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青年

湖大青年

湖大青年傳媒是共青團湖南大學委員會指導下的校園媒體,成立於1984年,由湖大校團委組織宣傳部直接領導,採取嚴格的制度化運作模式,搭建了團委指導,學生全程自我管理的工作平台。

 

概況

湖大青年傳媒是共青團湖南大學委員會指導下的校園媒體,成立於1984年,由湖大校團委組織宣傳部直接領導,採取嚴格的制度化運作模式,搭建了團委指導,學生全程自我管理的工作平台。湖大青年傳媒是湖大輿論的一面旗幟,是湖大校園信息的集散地,也是湖大青年文學的一塊前沿陣地。他宗旨明確、立場堅定、視角銳利、思想厚重、筆觸清新,堅持政治導向,弘揚青年氣質,盤點校園動態,關注民生風物,匯聚著湖大青年人的鮮活思想,並用所倡導的求真務實、勇於承擔的精神引領著湖大學生的精神特質。
湖大青年傳媒作為湖大乃至湖南省內現今體制最完善、條件最優越的一個媒體平台,恪守沉穩、自信與創新,成功實現了編務和社務分離。在長足的經營體制改革中,湖大青年傳媒立足校園實際,追隨社會媒體運作機制,建立了一整套市場化運作的經營體系,在湖大乃至湖南省內校園媒體中率先實現了校園媒體經營的商業化和市場化。
編務方面,湖大青年傳媒凝聚了湖南大學在讀學子中最為完備銳利的策劃思考能力與文字處理能力,致力於全面、快捷、準確的校園信息服務,以及湖大校園濃厚人文氛圍的營造。
旗下所擁有的三大傳統傳媒品牌中,《湖大青年》雜誌恪守精英理念,具有較高思維和學術密度,共60版,發行周期為每學期,每期發行量為2000冊;《湖大青年報》以平民化特徵突出,共12版全彩,力圖實現校園信息的最有效傳播和傳播客群的全覆蓋,發行周期為半月,每期發行量為4000份;《湖大青年》電子雜誌風格清新,以校園文藝為主,稿源主要面向湖大青年傳媒讀者群,共50版,發行周期為一個月。同時搶抓時代機遇,依託人人網、微博等學生用戶密集的網路平台及校團委網站不斷拓展媒體外延,致力於立體化傳播結構的構建。
社務方面,堅持品牌戰略,注重活動的孵化、打造和推廣,同時打造出一支幹練的招商公關隊伍,實現了與廣告、學術等各類社會資源最大程度的對接與整合。
新生杯作文大賽、湖大青年傳媒迎新晚會、湖南省校媒風采月等年度品牌活動,贏得了湖大青年學子的廣泛關注和校內外兄弟校園媒體的密切支持。湖大青年讀書會作為湖大青年傳媒組織構架中最年輕、體制最特殊的業務中心,實現全開放運轉,專務執力論壇、校園時評家論壇和湖青讀書日等月度品牌,實現了與讀者群的密切互動。風起雲湧、頻繁滿座的品牌活動,與傳媒品牌互為犄角,樹立起了湖大青年傳媒良好的形象,逐步建立了在湖大師生中的高度知名度和廣泛的媒體公信力。迄今為止,已於新航道、金牛角王等多家知名品牌企業有了成功合作案例,並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湖大青年傳媒歷來堅持個性化發展,堅持最前衛的運作,但絕不自我封閉,而積極尋求與兄弟組織的廣泛合作和聯繫。與校團委指導的校學生會、社團聯合會、KAB、藝術團等兄弟學生組織,及校報、校電視台、校廣播站、《家園》、《紅楓》、愛晚紅楓論壇、望麓自卑論壇等校內兄弟校園媒體報紙深厚的傳統友誼及事務交流合作上的密切聯繫。自2010年,發起和組織“湖南省首屆高校傳媒盛典”以來,湖大青年傳媒與省內二十多所高校逾50多家校園媒體保持頻繁交流與聯繫,全國主要高校建立了聯絡機制。2009年6月《湖大青年》作為湖南省唯一入選者當選為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執行主席單位。
24年的悠久歷史,湖青人既有固執的堅守,亦有順乎時代的變革。24年來,從湖大青年傳媒走出了大量具有強烈的母校歸屬感的精英學子,他們分布於媒體、學術、管理、金融、房產、冶金生產等各行各業,以其明銳的觀察力、頑強的進取精神、傑出的執行能力取得令人矚目的輝煌成績,為湖大的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HD/N-006

所屬機構

共青團湖南大學委員會

口號

“青年執力未來”

媒體定位

“昔有湘江評論,新有湖大青年。”湖大青年傳媒堅持政治導向,以搭建學校和學生的橋樑為己任,以《湖大青年》雜誌、《湖大青年》網、DV影片《九月未央》為現階段載體形式,通過平台優勢及出版物的層次架構,即時跟進我校團學工作進展情況、加強各級團委信息聯繫,弘揚主流意志,反映學生思想,揮灑傳媒氣質,以青年人的銳利與激情,做中國校媒的先鋒者,追逐著“青年執力未來”的理想訴求。

