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

滄浪

古水名。有漢水、漢水之別流(均水)、漢水之下流、夏水諸說。《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後遂以“滄浪”指此歌。另有,地名。“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三千年前的楚辭在今天讀起來仍會讓人覺得清新而富於韻律。詩中提到的“滄浪之水”究竟在何處?居住在水邊的人們又是如何和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的呢。

基本信息

漢語詞語

基本信息詞目:滄浪
拼音:cānglàng[1]詳細釋義(1).古水名。有漢水、漢水之別流、漢水之下流、夏水諸說。
《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孔傳:“別流在荊州。”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夏水》:“劉澄之著《永初山川記》云:‘夏水,古文以為滄浪,漁父所歌也。’”
宋姜夔《清波引》詞序:“余久客古沔,滄浪之煙雨, 鸚鵡 之草樹……無一日不在心目間。”
(2).青蒼色。多指水色。
《文選·陸機〈塘上行〉》:“發藻玉台下,垂影滄浪泉。”李善註:“孟子曰:‘滄浪之水清。’滄浪,水色也。”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水色滄浪,波濤浩汗。”
《呂氏春秋·審時》“後時者,弱苗而穗蒼狼”清畢沅輯校:“蒼狼,青色也。在竹曰‘蒼筤’,在天曰‘倉浪’,在水曰‘滄浪’。”
清龔自珍《賀新涼》詞:“一棹滄浪水,一行行淡煙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蒼色的水。
唐韓愈《合江亭》詩:“長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
明高棣《題台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詩:“滄浪浩蕩杳難期,此別重逢又幾時。”
清錢泳《履園叢話·譚詩·以詩存人》:“﹝華碩宣﹞《湖上》云:‘忽驚鷗鷺起,漁笛響滄浪。’”亦借指青蒼的天空。
唐寒山《詩》之五九:“天高不可問,鷦鵊在滄浪。”
(4).形容頭髮斑白。
唐姚合《奉和前司蘇郎中驚斑鬢之什》:“遶鬢滄浪有幾莖,珥貂相問夕郎驚。”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關河泱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
(5).《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後遂以“滄浪”指此歌。
南朝梁劉協《文心雕龍·明詩》:“孺子‘滄浪’,亦有全曲。”
清陳夢雷《寄答李厚庵百韻》:“君節誠不虧,鼓枻歌‘滄浪’。

滄浪(湖南漢壽)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三千年前的楚辭在今天讀起來仍會讓人覺得清新而富於韻律。詩中提到的“滄浪之水”究竟在何處?居住在水邊的人們又是如何和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的呢?
湖南的地形如同一個上邊開口的口袋,武陵山雪峰山、羅霄山、南嶺等大大小小的山脈勾勒出它清晰的輪廓,湘、資、沅、澧四條大河奔流其間,在北邊匯成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漢壽,就位於沅江匯入洞庭湖的南岸。
 漢壽,古稱索縣,東漢時期取“漢朝江山、萬壽無疆”之意始有漢壽之名。蜀漢大將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指的就是這裡。這是一方被水賦予了無限靈動的土地,是歷史上典型的洞庭魚米之鄉。據說,創立了浪漫主義詩歌體裁——“騷體”的屈原曾經長期生活在這裡。而漢壽與詩歌的緣分也就是從他開始的。
在漢壽境內沅江下游有一條由滄水和浪水匯合而成的支流,叫做滄浪水。兩千多年前,屈原被楚王放逐來到這裡。形容憔悴的他走在滄浪水邊,江水的波瀾一如他心情的不平靜。一個漁夫搖著小船靠近他,詢問起了三閭大夫的苦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的內心自然不是漁夫所能理解的,而他們的對話卻化為了《楚辭》中的名篇——《漁父》。據說,當年兩人交談的地方就是滄浪水流入沅江的入口,取港口之義,現在的地名叫做滄港
千百年來,到漢壽憑弔屈原情懷、欣賞山川美景的人絡繹不絕。漢壽水域廣袤,河流帶來紅色的泥沙讓這裡原本有一個叫做赤沙湖的湖泊。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洞庭湖邊碰到了李曄和賈至。三人相約載酒泛舟湖上,不知不覺來到了赤沙湖。“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醉客滿船歌白薴[1],不知霜露入秋衣”。詩人們的應和迴蕩在深秋的湖面上,夜涼如水,更添幾許清愁。從此,人們便把赤沙湖叫做太白湖了。
就是這樣,漢壽被詩人們的氣質所深深浸潤了。今天的漢壽仍以詩詞創作聞名遐邇,被譽為“中華詩詞之鄉”。而勤勞的漢壽人也把智慧運用在了湖區的生產上,讓帶有濃郁洞庭特色的苧麻、珍珠、甲魚、黑楊等特色優質農產品聲名遠揚,成了“詩鄉”漢壽的又一品牌,與如詩如畫的山水一道構成了新的詩篇。

