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三寶

漳州三寶

八寶印泥與水仙花、片仔癀合稱"漳州三寶"。八寶印泥冬不凝固,夏不吐油,用於印章,有"入水經火永不褪色"的特點,也是漳州歷史悠久的特產。 水仙花是龍海市的名優特產。片仔癀是一種名貴的中成藥,可以治療多種腫痛病症,效果非常好。

八寶印泥

漳州三寶漳州三寶

八寶印泥冬不凝固,夏不吐油,用於印章,有"入水經火永不褪色"的特點,也是漳州歷史悠久的特產。早在清初已經馳譽國內,清未"五口通商"後,更成為行銷海外的中國珍品。孫中山題詞"品重珍珠",海外華僑題詞"金石增輝"、"馳譽神州"。清宣統二年(1910年)在南洋第一次勸業會獲優等到獎。

獨樹一幟的漳州八寶印泥,既是文房用品,又是旅遊紀念品。目前已有特級貢品、一級貢品,貢品、極品、珍品、上品等六種等級,有半兩,一兩、二兩、四兩、十兩、二十兩等多種裝量,有樟木盒、脫胎盒、皮紋盒等三類裝潢,另硃砂泥一十二個品種規格,共有八十四個品種規格。

簡介

好東西當然要進獻皇帝的,八寶印泥在清朝就是貢品了。文人雅士自然也近水樓台先得月,於是便口口相傳開來。

漳州三寶漳州三寶

八寶印泥與一般印泥相比,有如下特點:色澤鮮艷、純正,印跡清晰,不糊印章,不洇油,不怕日曬,不怕火烤,久放不乾,永保原色。其製作工藝極其複雜,需採用麝香、硃砂、紅寶石、珊瑚、朱膠、赤合葉、老陳蓖麻油及艾絨等8味上等名貴藥材為原料製成。硃砂選用上等鏡百砂;天然紅寶石、珊瑚經研細和多次漂制;珍珠選用上品研製;蓖麻油經自然陽光照曬與四季冷熱處置,存放20年以上;艾絨經挑選、漂制、摘絨加工等工序製成。上述材料經加工後,進行配料、攪拌、研磨、檢驗細度,再加入精製艾絨,用石臼研砸勻細,前後達30多道工序。隨後放入缸記憶體置6~10個月,使油和料浸透、回性,方為成品。

這種工藝究竟是漳州人首創,還是京城的文人墨客在漳州八寶印泥的基礎上進一步演化而來,現在已無可考。

歷史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由漳州“麗華齋”藥材商魏長安首先製成。八寶印泥具有細膩濃厚、色澤朱紅、鮮明艷麗、冬不凝固、夏不吐油、燥天不乾、雨天不霉、永不變色等八大特色。即使浸在水中數日,取出使用如故,印在紙上,用火燒後,印跡還清晰可見。因此,八寶印泥問世不久即風行於世,馳名京都。書畫篆刻界都以使用八寶印泥為高雅。名聲傳至朝廷,被列為貢品。清末以來就遠銷東南亞。清宣統二年(1910年)參加南洋第一次勸業會,民國4年(1915年)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後又陸續參加一些展覽會,得過特等獎、優等獎、甲等獎。民國九年(1920年),孫中山先生為它題詞“品重珍珠”。許多華僑團體也題詞贈匾,稱它“馳譽神州”、“金石增輝”、“國貨之光”。本世紀40年代末,因政局動盪,經濟蕭條,八寶印泥產銷瀕臨絕境。50年代,納入漳州文教用品廠生產,工藝精益求精,銷路日廣。1980年、1985年先後獲得福建省和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獎。

創新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八寶印泥的包裝、裝潢不斷創新,花色品種日益增加,由原來的4種4個規格,1986年發展至6種84個規格。分有特級貢品、一級貢品、貢品、極品、珍品、上品等6種,規格有半兩、一兩、二兩、四兩、十兩等84種。外包裝有樟木漆盒、宋錦緞盒、脫胎漆盒等種,內以景德鎮和德化名瓷小圓蓋盆為容器,高雅華貴。1982年參加全國輕工業品評比被評為包裝裝潢優等獎。1983年參加華東區第二屆包裝裝潢設計展覽獲華東大獎。1978年產量1.96萬盒,1987年增到12.6萬盒。國內大中城市書畫店、工藝美術品店、華僑商店、友誼商店多有出售,遠銷港、澳、台灣、美國、加拿大、日本、瑞士和東南亞等地。

