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丁觀鵬法界源流圖卷

清丁觀鵬法界源流圖卷

清丁觀鵬法界源流圖卷,中國古畫,民間收藏,吉林省博物館藏。

基本信息

簡介

紙本,設色,縱33厘米,橫1635厘米。

清丁觀鵬法界源流圖卷

法界源流圖卷》是丁觀鵬奉乾隆之命於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所畫。他將宋代大理國的描工張勝溫所畫的《梵像圖》摹成兩卷,第一卷名為《蠻王禮佛圖》,第二卷為《法界源流圖卷》。這裡論述的便是第二卷作品中的局部(見圖)。

縱觀此圖,場面宏大,人物眾多,氣勢磅礴。內容主要描繪的是諸佛菩薩天龍八部、法會、禪宗六祖十八羅漢等形象。每個人物無論從裝束、姿態、大小還是表情上都各具特色。佛祖釋迦牟尼居於畫面的中心,他坐臥於佛案上,身穿寬大的佛袍,面向觀者,代表著佛界的最高權威。他神態平和而威嚴,似乎世間的一些都在其掌控之中。

清丁觀鵬法界源流圖卷

他身後的佛光照亮了天地萬物,作者巧妙地運用放射性的波紋線條來表現背景,正好與佛光的發射性結合起來。運用這種表現手法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這些線條穿過樹木,透過騰騰的雲氣,一直延展下去,也許正在向世人暗示佛法的無邊。周圍人物各居兩邊,有的為側面,有的為正面;有的呈坐姿,有的呈立姿;有的寬袍長衣,佛帶飄逸,有的袒胸露腹,盔甲滿身;有的面容俊逸,溫和慈善,有的瞠目立眉,叱吒猙獰。表現手法真是多種多樣,但無論怎樣變化,他們都是聚集在佛祖身邊,手拿法器,各居其位,時刻待命。觀此景象也許你會感受到一種無窮的力量在感召著你,那普照的佛光會一直射進你的心中,與你的心靈產生一種完美的契合。

清丁觀鵬法界源流圖卷

此畫為橫幅巨製,布局謹嚴飽滿。在構圖方式和人物設定上,除了微小的部分有些變化之外,整體氣勢沖和一致,甚至有的地方比原作更加集中,用筆更為健勁有力。比如圖中以釋迦牟尼為中心,運用對稱的構圖方法,把眾多人物分別聚集兩邊,彼此又自有其序,既有連續性,又有獨立性,這就是雖然人物繁多但無一點雜亂之感的原因。儘管人物姿態各異,但總的來說都是朝向畫面中,L的佛祖,使得畫面充滿著一種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技法上,此卷以重設色大描金的方法畫成。運用剛勁有力的“細鐵線”,人物形體準確,神態生動。設色濃麗,金碧輝煌,顯示出作者高超的繪畫才能。

丁觀鵬(生卒年月不詳),順天(今北京)人,雍正時供奉內廷,善畫道釋、人物和山水,畫風工整細緻,乾隆十九年仿過顧愷之的《洛神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