地名:古均州滄浪綠水

在均州城外漢江邊,有一處風景絕佳之地,名叫滄浪綠水,傳說這就是當年孔子聽歌之處。《孟子·離婁》中記載,孔子到楚國聽到小孩子唱了一支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告訴弟子說:“自取爾”。但孟子未說孔子是在哪裡聽到《滄浪歌》的。但在古人對這個問題的考證中,說的最早、最明確的就是酈道元的《水經注》了。在1400年前問世的這部著作中,專門有一段文字考證《滄浪歌》中的滄浪在何處。酈道元根據《尚書》明確指出:“武當縣西北四十里漢水中,有州名滄浪洲”。南北朝時期的武當縣治所,位於今天的武當山鎮一帶,其向北四十里左右,正是後來的均州城。孟子記錄了孔子聽滄浪歌的史實,酈道元證實了滄浪的位置,於是後來的許多歷史、地理著作都援引此說,認為孔子聽歌就在均州城外的漢江邊上。
古均州就是現在的南水北調中線源頭——丹江口,均州古城已經被浩渺的碧水所淹沒,沉睡水庫中。在古城中,有和故宮同歲同建制的靜樂宮,滄浪綠水是均州八景的之一。

蘇州市滄浪區

滄浪區位於蘇州古城中南部,因轄區聞名遐邇的宋代名園滄浪亭而得名。是蘇州市的教育、文化、科研、旅遊中心區,也是蘇州市歷史最為悠久、人文積澱最為豐富的中心城區之一。
全區總面積25.6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2.76萬,是蘇州市的教育、文化、科研、旅遊中心區,也是蘇州市歷史最為悠久、人文積澱最為豐富的中心城區之一。
滄浪區曾是吳國都城的心臟——子城的所在地。世界文化遺產網師園、滄浪亭及雙塔禪院蜚聲海內外,全國僅存的水陸城門盤門三景、江南最大的文廟、清織造府、近代思想家李根源故居等頗負盛名。
近年來,滄浪區注重發揮獨特的古城優勢,加快改革創新,繁榮城區經濟,不斷完善城區功能,提升城區形象。滄浪科技創業園已經成為帶動城區先進生產力發展的知名品牌。集商務、居住、創業、生態功能於一體的滄浪新城正在蘇州古城西南崛起。南門商貿旅遊區以及鳳凰街餐飲、十全街旅遊休閒、烏鵲橋電腦街、養育巷裝飾裝璜、胥江路汽配等五條特色街區,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滄浪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重民生、謀幸福、建和諧,以“鄰里情”品牌的塑造為核心,打造區、街、居三級社區服務網路。從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入手,推進“一十百千萬”工程,活躍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堅持“文化立區、經濟強區”,建設“和諧滄浪、幸福社區”,發展中的滄浪區必將成為經濟繁榮、科教發達、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的基本現代化城區,最適合創業、居住的人間樂園。
“十一五”期間全區經濟總量不斷擴張,地區生產總值、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分別由“十五”期末的85億元、8.4億元攀升到2010年的160億元、18.7億元,新增註冊資金達194億元,超額完成了“十一五”規劃提出的主要經濟目標任務。不斷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期末的72%上升到2010年的84%。一批重大載體建設項目加快推進,蘇綸場、桐涇商務廣場、世茂商業廣場服務業集聚區和城市綜合體建設初具規模。按照“整合、提升、共贏”原則,重點對總面積80萬平方米的65幢樓宇進行整合最佳化,進一步提高樓宇經濟的貢獻度。深入實施“科教興區”戰略,積極爭取863重點項目和國家創新基金,大力培育科技、創意產業集聚區,滄浪創業園、蘇大科技園分別被認定為國家級創業技術服務中心和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充分發揮“文化滄浪”品牌效應,適應市場發展規律和市民消費需求,加快培育養育巷裝飾一條街、十全街休閒一條街等10條特色街區。逐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實施加快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發展和創業園建設等政策措施,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建成企業融資服務平台、法律服務平台、人才服務平台、信息服務平台,服務企業發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城市建設力度加大,市容環境有效提升。