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毒蘊結證

濕毒蘊結證 - 症狀 下唇齦潰爛,肉腐膿穢,牙根半露,疼痛不甚。下唇奇癢,不能入寐,或寐後因癢而醒。胃納一般,大便不暢。口不苦,不思飲。月經正常,帶多色黃,陰癢蝕痛。舌淡紅,苔白膩,脈沉略數。

症狀

下唇齦潰爛,肉腐膿穢,牙根半露,疼痛不甚。下唇奇癢,不能入寐,或寐後因癢而醒。胃納一般,大便不暢。口不苦,不思飲。月經正常,帶多色黃,陰癢蝕痛。舌淡紅,苔白膩,脈沉略數。

脾胃者,開竅於口,其華在唇,故口唇潰爛,多責胃火。然既屬胃火,豈有下唇、下齦糜爛而上唇、上齦安然無恙耶?且幾經清火,不見效應,知非火患。苦思冥想,仍茫然不解。遂語患者:“容餘三思,明日取方。”當晚翻書查找,似屬狐蜮。《金匱要略》云:“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蝕於上部則聲喝。”所述之症,與本案雖不盡相同,然其病因,諸多《金匱要略》注家,皆一致認定蟲毒使然。以二月驚蟄,蟲驚醒,十月立冬,蟲自蟄。其間濕熱蘊盛。諸蟲蠢動,怙惡不悛,為害一方。遂循仲聖苦參湯洗之。雄黃熏之之教。擬殺蟲解毒,清熱燥濕法.

藥方

烏梅15g川椒10g檳榔10g龍膽草10g百部15g乾薑6g甘草10g雄黃2g(研細沖服)三劑

外用方:川椒15g蛇床子30g苦參30g

水煎漱洗唇齦,洗後外撒雄黃粉少許,一日5~7次。

僅診一次,服藥一周,唇齦即愈。翌年隨訪。知病未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