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丸

清音丸

用於肺熱津虧,咽喉不利,口舌乾燥,聲啞失音。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清音丸清音丸

藥品名稱:清音丸

別名:清咽丸

中西藥分類 中藥

作用分類 治燥劑\滋陰潤燥

漢語拼音 Qingyin Wan

性狀:本品為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甘、微酸澀。

功效 清音、利咽。

主治:肺熱、胃熱,口乾舌燥,聲啞失聲。

用途 聲啞失音,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扁桃體炎

處方來源:《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蘭州方)。

用法用量:隨時將藥噙在口中溶化,緩緩下咽。每天可服3-5丸。

簡介

清音丸清音丸

清音丸系由清代《驗方匯集》中的“清音丸”加減化裁而來,有清熱利咽,生津潤燥的功效,適用於因肺熱傷津所致的咽喉不利、疼痛,口舌乾燥等病症。

採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腫脹等急性炎症模型及小鼠棉球肉芽腫,研究了清音丸的抗炎作用,結果表明清音丸對動物急性或慢性炎症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採用扭體法及熱板法研究清音丸的鎮痛作用,結果表明清音丸能顯著減少醋酸致小鼠扭體次數,提高小鼠熱痛閾值,提示清音丸具有較好的鎮痛作用。

中醫認為,咽喉為肺之門戶,是的經所過之處,故肺病則會引致聲音嘶啞,咽喉不利等咽喉部位的病變。本方中所含的訶子肉,具有苦降收澀的性味,既能斂肺氣,止咳逆,又能下氣降火,暢利咽喉,使肺竅無壅塞,聲音清亮;烏梅肉味酸澀、氣平,其性重在收斂。烏梅肉和訶子肉相配,斂肺利咽,生津止渴。川貝母苦甘微寒,滋潤性強,能清熱潤肺;天花粉可清肺胃之熱,養肺胃之陰,生肺胃之津,併兼有解毒、活血、消腫的功效;葛根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甘草可瀉火解毒益氣,並調和諸藥。上述藥物合用,共奏清熱利咽,生津潤燥的功效。

藥物組成

桔梗100g,寒水石100g,薄荷100g,訶子肉100g,甘草100g,烏梅肉100g,青黛20g,硼砂(煅)20g,冰片20g。

製備方法

藥物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9粉末加煉蜜40-509與適量的水,泛丸,乾燥,製成水蜜丸;或加煉蜜110-130g製成大蜜丸,即得。

毒性試驗

將清音丸按18g/kg(相當人劑量的330倍)給小鼠每次灌胃,觀察72小時動物無異常,無1例發生死亡。

方解

清音丸清音丸

本方由9味藥組成。用於風熱火毒蘊結於咽喉導致的咽喉腫痛不利之證。風熱之邪留連不去,轉而化火化毒。喉為肺之門戶,故外來之邪,首先犯喉。火灼津液,肺金失濡,故而不鳴。或火毒上灼肺葉,內蘊於胃,則咽自受累而見紅腫熱痛。至於口乾口渴,舌紅脈數者,皆為火熱之象。

火毒熾盛,當清熱瀉火、解毒利咽。方選桔梗、寒水石為主藥,桔梗辛平,可宣肺利咽;寒水石鹹寒,可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二者並用,一升一降,一開一瀉,相得益彰。桔梗得清池之寒水石,則開宣而不升騰;寒水石得升浮之桔梗,則更益清泄肺火而利咽喉。加用薄荷辛涼,散風透熱,清利咽喉;青黛鹹寒,清熱瀉火,涼血消腫;二藥升降並施。

共助主藥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力,為方之輔藥。子烏梅酸澀性平,可斂肺止咳,兼生津開音,用於久咳、燥咳之音啞咽癢效佳;硼砂、冰片性寒,均可清熱解毒、爽口利咽、消腫止痛;四藥同用,既助主輔藥清熱消腫利咽,又能斂肺生津開音,故為方之佐藥。甘草甘平,既解毒利咽,又調和諸藥,為方之使藥。諸藥合用,清香涼爽,既清熱瀉火解毒,又消腫利咽開音,故臨床被廣泛用於口腔之火毒之證。

鑑別

清音丸清音丸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分技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澱粉粒廣卵形或貝殼形,直徑40-64μm,臍點短縫狀,人字形或馬蹄狀,層紋可察見。果皮纖維層淡黃色,斜向交錯排列,壁較薄,有紋孔。果皮非腺毛,單細胞,平直或彎曲,胞腔內充滿黃棕色物。

