籃球運動正是蓬勃發展的時期,威爾·法萊爾飾演的流行歌星,將帶領著一支菜鳥級別的籃球隊伍在NBA攪局,籃球場上終將上演一場極限大戰。 原本這個籃球喜劇的題材應該會很出彩,但因為近兩年以來,威爾·法萊爾的票房力作如《塔拉德加之夜》、《冰刀雙人組》都是運動題材的喜劇,所以這部同類型的《半職業選手》讓觀眾產生了膩煩心理,雖然威爾·法萊爾在片中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和一般籃球損友在場上極盡搞怪之能事,但還是很難讓日益挑剔的美國觀眾買帳。 評論界對於該片的態度比較中肯,批評是必然的,但至少沒有那么刻薄。《芝加哥論壇報》:“這部電影只是偶爾有點笑料,法萊爾正在從一個演員變成一個小丑。”E!Online:“低俗而又熟悉的笑料。”IMDB網站上,《半職業選手》的網友評分為6.4分,網友給予了寬容的態度,爛番茄網站上評論者的態度不會這么寬鬆,《半職業選手》得到的保鮮度僅為25%,有的評論著直接說道:“便宜而懶散的作品,導演很糟糕。” 根據目前的票房走勢和評論口碑來客,《半職業選手》的本土最終票房應該會在5000萬美元上下收官。

其他

當喜劇新天王當冠軍當上了癮、拚命尋找“新鮮”素材,所謂“越擅長越瘋狂”,身為老美最愛運動之一的籃球遲早都該列入被洗涮的行列。要在如今拼殺驚人的NBA創造鹹魚奇蹟實在有點純粹惡搞的嫌疑,那不如來場流行復古風!70年代、迪斯科、爆炸頭、喇叭褲...,這乖乖!怎么看怎么符合法萊爾氣質!為了宣傳片中角色,法萊爾還敬業地一展歌喉--一曲“就愛我性感”非常有大熱潛力。
既然捲入籃球喜劇世界,法萊爾也免不了秀秀自己高超的“實力”:賽道旱冰高空越人扣籃,女式亮底褲罰球,就連球場扭扭舞、灰熊摔跤、比基尼辣妹秀之類的“拿手絕活”,也少不得一一帶上場來。繼續用身體“煽動”觀眾的他,老早就表明了能用誇張“技術”逗樂觀眾才是目的。啥?不欣賞美式惡俗段子?沒關係!只要烙上法萊爾式喜劇印記,人家老美照樣排著隊端著爆米花捧場!再說了,你犯得著跟喜劇較勁么?

精彩劇照

《半職業選手》 《半職業選手》
《半職業選手》 《半職業選手》
《半職業選手》 《半職業選手》
《半職業選手》 《半職業選手》
《半職業選手》 《半職業選手》
《半職業選手》 《半職業選手》

點評

《半職業選手》《半職業選手》
一部瘋狂的廉價喜劇,製作手法很恐怖,更重要的是一點都沒有意思,是不是在後期剪輯的時候,剪輯師不小心把有趣的片斷都剪掉了?

——《拉斯維加斯周刊》

如果你覺得威爾•法瑞爾之前的喜劇還算不錯的話,肯定也會喜歡這部的,因為除了故事背景,被更換掉的元素不多。

——《綜藝》

不可思議的是,這樣的劇本竟然也有人願意出錢投拍,他們在掏錢的時候,肯定還沒有看過劇本呢。

——《旅遊雜誌》

影片中有太多自取其辱式的搞笑表演了,讓人不禁懷疑,這是不是也算是某種形式下、被歪曲的自我陶醉行為

——《電影小子》

整部影片最好笑的地方,無疑是威爾•法瑞爾那個戴著假髮的大腦袋。

——《紐約客》

關於故事

《半職業選手》《半職業選手》
編劇斯科特·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產生製作《半職業選手》的念頭的時候,他正好在洛杉磯為托德·菲利普斯執導的《單身男子俱樂部》做劇本工作,至於菲利普斯,他不但參與了編劇工作,還和威爾·法瑞爾一起,在影片中飾演了一個角色……最初的時候,阿姆斯特朗雖然有想法,卻始終找不到如何將這個故事繼續下去的出路,他說:“每當我把我的故事說給發行商聽的時候,他們總會說,‘這太瘋狂了,你不可能重造出上世紀70年代的時代氛圍。’也有人說,‘這么做太費錢了。’更甚者,‘你能把這個故事背景放在現代社會中嗎?’我想做的只是還原ABA的真實面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這個籃球聯盟的特殊性。”阿姆斯特朗最終在新線公司里找到了投資者,影片也正式進入了製作當中。

對於斯科特·阿姆斯特朗來說,《半職業選手》更代表著他花盡一生對於籃球的喜愛,他說:“當我還是一個小孩的時候,就非常喜歡ABA的打球風格,我還有一個‘J博士’簽名的籃球呢。當然,我也喜歡看NBA……是ABA發明了三分線和灌籃,球員那華麗且非常酷的籃球動作,讓我更加喜歡ABA。”

