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化石遺址

澳大利亞化石遺址

澳大利亞化石遺址位於澳大利亞里弗斯利的和納拉庫特,是澳大利亞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化石遺址,排在世界十大化石景點之列,揭示了澳大利亞近2500萬年里有袋動物的進化史,受到世界的矚目,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化石遺址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資料

(圖)澳大利亞化石遺址澳大利亞化石遺址

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化石遺址(里弗斯雷和納拉庫特)

英文名稱:Australian Fossil Mammal Sites(Riversleigh / Naracoorte)

編號:611-011

199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N(I)(I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8屆會議報告。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位於東澳大利亞北部和南部的里弗斯雷和納拉庫特排在世界十大化石景點之列。它們極有力地代表了澳大利亞珍稀動物群的各個進化階段。

概況

(圖)澳大利亞化石遺址澳大利亞化石遺址

位於澳大利亞里弗斯利的和納拉庫特的化石遺址向人們揭示了古澳大利亞的氣侯環境,揭示了澳大利亞近2500萬年里有袋動物的進化史,從而受到世界的矚目,並於199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考古學家在這裡採集到已經滅絕的巨袋鼠化石52具;在洞中發現了袋獅骨骼化石,此化石保存得相當完整。後來,考古學家又在這裡先後發現了幾萬塊袋獅下顎骨頭骨化石,同時還發現了針鼴、鴨嘴獸以及鳥類、爬蟲類的骨骼化石。其中有的骨骼化石長達2米,直至今天依然在洞穴中保存著。此外,化石洞也是最多岩洞中較大的一個,洞中保存著成千上萬的脊椎動物化石。

據考古學家分析,遺址群中最早的化石可追溯到28萬年前,這處化石遺址提供了澳大利亞遠古時代重要的生態環境資料,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化石證明,沙漠地帶在5000年前曾經生長著鬱鬱蔥蔥的熱帶雨林,並且存在過巨大的淡水湖。澳大利亞大陸向赤道方向移動,氣溫逐漸上升,最終導致湖泊、泉水乾涸。利伯茲里正在修建“自然遺產中心”,預計將花費1.1億澳元。中心建成後,將保存和展覽從這裡發掘出的各種化石。

探測

(圖)澳大利亞化石遺址澳大利亞化石遺址

納拉庫特山洞洪積世的化石,於1859年被一個叫泰內森的人首次披露,他相信在澳大利亞找到了聖經里“大洪水”的證據。當時在英國、在歐洲正在進行著一場有關進化論上帝創世論的激烈辨淪,此處化石遺址發現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980年斯特林教授描述了自斯貝西蒙山洞發現的謎一般的有袋類“獅子”的遺骨,這引起了科學組織的些許興趣,但更深的研究並沒有進行。

1963到1964年南澳大利亞的洞穴探測組織在海斯泰山洞採集到已經滅絕的巨袋鼠三個亞科的52具化石,隨後更多的化石在佛克斯山洞被發現,所有的化石都被保存在南澳大利亞博物館里。此時古生物學者羅德·威爾斯和洞穴探測組織的成員開始對岩洞進行更細緻的搜尋,以求發現更多化石。

1969年幸運之神來臨了,卡特萊爾和威爾斯發現了維克多利亞岩洞的擴展地帶。他們穿過一系列山洞和其通道,發現了一個有著成千上萬脊椎動物化石山洞。如今這處遺址被稱作化石洞。1971年發掘繼續進行,加爾布里斯和瑞特穿過距化石洞幾百米遠的狹窄的通道,發現了兩處化石遺址,後來這些發現一本期刊作了專門報導。

1969年下半年開始在佛林德斯大學學者羅德·威爾斯的指導下對化石洞進行發掘。羅德邀請了當時在阿德萊德大學地理系的凱文教授進行地理探測,確定岩洞和化石的年齡,這項工作仍在進行。

1969年10月,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干預下,納拉庫特岩洞和化石洞開始對外開放,並於1971年修建了通向岩洞旅遊路線,1975岩洞被重新命名,叫做維克多麗亞岩洞;1979年觀光者中心和圖書館成立並對外開放。

發現

(圖)澳大利亞化石遺址在澳大利亞化石遺址發現化石

二十年來,約138平方米的沉積物和骨頭從化石遺址被發掘出來,約5000噸重,化石洞占了4%。已發掘了5200件館藏品,相對於龐大的資源來說,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若非一小部分沉積物被從表層移走,岩洞會依舊保持著其特有的古樸風貌。

近代生物化石遺址群可追溯到公元前280000年以前,提供了澳大利亞前歐洲時代和更新世晚期無與倫比的有關環境和生態方面的記錄,其中包括保存完好的澳大利亞冰河紀巨型動物(巨大的、已滅絕的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的化石,也包括一些近代生物的化石,如蝙蝠、蛇、鸚鵡、龜、老鼠、蜥蜴和青蛙等。化石包括一些完好無缺的頭蓋骨,最纖細處也沒有遭到損壞。

哺乳動物化石1969年8月,考古學家在納臘庫特里附近的維克特利亞溶洞中,首先發現了比較完整的袋獅骨骼化

(圖)澳大利亞化石遺址魚化石

石。後來,考古學家又在這裡發現了幾萬塊袋獅頭骨和下顎骨化石。考古學家在利伯茲里,發現了完整的袋狼化石。袋狼曾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肉食類哺乳動物,1936年後絕種。

爬蟲類骨骼化石 1969年8月,考古學家還發現了鴨嘴獸、針鼴和鳥類、爬蟲類的骨骼化石。有的骨骼化石長達2米,至今仍保存在洞穴中。

植物化石1969年8月在這裡還發現了一些植物的化石。

魚化石 澳大利亞科學家2008年發現一個最古老的魚化石,約有3.8億年歷史。化石完整再現一隻盾皮魚媽媽正在生產的情景,它的臍帶上還連著剛生下的魚寶寶。這一化石是古老物種具備高等生殖生物學特性的證據,這是迄今發現的最特別的化石之一,它改變了人們對脊椎動物進化過程的認識,重新思考生殖是如何推動生物進化的。英國《自然》雜誌刊登的研究報告中,專家稱此最年老的魚媽媽為“艾登堡魚母(Materpiscis attenboroughi)”,以立體形狀保存下來。其中靠近臍帶處的不規則的晶體物質是再結晶的卵黃囊。科學家之所以給此化石取名為“艾登堡魚母”,是因為大衛·艾登堡最先發現了此Gogo魚化石遺址。這一發現不僅為生物學增添一個全新物種“艾登堡魚母”,而且把動物界已知最早活產記錄向前推進約兩億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