(2)取本品大蜜丸3g,切碎,加硅藻土2g,研勻,或取水蜜丸2g,研細。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 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0.3%氫氧化鈉溶液20ml使溶解,移置分液漏斗中,用稀鹽酸調PH值5-6,用醋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20ml,合併醋酸乙酯液,用無水硫酸鈉脫水,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葛根素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異丙醇-濃氨試液-水(46:2:8)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量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螢光斑點。

藥理作用

清音丸清音丸

中桔梗辛苦,辛則宣散,苦則降泄,然又可提肺氣,宣肺祛痰,《藥征》謂“旁治咽喉痛”,《傷寒論》之桔梗湯為治少陰病客熱咽痛。寒水石可清熱瀉火,生津潤燥,二藥配合可清熱宣肺,生津止渴。薄荷葉辛能散,性涼而清,功專疏風散熱,有從里外達肌表之能。訶子肉、烏梅、青黛、硼砂、冰片以助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功,甘草調合諸藥,並可利咽,諸藥相合,共奏其功。主要有抗炎,抑菌作用。

1.抗炎:本品分別以4g/kg和 8g/kg的劑量每日灌胃每次,治療巴豆誘發的小鼠耳廓炎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強,同樣對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亦有明顯抑制作用。

2.抑菌:清音丸用pH6.0磷酸緩衝液分別稀釋成10%、20%、30%溶液,按微生物管碟法試驗,同時以pH6.0的磷酸緩衝液為空白對照組。www.med126.com結果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藤黃八疊球菌、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肺炎桿菌、耐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隨濃度增高而抑制作用增強。

理化性質

本品為黑褐色的大蜜丸;氣清涼,味甜、酸、微苦。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
(1)取本品適量,切碎,置坩堝內,覆蓋表面皿,加熱,收集升華物,滴加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液滴邊緣漸顯玫瑰紅色。

(2)取本品12g,切碎,加氯仿50ml,加熱回流3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靛藍與靛玉紅對照品,加氯仿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乙醇(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適應症

清音,利咽。用於肺熱,胃熱,口乾舌燥,聲啞失音。本方系疏風宣肺,清熱利咽,生津止渴之劑。適用於風熱邪毒壅塞肺胃,或火毒夾攻肺胃而引起的聲嘶、喉痹等病。運用本方的基本指征是,聲音嘶啞,咽喉腫痛,口舌乾燥,咽喉不利等症,本方為咽喉病之常用方。

1.喉炎,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聲音嘶啞,胭乾,咽喉不利等症,舌苔薄黃,脈數;

2.喉痹,表現為咽痛,咽腫,咽部色澤鮮紅,發病較快,多屬風熱邪毒侵犯,肺胃熱毒壅盛之症,或熱伏於內,咽喉腫痛,舌苔薄黃,脈數。西醫診斷為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有上述表現者,可用本丸治療;另外,如乳蛾、喉癰初起,見有上述表現者,亦可套用本方。

拆方研究

清音丸清音丸

清音丸由天花粉、川貝母、訶子、葛根等組成,具有清熱利咽、生津止渴之功效,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慢性咽炎,療效確切,並無明顯毒副作用。研究清音丸的抗炎、免疫、鎮痛、促氣管分泌作用,是為了進一步分析各味中藥在方中的免疫與促氣管分泌作用,採用正交設計法對該方進行析因分析。

清音丸具有抗炎作用。清音丸2-4g/kg(ig,下同)對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急性炎症模型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清音丸1-2g/kg對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腫脹的亞急性炎症模型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清音丸2-4g/kg小鼠棉球肉芽組織增生的慢性炎症模型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清音丸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清音丸1-4g/kg能顯著降低小鼠碳粒廓清指數和吞噬指數;抑制DNCB致小鼠耳腫脹;降低小鼠血清溶血素形成能力;但作用均明顯弱於氫化可的松(20mg/kg),並且對小鼠胸腺指數和脾指數無明顯影響。提示其免疫抑制機制不同於氫化可的松。 清音丸具有鎮痛作用。清音丸2-4g/kg能顯著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次數;顯著延長熱板致小鼠舔足反應潛伏期,其作用與阿斯匹林(150mg/kg)相當。 清音丸具有促氣管分泌作用。清音丸2-4g/kg能顯著增加小鼠氣管酚紅排泌量。