斯科特·阿姆斯特朗從ABA的打球風格中摘取了獨立、無拘無束的感覺,以及放鬆的生活方式,重現了多姿多彩的70年代,也找到了多個能夠賦予喜劇一種活躍的特性的機會,阿姆斯特朗說:“看起來這是一個絕妙的想法,因為我們還原的是一個絕妙的世界。我們重造了一個只存在於70年代的籃球聯盟,包括相同的隊標、相同的隊員以及相同的球隊。”

雖然斯科特·阿姆斯特朗竭盡所能做的都是給他的劇本灌輸一種權威性,然後讓整個故事都是在一種真實的氛圍下進行的,不過那個來自於密西根州的弗林特熱帶隊,卻完完全全是虛構的……不過熱帶隊的熱情與風格,卻並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和ABA的其他球隊相差無幾,阿姆斯特朗說:“事實上,弗林特熱帶隊並沒有多少球迷,他們的第一場比賽,只有差不多90人到場。威爾·法瑞爾飾演的角色是傑基·姆恩,他既是老闆,同時又是教練和球員,另外也是聯盟中最出色的宣傳者。但是當他努力使用一些極端的做法想把觀眾留在座位上時,總是做得不太成功。”

也正是那些極端的做法,幫助斯科特·阿姆斯特朗賦予傑基·姆恩這個角色以熱情、妄自尊大,有的時候也有點呆笨愚傻的性格特徵,再加上威爾·法瑞爾那看起來無限的喜劇天分,讓阿姆斯特朗找到了所有台詞和場景的創作靈感,他表示:“以威爾·法瑞爾為參考去創作一個喜劇角色,相信沒有比這個更有趣的寫作方式了,當我想像他去做我劇本中的一些事情的時候,差點沒樂抽了,法瑞爾總是能做一些別人沒辦法嘗試的表演。有的時候,你創造的其實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場景,可是他卻有辦法將它提升至一個全新的水平,他能夠讓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更加出色的喜劇編劇。”法瑞爾接著說:“我對於製作一部籃球電影,一直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籃球迷。所以當阿姆斯特朗對我說他有心製作一部關於ABA的電影時,我就預感到了裡面肯定能夠製造出許多有意思的時刻,我很高興自己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員。”

幕後製作

《半職業選手》重回ABA

ABA全稱“美國籃球聯盟”,從1967年到1976年間,是一個緊隨NBA身後、稍稍有那么點離經叛道的籃球聯賽。儘管ABA曾奉獻了一些促進籃球比賽且讓人印象深刻的改革,強調的是個人的籃球才華和具有表演技巧的打球風格,不過ABA最終還是被NBA這個制度更加合理完善的競爭對手收購了。在合併的過程中,有四支ABA中最成功的球隊以完美無缺的姿態被保留了下來,它們分別是--聖安東尼奧馬刺隊、丹佛掘金隊、新澤西網隊和印第安納步行者隊。

《半職業選手》的故事是圍繞著一個虛構的ABA球隊--弗林特熱帶隊展開的,然後再在其中注定喜劇、幽默與搞笑。熱帶隊並不是一個十分出色的球隊,當時的生存現狀與現在已經不存在的肯塔基上校隊、阿納海姆夥伴隊和聖路易斯靈魂隊比較相似,都在面臨著解散的命運……雖然這些球隊已經不存在了,但是它們都將在影片中得到短暫的“復活”,包括球隊的隊標和球服,都將為了某些比賽片段而得到“重生”。

ABA最著名的球員無疑是朱利葉斯·歐文(Julius Erving),球迷更喜歡親切地稱呼他為“J博士”,他曾經為維吉尼亞紳士隊和新澤西網隊效過力,那個時候新澤西網隊的名字還是紐約網隊……至於其他ABA著名的球員,走進NBA之後,仍然繼續著自己的榮耀,包括阿蒂斯·吉爾摩爾(Artis Gilmore)、喬治·格溫(George Gervin)和詹姆斯·西拉斯(James Silas)--“J博士”和格溫最終因為其偉大的表現,而位列“籃球名人堂”。

即使ABA中有四支球隊被NBA擇優“收養”,可是來到了新的聯賽中,所面對的比賽和規則,也完全不一樣了,曾經為肯塔基上校隊打過球的阿蒂斯·吉爾摩爾說:“兩個聯賽有著太多不一樣的地方了,不過最最明顯的,還在官方使用的籃球上,當然也包括球的顏色。”ABA使用的籃球有三種顏色:紅、白、藍,比NBA的比賽用球小一些。而且現在NBA一個非常有觀賞性的主要得分手段--三分球,就是在ABA中首創的。吉爾摩爾繼續補充道:“當然,打球的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根據球隊的情況而言,ABA經常是與地方上的高中或大學共用場地的,詹姆斯·西拉斯也表示:“ABA里的許多球隊建設得都不夠完善,比如說聖迭戈征服者隊,就是在聖迭戈州立大學裡比賽。當然,這裡也有那種今天剛剛打了一場比賽,幾個星期後就解散了的球隊……有的時候,能夠穩定的存在,也是ABA球隊面對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和挑戰。”

對於在ABA打球的球員來說,想要進入一個經營穩定的球隊中打球,就需要用靈活性和創造性來輔助球技,比如說喬治·格溫,他的外號就叫“冰人”,他回憶道:“我們曾經非常有行銷策略,每當我去不同的城市時,和我們比賽的隊伍就會嘗試著把我的得分壓制在30分之內,只要成功,他們每個人都能得到免費的麥當勞或肯德雞……”還用說嗎?他們當然從來都沒有成功過,因為沒有人能夠壓制住格溫,他繼續說:“我的目標就是去那裡,得個40來分,然後走出去時說,‘沒有人敢吃冰!’”

