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師正(584~682)

潘師正(584~682)

正文

唐代著名道士。字子真。貝州宗城(一說趙州贊皇,今均屬河北)人。出身仕宦世家。自幼熟讀六經,並得母口授《道德經》。13歲喪母,廬於墓側,以至孝名於世。隋大業年間,道士劉愛道勸其師事王遠知,得受道門隱訣及符籙。先隨師至茅山,旋又與劉愛道遷居於嵩山雙泉頂,最後隱於逍遙谷。清靜、寡慾,邈與世絕。據傳,居山中20餘年,唯以薜荔繩床為寢,青松澗水為食。唐上元三年(676),帝巡洛陽,禮嵩岳,對其甚為禮重。請作符書,辭以不解;問其所須,答曰:“茂松清泉,山中不乏。”調露元年(679),高宗再祀嵩岳,復召見,並以車輿迎送。詔於逍遙谷建崇唐觀,並於嶺上別起精思院以處之。前後賜詩數十首。據今人陳國符考證,《正統道藏》收《道門經法相承次序》3卷,內有唐天皇於中嶽逍遙谷與潘師正之問答,即唐高宗與潘師正對話錄。有弟子多人,以韋法昭、司馬承禎、郭崇真為最著。卒贈太中大夫,謚體玄先生。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