創始人魏長安原先經營“源豐藥店”,他刻苦鑽研,製成八寶藥膏,可治刀傷、灼傷、瘋犬咬傷,但因造價昂貴,問津者無幾.魏氏平素愛好書畫,一次偶然用以鈴印,鮮艷非凡,效果甚佳,於是在製作藥膏的基礎上,研製成“八寶印泥”應市,克服了歷代沿用以蜜敷朱蓋章易脫落不耐藏的缺陷。

漳州三寶漳州三寶

八寶印泥採用麝香、硃砂、紅寶石、珊瑚、朱膠、赤合葉、老陳蓖麻油及艾絨等8味上等名貴藥材為原料製成。硃砂選用上等鏡百砂;天然紅寶石、珊瑚經研細和多次漂制;珍珠選用上品研製;蓖麻油經自然陽光照曬與四季冷熱處置,存放20年以上,艾絨經挑選、漂制、摘絨加工等工序製成。上述材料加工後,進行配料、攪拌、研磨、檢驗細度、再加入精製艾絨,用石臼研砸勻細,前後達30多道工序。放入缸記憶體置6-10個月,使油、料浸透、回性,成為成品。

(另一種製作工藝方法是,先將硃砂、珍珠、紅寶石、紅珊瑚、朱膘、冰片、麝香、赤金葉等八種原料,分別放入瑪瑙乳缽里研磨,研成細粉狀;按配方比例,一種一種過戥子稱準,放在小瓷缸里。往瓷缸里注入蓖麻陳油,撒入艾絨(即艾草經加工,選制出顏色雪白、柔韌有彈性的毛質),經手工用力 打千百次後,印泥便有了韌性和粘性,色澤鮮艷,再放入一個封閉的罈子里,三個月倒一次罈子,使各種原料充分溶合,經過兩夏三冬,才能取出銷售。)

獲獎事跡

漳州三寶漳州三寶

漳州八寶印泥1980年榮獲福建省優質產品的稱號,1985年榮獲國家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榮獲全國輕工業優質出口產品銅獎,1989年榮獲福建省首屆工業品博覽會銀獎,1991年榮獲第二屆北京國際博覽會銅獎,1992年榮獲中國旅遊天馬獎。其包裝裝潢1982年榮獲福建省二輕廳包裝裝潢獎,1983年榮獲華東大獎。漳州八寶印泥廠評為省級先進企業。

漳州八寶印泥歷來深受各界人士的讚賞和歡迎,1987年5月,漳州八寶印泥廠和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辦“北京書畫會”,當代書畫名家君瘦石、盧光照、何海霞、宇文洲、秦嶺雲、唐雲、應野平、錢行健等三十餘名應邀光臨筆會,即席題字作畫,時任全國書協主席啟功先生因事未能出席,也提筆書贈“霜葉爭輝”的墨寶,沈鵬先生重寫了孫中山先生“品重珍珠”的題詞。1998年12月,上海書畫家唐雲、應野平等十餘人結伴臨漳,為八寶印泥作畫題詞,留下寶貴的書畫珍品。

漳州八寶印泥廠生產的八寶印泥聞名於天下而漳州八寶印泥又是中外書畫家酷愛的珍品。它是以珍珠、瑪瑙、金箔等多種珍貴材料為原料,以特殊加工方法精製而成的,具有色澤鮮和、氣味芬芳、浸水不化、火燒留痕、燥天不乾、雨天不霉、夏不滲油,冬不凝凍等八 大優點。漳州八寶印泥享有“印紙則桃花欲笑,鈴朱而墨韻增輝”的讚譽。

