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戰

封神之戰

盤古開天闢地後的第三次無量量劫。 洪荒世界三大無量量劫之一(龍漢初劫、巫妖大戰、封神之戰)。 乃是闡教教主~元始天尊借仙神(仙道、神道)分流、兩朝(商朝、周朝)更替之際,所發動的一場消滅異教勢力大戰。 此戰影響之廣大、參與人數之眾多、血戰情況之慘烈、堪稱曠古絕今。參與此戰的各方勢力有:闡教(發起人:元始天尊;參戰人:闡教十二金仙等)、人教(參戰人:太上老君、玄都大法師)、截教(參戰人:通天教主、截教群仙等)、西方教(參戰人:接引道人、準提道人)、天庭(參與人:昊天上帝、王母娘娘等)、人族(參戰人:周武王、殷紂王;參與人:上古三皇、周文王)、妖族(參戰人:軒轅墳三妖;參與人:女媧娘娘等)、龍族(參與人:四海龍王)、鳳族(參戰人:孔宣、羽翼仙)、散仙(參戰人:彩雲仙子、菡芝仙、法戒等)。 封神大戰過後,闡教一家獨大、人教道統退隱、截教元氣大傷、西方教慘遭架空、神族誕生、天庭變成傀儡、妖族死傷慘重、殷商王朝滅亡、西周王朝建立。

基本信息

簡介

源自明朝許仲林小說《封神演義》一書。大體分為四個過程:紂王亂政、殷商伐西岐、武王伐紂、歸國封神。闡教支持武王,截教幫助紂王。雙方祭寶鬥法,幾經較量,最後紂王失敗自焚,截教被滅教,姜子牙將雙方戰死的要人一一封神。

封神大戰,乃是六大天道聖人間的角逐之斗,幕後主使為元始天尊、太上老君、接引道人、準提道人四大教主,女媧娘娘也被牽連其中。封神過後,天地間的散仙基本上全都上了封神榜。上清截教復滅、人教被闡教架空、西方又遭元始天尊算計(先是讓六翅黑蚊吸乾截教上仙龜靈聖母,後是讓其飛往極樂之地將西方鎮教之寶十二品功德金蓮吸掉三品,為元始天尊爭取到了千年時間。元始天尊又派文殊、普賢、慈航三大弟子聯合多寶道人成立佛教使得西方氣運分化。)。鴻鈞玄門三教共存的場面已經一去不復返,崑崙山闡教一家獨大成為盤古正統、玄門正宗。元始天尊憑封神榜、打神鞭又將昊天上帝架空,全面掌管了天庭一切統治權。

大戰過程

仙界分成為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是由仙道組成的崑崙山「闡教」和海外仙士、方外術士或得道禽獸組成的「截教」。三界是由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庭和商(殷朝)的紂王的統治的人間和女媧統治的妖界。在一次祭祀時,紂王對美麗的大地之母女媧作出了無禮行動(作了首淫詩),紂王的瀆神使女媧異常憤怒,依商周氣運之理命令軒轅墳三妖--九尾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頭雉雞精迷惑紂王,使殷商毀滅。狐狸精使用冀州侯蘇護女兒蘇妲己的身體,進入後宮迷惑紂王。此後,九頭雉雞精稱自己是妲己的義妹"胡喜媚"也進入宮廷。玉石琵琶精先被姜子牙識破以三昧真火逼回原形,後又復活化作王貴人,與其他兩妖一起禍亂朝綱。

崑崙山仙道由於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大致的意思就是修行時遇到了岔路,體內陰陽之火相犯,只有斬卻三屍方能歸於正途。),又因為玉帝命仙首十二稱臣,仙首自然不肯,故此闡、截、人道三教共籤押封神榜,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共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嶽、布雨興雲、善惡之神,道行低者榜上有名。依國運氣數,紂王與武王相對的是截教和闡教,國家天下之爭神仙道統之爭。

