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視井

測視井

在這種情況下(且無岩心時),要確定儲集岩層段,起、止井深、間隔層的分布是有一定難度的。 中途測試是對鑽探中發現的油氣層或在完鑽目的層,為確定完井方法而採用的。 這裡所指油氣藏工程評價,主要是針對鑽井液對儲層的損害而言的。

測試井

一、及時、準確地識別儲集層

我國鑽井錄井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1 世紀中葉卓筒井頓鑽就發明了“扇泥筒”錄井,用“岩口薄”記錄鑽遇地層剖面的岩性。據清·李榕著《自流井記》記載:“凡井須審地中之岩”,其目的在於掌握鑿井“建功”的層位和性岩,於是才有次黃姜岩,見油。次黃沙岩,見草皮火。次白沙岩,見黃水。次綠豆岩,見黑水。又記,“井及七八十丈而得鹼者為‘草皮水’”;“井及百二三十丈而得鹼者為黃水”;“井及二百六七十丈而得鹼者為黑水”;“井至二百六七十丈而得鹼極‘草皮火’”;“井至二百六七十丈而火旺,凡火見功時氣隆隆……視之如釜蒸聞之如鹵臭……”如此詳實記載,充分反映了古人鑿井“建功”已熟悉地掌握了油氣水層的位置和深度。

四川盆地沉積壓實和化學壓實作用強,後期構造擠壓褶皺,使地層中岩石原生孔隙度消失殆盡,尤以侏羅系以下地層如此。即便是儲層也是低孔、低滲的,或緻密岩中的裂縫發育,形成孔隙型或裂縫型或裂縫—孔隙型為主的儲層。鑽遇這些儲層首先表現在鑽時加快,鑽具蹩跳或放空、或伴有井漏或井噴,引起泵壓、液量降落或泵壓、液量升高;相隨而來的被鑽頭切削的儲層中孔、洞、縫空間釋放出來的流體,隨著循環至井口,引起氣測值增加或氯離子升高,以及鑽井液密度降低粘度升高(或降低);然後岩屑中出現特殊岩性、次生礦物,如灰岩地層出現白雲岩、粒屑、鮞粒、生屑結構、見白雲石、方解石、石英等礦物;砂岩中顆粒變粗、長石含量增加、膠結變疏鬆等,有時見次生礦物。使用PDC 鑽頭,岩屑破碎,會給岩性鑑別帶來困難。除常規的鑑別手段外,建議採用:

1)濕色觀察岩石深、淺色;發現白色者一般為方解石或白雲岩次生礦物;

2)移動定向光照(陰天燈光,睛天自然光),在放大鏡下觀察:結晶粗者,反射光強,顆粒表面似有晶瑩的鏡面反射;如發現單個似玻璃反射者,一般為石英次生礦物;

3)上述輔助方法必須在玻板上,採用長井段的多岩樣連續觀察,並保留樣品,以備次日新岩樣對比;逐步積累經驗,熟能生巧;

4)將老井的牙輪鑽的不同地層、岩性的岩樣擊細,與新井的對應地層PDC 岩屑對比觀察,鑑定;

5)配合簡易岩樣化學分析(同前述),有利於確定岩成分。

6)必須發展顯微岩屑錄井技術

①顯微岩屑錄井技術,主要由顯微鏡、攝像機和計算機組成。

測視井測視井

②工作原理:顯微鏡放大實物後,通過連線顯微鏡上的攝像機攝像、轉換成數碼,再由數據接口傳輸到計算機成像並存儲。

③操作:接通儀器電源,運行正常後,將被鑑別的岩樣放在白紙上,再置於顯微鏡載物台上,調整顯微鏡放大鏇扭,使細小岩樣清晰可辨時,從計算機顯示屏上觀察岩樣的顏色、成分、粒度、分選度、磨圓度、孔隙、裂縫和含油性。

該技術不僅具有高解析度的觀測儀,清晰地辨識被鑑定的細小岩屑,而且可用圖像存儲代替實物存儲,並使遠程岩樣圖像傳輸。因此,發展顯微岩屑錄井技術,是最終解決細小岩屑鑑定的方向。總之,PDC 鑽頭使岩屑破碎,已成為現場岩屑鑑定的一個帶普遍性問題,有待錄井工作者不斷實踐,總結經驗,提高錄井水平。