採用正交設計法拆方研究發現,甘草、天花粉、葛根能顯著抑制DNCB致小鼠耳腫脹,烏梅雖具有顯著性,但作用相反。川貝母、茯 瀋陽藥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警、百藥煎、河子作用不顯著。川貝母、烏梅、天花粉能顯著增加小 鼠氣管酚紅的排泌量:天花粉和烏梅、川貝母和百藥煎合用能明顯增 加小鼠氣管酚紅的排泌量。 綜上所述,清音丸具有良好的抗炎、鎮痛、促氣管分泌及免疫抑 製作用,為其治療慢性咽炎提供了理論學基礎。

注意事項

清音丸清音丸

1、忌辛辣食物。

2、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3、聲啞失音較重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4、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脾虛便溏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服藥3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7、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中藥方劑之清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清熱解毒消炎
清腦降壓湯
清金止衄湯
清炎飲加減
清膽化石湯
清肝寧心湯
清熱解毒利濕湯
清營解瘀湯
清胃健中湯
清喘湯
清火止衄湯
清肝解郁益陰滲濕湯
清肝利咽湯
清肝養腎湯
清濁安中湯
清肺化痰健脾湯
清榮飲
清茶油膏
清營拓脈飲
清毒明目飲
清利理化湯
清熱化膿湯
清毒利肺湯
清闌液
清化抗癌湯
清熱解毒消腫湯
清黃散
清魂湯
清魂散
清血散
清血丸
清上補下丸
清營退腫膏
清營解毒湯
清上消郁湯
清肝飲
清肝解毒湯
清肝蘆薈丸
清肝活瘀湯
清骨滋腎湯
清風導赤湯
清音散
清上瀉火湯
清露飲
清陽除眩湯
清陽湯
清陽散火湯
清鎮湯
清金飲
清金降火湯
清金潤燥天門冬丸
清金引血湯
清金化癬湯
清金化痰湯
清上散
清郁散
清郁二陳湯
清上丸
清衄湯
清血湯
清肌滲濕湯
清聰丸
清耳膏
清絡飲加甘桔甜杏仁麥冬
清絡飲加杏仁薏仁滑石湯
清火滋陰湯
清經散
清空膏
清離滋坎湯
清離固精丸
清神解語湯
清神養營湯
清咽利膈散
清瘴湯
清瘟敗毒飲
清咽養榮湯
清痰祛眩湯
清咳湯
清痰丸
清癢湯
清疳解毒湯
清熱除濕祛風膏
清熱通淋湯
清熱調血湯
清臭飲
清膈飲
清膈煎
清膈丸
清腰湯
清脾甘露飲
清脾養胃湯
清化飲
清胰丸
清胃飲
清胃敗毒散
清肺滋陰散
清化湯
清肺泄熱飲
清利飲
清涼解毒飲
清涼枕法
清唾湯
清涼救苦散
清咽消腫飲
清咽消毒劑
清咽寧肺湯
清熱解毒合劑
清火消毒湯
清熱勝濕湯
清熱甘露飲
清熱滲濕湯
清熱消毒散
清熱瀉脾散
清熱寧嗽化痰定喘丸
清熱固表湯
清熱和胃丸
清熱代茶飲
清煙膏
清靈膏
清火豁痰丸
清潤湯
清涎散
清流飲
清六丸
清氣丸
清肝止淋湯
清肝導滯湯
清肝化痰丸
清毒飲
清毒散
清暑飲
清暑痢疾丸
清暑十全湯
清暈化痰湯
清驚散
清心藥
清心溫膽湯
清心滌痰湯
清心涼膈散
清心丹
清中丸
清平丸
清帶湯
清宮湯
清寧膏
清寧散
清熱解郁湯
清喉消毒散
清火補陰湯
清上飲
清蒸茶鯽魚
清絡飲
清肺化痰湯
清咽解毒湯
清咽利膈湯
清金養血湯
清解散
清氣養榮湯
清開靈口服液
清痰利水湯
清涼丹
清肺消炎丸
清喉咽合劑
清喉利咽顆粒
清營湯
清寧丸
清眩丸
清瘟解毒丸
清腦降壓片
清肺抑火丸
清熱解毒口服液
清音丸

耳鼻喉及口腔科用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