紂王無道寵妲己,治造慘刑文武屈。 廣興土木苦黎庶,天下荒蕪怨聲齊。 西方聖明該出世,姜尚垂釣隱番溪。 文王渭水聘呂望,滅紂興周封神義。 成湯王自從殺夏傑王,焚燒瓊瑤殿。平卻肉山酒海,除殘去虐,一統天下,改國號為商。傳至第二十八帝,乃是紂王,駕居朝歌,執掌江山。 紂王無道,信寵妲己,斬妻誅子,殺文害武,治造炮烙刑盆,酒池肉林鹿台,聚斂民財,苦害生靈。姜子牙時運不至,出世垂釣番溪,年至八十方時來運轉,得文王相聘,扶保武王姬發,身犯三十六路兵伐,東進五關,孟津河大會天下八百諸候,共滅無道,捉拿妲已,血濺朝歌,興周滅紂"封神演義"。

各大勢力

闡教

元始天尊所創之教,以"奉天承運"為立教主旨,教內諸仙基本都是根性深厚之輩。

因十二仙首(闡教十二金仙)仗著自身乃是元始門下,不敬天庭。昊天上帝大怒,向鴻鈞老祖告狀。鴻鈞老祖敕命元始天尊擬定封神榜,供應天庭驅使。元始天尊借題發揮,展開了封神大戰。

闡教教主:元始天尊

闡教門人:雲中子(終南山玉柱洞鍊氣士)、南極仙翁(隨侍元始天尊。 申公豹迷惑姜子牙時出手解圍)、十二金仙(廣成子、赤精子、黃龍真人、懼留孫、太乙真人、靈寶大法師、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哪咤(太乙真人徒弟)、楊戩(玉鼎真人徒弟,二郎神)、姜子牙

人教

太上老君所創之教,以"清淨無為"為立教主旨,教內事務皆由元始天尊代為掌管。

封神大戰時,因教務被元始掌管已久,不得不與闡教聯合共同復滅截教。

人教教主:太上老君

人教門人:玄都大法師(老子唯一的徒弟)

截教

通天教主所創之教,以"人定勝天"為立教主旨,教內諸仙基本都是魚龍混雜之輩。

封神大戰時,由於教內諸仙不善謀略,違抗天數先後被闡教門人消滅。等到通天教主反應過來之時,已為時太晚,截教的復滅已成定局。

截教是此量劫的最大受害者,被眾人圍攻,慘遭滅教(全軍復沒,滅頂之災)。

截教教主:通天教主

截教門人:多寶道人(四大弟子之首,火靈聖母的師父,後被老君捲走,戰後西出函谷關,化胡為佛,拜阿彌陀佛,成釋迦牟尼)、金靈聖母(四大弟子之一,萬仙陣被闡教金仙圍攻陣亡)、無當聖母(四大弟子之一,戰後倖存)、龜靈聖母(四大弟子之一,萬仙陣時被西方二聖葫蘆中的蚊子吸乾渾身精血而死)、趙公明、三霄(趙公明的妹妹,分別是雲霄、瓊霄、碧霄)、十天君(金鰲島十仙:秦完、趙江,董全、袁角、金光聖母、孫良、白禮、姚賓、王奕、張紹)、一氣道人余元(金靈聖母弟子,煉有化血神刀)、火靈聖母(多寶道人弟子)、石磯娘娘(被太乙真人以九龍神火罩所殺)、烏雲仙、虬首仙、靈牙仙、金光仙、長耳定光仙……

西方教

接引道人、準提道人所創之教,以"度化蒼生"為立教主旨,教內諸佛基本上都是從闡截二教而來。

封神大戰時,西方二教主準提道人自以為可以趁闡截二教內斗火拚,妄圖從闡截二教吸納教眾,發展西方教(如收女媧所創的孫悟空為徒,獲得鬥戰勝佛)。封神之戰後,老子化胡為佛。後,西方教為佛教,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化胡為佛成果,其中有釋迦牟尼多寶如來、大日如來、鬥戰勝佛等)。