漳州八寶印泥創製於清康熙十一年,至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創始人魏長安原先經營“源豐藥店”,他刻苦鑽研,製成八寶藥膏,可治刀傷、灼傷、瘋犬咬傷,但因造價昂貴,問津者無幾.魏氏平素愛好書畫,一次偶然用以鈴印,鮮艷非凡,效果甚佳,於是在製作藥膏的基礎上,研製成“八寶印泥”應市,克服了歷代沿用以蜜敷朱蓋章易脫落不耐藏的缺陷。文人墨士驚為異寶,一時生意興隆。當時澄漳成道尹用過魏長安研製的印泥後,認為品質極優,便勸他專營八寶印泥,並為其店取號“魏麗華齋”。這個道尹還將八寶印泥作為貢品送上京城,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將 其頒賜近臣,又派員到漳州徵調,專供朝廷使用.

一九一O年和一九一五年,漳州八寶印泥曾先後參加南洋第一次勸業會、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等國外展覽會,分別榮獲特別獎、優質獎、甲特等獎。一九三五年參加福建省特產競賽會和台灣舉辦的博覽會,榮獲特等獎、金質獎.日本、東南亞等地許多華僑團體為八寶印泥喝彩,贈送題寫“國貨之光”,“金石增輝”,“馳名神州”的獎狀、銀牌。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為漳州八寶印泥,親筆題贈“品重珍珠”墨寶.抗戰勝利後,漳州八寶印泥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美國總統羅斯福。

福建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十分重視八寶印泥廠的生產和發展,廠技術人員和工人通力協作,以新的科學方法同傳統工藝相結合,認真研製,在生產技術上精益求精,使“國貨之光”更加金碧輝煌.漳州八寶印泥一九八O年榮獲福建省優質產品稱號,一九八五年榮獲國家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一九八八年榮獲全國輕工業優質出口產品銅質獎,一九八九年榮獲福建省首屆工業品博覽會銀獎,一九九一年榮獲第二屆北京國際博覽會銅獎,一九九二年榮獲中國旅遊品天馬金獎。其包裝裝潢一九八二年榮獲福 建省包裝裝潢獎,一九八三年榮獲華東大獎。漳州八寶印泥廠連續五年實現兩位數三同步,並被評為省級先進企業。二OO三年漳州丹霞牌八寶印泥被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於國之寶稱號。

漳州八寶印泥深受各界名人的高度讚揚。一九八二年春天,藝術大師劉海粟到福建,對漳州八寶印泥讚不絕口,並親筆題寫“漳州八寶印泥”以志留念。一九八七年五月,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題增了“霜葉爭輝”墨寶,北京著名畫家尹瘦石.盧光照、何海霞、寧文洲、秦嶺雲和上海著名畫家唐雲、應野平,錢行健等也分別為漳州八寶印泥作畫題詞。一九八九年春節,原國防部長張愛萍為漳州八寶印泥題寫了“萬花叢中別樣紅”的讚詞.一九八九年十—月,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名譽會長方毅視察漳州八寶印泥廠時說:“書畫作品完成之後蓋上印章,就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印泥 也是一寶呀!”並贈送“八寶生輝”墨寶,此後方老又二次視察該廠,並留下“三訪漳州八寶印泥廠”的珍貴題詞.一九九四年春節,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沖題寫廠名。一九九五年春節,國務委員到廠視察時,題贊“文房五寶”。至今已有一百多位名人書畫家為漳州八寶印泥作畫、題詞,給漳州八寶印泥增光添彩。一九八九年,靳羽西主持的“看東方”和台灣的“八千里雲和月”電視節目中對漳州八寶印泥都作過專題介紹,中央電視台“書壇畫苑”也在一九九六年做過專題報導。使外界對漳州八寶印泥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獨樹一幟的漳州八寶印泥,既是文房用品,又是旅遊紀念品。目前已有特級貢品、一級貢品,貢品、極品、珍品、上品等六種等級,有半兩,一兩、二兩、四兩、十兩、二十兩等多種裝量,有樟木盒、脫胎盒、皮紋盒等三類裝潢,另硃砂泥一十二個品種規格,共有八十四個品種規格。漳州八寶印泥暢銷於國內大中城市的友誼商店、書畫社和賓館,遠銷美國、加拿大、瑞士、日本、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台地區。