歷史概述

《湖大青年》於1984年創刊,首任總編是今湖南大學北京校友會的秘書長及重慶湖南商會的會長伍繼延,首任主編為在湖大設立“肖春源獎學金”的肖春源。
1987年5月經湖大宣傳部規劃整理,正式建立為由共青團湖南大學委員會主辦,老師指導、學生全程自我管理的工作平台。第一期刊物主審為熊琦老師,第一屆編委會主編李曉峰,副主編羅蕾、譚琪。
1989年—1996年,《湖大青年》雜誌調整為《湖南大學團學通訊》,編委會歷屆成員有現湖大招生就業辦粟石軍主任、校綜合辦胡劍波老師、校報報征訂辦夏瀨仁老師,與此同時,當特以鳴謝欒永玉副校長、現華娛衛視副總裁馮琪老師對《湖大青年》編輯部的指導支持。
1997年,《湖大青年》雜誌復刊,並於1998-2000年迎來了編輯部的一次高峰,在當時高校濃厚的人文氛圍之下,編輯部通過嚴謹的媒體定位,緊密的團隊協作,高效的工作效率在湖大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編委會成員有現就讀於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並獲得經濟學博士的劉贊彤,攻讀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師從著名學者許紀霖的唐小兵等。
2003年,《湖大青年》報創刊,2004年湖大青年DV部成立,2005年明確我國45所高校定期交流機制,2006年“湖大青年網”成立,2007年《湖大青年》報調整為《湖大團訊》,成立《湖大青年》視覺工作室、北校區編輯分部外事部、學院通訊部,編輯部開始走向多元化媒體運作。2008年,《湖大青年》雜誌版式調整,內容更加規範,新聞性進一步增強。2009年,《湖大團訊》併入新“湖大青年網”,湖大青年傳媒歷經組織架構調整走上了新的發展之路。2009年,《湖大團訊》併入新“湖大青年網”,湖大青年傳媒歷經組織架構調整走上了新的發展之路。2009年、2010年,兩屆主編同時擔任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執行主席。2011年,北京,全國校媒年會,作為全國唯一校園新聞雜誌代表與清華大學清華時報主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春報》主編,登台全國校媒發展論壇介紹訪談。

部門設定

2011年將部門分為編務、社務兩大部分。
編務
新聞采編中心:
負責《湖大青年》雜誌與電子雜誌以及湖大青年傳媒其他載體的文字采寫與專題整合;與視覺中心共同完成所需照片的採集;非常規文字工作的撰寫;與辦公室、傳媒發展中心共同完成雜誌的發行;新生杯作文競賽的命題、組織與閱卷;采編隊伍的挖掘與培訓;中心內部活動的策劃與執行;相關事務的機動職責。下設六個部門:特別策劃部、即時新聞部、深度報導部、人物專訪部、時評部文化部。
新媒體發展中心:
湖大青年利用新媒體平台進行宣傳思想和組織活動的重要活動中心。主管湖大青年微博、人人網兩大文化輸出平台的內容編輯;共青團湖南大學委員會官方網站的內容編輯,並負責線下活動的運行。下設新媒體宣傳部、校園推广部兩大部門。
視覺中心:
雜誌封面設計和排版工作;網站的美化;對外宣傳海報製作;其他需要視覺美化的工作;美工後備隊伍的挖掘與培訓;負責雜誌照片的拍攝;校內重要團學活動的照片拍攝;短片的拍攝與製作;適當的視頻策劃;攝影記者隊伍的挖掘與培訓;中心內部活動的策劃與執行;相關事務的機動職責。包括美術編輯部以及攝影部。
社務
傳媒發展中心:下設外聯部、活動部、宣傳部、讀書會四部門
①外聯部·主要負責湖大青年全部外聯事宜,並且應當與各商家進行良好的溝通,保證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
②活動部·組織策劃各項湖大青年內部活動以及執力論壇等其他活動。
③宣傳部·負責湖大青年傳媒品牌策劃,推廣,以及形象樹立等工作。
④讀書會·加強與《湖大青年》刊友的聯繫,擴大《湖大青年》在湖南大學內部的影響力,組織刊友會素質拓展活動,論辯等。
辦公室:通知下發,場地批示、會議記錄、監督、協調工作;資料匯總、財務收支明細及報賬。與各院系分團委聯絡、與省內外高校校園媒體聯絡並聯誼等;活動前期與後期宣傳推廣、湖青產品(如雜誌、新生報等)發行及推廣。下設組織部、後勤部、聯絡部、宣傳部。

附表:

1997年至2009年曆屆主審老師、總編老師、主編名單及大事記

年代 主審 總編 主編
1997年 馮琪 嚴華 劉國鵬 《湖大青年》雜誌復刊
1998年 馮琪、羅霆 嚴華 劉國鵬 ​
1999年 馮琪、羅霆 嚴華 劉贊彤 ​
2000年 王祚亮 於祥成 唐小兵 ​
2001年 王祚亮 於祥成 顏軍 ​
2002年 於祥成 張坤 李俊 ​
2003年 於祥成 張坤 劉軼 《湖大青年》報創刊
2004年 於祥成 張坤 劉歡 “湖大青年”DV工作室成立
2005年 於祥成 張坤 成功 建立與我國45所高校定期交流機制
2006年 於祥成 張坤 張微、劉超 “湖大青年網”成立
2007年 於祥成 龔完全、蒯瑜 徐虎翼 《湖大青年》報調整為《湖大團訊》,成立北校區編輯分部、“湖大青年”視覺工作室、外事部、建立學院通訊員制度
2008年 於祥成 龔完全 祝劍禾 《湖大青年》雜誌版式調整
2009年 龔完全 彭嘉 趙婧 湖大青年傳媒組織架構調整
2010年 龔完全 劉一錚 楊顯之 連續兩年作為湖南省唯一入選者當選為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執行主席單位
2011年 韓峰 李豐濤 譚江平 整體改組改組,實現編務社務分離;事務專門化、規範化、標準化、模板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