2.以岩性為主,綜合錄井資料,判識儲集岩發育層段與厚度

儲集岩層段、厚度確定準確與否,是衡量錄井工作水平的重要標誌。岩性是地層剖面的集中反映,一般除了遲到時間、取樣方法影響外,通常受鑽井因素相對較小,而且是決定儲集岩性質的關鍵,也是後來測井解釋的重要依據。因此,提出以岩性為主的儲集岩劃分。如眾所知,四川盆地的儲集岩,多屬薄層,與緻密層相間呈薄互層,即使孔隙較發育的灘、礁相儲層,也有緻密層相隔。在這種情況下(且無岩心時),要確定儲集岩層段,起、止井深、間隔層的分布是有一定難度的。一個有經驗的地質人員,必須精心對綜合錄井進行對比分析,再將該結果與岩屑鑑定作反覆的對比,確定儲集岩發育的層段、深度和單層厚度。在這一過程中,使用0.25m 或0.5m 的鑽時錄井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及時停鑽取心、綜合測井

1.發現有利儲集岩,應執行機動取心

錄井中,國際上一種流行的作法是,連續發現2m 鑽時加快,地質總監下達指令:立即停鑽循環、觀察,發現有利儲集岩,執行機動取心。上世紀80 年代中期,四川曾針對生物礁兼探,對地質錄井明文規定:凡連續發現3m 鑽時加快且見白雲岩,必須立即停鑽循環、取心、測井、中途測試……。之所以如此規定,是從大量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基於勘探諸多不確定因素構成的風險,迫使人們面對現實的發現,採取主動措施,去尋求成功的可能。

2.根據取心證實的儲層發育,進行綜合測井

通過取心,一旦發現儲層發育,就必須進行綜合測井,以利於發現由氣藏後進行儲層評價,實施“立體勘探”。川東鐵山構造的鐵山4 井是最具代表性的,它對嘉二段、長興組生物礁、石炭系3 個層取心,2 個層測試,在長興組和石炭系獲氣。鐵山構造共鑽探井9 口,它成了嘉二段、飛仙關組鮞灘、長興組生物礁和石炭系4 層的預探和評價勘探,通過機動取心、綜合測井和中測測試,進行儲層評價,高效、快速的探明了4 層的儲量。

三、中途測試

中途測試亦稱鑽桿地層測試(DST)。中途測試是對鑽探中發現的油氣層或在完鑽目的層,為確定完井方法而採用的。它是通過鑽桿將測試工具送入預定的井深位置,通過操作測試開關,在地面進行流動測試,獲得地層流體性質、產量、壓力、溫度、時間~壓力曲線等資料,從而確定是否油氣層,並對儲集層動態(主要參數有地層流動係數Kh、滲透率K、流動邊界r,ri,竄流係數入等)和儲集層損害(含表皮係數S、堵塞比D 等)進行評價。中途測試視井眼條件,分裸眼地層測試(HST)和套管地層測試(MFE)兩種。

1.認真分析井眼質量滿足中途測試

由於鑽井過程中進行測試,一般井身結構、質量不甚完備,特別是裸眼測試,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測試井段不宜過長,一般<80m;

2)封隔器座封位置井眼規則,地層堅硬,一般不小於5m;

3)無大段的坍塌層;

4)含H2S 氣層,需用防硫鑽具及井口安全保障。

2.中途測試,發現油氣層(藏)

中途測試在勘探中的重要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為發現油氣層(藏),進行的儲量計算提供了“鋼鞭”證據;二是加快勘探節奏,重大發現還將引起勘探布局的調整;三是作為實現立體勘探叢式油氣層,兼探隱蔽性油氣藏的保證,並將對評價井網、井距的確定產生重要的影響;四是,對油氣層保護、完井試油、增產處理起決定作用。總之,中途測試不失是一種一舉多得的井筒技術。如前述的鐵山構造的鐵山5 井一口井查明了4 個產層,分別對嘉二段、飛仙關組鮞灘、長興組生物礁進行中途測試,日產氣5.9×104m、34.66×104m3、3.36×104m3,最後鑽達目的層石炭系完井測試,日產氣51×104m3。最令人信服的是,嘉二氣藏無1 口專層井,利用2 口井取心、1 口井中途測試資料,計算探明儲量15.58×104m3,通過鐵山5 井雙層合採,用動態法覆核的儲量,已超過了容積法儲量標定的可采儲量。又據1994~1997年探井發現油氣層,堅持取心、電測、中測統計,4 年共中測42 口井,占同期完成井的56.8%,中測59 層,發現油氣層15 口。1995 年和1996 年在完成申報探明儲量時間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分別依靠黃龍4 井長興組和溫泉2 井石炭系中測獲氣,解決了燃眉之急。