配方被定為絕密,百年前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弘一法師對它讚不絕口……已有300多年歷史的漳州八寶印泥身上籠罩著不少光環和神秘色彩。至今,漳州還有20多名員工以繁複的傳統手工方式從事漳州“三寶”之一八寶印泥的生產

龍海水仙花

水仙花是龍海市的名優特產。因龍海隸屬漳州,故歷來以“漳州水仙花”名世。水仙花、片仔癀、八寶印泥素稱

漳州三寶漳州三寶

漳州“三寶”。它以球大、形美、花多、味香、期長而馳名海內外,素有“天下水仙數漳州”的稱譽。水仙花是漳州市花,福建省花;1987年6月入選中國十大名花;產地龍海市九湖鎮,於2000年被國家林業部、中國花協評為“中國水仙花之鄉”。

水仙花別名雅蒜、天蔥、麗蘭、凌波仙子、洛神、玉清、玉霄、姚女花、女史花等。石蒜科水仙屬,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有鱗莖,葉狹長、叢生。龍海水仙花有兩個品系:單瓣花,花被六裂,平展如盤,白色,副冠黃色,盞形,端坐盤中,名“金盞銀台”,俗稱“酒盞”、“單葉”水仙;復瓣花:花被12裂,花皺團簇,上端素白,下端淡黃,名“玉玲瓏”,俗稱“百葉”、“千葉”水仙。兩種品系均花態俊雅,芬芳馥郁。

我國栽培水仙花已有千多年歷史,到了宋化已盛極一時,其時龍溪縣(龍海縣前身)亦已栽培,且為士人所喜愛。南宋間,任過漳州知州的楊萬里、朱熹、劉克莊、趙以夫,龍溪縣丞徐璣和邑人陳淳(1159~1223)等均有吟詠水仙花的詩詞傳世。漳州水仙花產地近千年來,集中在圓山東南麓琵琶坂周邊地區——九湖鎮的蔡坂、洋坪、新塘、下庵、大、小梅溪、田中央等村,近十年來已擴展至本鎮其他村和顏厝、榜山、角美、海澄、港尾等鄉鎮。

據說,宋代時,有一閩籍的京官告老回鄉,當他乘船南返,將要回到家鄉漳州時,見河畔長有一種水本植物,並

漳州三寶漳州三寶

開著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採集一些,帶回培植。據《蔡坂鄉張氏譜記》載;明朝景泰年間,他們的祖宗張光惠在京都做學官,一年冬天請假回鄉,船過江西吉水,發現近岸水上,有葉色翠綠、花朵黃白、清香撲鼻的野花,於是拾回蔡板栽培育成新卉傳下。

崇明水仙來自福建。那是唐代則天女皇要百花同時開放於她的御花園,天上司花神不敢違旨,福建的水仙花六姐妹當然也不例外,被迫西上長安。小妹妹不願獨為女皇一人開花,只行經長江口,見江心有塊淨土,就悄悄溜下在崇明島。所以,福建水仙五朵花一株開,崇明水仙一朵怒放。

中,艾蔻(Echo)是個美麗的林間仙子。她天真,活潑,喜歡用她快樂的聲音訴說著生活的點點滴滴。宙斯(Zues)覬覦艾蔻的美麗,沒想到這卻招來了赫拉(Hera)的嫉妒。她恨恨地念下咒語:艾蔻,讓她只能支離破碎地重複別人的話吧!永遠永遠!