西方教是此量劫的最大受益者,封神一戰,闡截兩教有大量門人投奔西方教,佛門大興。

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準提道人

西方教門人(並未參戰):三千佛陀、五百羅漢、菩薩、金剛、揭帝、功曹、力士、八部天龍、佛子。

天庭

上古妖族帝俊與東皇太一所創立的組織。巫妖大戰後,妖族被滅族,昊天入主天庭,為昊天天帝。天庭正式成為了在名義上統領三界的組織。昊天上帝因一時之怒,妄圖驅使元始天尊的弟子。商周大戰結束後,元始在擬定諸神之時,擬出了天庭四御製肘昊天。結果到了最後,昊天什麼都沒得到,不僅原有的權力失去了,而且還被闡、截、人三教弟子憎恨,直到劫數盡時方才化解。

其他

人族(西周、商朝)、妖族(梅山七聖、軒轅墳三妖)、龍族(四海龍王)、鳳族(孔宣、羽翼仙)、散仙(彩雲仙子、菡芝仙、法戒等)。

封神

截教眾仙與封神

截教是封神之戰中損失最為慘重的教派,蓋因門人重術輕法,怠慢了心性修煉,易受言語挑撥,感情用事,截教雖人多勢重,術法精妙,但教派幾近滅完也是大勢所趨

封神對於截教教眾來說算得上是一件幸事,使得截教部分人得以保存,也可以約束他們的所作所為。

諸如羅宣

,呂岳,余德

之流,法力強大,卻視凡人性命如草芥,出手必定會造成大傷亡的人,封神便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忠臣武將與封神

大部分的武將文士屬於凡人的範疇,人生不過百來載,或是成就功名,抑或是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被人陷害,牢獄之災;對於他們來說,生命雖然精彩但太過短暫,而封神卻可以使他們不用再擔心生老病死。

對忠臣武將的封神,就像是後人對這些做出大貢獻的將士文臣們的肯定以及悼念。

奸臣與封神

有正就有邪,有對就有錯,既然有忠臣武將,那么也存在著禍國殃民的奸臣,對於這些惡人,將他們封成惡神,一來是為了完善神職,二來是給這類人贖罪補過的機會

,三來則是讓人們銘記他們的罪行,給後人以警醒。

封神結局

封神之戰是玄門一次以封神為名剔除旁門左道以及心術不正之人的行動,截教因為魚龍混雜而被強力打擊。表面上看是玄門大損,實則不然,玄門靠封神之戰而得到淨化,上者成仙道,中者成神道,下者成人道,還有一部分心術修煉不到家(如長耳定光仙

)的人被引到了西方教,西方教得到了表面上的興盛,而內里卻變得腐朽不堪。

部分寓意

道教流珠道教流珠

(1)二十四顆定海珠

:其原形為道教的念珠(又稱“流珠”),法寶流落於西方教寓意了佛教對道教法器的剽竊,真應了那句“世間好話佛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諺語。

(2)燃燈道人和十二金仙的四位(普賢真人,懼留孫,文殊廣法天尊,慈航道人)叛道入佛:寓意佛教盜用道教的神仙,諸如慈航道人,被佛教“借去”成了觀世音菩薩(一借不還)。

《封神演義》中的漏洞

女媧聖像女媧聖像

各位客官請看第一回

,便會發現紂王讓人拿的是文房四寶,商朝沒有這類東西;還有女媧聖像

雕刻得容貌端麗,瑞彩翩躚,國色天姿,婉然如生,商朝沒有那個技術水平。第十六回

卻是出現風水算命的場景,那也是那個時代沒有的。

從這些漏洞可以看出小說創作與生活環境和社會背景有所關聯,作者是無法想像沒有文房四寶時寫字畫圖的場面,也想不出商朝到底有沒有風水算命這種大街上常常可以看見的職業,雖然無法了解前人的生活,但神仙之說恰好完善了這一類漏洞,這也是作者沒有選擇消除這些漏洞,而是將這些漏洞都留下來的原因。