過去的五年,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20億元,實施重點項目168個,完成拆遷面積約180萬平方米,有效拓展了城市空間,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內涵。順利啟動南環新村危舊房解危改造工程。不斷最佳化新城控規,完成投資111.83億元,城市副中心形態初步成型。穩步推進南門商貿區建設,順利完成工人文化宮改造,積極開展原市實驗國小及周邊地塊的搬遷。投資40億元,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的蘇綸場城市綜合體初具規模。投入近6億元,綜合整治總面積240萬平方米的老住宅小區29個、零星居民樓211幢,改造道路137條、街巷205條、大院429個。新建、維修織造橋等橋樑44座,改造泵房和單閘31座。堅持“建管並重”,全面落實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推行路長制管理機制,加強對重點領域的執法管理,努力解決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難問題。新建、改建公共衛生間55座,垃圾中轉站7座。深入開展環保示範街、生態示範小區創建工作,市級綠色社區、綠色學校覆蓋率達到100%。新增綠地面積25萬平方米,城區環境進一步美化。
——社會發展全面進步,惠民利民日臻完善。過去的五年,累計投入教育經費近9億元,優質教育資源率達100%,成功創建省教育現代化區。紮實推進文化陣地建設,人均占有公益性文化設施面積達0.13平方米。積極開展民眾文化“一十百千萬”工程,舉辦民眾文化活動1000餘場次。努力建設高素質文藝團隊125個。切實加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後修復韓王廟、圓通寺、清微道院等古建築。“蘇州端午節”被命名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進一步健全完善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和醫療救治體系,提升衛生服務網路覆蓋面。強化大人口理念,加快實現從人口計生向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工作格局轉型,計畫生育獎勵優惠政策兌現率達100%。深入開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等民眾體育活動。大力實施就業創業助推工程,累計新增就業崗位90547個。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面超過98%。

古詩歌《滄浪》

(cāng láng)是楚國的古歌,歌辭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第四句意思,是緬懷古人的交友之道,表示對一班假朋友,就像濁水只能洗腳一樣,再也不屑一顧。

南宋詩人嚴羽

嚴羽字丹丘,一字儀卿,自號滄浪逋客。邵武(今屬福建)人。生卒年不詳,據其詩可推知他主要生活於理宗在位期間,至度宗即位時仍在世。他與同宗嚴仁、嚴參齊名,號"三嚴";又與嚴肅、嚴參等8人,均有詩名,號"九嚴"。
嚴羽生活在南宋末年,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隱居在家鄉。但在元軍入侵、國勢垂危之際,仍很關心時事,愛國思想在詩中時有流露,對朝政弊端也頗多不滿之詞,如《北伐行》、《四方行》、《有感六首》等。所以戴復古說他“飄零憂國杜陵老,感遇傷時陳子昂”(引自朱雯《嚴羽傳》)。他的七言歌行仿效李白,五律除學李外,還學杜甫、韋應物。但主要傾向仍為王(維)、孟(浩然)沖淡空靈一路。他最重要的成就在於詩歌理論,著有《滄浪詩話》。創作成就遠遜於理論貢獻,歷來詩論家多指出這兩方面的差距。《四庫全書總目》說他的創作”志在天寶以前,而格實不能超大曆之上“,“止能摹王孟之餘響,不能追李杜之巨觀也”。
其詩集名《滄浪先生吟卷》(或名《滄浪吟》、《滄浪集》),2卷,共收入古、近體詩146首。有《邵武徐氏叢書·樵川二家詩》本。著名的《滄浪詩話》則附於詩集之後。