從此,快樂的仙女黯然地游離於森林之間。

森林的另一角,一個翩翩少年正悄悄長成。他,納西索斯(Narcissus)有著最俊美的面孔,還有最冷傲的心靈。

無數的巧合,終於讓小艾蔻遇上了心儀的王子。她看著納西索斯,灼紅了雙臉。她偷偷地跟著,冀望著能夠跟他說上一句話。可是,她是被詛咒的!她使勁地撕扯自己的咽喉,卻始終說不出一個字。心在煎熬。

林中的腳步聲驚動了納西索斯,他轉身喊出一句:Whoishere?艾蔻欣喜萬分,她多想告知Narcissus她的心意,但

漳州三寶漳州三寶

是她沒有正常的說話能力,只能重複念叨著別人的話“here..here..”。對美麗女子的傾慕,Narcissus早已見慣不怪了。對她們,他總是高傲地一笑,無情地拒絕。這次也不例外:Idon'tloveyou.艾蔻含著淚,口中卻只能重複著:“loveyou..loveyou..”。她渴望說出的句子啊,此時卻變成了傷口上的一把鹽。

她傷心地在森林徘徊,終日以淚洗臉,身體日漸消瘦。終於有一天,她的身子完全消失了,只剩下憂鬱而輕柔的聲音在山谷中迴蕩。無論是何人對她呼喊,她都只重複對方的話語,從不作自己的回答。而那個無情的拒絕者愛上了自己的倒影,鬱鬱而終,化作了一株自戀的水仙花。

水仙花早在宋代就已受人注意和喜愛。《漳州府志》記載:明初鄭和出使南洋時,漳州水仙花已被當作名花而遠運外洋了。“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水仙花通常是在精緻的淺盆中栽培,然而,它對生活也挺簡單樸素,適當的陽光和溫度,只憑一勺清水,幾粒石子也就能生根發芽。寒冬時節,百花凋零,而水仙花卻葉花俱在,勝過松、竹、梅,儀態超俗,故歷代無數文人墨客都為水仙花題詩作畫,呈獻了不少幽美的篇章。

《廣群芳譜》載:“水仙花江南處處皆有之”。何以數百年來,漳州水仙花能異軍突起,獨享盛名,而他處卻湮沒無聞?主要得益於龍海花區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花農積累了豐富、獨特的栽培經驗。水仙花具有秋生長、冬發花,春貯養分,夏季休眠的特性。需要冬季溫暖濕潤,少霜雪的生長環境。龍海主產地圓山琵琶坂,北有風

漳州三寶漳州三寶

障,西有疏林,無雪微霜,山泉長流,土壤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雖是冬季,而花田溫暖濕潤,構成一個得天獨厚栽培水仙花的優良環境。更由於龍海花農在世代栽培水仙花過程中,不斷積累,研創了“三年複種”和“人工閹割”等獨特栽培技術,使花頭增大,形態獨特。即:用“二年生”鱗莖分櫱的小鱗莖為種子,於每年霜降種下,次年芒種挖起收藏,複種三年,方上市出售;第三年複種前,對經過栽培2年的鱗莖,進行特殊的閹割處理再種下,這種獨特栽培方法,打破了植物生長自然規律,培育出的成熟鱗莖(商品球,俗稱水仙花頭),中間主鱗莖特大,兩側具有一對或二對小鱗莖相連,這種形態在水仙植物中十分罕見,令國內外植物學家和園藝家讚賞稱奇。

龍海水仙花的品質和產量居全國首位。清末,水仙花的種植面積已達千畝;抗日戰爭期間,最低年份僅種46畝。解放後至1978年,年種100~400畝(其中1972年僅種70畝),1979年後種植直線上升,1979年超500畝,1981年超千畝,1986年超2000畝,1999年後達萬畝,產花頭4000萬粒,創值達億元。

龍海出產的水仙花,歷來是主要的花卉出口商品,給產區帶來較高經濟效益。明隆慶三年(1569年),水仙花作

漳州三寶漳州三寶

為商品從海澄月港輸出國外。清乾隆版《龍溪縣誌》 《漳州府志》載:“閩中水仙,以龍溪為第一,栽其根至吳越,冬發花,時人爭購之。”廈門海關年度貿易報告中有水仙花出口的記錄:清同治三年(1864)水仙花球輸出口值(包括內銷,下同)2800銀元,宣統三年(1911)出口增加到386.729萬粒,價值為45353海關兩。據龍溪縣建設科民國二十三年四月農村調查統計,“水仙花年產5萬擔,350萬粒,價值40萬元。由石碼運往廈門分銷上海、廣東、香港、美洲等地,其輸出口岸以蘇(上海)、粵為最多,而貨價以英、美各埠為最佳。”民國二十一年,本籍商人陳潤生、林主達在香港設行經營漳州水仙花,以“宜春”為商標註冊登記,贏得顧客信賴,此後,“宜春水仙”馳名中外。建國後,1956年恢復出口,1956~1976年,年均外銷在20~30萬粒左右;80年代初,年輸出量在60萬粒左右,1987年外銷達300多萬粒,1999年,出口創匯達3500萬港元。

