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熱咽痛

甘草(二兩,炒) 甘草(各一錢) 元參(一兩)

客熱咽痛者,凡風邪客喉間,氣鬱成熱,故為痛也。《統旨》雲∶有初得病發熱而咽喉 自痛 者,此得之感冒後,頓濃衣被,或用辛熱即臥,遂成上壅,或有壅熱而欲取寒涼,為外邪所 襲者,俱宜甘桔湯,甘以除熱,辛以散結也。 喉痹咽痛,一鄉皆相似者,屬於天行運氣之邪,勿用酸寒之藥,點之下之,郁其邪於內 ,不得出也。 清咽利膈散 薄荷 防風 元參 甘草(各五分) 桔梗 連翹(各一錢) 大黃(酒炒) 芒硝 牛蒡 荊芥(各七分) 片芩(酒炒) 梔子(各五分) 上作一帖,水煎,溫服食後。(《醫鑒》) 甘桔湯 甘草(二兩,炒) 桔梗(一兩,米泔浸) 每服五錢,水一盅半,煎服。 錢氏加阿膠;海藏加牛蒡子、竹茹;太無加荊芥、生薑 。 丹溪雲∶咽痛必用荊芥,陰虛火炎,必用元參。 《必用方》加荊芥、薄荷、元參、防風、黃芩各一兩。 《聖濟總錄》雲∶一切咽喉痛,紫雪為要藥。 絳雪散 治咽喉熱痛腫塞。 寒水石(半兩, 紅) 硼砂 牙硝 硃砂(各研一錢) 龍腦(半錢) 上為細末,每一字,摻入口咽津。 《千金》烏扇散 生烏扇(十兩) 升麻(三兩) 羚羊角 通草 芍藥(各二兩) 薔薇根(切,一升) 生地 (切,五升) 豬脂(二斤) 生艾葉(六銖) 上 咀,綿裹,苦酒一升,淹浸一宿,內豬脂中,微火煎取苦酒盡,膏不鳴為度。去滓 ,薄綿裹膏,似大杏仁大,內喉中,細細吞之。 碧雪 治積熱,口舌生瘡,心煩喉閉。 芒硝 青黛 寒水石 石膏( ,各飛研) 朴硝 硝石 馬牙硝(各等分) 甘草煎湯二升,入諸藥再煎,用柳枝不住攪令溶,方入青黛和勻,傾入砂盆內,冷即成 霜,研末,每用少許,以津含化,如喉閉,以竹管吹入喉中。 牛蒡子湯 牛蒡子(二錢) 元參 犀角 升麻 黃芩 木通 桔梗 甘草(各一錢) 水煎食後服,此辛涼解散之劑。 《聖濟》射干丸方 射干(一兩) 香豉(一合) 杏仁(去皮尖,炒) 芍藥 犀角(各二兩) 升麻(一兩) 炙 草(半兩) 蜜丸小彈子大,每一丸含化咽津,日三五服。 元參散 元參(一兩) 升麻 射干 大黃(各五錢,酒浸) 甘草(二錢半,炙) 每服五錢,水煎,時時含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