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中國古代神獸]

混沌[中國古代神獸]
混沌[中國古代神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混沌是中國古代神話四大凶獸之一,根據《左傳》記載,四凶分別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頭羊身並且腋下長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窮奇”以及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的“檮杌”。漢·東方朔《神異經·西荒經》中記載:崑崙西有獸,其狀如犬,長毛四足,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腹而無五臟,有腸而直,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人有凶德而往舐迎之。天使其然。名曰渾沌。

史料記載

帝江帝江
《莊子》

在《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莊子敘“七竅出而渾沌死”故事。故事大意為: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渾沌”。倏和忽在渾沌的地方相會,渾沌對待他們很好。倏和忽想報答渾沌,見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來看聽吃聞,渾沌沒有七竅,就為他鑿七竅。每天鑿一竅,七天后,七竅出,而渾沌則死了。《莊子》中的渾沌其形象其實更接近《山海經》中的神帝江: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
《神異經》
漢代地理書《神異經》西荒經記載:“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鏇,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意指混沌是一種像狗,卻長著長毛動物,四條腿,像熊卻沒有爪子,有眼睛卻看不見,能走卻無法移動,有兩隻耳朵卻無法聽見,能通人性,有腹部卻沒有五臟六腑,有腸子卻是直的不彎曲,吃下的食物徑直通過;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古書《神異經》說:渾沌外表像犬,四足無爪,有目而不見,行走不便,有翅膀,欺負善良,喜歡殘暴的人所以稱是非不分的人為“渾沌”。
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牴觸善人,憑依惡人。(絕對惡靈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說,另行說明,不歸此處)
《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山海經
山海經》中較早記述了混沌神話,特別值得認真分析。《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渾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有的本子為"有神焉",繁體的"鳥"與"焉"寫法相近,傳抄中可能有差錯,但都講得通。顯然,這裡"渾敦"指太陽。那么渾沌怎么又與帝江聯繫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鴻,古音"江"與"鴻"通。而帝鴻即黃帝--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袁枚(1716-1798)的《子不語蛇王》中也說:"楚地有蛇王者,狀類帝江,無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櫃,渾渾而行,所過處草木盡枯。"這段文字把帝江、蛇(龍)、《莊子應帝王》中的渾沌聯繫在一起,決非偶然。

混沌與帝江

《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渾敦無面是指“樣貌渾圓,沒有臉面”,帝江而非長的和混沌一樣。

中國古代神獸大全

近年來,國內開發的網路遊戲多以中國歷史為背景,這些國產網路遊戲中,有些與中國古代神獸為設計原型的怪物、坐騎。藉此蒐集了中國所有的古代神獸,以饗讀者。
白虎 | 青龍 |玄武 | 朱雀 | 四神 | 白澤 | 翻羽 | 火龍駒 | 冥碟 | 窮奇 |挾翼 | 麒麟 |化蛇 | 英招 | 玄蜂 | 青牛 | 山臊 | 火鼠 | 商羊 | 訛獸 | 民鳥 | 欽原 | 鉤蛇 | 遠飛雞 | 腓腓 | 諸犍 | 混沌 | 應聲蟲 | 慶忌 | 赤焰獸 | 九尾狐 | 三足烏 |夔牛 | 角端 | 天狗[神獸] | 應龍 | 螭龍 | 蛟龍 | 虬龍 | 諦聽 | 饕餮 | | 紫金赤兔 | 五色鳥 | 玄蛇 | 貔貅 | 睚眥 | 蒲牢 | 贔屓 | 當康 | 鳴蛇 | 澳門 | 九嬰 |椒圖 | 趴蝮 | 禺疆 |猰貐 | 虛耗 | 五通神 | 並封|貔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