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園村

漆園村,位於昌平區西南,距城區25公里,現屬流村鎮轄區,村域面積16.7平方公里,住戶670戶,人口1698人。

基本信息

村落概貌

位於昌平區西南,距城區25公里,現屬流村鎮轄區,昌平公車11路直通村中,公交357路在村口設有站點,交通十分便利。村域面積16.7平方公里,南高北低,四面環山,現有土地2300畝,以林業為主,間作粗糧。住戶670戶,人口1698人。其中男性907人,女性781人。其中農民496戶,1379人。姓氏以劉、王、蔡為主,均為漢族。

歷史沿革

成村於明代永樂年間,西廟前有110畝的漆樹園,至今有800多年,村名由此而得,始終隸屬昌平所轄。2002年前該村屬於昌平縣高崖口鄉管轄,撤鄉並鎮後歸屬昌平流村鎮。

自然環境

地處太行山余脈,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侯,土壤為石灰岩沙石地,地下水資源豐富,山場植被面積達19000餘畝。

文物古蹟

村西有禪寺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原名龍泉寺,乾隆八年改為龍聖寺,正殿供有釋迦牟尼聖像為佛殿,南北殿分別為老爺殿、龍王殿,1972年被拆毀,正殿中脊有道光十二年重修字樣,廟下有丈八泉井一眼,水質甘甜爽口,冬暖夏涼。1994年經國家水質專家勘測化驗為標準純淨礦泉水質。現有直徑一米以上、800年以上樹齡國槐5棵,其中有一棵槐抱椿。乾隆年間大旱,本村民間鼓隊祈雨後天降甘霖,乾隆8年(公元1734年),乾隆帝御賜本村龍鼓龍幡龍斧龍鋸等器物,本村民間鼓隊自此成為皇封龍鼓隊,六面龍鼓現存殘鼓三面,圖案仍依稀可辨。有伊斯蘭教的禮拜寺一處,回民井一眼,南山有寺庵遺址十餘處,後庵一巨石有用生漆書寫的南無阿彌陀佛字樣。

經濟發展

地處山區,海拔落差170-950米之間,該村依託果木優勢,積極發展經濟,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指導,建立起千畝棗園,500畝香椿園,200畝桃園。京西小棗、雅思紅椿遠近聞名。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好形勢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千方百計為村民創造就業條件,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促進村域經濟發展,結合村中勞動力現狀,成立了村建築隊,綠化隊,解決了40餘村民的就業問題。生態林管護和礦產資源看護有150餘人就業,村民收入逐年增高,截至2006年底,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700萬元,人均實際所得5700元。

村政建設

村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2004-2006年三年期間,結合本村具體情況,對村內的主要街道進行硬化13000米,由村口至村路鋪設瀝青路面7800平米,東河套到後庵水泥硬化路面2萬平方米。修築東河套東西防護堤壩1800米,護坡欄護牆1100米,小橋5座,對諸路及南山路兩側進行了綠化,栽植白果,柳樹總計1600餘棵,栽植花草灌木9000餘株,新建花池100多個,2004年對村內自來水進行了全面改造,鋪設管線18920米,為670戶村民安裝了水錶,徹底解決了村民飲水問題,提高了節水能力,方便了民眾。2006年與昌平交通局協商,開通了昌平直達村內的11路公交客運,極大的方便了村民出行。村里安裝了移動信號差轉設備,信號無盲區,全村手機擁有量已超過800部,2006年進村路及主要街道亮化工程安裝路燈150餘盞,夜間村中燈光輝映,村村通工程全部完成,全村670餘戶全部接通了衛星電視信號,修建垃圾堆放池26個,回收房6座,設有保潔員3名,清運車一輛,基本實現了垃圾投放集中處理,新建120平米醫務室一座,醫務人員3名;對村60歲以上老人進行一定的村級社會保障,06年對老人發放養老金和大病統籌身份證補貼款等總計12萬元,為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村委會結合村歷史遺留文化遺產,投資14000元組建了村龍鼓隊、秧歌隊、文藝表演隊,適時宣傳各項法規和村規民約,使村民在欣賞文藝節目的同時,加強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責任感,加深了對各項法規制度的了解,60多名龍鼓隊員的發展成為本村文化娛樂的龍頭,在不斷豐富村民文化娛樂生活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三年來共外出參加表演近百場,深受上級領導好評和民眾的讚譽。

村史榮譽

1947年建立村黨支部,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段廷發。昌平區最早參加中國共產黨的4名黨員中,其中之一即為1933年入黨的本村村民劉北海(原名劉海儒)。現任黨支部書記劉少成,全村現有黨員76人。

村莊特色

漆園村位於北京市昌平區西南部,距昌平衛星城25公里,屬流村鎮轄域,村域面積2.5萬畝,明代成村。因村南山場有漆樹種植並成林,故而得名。村內有四大奇景,堪稱一絕。
一奇:千年古樹槐抱春:漆園村供銷社門前有一棵千年古樹,古樹收“義子”鍾靈毓秀槐抱“椿”。在參天古木的分叉處形成了一個一米見方的中空樹洞,從樹洞裡生出一棵直徑近一尺、高達十餘米鬱鬱蔥蔥的椿樹,更奇特的是椿樹旁還鑽了一棵有杯口粗細,高二米左右的小榆樹,椿樹和榆樹和諧地生長在老槐樹的樹幹中空處,根系也深入老槐樹“身體”深處,那情形仿佛祖孫三代緊緊擁抱在一起,形成三樹合圍母異樹同根,蔚為奇觀。
二奇:龍鼓龍幡,盡展漆園風情。漆園村蘊藏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夕日五虎棍、霸王鞭、小車會風摯一時,尤以清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御賞宮中所用龍鼓、龍幡聞名京西。
三奇:雅思山風景秀麗奇石林立。雅思山植被茂密,覆蓋率達95%,溝谷溪水長流。大自然的天斧神工,構築了許多自然景觀,有雷劈石、蛤摸石、石龜、石佛、馬架洞、十八盤、老虎洞、棺材石等自然景點,清代著名學者孫成澤所著《天府廣記》中有對雅思山景觀的真實描寫。
四奇:香椿宴綠色營養別有風味。漆園的紅椿是綠色無公害產品,特點是葉、柄、梗均呈紫紅色,芽肥嫩,色香味美,營養豐富。中醫理論認為,香椿性寒,有清熱解毒、澀腸止血、健胃理氣、殺蟲等作用。紅椿吃法有醃香椿香椿汁、香椿泥、炒香椿、香椿末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