主要人物

紂王

因準提道人算計,紂王猥褻女媧娘娘畫像,以荒淫殘暴的種種行為,惹得天怒人怨,商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此時在西方,一個新興的國家西周正在崛起。姬昌繼位後,他表面上服從商的統治,暗中積蓄力量,進行翦商的準備。他修德行義,禮賢下士,吸引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來投奔,增強實力。昌死後,其子發繼承他的事業。時機成熟後,發在姜尚的輔佐下,率領大軍討伐。這時,紂王廢黜了忠臣微子、箕子,殺了叔父比干,正和妲己在鹿台飲酒作樂,聽到訊息,匆忙把70萬奴隸編成軍隊,開上前線迎戰。

兩軍在牧野相遇,周軍人人奮勇衝殺,商軍毫無鬥志,紛紛倒戈,迎接武王發。紂王逃入朝歌城中,自知已無力回天,在摘星樓自焚而死,商朝宣告滅亡,其時約公元前11世紀。商的滅亡,有著政治衰微、社會動盪、經濟凋疲等多種原因,可紂王的倒行逆施,造成眾叛親離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加速了這600年江山的徹底崩潰。

妲己

冀州侯蘇護的女兒。後被受了女媧娘娘派遣迷惑商紂王,使商紂王江山斷送的狐狸精噬魂附體,相當於西施這種女間諜,可惜最後寸功未表,反被割掉了一顆如花似玉的大好頭顱。

妲己這個女人艷如桃花,妖媚動人,美麗多姿,她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蠱惑紂王縱情女色,荒淫誤國,不務正事,使商朝滅亡。當周人滅商後,在殺妲己時,連劊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願替其死。

姜子牙

闡教門人。姜尚,字子牙,號飛熊,後被派下山輔佐明君,代理封神。周西伯夜夢飛熊,遇子牙於渭水,拜為右靈台丞相,武王拜為相父。後殷三十六路伐周,其掌封神榜,執打神鞭,與截教門人鬥智鬥法。後金台拜將,準備東征,為掃蕩成湯天寶大元帥。武王克殷,其領玉虛法牒,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武王封其於齊營丘,為五侯九伯之上。

哪咤

闡教門人。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夫人懷胎三年零六個月後,生下一個肉球。忽然光芒四射,從中跳出一個男孩。李靖悶悶不樂,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長卻來賀喜,為孩兒取名哪咤,收為徒弟,當場贈他兩件寶物:乾坤圈和混天綾。

哪咤七歲,出關玩耍時因天熱下九灣河洗澡,混天綾在水中一動,便震動了東海水晶宮,夜叉前來查看,被哪咤罵了一句"畜生",夜叉大怒與哪咤交戰,哪咤用乾坤圈打死夜叉。龍王之子敖丙知情後出來捉拿哪咤,也被打死,並抽了龍筋。 龍王去天宮告狀,哪咤受師父太乙真人的指點,上天庭攔住了龍王,並把他打得半死,龍王化作小蛇給李靖道歉。脫困之後,東海龍王請來三位兄弟 ,共商報復之計。然而哪咤絲毫不怕,哪咤是靈珠子轉世,將來要助姜子牙輔佐西周,敖丙被打死也是他的命數。

攔了龍王之後,哪咤去城樓上玩耍,無意中拉開乾坤弓,恰好射死了石磯娘娘的碧雲童子。石磯娘娘到陳塘關向李靖問罪,李靖方知又是哪咤惹的禍,帶著他去給石磯娘娘解釋。到了石磯的洞府之後,哪咤又打傷前來引路的彩雲童子,徹底惹怒了石磯。石磯道行很高,收了哪咤的混天綾乾坤圈,哪咤只好逃走向師父求助。最後太乙真人打敗石磯娘娘,並用三昧真火燒出了她的原形。

