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會戰

漢王劉邦在彭城大敗後逃至下邑(今安徽碭山),收集散亡的士卒,於漢二年(前205年)五月駐軍滎陽(今河南滎陽北)南。蕭何又發關中老弱前往增援,漢軍復振。劉邦築通道以取敖倉(在成皋,為秦所建之糧倉)粟濟軍。這樣,楚漢雙方在此對峙了一年多。

概述

滎陽會戰從漢二年的五月開始,到四年的五月結束,持續了整整兩年時間,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也是一場拼雙方實力的消耗戰。此間的得失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值得我們細細玩味,細細推敲的。
自從彭城大戰集團的三萬精銳騎兵部隊大敗的56萬雜牌軍後,劉就一路敗逃,直到滎陽才組織起有效地反擊。其選擇滎陽來做防守反擊的根據地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滎陽以西是山區,以東是著名的豫東平原,這樣的地形有利與防守反擊,就是軍事上所說的背山而立的道理。再者,滎陽離關中地區也不遠,所以劉的軍事補給線就會比較短而通暢,反過來說的話,項部的補給線就會被拉的很長,隨時會有被切斷的可能性。後來事實就證明,項部的補給線就屢次被彭越這個土匪出身的游擊隊長切斷,弄的項羽非常被動,先後兩次回援救火(這在古代軍事理論上來說叫攻其必救),這也是項在滎陽戰役中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樣反過來可以說,彭越在滎陽會戰中的戰功是很大的。
當然話說回來,我們的項老哥是非常會打仗的,如果是換了別人的話,那我們今天就沒有這么精彩的歷史可以品讀了。

三奪三失

當時劉到滎陽就組織起堅固的防守戰線,項追到滎陽久攻不下,這一攻,就攻了一年之久,最後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劉從滎陽城裡趕出去(當然劉逃的也是非常狼狽的)。好不容易占領了滎陽,屁股還沒有坐熱,他的糧道就被彭越斷掉在今天的河南商丘附近。弄的他千里回防去疏通補給線,結果到了之後,彭越掉頭過了黃河就回他的老窩去了(今天的河南濮陽地界),閉而不戰,拖死你,弄的老項很鬱悶,又遇到個流氓脾氣的人了。這仗是不好打的,時間他是拖不起的,搞的他只好掉頭回到前線,這時候,他辛苦占的滎陽已經被老劉趁虛而入了。這是事情的大概,歷史上稱為一奪一失。後面的二奪二失也基本和這情況相似。失都失在彭越短他的糧道。君子遇到流氓,真的是非常很頭痛的事情,何況那時候,老項遇見的基本上全都是流氓,他不敗倒是奇怪了!
從上面看來,就不得不想到了另一個問題,當時項為什麼明知道彭越是不得不幹掉的,但他兩次都沒有把彭越集團滅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