龍海水仙花具有主鱗莖肥碩,側鱗莖勻稱,箭多花繁(每鱗莖能抽花5~9箭,多的達15箭,每箭開花5~11朵,是世界公認的多花水仙),色美香郁,優雅多姿的特點,為水仙花愛好者“據形授意”雕刻培育各種水仙雕刻造型盆景,提供理想花頭。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藝,在清代已聞名國內外。水仙雕刻分為動物、植物、人物形態以及風景、器具等九大類百餘種造型。千姿百態,維妙維肖,妙趣橫生。近30年來,漳州花農和廣大水仙花雕刻愛好者,繼承民間傳統技藝,並通過舉辦花展、競賽評比、不斷提高、創新,創造出不少造型,先後在香港、澳門、新加坡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舉辦花展,受到人們讚賞,提高了水仙花觀賞價值。

水仙花素潔清雅,超凡大群,她那“含香體素欲傾城”的香姿,“不許淤泥侵皓素”的品格,“不怕曉寒侵”精神和只憑一勺水,到處生根發芽,迎春開放,而深受人們喜愛,視為吉祥如意、和平友好的象徵,千家萬戶不可或缺的“歲朝清供”的珍品。難怪清朝康熙皇帝也不禁賦詩稱讚曰:翠帔緗冠白玉珈,清姿終不污泥沙。騷人空自吟芳芷,未識凌波第一花。

1959年開始,漳州水仙花,登上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的廳堂茶几,成為國家大型慶典活動、國家

漳州三寶漳州三寶

領導人接見外賓的迎春花、迎賓花。改革開放以來,漳州、龍海通過花展、花節、新聞傳播等形式,使漳州水仙更加四海馳名。1981年5月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到龍海攝製《凌波仙子》紀錄片,在全國播映;同年冬,龍海縣首次在香港海洋公園、北京北海公園同時舉辦福建漳州水仙花展,向廣大水仙花愛好者展視和傳播水仙花雕刻造型藝術,被譽為“有性命的藝術珍品”,轟動京港,盛況空前,蔡坂花農張北山大展覽現場和香港電視台表演水仙花雕刻技藝,被香港多家報刊譽為水仙花雕刻大師。1985年中國南極考察隊攜帶的漳州水仙花,在南極中國城站,傲然盛放、飄芳吐艷。1990年漳州舉辦水仙花雕刻藝術大獎賽,參賽展品1500件。同年,中國郵票發行公司設計師萬維生為漳州創作T147《水仙花》紀念郵票5枚發行全國。1991年1月,中國花卉協會,國家旅遊局、漳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漳州·中國水仙花節”。2002年漳州水仙花獲福建省首批通過“原產地標記”註冊產品。2002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五角硬幣”上雕鏤有水仙花,“5元紙幣”防偽標誌中有水仙花水印。

片仔癀

簡介

漳州三寶漳州三寶

片仔癀是由牛黃、三七、蛇膽、麝香等製成的錠劑,氣微香,味苦、微甘。具有消炎、清涼解毒、消腫止痛等作用,對急性肝炎、眼炎、耳炎、癰疽疔瘡、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及一切炎症引起的疼痛、發熱等症均有療效;並能抑制消化系統癌細胞的生長。