而東海龍王最終得到了玉帝的準奏,前來拿哪咤的父母,哪咤為了不連累家人,剖腹剜腸剔骨肉還於父母,龍王收兵。事後, 太乙真人告訴哪咤,只要建一座哪咤行宮,受世人香火供奉,可以托生天界。哪咤託夢給母親,母親將此事告訴李靖,遭到反對,就偷偷在翠屏山建了一座行宮。半年之後李靖發現此事,認為這么做是在愚弄百姓,震怒之下毀了哪咤金身。哪咤無奈尋求師父的幫助,太乙真人借蓮花與鮮藕為身軀,使哪咤還魂再世。復生後的哪咤尋李靖報仇,李靖得到燃燈道人的幫助,並受一座金塔降服哪咤。此次磨了哪咤的殺性,父子兩人一起輔佐明君。

而哪咤借蓮花托生是由於哪咤源自於中國文人創造。中國自古熱愛蓮花,作為中華本土宗教的道教,蓮花自然是道教的象徵之一。蓮花是道家所尊奉的至沽、至妙、至神、至聖之物。聖潔的蓮花象徵著道家的神靈,在廣大信眾的心目中占有至尊地位,與蓮結緣是他們孜孜以求的福份。既然哪咤有更深的道家血緣,既然蓮花本是道家世界的聖物, 民間傳說中哪咤以蓮花為身,正意味著使其徹底脫凡去俗,走向神聖,走向永生。憑藉蓮花,哪咤從世俗到神聖、從凡人到天神的身份轉換得以圓滿完成。

網友見解

以下內容為網友對封神之戰的評論與總結,供廣大讀者參考,方便理解封神之戰。

因為要封神,所以闡截人三教老大開始為名額進行討論。

因為三教討論了,所以要發動一場鬥法大戰(為什麼叫鬥法呢,原因很簡單,人截兩教教主最先的想法就是兩教弟子各憑本事,誰死誰倒霉。滿足了封神榜上的三百六十五個名額就萬事大吉了,通天教主與太上老君就是這么想的,可元始天尊未必是這個想法......)。

因為要鬥法,所以兩教教眾要找好自己在戲台上的位置,於是乎截教的跑到商朝,闡教的來到西周。

估計正要開始做戰前準備,闡教弟子突然發現自己這邊實力不夠看啊!第一:人數,拼不過;第二:法寶,比不過:第三:實力,打不過。

在總結了三個"x不過"後,闡教弟子的良好傳統展現得淋漓盡致,果斷的找老大元始幫忙,老大元始天尊當然不會不給力啦,於是給自己的小弟們吃了一顆安心丸,第一:咱有外援,老大我這種級別的知道不(一個是被迫入伙的人教太上老君,另一個是與虎謀皮的西方教準提道人與接引道人);第二:一個打不過,可以兩個一起上嘛;第三:我們要先吃大頭(厲害的神仙,例如:趙公明與三霄),再解決小頭(彩雲仙子這類雜牌小兵);第四:不要擔心被別人說無恥,因為我們這是打仗,什麼叫打仗,兵不厭詐懂不!

在吃了元始牌安心丸後,闡教弟子氣勢高漲。在老子與準提的幫助下,在元始的以大欺小下,一路凱歌高唱,雄赳赳氣昂昂的來搞"滅商建周"工作!

在萬仙陣被破後,截教徹底崩盤了,商朝的頂樑柱,被處於城管模式下的闡教弟子給砸斷了,屬於截教的商朝即將滅亡。屬於闡教的周朝正要興盛啦。

正在這時,老大的老大-鴻鈞老祖閃亮登場,出場的第一個場景台詞就很給力,完全突出了,老大的老大那至高無上的權威性,便是不分青紅皂白罵了通天教主一頓,然後把通天帶到另外兩個小弟面前批鬥一番,還玩了一手"非是我為師的有偏向,這是公論"的經典。

