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筠圖跋

《漢筠圖跋》是明代詩人申時行所作的五言古詩。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漢筠圖跋》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姓名】申時行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漢筠圖跋
陽羨表名臣,延陽推冠族。
青宮謝圭組,白首憇薖軸。
豈不戀芬華,素心諧止足。
搜奇得漢里,擅美以淇澳。
出郭時泝流,艤舟識遵陸。
一徑破蒙茸,千岩媚幽獨。
裊裊薜蘿垂,依依桑柘綠。
懸厓百仞溪,凌霄萬竿竹。
宛轉學桃源,陰森疑嶰谷。
碎影日搖金,寒聲風戛至。
跫然逃空虛,因之避塵俗。
既追六逸蹤,亦企七賢躅。
余亦慕岩棲,側身懷彳亍。
安得從洪厓,移居臥山麓。
休休居士申時行書
鈐印:瑤泉、大學士印

作品注釋

芬華:香花。引申為榮耀顯達。《史記·商君列傳》:“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素心:本心,素願。
止足:謂凡事知止知足,不要貪得無厭。語出《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搜奇:謂尋求奇特語句或傑出人才、奇異事物。
漢里:就是漢之故里的簡稱。今江蘇徐州市轄下的豐縣趙莊金劉砦,就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古沛郡豐縣中陽里。舊時豐縣縣衙大門兩旁,都書寫有漢高故里的對聯。這裡的劉氏家族,更以自己是漢代皇族後裔而自豪,為了對世人表明他們是漢高祖的家鄉人,他們就以漢里堂作為家族的堂號。漢里堂,顧名思義,就只能由漢高祖故鄉的劉氏使用,因此,在豐縣以外地區的劉姓宗族,就沒有人會用這個堂號。
擅美:shànměi,獨享美名,獨有其美。
淇澳:通“淇奧”,典出《詩經·淇奧》。意為淇河岸的彎曲處,古淇園所在地。
泝流:亦作“溯流”。逆著水流方向。
艤舟:停船靠岸。艤,yǐ。
遵陸:沿著陸路,走陸路。
蒙茸:mēngróng,迷茫貌。
幽獨:靜寂孤獨。
依依:yīyī,形容樹枝柔弱,隨風搖擺。
凌霄:迫近雲霄。
宛轉句:(《漢筠圖》這幅畫)蜿蜒曲折像桃源。
嶰谷:崑崙山北谷名。漢應劭《風俗通·聲音序》:“昔黃帝使伶倫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陰,取竹於嶰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而吹之,以為黃鐘之管。”《文選·左思吳都賦〉》:“梢雲無以逾,嶰谷弗能連。”劉良註:“嶰谷,山名,生美竹。”宋蘇軾《用前韻再和孫志舉》:“譬彼嶰谷竹,翦裁待伶倫。”也寫作“解谷”,見《漢書·律曆志上》。
跫然:qióngrán,形容腳步聲。《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成玄英 疏:“跫,行聲也。”宋黃庭堅《奉和文潛贈無咎篇末多以見及以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為韻》:“北寺鎖齋房,塵鑰時一啟。晁張跫然來,連璧照書幾。”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胡四相公》:“勞君枉駕,可謂跫然足音矣,請坐賜教。”何垠註:“跫然,蹋聲。”葉聖陶《窮愁》:“松母方坐戶側,曝日光取暖,其弗聰之耳忽聞足音跫然至,審為金榮,曰:‘榮哥何來?’”
六逸:指竹溪六逸。《新唐書·文藝傳中·李白》:“﹝李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 、韓準 、裴政 、 張叔明 、陶沔居徂來山,日沉飲,號‘竹溪六逸’。”金酈權《自鶴壁游善應洹山》詩:“同游成六逸,轟飲助高興。”明無名氏《飛丸記·發跡鋤強》:“蒼虬籜浮,金莖鳳游,七賢六逸頻呼酒。”丁以布《題三子游草》詩:“還應樂府歌《三婦》,六逸高風未渺漫。”
七賢:指魏晉時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七個名士。《晉書·嵇康傳》:“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唐皇甫湜《醉賦》:“沉湎於酒,有晉之七賢。”元沉禧《南呂一枝花·七月六日為施以和壽作》套曲:“七賢林下客,九老會中儔。”
躅:zhú,足跡。
岩棲:棲宿在山岩上。也指巢居穴處。或借指隱居。唐杜甫《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瓢飲唯三徑,巖棲在百層。”前蜀韋莊《贈薛秀才》詩:“欲結巖棲伴,何山好薜蘿?”
側身:形容恐懼不安,處境不好。
彳亍:chìchù,慢步行走,徘徊。
洪厓:亦作“洪崖”、“洪涯”。傳說中的仙人名。黃帝臣子伶倫的仙號。漢張衡《西京賦》:“洪涯 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漢蔡邕《郭有道林宗碑》:“將蹈洪崖之遐跡,紹巢許之絕軌。”晉郭璞《遊仙詩》之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清蔣士銓《香祖樓·蘭因》:“形相愛,影相憐,肯向洪厓又拍肩。”

作者簡介

申時行(1535—1614),字汝默,號瑤泉。吳縣(今江蘇蘇州吳江)人。張居正門生。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狀元,萬曆中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繼張四維為內閣首輔大學士。晚年辭官回蘇州閒居,著有《賜閒堂集》。善真、行草書。有賜間堂帖行世。年八十卒,贈太師,諡文定,賜葬吳山之陽。墓東向,規模宏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