概述

【作用類別】非處方藥藥品。

漳州三寶漳州三寶

【概 述】片仔癀牌片仔癀是蜚聲中外的名貴中成藥,是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生產的中成藥錠劑,其處方、工藝均屬國家絕密級秘密,是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它原是明朝太醫的秘方,後太醫出家,來到較為安定的閩南漳州璞山寺當和尚,他根據宮廷秘方研製出的一種特效退黃、消腫的良藥,為一方百姓解除了許多病痛,深得百姓信賴。因其外形成條索狀,使用時,切一薄片內服或外敷,片刻見效,故稱“片仔癀”。之後,片仔癀隨著當地華僑“下南洋”而流傳到世界各地,享譽斐然。片仔癀是用麝香、牛黃、蛇膽、三七等名貴中藥精製而成的。對急性、慢性肝炎,刀、槍、骨折和燒、燙等多種創傷,膿腫、無名腫毒及一切炎症引起的疼痛、發熱等,有顯著療效。外科手術後服用,能消炎止痛,防止傷口感染,加快癒合,因此被國際友人譽為“中國特效抗菌素”,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更稱之為“安家至寶”的“神丹妙藥”。

【藥方組成】牛黃、三七、蛇膽、麝香等。

【方 解】略。

【制 法】略。

【藥品性狀】本品為棕黃色或灰褐色,有密細紋,可見霉斑,氣微香,味苦、微甘。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化瘀,消腫止痛。用於熱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癰疽疔瘡,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及各種炎症。

【藥理研究】片仔癀具有消炎、清涼解毒、消腫止痛等作用,對急性肝炎、眼炎、耳炎及一切炎症引起的疼痛、發熱等症,都有很好療效;此外,對消化系統癌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0.6克,8歲以下兒童每次0.15克~0.3克,每日2~3次;外用研末用冷開水或食醋少許調勻塗在患處,每日數次,常保持濕潤。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食物。服用3天后症狀無改善,或服藥期間伴有惡寒發熱等全身症狀者,應到醫院就診。對局部病變切忌碰撞、擠壓。局部病灶紅腫熱痛反應劇烈,初起瘡頂即有多個膿頭者均應到醫院就診。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護下使用。請將此藥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如正在服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貯存方法】密封、防潮、防蟲蛀、防爛霉變質。置室內陰涼乾燥處,以室溫5~25℃為宜,室內相對濕度在60~70%。

【生產廠家】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該藥原是明朝太醫的秘方。福建漳州方言把一切炎症統稱“癀”,吃一片該藥即可消炎退癀,故名片仔癀。片仔癀商標原為僧帽牌,1956年納入漳州製藥廠,成為全國獨家生產的名貴藥品,改名荔枝牌。該藥選用麝香、牛黃、蛇膽、田七等多種貴重藥材精製而成。對急慢性肝炎、喉痛、燒傷、刀槍傷痛、無名腫毒及一切炎症引起的疼痛、發熱,具有消炎止痛、清涼解毒的作用。外科手術後服用,能消炎止痛,防止傷口感染,加快癒合,因療效好,適用範圍廣,副作用小,被視為醫藥珍品,馳名中外,在國際上譽為“神州妙藥”、“中國特效抗菌素”。1979年獲國家銀質獎,1984年獲國家金質獎,1989年蟬聯國家金質獎等。遠銷台灣、港澳、東南亞和日、英、美、法、加拿大等國和地區。

小故事

漳州三寶漳州三寶

傳說在明代嘉靖年間,奸相嚴嵩父子掌權,貪官污吏當道,朝政每況愈下。有一位御醫,因痛恨奸相殘害忠良,就逃離京城,隱姓埋名,輾轉來到福建漳州東門外璞山岩寺出家為僧。當時寺中和尚多習武強身護廟,舞棒弄槍免不了皮肉受損或刀傷骨折。御醫見狀,即多方採集藥材,按家傳秘方精製成錠,並將藥錠切成片狀,即可吞服,亦可外用。和尚們用此藥後,跌打損傷不日痊癒,無不拍手叫絕。久而久之,附近百姓聞之,一染痼疾便到寺中討藥。凡紅、熱、腫、痛者,只要吞服一片,立見功效。因當地人稱各種炎症為“癀”,又因一片即可退“癀”,所以名“片仔癀”。

相關詞條

漳州三寶 麝香
珍珠 梅片
瑪瑙 金箔
珊瑚 琥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