ABA用到的一些與眾不同的行銷策略都將在《半職業選手》中得到體現,通過主角傑基·姆恩那非常有標誌性意義的靈魂之歌《Love Me Sexy》。當然,這個角色在ABA的世界裡也能找到原型,那就是歌手帕特·布恩,他擁有著ABA的一支球隊--奧克蘭橡樹隊

伍迪·哈里森在影片中飾演熱帶隊的球員莫尼克斯,他也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觀看ABA的經歷:“我還記得我在小時候看的ABA比賽,當然我最喜歡的是‘J博士’,他就是那個在幫助ABA發展的人。當然,那裡也有其他偉大的球員,但‘J博士’卻一直是我的偶像。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ABA和NBA有什麼不一樣呢,不過現在卻學到了很多。”喬治·格溫接著說:“確實,只有NBA才是那些有天賦的籃球運動員真正想去的地方,因為那是世界上最棒的籃球舞台,而且我們一直覺得自己的才華,足夠在那裡取得一席之地的了。不過,我們也知道,在ABA中也有一些非常有才能的同時還很離經叛道的球員。”最後,格溫的總結是:“ABA有著自己的打法和風格,我們是一個社區,就像是一家人。我們一起出去吃飯,一起出去打牌,很有家的溫暖氛圍。不過,當我們有機會進入NBA打球後,我們得到的是相同的友誼。”

相關訊息

《半職業選手》新片上映表現精彩 伍迪·哈里森坦承曾為泡妞打球
伍迪·哈里森雖然沒有當第一男主角的機會,可是他所選擇的電影卻都叫好又叫座,他最近除了出現在《老無所依》中演一個還沒下手殺人就被殺的殺手,同時也因在首周票房冠軍《半職業選手》中精湛的表現,讓威爾·法瑞爾也相當佩服。

在《半職業選手》裡面,伍迪·哈里森演一個坐冷板凳卻因為隊友努力而拿到NBA冠軍指環的球員,因為受過傷所以一直鬱郁不得志,最後卻被威爾·法瑞爾飾演的捲毛亮用一台洗衣機把他交換來加入有一堆蹩腳球員的火鳥隊。雖然威爾·法瑞爾總是要用一些怪招來贏球,像一場球賽法瑞爾要球員畫上很粗的眼影線要來嚇阻對手球員,但是他要伍迪·哈里森也畫上眼線,伍迪回敬他:“喔,等一下,我先去買包衛生棉。”

雖然不算很高大,伍迪·哈里森卻能夠在“高手”堆裡面照樣穿梭灌籃,同時也照進多次三分球,這些都是他自己親自上陣,並沒有靠特效或是吊鋼絲來幫忙。但是他很坦白的承認自己從13歲就開始接觸籃球,原因只有一個:打籃球的比較好泡妞,不過還好的是他沒有顧著泡妞沒練球,所以之前打下的基礎,這次在《半職業選手》中也都派上用場。

總是在銀幕前表現出硬漢的感覺,或是殺手的角色,一副睥睨的似笑非笑的樣子,總讓人以為伍迪·哈里森是個蠻不在乎的大男人,不過其實伍迪·哈里森對於環保的事情一直在不斷的努力,他甚至還有一個網站叫做“Voice yourself”,他和他的妻子都希望能夠為這個地球盡一份心力。在網站中他就說自己在12歲的時候寫了一份500頁的報告,就希望能夠努力來愛護地球,可見他對於地球的熱切關心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粗俗台詞/新線的動盪

也許是忙於併入華納兄弟,新線公司高層沒有對票房發表評論。只有一些業務經理透露說,他們原本希望《半職業選手》以PG-13的分級來發行,但是公司最終還是決定尊重導演Kent Alterman的意見,保留了片中那些某些人可能會感到反感的粗俗台詞。

伴隨《半職業選手》失望開局的,是新線的劇變。上周四,時代華納宣布,新線將作為一個廠牌併入華納兄弟,獨立製片的歷史隨之終結。外界普遍認為,這個事件意味著,新線今後出品的電影數量將銳減,製片規模也將趨於小型化,此外,新線的幾百個老員工可能將被辭退。

《半職業選手》發行前預期的首周末票房是2000萬美元,如今的成績顯然沒有達到預期,新線創始人Bob Shaye和Michael Lynne沒有以一個票房勝利者的姿態結束他們的歷史使命。今後,新線出品的電影預計都將由華納兄弟來負責發行。

相關條目

娛樂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