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麥稈剪貼畫

潮州麥稈剪貼畫

潮州麥稈剪貼畫,是廣東省潮州市傳統工藝美術形式之一。麥稈畫因其製作材料為麥稈而得名,是一種剪貼藝術。其工藝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技藝精湛、風格獨特,是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奇葩,體現了潮州豐厚的文化底蘊。其藝術特點是有潮州刺繡的纖細,中國畫的韻味,油畫的渾厚,水彩畫的清麗。它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在國內外享有盛譽。2009年入選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信息

中文名:潮州麥稈剪貼畫
潮州麥稈剪貼畫潮州麥稈剪貼畫

遺產級別: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准文號:粵府〔2009〕112號
批准日期:2009年10月16日
項目類別:傳統美術
申報單位: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

歷史淵源

麥稈畫源於581年—618年(隋),盛於公元618年~907年(唐),流行於14-19世紀(明清),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一塊瑰寶,它是中國早已失傳的隋朝宮廷藝術,有兩千餘年歷史。20世紀80年代秦懷王墓發掘時出土面世的麥稈畫,雖然被長時間腐蝕,但造型仍逼真,色澤鮮明,不失其古樸典雅本色,令人嘆為觀止。潮州麥稈畫的製作是在20世紀40年代由香港“協記行”一位陳姓商人引入,以家庭作坊形式製作出口,暢銷東南亞一帶。1949年中後,潮州藝人辜秋泉成立了第一個麥稈畫生產社,在其努力下,麥稈畫的製作技術、質量明顯提高,花色品種有了新發展。此後潮州成立了特種工藝廠開始生產批量產品,20世紀六十年代後已經大量生產麥稈畫及麥稈工藝品。潮州麥稈剪貼畫工藝最初以編織形式出現。舊時每逢清明時節,鄉下人採用剛收割的麥稈織成籃、笠、桌椅、轎子、扇子、駿馬等小工藝品,賣給城裡下鄉的掃墓人。以後才逐步變化形成的麥稈剪貼畫。

藝術特點

潮州麥稈畫的作品,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高超的藝術技巧,而且在構圖上較好地借鑑中國畫的構圖特色,以簡練而明淨見長,從品種內容分類上不論是風景、山水、人物,還是動物、花鳥蟲魚,無一不是麥稈立體畫表現的內容,作品構圖獨特,內容豐富,生動傳神,多彩多姿。林利飛製作的麥稈畫所表現的平面效果或立體效果並非其它印刷作品所能比擬,其別出心裁的手工製作藝術散發著一股強烈的自然氣息,表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潮州麥稈剪貼畫潮州麥稈剪貼畫
潮州麥稈畫的製作與其它地方比起來有很大的不同,潮州麥稈畫的製作特點是取材獨特,工藝別致,產品精美,這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潮州麥稈畫獨特之處還表現在製作了很多生活實用的麥稈用品,品種有掛屏、日曆板、書籤、賀片、仿古小畫片和仿郵票小彩片等欣賞品,還有立體造型的首飾盒、茶葉盒、鏡框、文房四寶等。潮州麥稈畫立體感較強,有原色和彩色兩種,原色麥稈畫幽雅悅目,彩色麥稈畫嬌妍多姿,潮州麥稈畫形式上可分為平面工藝和立體工藝,都是一種壁掛藝術精品。在用途上還分為欣賞品和日用品,是潮州人智慧的結晶和洋溢著濃郁特色的民間藝術。

成績榮譽

潮州麥稈畫在20世紀七十年代生產量大,在八十年代獲獎作品多。如1973年在廣交會上已經得到批量訂貨,至1978年麥稈畫生產達到高峰,潮州有近千人在製作麥稈畫產品,加工點到處都有,
潮州麥稈剪貼畫工藝師林利飛和他的作品潮州麥稈剪貼畫工藝師林利飛和他的作品
一大批作品參加了國家和省級工藝展覽會展出並獲得“百花獎”、“優秀設計獎”、“創作設計獎”、“優秀作品獎”、“金獎”等榮譽,這是潮州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1959年及1963年潮州曾為國家外交部製作了一批麥稈畫禮品賀年片而受到褒揚。1964年潮州工藝美術研究所專門成立了研究組,全面提高了製作工藝水平,並在花色品種上有了更大的提高。1976年春節,潮州製作精選100幅麥稈畫作品在廣州展出,引起轟動,寫下了潮州工藝史上的輝煌一筆。他曾赴港進行技藝表演,1989年3月還赴荷蘭展銷新產品,其藝術風格深受國內外人們的喜愛和好評,作品讓人愛不釋手。

製作工藝

潮州麥稈畫有著獨特的製作工藝,製作工序精細,整個製作過程全憑手工完成。首先,要經過對麥稈的篩選,把中空的麥稈,用刀具按照畫面的要求切段、去節、破開、成片,然後再經過剪截、漂白、染色、熏、蒸、燙、
潮州麥稈剪貼畫製作潮州麥稈剪貼畫製作
烙等十幾道工序處理。其中還需要整平壓制,進行燒燙,通過溫度的高低變化使麥稈表面形成深淺不同的色彩,使麥稈的自然光澤、紋理和質感仍能保留本色。最後,再經過剪、刻、編、繪、雕、刨、壓、拼等又十幾道工序才完成,作品融合國畫、版畫、書法、貼畫等多種藝術的表現手法,製作出生動傳神、栩栩如生的手工藝術精品。20世紀80年代以後,由於受到市場經濟的多元影響,一些傳統工藝正處於停滯萎縮狀態,傳統工藝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苦守支撐著,民間藝人青黃不接,有的工藝面臨失傳的危險。

表現形式

潮州麥稈剪貼畫工藝最初以編織物形式出現。鄉村藝人用剛收割的麥稈,織成籃、笠、桌椅轎子扇子駿馬等小工藝品。後來逐步演化成麥稈剪貼畫。潮州麥稈剪貼畫的題材主要有人物花卉鳥獸水族和山水。表現形式有本色和套色兩種。本色是指麥稈本身的金黃色、棕赤色,通過剪刻,貼在深色襯紙或薄板、綢緞上。套色則是將麥稈染上各種顏色,裁剪後貼上於薄板上,從而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麥稈剪貼畫有潮州刺繡的纖細,有中國畫的韻味,在國內外享有盛譽。2009年入選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