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弧盆系

溝弧盆系

溝弧盆系是海溝、島弧和弧後盆地依次從大洋向大陸方向排列而構成的全球最宏偉壯觀、延伸最長和最活動的現代區域構造地貌體系。

溝弧盆系

正文

如西太平洋近亞洲大陸邊緣帶(見圖)。溝弧盆系在南美洲西岸則由海溝、山鏈所組成而無弧後盆地,故又概稱為溝弧-弧後系,在這裡弧後盆地由前陸盆地所取代。
板塊構造學理論中,溝弧盆系或溝弧-弧後系是現代岩石圈板塊會聚斂合的消亡邊界,是活動大陸邊緣的地貌要素和主要地質構造單元。溝弧盆系或溝弧- 弧後系因大洋岩石圈板塊向大陸岩石圈下斜向俯衝,形成貝尼奧夫帶,深可達700餘公里,在洋底出露處就形成狹窄的深海溝。岩石圈板塊在海溝的消亡速率與洋中脊的擴張速率相等。
海溝帶呈重力負異常帶且地熱流很低,它靠近島弧帶一側因剛性板塊碰撞而出現高壓變質作用帶,而在海溝帶內則有從兩側刮下來的岩塊和岩楔伴隨鬆散沉積物形成混雜堆積。島弧在大陸型地殼上形成,但因下方有俯衝的洋殼而呈重力正異常,在靠近弧後一側出現高地熱流是主要的火山活動帶。島弧帶的火山岩以鈣鹼系列的安山岩英安岩流紋岩為主的組合為特徵,與其下方的洋殼重熔分異形成的英雲閃長質花崗岩類深成岩體對應為同源產物。靠近海溝一側的火山活動較少,岩石以拉斑系列為主,而靠大陸的另一側的火山的化學組分就轉變為鹼性系列特徵。強烈的火山活動帶也是高溫變質作用分布帶。島弧帶強烈的剝蝕伴隨經常的地震成為鄰側海溝帶內的濁流及成熟度低的碎屑岩的主要來源。至於弧後構造,主要一類為島弧帶後的具洋殼的盆地,如西太平洋的亞洲大陸邊緣,稱為弧後盆地,又稱邊緣海。島弧有時發生縱向分裂而出現雙島弧弧間盆地。另一類弧後構造如東太平洋的南美洲西岸,直線狀安第斯山脈取代了島弧帶,而後側為前陸盆地。西太平洋的溝弧盆系與東太平洋的海溝山脈型的成因差別,被解釋為在貝尼奧夫帶的板塊俯衝的角度不同,前者較陡而後者較緩所致。
溝弧盆系在地質歷史中作為一個大陸構造系,常見於顯生宙的碰撞造山帶內,是古板塊因會聚俯衝而達到造山演化階段的構造特徵,通過構造恢復可在大洋關閉後所遺留下的造山帶內找到,蛇綠岩套或蛇綠混雜堆積岩就是古洋殼碎片的證據。大洋殼與弧後盆地的洋殼的差異並不明顯,但根據島弧帶上的火山岩石化學類型的有規律的分布,可以有效地恢復古構造演化史及其構造關係。

配圖

相關連線

海洋學相關知識(四)

浮性生活期
沙面生物
沙間生物
沙紋
沙波
沙壩島
殘留沉積
浮冰群
條件密度
沙內生物
浪基面
正壓海洋
測波桿
歐亞板塊
濁積物
沉積腐殖質
沉積生物
沉積物通量
沉積物界面
淺海帶
沉積物捕集器
淺海動物
沉積動力學
淺水係數
次表層流
流環
氧飽和潛水
污著生物
氧潛水
永久性溫躍層
活性磷
水質監測儀
活塞取芯器
活體螢光技術
次表層水
次級種群
洋中脊玄武岩
氧化膜
水生群落
桁拖網
泥面生物
泥質海岸
泥內生物
氣邊界過程
水生生態系
機械式溫深計
波鋒線
水層虛反射
水層耦合
氣相互作用
水層改正
水層區
波浪衍射
氣界面
水密
波浪爬高
橫盪
板塊會聚
水產栽培
水產養殖場
模擬潛水
水中視程
極地冰
波控三角洲
水中牧場
水中對比度傳輸
水中對比度
水下採油系統
水下通訊
機會種
板內火山活動
沿岸泥沙流
沿岸水
沼澤生物
油氣水處理系統
油柵
水下照度計
河源物質
河控三角洲
毛初級生產量
橢餘波
水下壩
橢余擺波
水下信標
活性矽
板塊碰撞
洋殼
沙嘴
沿岸流
沉箱
沉積速率
浮性卵
浮式防波堤
浮式軟管
浮式結構
浮式碼頭
浮力沉墊
板樁
浪感電磁場
測深儀
氧最小層
氧最大層
濁流
板塊邊界
橢圓余擺線波
淺海聲道
淺海傳播
氣爆震源
流渦
流型
氣源物質
流體動力噪聲
水層生物
氣泡效應
洄游魚類
橢圓餘弦波
波齡
波高
波陡
波能譜
波群
氣舉
毛細波
波浪預報
比鹼度
水下結構
水下爆破
波浪水槽
波浪散射
波浪推算
波浪折射
波浪反射
波流
波周期
波剖面
波候
比容偏差
泛大洋
泊位
河界面
橈足幼體
河口灣
雜食動物
氯量
氯度比值
沙壩
機載紅外輻射計
氮磷比
次級生產量
氯度
濁積岩
淺灘
次級生產力
沉井
流冰
洋盆
水力模型試驗
瀉湖
波紋
波級
波浪荷載
氧分壓
標準海水
氣密
水生生物學
模組
浮冰
測波儀
水中能見度
淺水波
洋中脊
死亡率
波浪水池
泛大陸
橫搖
河口治理
河口化學
溝弧盆系
水下切割
污染物
棧橋
水色
水系
水生生物
水深測量
水尺
水團
氣象潮
水芙蓉
波浪能
氮循環
水下焊接
淺海沉積
板塊構造學
板塊
水產養殖
水下機器人
河口鎮
沉積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