圖書《滄浪》

作 者: 北師大二附中2010屆十班 著
出 版 社: 中國商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4-1
頁 數: 289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

小說《滄浪》

書名:《滄浪》
作者:落芊荀
類別:言情/古色古香/仙俠
狀態:連載
已完成字數:272806
首發日期:2014年1月13日
發表網站:安之原創基地
發表方式:駐站發表

內容簡介

修真世界,正魔紛爭,一幼孤少年,機緣巧合之際救得修真界翹楚,從此踏入修真界,開始一段奇幻的修真之旅,最終憑藉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神劍斬龍,報血海深仇,抱得美人歸。

主要角色

主角:雁飛揚
配角:葉紫衣
其它:白眉、袁飛、侯青平、上關明月、雲非兒

章節目錄

第一章序
第二章埋伏
第三章四煞誅仙陣
第四章睚眥現世
第五章噬魂蟥
第六章雁鳴鎮
第七章白衣神仙
第八章拜師
第九章傳道
第十章白衣老者
第十一章下山
第十二章悟道
第十三章 星辰劍訣
第十四章滄浪
第十五章神獸嘲風
第十六章神獸變身
第十七章小風
第十八章大寂滅神功
第十九章青山城
第二十章醉仙樓
第二十一章賣藝
第二十二章突變
第二十三章解惑
第二十四章竹林鎮
第二十五章黑衣人
第二十六章熊壯
第二十七章龍之九子
第二十八章二女相爭
第二十九章御劍
第三十章天殘
第三十一章十年之約
第三十二章幻月谷
第三十三章異屆幻影
第三十四章嘯月天狼
第三十五章小風出手
第三十六章靈氣異變
第三十七章古天藍
第三十八章傳話
第三十九章分別
第四十章萬劍門
第四十一章雲濤出手
第四十二章上關明月
第四十三章黃泉挑釁
第四十四章亂局
第四十五章大長老余無聲
第四十六章挺身而出
第四十七章初顯身手
第四十八章技驚四座
第四十九章蘇牧羊
第五十章熊壯現身
第五十一章八拜之交
第五十二章七彩玲瓏草
第五十三章再回滄浪
第五十四章傾心而談
第五十五章星海八脈
第五十六章小風進化
第五十七章飛揚下山
第五十八章空冢
第五十九章紫衣劍法
第六十章鬼域冥蛇
第六十一章神鳥鳳凰
第六十二章碧血黃金果
第六十三章殊死搏鬥
第六十四章小鳳認主
第六十五章星海峰下
第六十六章山門風波
第六十七章報信
第六十八章易無峰(一)
第六十九章易無峰(二)
第七十章易無峰(三)
第七十一章易無峰(四)
第七十二章落雲峰(一)
第七十三章落雲峰(二)
第七十四章落雲峰(三)
第七十五章落雲峰(四)
第七十六章傾談
第七十七章殘劍之威
第七十八章決定
第七十九章小鳳之怒
第八十章意外之襲
第八十一章試探
第八十二章滄浪訣
第八十三章尋問
第八十四章託付小鳳
第八十五章天機變
第八十六章小鳳身世
第八十七章後山金光
第八十八章突破
第八十九章初次御劍
第九十章準備出海
第九十一章八脈齊聚
第九十二章仙居島
第九十三章亂戰
第九十四章百獸門
第九十五章自相殘殺
第九十六章孤軍深入
第九十七章離隊
第九十八章追尋
第九十九章原來是她
第一百章謎團漸解
第一百零一章神獸螭吻
第一百零二章黃雀在後
第一百零三章捨命相救
第一百零四章殘劍出手
第一百零五章感懷
第一百零六章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