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功亭

渡功亭

渡功亭記,普定三岔河兩岸民眾自願醵資興建,用以旌表渡工楊子臣一門四世勞績之亭也

渡功亭
渡功亭記,普定三岔河兩岸民眾自願醵資興建,用以旌表渡工楊子臣一門四世勞績之亭也。
三岔河樂東渡,地處普定、織金、六枝三縣交界所必經,人畜百物往來,全賴舟楫之濟。而此地山勢險峻,水流湍急,汛期河面寬逾百丈,人皆視為畏途。楊翁子臣終生擺渡於此;子少明、洪惠繼其業,復終生擺渡於此;其孫其重孫又繼其業,迄今四代執篙,綿延百年矣。約略估之,所渡人當逾千萬,所渡牲畜當逾百萬,所渡粟帛百貨不可計其數矣。
楊翁名瑞元,字子臣,生於1882年,歿於1958年。原籍衡山,而擺渡樂東渡口達60餘載。生性仁厚淳樸,重義輕利。二子並有父風。父子終年擺渡,風雨無阻;遇急渡者,有求必應。嘗深夜渡難產之婦,保全母子;惡浪援覆舟之眾,化險為夷。且技藝嫻熟,雖大汛險亦能劈波踏浪,安抵彼岸,從無失誤。故過客譽樂東渡為“陰騭渡”,子臣為“河神爺”,少明為“模範船工”,洪惠為“水上好手”。歷年間救溺水者數十人,未索分文酬報,受惠者至今思之墮淚。建國前後,楊翁父子冒死渡運我游擊隊及解放軍跨河剿匪,因之受殘匪劫舍拷掠,終不稍屈。長子洪生字少明,生於1908年,歿於1984年,執篙亦60餘載。辭世當日仍撐渡運送人貨,飯後對兒孫輩擊節唱蓮花落小調為樂,唱畢含笑而逝。次子洪惠,生於1922年,歿於1983年。樸訥沉厚,寡於言而敏於行,六旬而歿。今少明洪惠之子光智、光輝等又繼祖業,操篙擺渡於三岔河上矣。
公元1989年,里人劉淮楚、楊盛堯、楊洪斌、楊洪魁、譙俊權諸君,感念楊氏似平凡而實偉烈之勞績,起而倡興修渡功亭之議,用以表前勵後,永志緬懷;四鄉民眾回響者雲從。繼而海內外普定籍人士聞風襄贊。繼而縣政府及省、地縣交通、教育、民政等部門撥款玉成其事。普定籍耆宿丁達三先生以耄耋之年,為書亭名。落成之日,不期而至者近萬人,有遠自百十里外來與者率多屢世為樂東渡過客,身受楊氏之惠者也。時距子臣之歿31年,少明之歿5年,洪惠之歿6年。詳記楊氏事跡及建亭始末之專書《凡人之碑》,經劉淮楚、周青明諸君編纂,亦同時付梓問世。1998年,又增其舊制,修造園林,益臻完善,及成夜郎湖一景暨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遊覽瞻仰者日眾。
夫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觀楊氏父子,雖其人其事平凡至極,而其德其功,於民眾至鉅,曾不略遜於歷代之名公巨卿也;而劉楊諸君發願為船工建功德亭,其卓識勝解,又迥異於世俗趨仰之見遠矣。故予聞之而生歡喜讚嘆,奉撰文之命,即欣然而命筆也。贊曰:
舟楫濟眾 仁哉楊翁
百年四世 竭力盡忠
敬業樂群 厚德豐功
庶民建亭 永仰高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