四、對有利儲集層進行綜合評價

油氣勘探發現與否固然是很重要的,但發現後的勘探前景如何顯得更為重要。這就需要對已獲得的儲層資料進行分析、評價,以利於指導後來的勘探。評價內容包括岩性、岩相、儲層物性、電性、含流體性和油氣藏工程等。

1.岩性岩相評價

測視井測視井

在岩心、岩屑鑑定描述的基礎上,重點對儲層段的岩性、孔、洞、縫發育特徵進行評述;同時通過縱向岩性剖面對比與橫向鄰井(區)追蹤對比,確定沉積相、微相特徵及變化。

2.物性評價

利用岩心物性分析結果,表述物性特徵(孔、滲、飽最大值、最小值、有效平均值、有效厚度等)、儲集層特徵(層段、層數、厚度等)、儲層類別(結合四川盆地的儲層分類標準,分類統計孔隙度、厚度、加權平均孔隙度等)、結合岩心縫、洞統計資料,劃分儲集類型。最後利用儲能係數(h·φ)結合測試資料進行評述。

3.電性評價

評價前,先對鑽井與測井深度誤差進行校正。評價時,以儲集段為單元(一般劃分2~3 個),闡述它們的測井回響特徵(以岩性、三孔隙度、電阻率測井為主)、測井物性參數解釋、與岩心物性參數對比、誤差及其影響因素。未取心段,經岩心標定後,採用測井解釋結果。在使用測井資料評價時,對天然氣層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影響:

1)在鑽井液柱壓力與地層壓力的正壓差作用下,鑽井液或濾液進入地層。從井壁到地層中依次形成沖刷帶、侵入帶、原狀地層。通常沖刷帶徑向深度極淺,一般不超過0.1m,最大可至0.3m,殘餘氣飽和度的下限值約為20%;侵入帶變化範圍較大,但通常不超過1m,它既有殘餘氣,又含部分可動氣,合稱剩餘氣,其飽和度一般在40%左右;原狀地層空隙空間中的天然氣保持原始狀態,含氣飽和度可高達70%以上。因此,評價含氣飽和度時,要注意這些因素的影響。

2)由於天然氣的含氫指數很低,使得主要反映地層含氫量的中子測井孔隙度在氣層明顯降低,特別是低壓、純(CH4)氣層更突出。

3)儲層中天然氣的存在將使密度測井曲線的體積密度值變小,用以計算的孔隙度會明顯大於真孔隙度,由此也可鑑彆氣層。__

4)一般淺部含氣層,縱波時差明顯增高,橫波時差略有降低,且二者能量都有不同程度的衰減,甚至造成“周波跳躍”,由此成為判斷氣層的重要信息。

5)由於儲集層孔隙空間內的天然氣總是非潤濕相的,核磁共振表面弛豫對縱向弛豫時間(t1)和橫向弛豫時間(t2)的影響很小,主要是體積弛豫對t1 的影響和擴散弛豫對t2 的影響十分顯著。

6)油氣水評價

油氣水評價,必須套用鑽井顯示(含氣測)、岩心含氣和氯離子試驗,以及含氣飽和度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以此為基礎,結合井底所在圈閉位置(原地震反射層圈閉等值圖,必須經實鑽井深資料校正)、油氣層頂、底海拔與最低圈閉線海拔對比,綜合判斷鑽井剖面上的油氣水分布。

7)油氣藏工程評價

這裡所指油氣藏工程評價,主要是針對鑽井液對儲層的損害而言的。要充分利用儲層岩性(含粘土礦物等)、鑽井液性質(密度、附加材料等)、鑽井漏失、中途測試資料(產量、壓力、時間—壓力曲線、流動係數Kh 等),綜合分析儲層的損害程度(表皮係數S、堵塞比D)等。通過評價,有利於對儲層優劣的認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