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虎井海底古城牆

澎湖虎井海底古城牆

澎湖虎井海底古城牆是國內資深潛水人於民國七一年,找到澎湖虎井古沉城正確的位置,當時文人稱之為“虎井沉淵”。它為人類文明興衰的秘密提供了線索。

簡介

澎湖虎井海底古城牆澎湖虎井海底古城牆
據台灣古籍“澎湖縣誌”中的描述,從虎井高處俯視可以看到海底有一片綿延的城牆,當時文人稱之為“虎井沉淵”。一九八二年,國內資深潛水人謝新曦找到了澎湖虎井古沉城正確的位置,引起考古人士的關切。

形狀

這座古牆遺址呈十字形形狀,以指北針測量呈九十度,為不偏不倚的南北、東西走向。主體為玄武岩構成,表面長滿海草,東西向總長約一百六十公尺、南北向總長約一百八十公尺,城牆厚度上端約一十五公尺,底部約二十五公尺,有些部分被侵蝕而呈凹凸不平,但搭建城牆的岩石塊接縫極為平整。在北部另有呈圓盤形的構造物,外牆直徑約二十公尺,內牆則約十五公尺。

地形

澎湖虎井海底古城牆澎湖虎井海底古城牆
當時有人認為古沉城為桶盤、虎井特殊柱狀玄武岩節理地形,一直延伸入海,形成沉城假象。但據地質學家研究表示,自然的岩石若形如城牆,應該是全部連續的,若是人造的話會有中斷處;另外若城牆很直,長度又很長,人造的可能性極高。而虎井古沈城中堆成沈城城牆的玄武岩,每塊岩石大小相當一致、角度垂直、石頭縫隙間又有填充物;此外城牆凹口呈十字行,且接砌面平整,非常符合人造建築的標準。
以“上帝的指紋”一書聞名全球的英國作家漢卡克(Graham Hancock),偕其夫人在民國九○年八月間會同中、日人員實地潛水探勘後,說明以海底沉城石塊堆砌的方式,明顯與玄武岩自然節理不同,應為人工堆砌。他很肯定的指出:“大自然對東西、南北走向沒有興趣,但人類建築卻很講究方位”,虎井海底沉城的石塊呈現十字形南北向與東西向方式排列,其方位正好是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並且由於搭建城牆的一塊塊大石頭,表面都很平滑,其接縫處平整的程度“可以將刀子插入”,他說明這一定是人造而非自然力量所能形成。

意義

漢卡克並表示,當今的人類文明歷史有一個既定的主流模式,但是這個主流的模式卻無法解釋這些持續大量出現的考古學發現,為何共同有著“史前文明”的影子?事實上,人類史上有很多失落的部分是現代歷史還無法告訴我們的,而這些失落的線索,很可能就如同澎湖虎井古城一樣埋在海底,深藏人類文明興衰的秘密。

盤點全球知名水下古蹟

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在許多大洋底下陸續發現了大量的文明遺蹟,這些水下遺蹟的建造者擁有著精巧的技術、發達的文明,這些文明很可能因為遭受某些變故,導致其文明歷史無法延續、流傳下來,僅留下片段殘骸沉于海中,做為曾經存在的證據,訴說著史前傳說的片段。
大西洲| 與那國島水下金字塔| 澎湖虎井海底古城牆| 坎貝灣黃金城| 亞歷山大水下古城| 赫拉克利翁古城| 東坎諾帕斯古城| 亞特利特雅姆古村落| 亞特蘭蒂斯| 帕夫洛彼特里| 科萬帕瑤湖底寺廟| 哈瓦那巨石廢墟| 百慕達海底遺蹟| 丹維奇市| 深滬灣海底古森林| 新喀里多尼亞島| 海底村莊| 姆大陸| 雷姆力亞大陸| 比米尼大牆| 澄江撫仙湖水下古城| 千島湖水下古城| 泗州古城| 哈桑克夫古城| 阿瓦提古文化遺蹟| 的的喀喀湖| 水下長城| 諾亞方舟| 麥坪遺址| 橡樹島| 瓜達維達湖| 戰國船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