最後,不知道從哪裡搞來什麼莫名其妙的丹藥。忽悠三個小弟吃下去,等他們吃完後,鴻鈞再次發揮了講解員的本領,告訴三個小弟:老大我不開心啦,這個老大不開心,後果就很嚴重,所以你們別鬧騰了,不然就會死翹翹的。

這下子,三個小弟都不敢再鬧騰了(元始估計這時候都怕了)。等鴻鈞一走,幾位小弟立馬各自帶著自己的小弟閃人,估計是想集合團體力量破解這個"毒藥"

闡截二教仙人一走,姜子牙頓時牛逼了,轟轟烈烈的開始為"滅商建周"工作做收工活動。不久,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姜子牙在封神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封了諸神,大功告成,喜氣洋洋的跑到齊國做老爺去了。

封神過後不久,哎呀,元始發現原來昔日的盟友是條白眼狼啊,準提道人居然把闡教副教主燃燈道人和元始天尊的十二大嫡傳弟子中的慈航 普賢 文殊 懼留孫給忽悠走了,元始那個氣啊,撕心裂肺的氣!氣不打一處來,沒辦法,佛教大興已是定局(封神過後,西方教改為佛教),非聖人能改。於是,元始一個人躲在玉虛宮裡默默地哭泣。

封神大戰,準提與接引這兩位西方教主成了最大的贏家。

下面將列舉出一些漏洞和疑問。

封神之謎

完整認真的看了《封神演義》全書的都會有以下疑問。

第一問

紂王是第三個兒子,怎么是由他當大王的呢?古時候不都是按照立嫡立長的說法嗎?他前面不還是有兩個還活著的哥哥嗎?而且這兩個哥哥都十分有才,比起這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紂王不知道強了多少倍?(問題出處:第一回紂王女媧宮進香)

回答:立嫡立長這個說法是在西漢漢文帝時期開始流行於社會。商周時期,壓根沒這說。既然立嫡立長這個說法在當時並不存在,所以那時候的大人們不會覺得晚出生的弟弟不如早出生的哥哥!(此回答錯誤,在商朝宗法制度影響很大,一開始帝乙想立微子啟為太子,但有大臣據法力爭,認為生微子啟時母親為妾,生紂王時母親為妻,有妻的兒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兒子為太子。後來紂成為商王。)

那時候的人們,盡愛搞"個人崇拜",當初飛雲閣塌梁的時候,紂王手托大梁,力大無比!這要頂梁要的力氣,是一般人能擁有的嗎?於是把紂王當做神仙一般存在的,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趙啟等上奏帝乙,請求立季王(此指紂王,古時候把家裡孩子分為伯仲叔季,大兒子是伯,二兒子是仲,三兒子是叔,小兒子是季。紂王雖是三兒子,但他也是最小的孩子,故也叫他季王)為太子,帝乙也同意了,而且滿朝文武並沒有爭議(如果後來的明神宗看到此場景估計會大有生不逢時之感)

第二問

紂王七年,北海反了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北海諸侯為什麼會反的?前文剛說紂王登基風調雨順,四方安定,怎么突然就有人造反了?而且還不是一個!居然一下子來了七十二個?(問題出處:第一回紂王女媧宮進香)

回答:故事情節需要,把聞太師弄走,為以後紂王選美,妲己進宮做鋪墊。

第三問

紂王居然不知道女媧對人類做了什麼貢獻?而且他們祭祀上香,是幾年一次?是每隔幾年去一次,還是一年去一次?(問題出處:第一回紂王女媧宮進香)

回答:本人也覺得這個問題是封神演義一書中最大的奇點!堂堂一國之君,居然在做了七年皇帝之後,還不知道女媧的事跡?也沒給女媧上過香?一個擁有當時快捷的訊息渠道(人家是皇帝嘛,誰敢說在古代我比皇帝獲得訊息更快),居然訊息如此閉塞?而且這不是突發訊息!這是一個自從上古時代就流傳下來的故事!一個可以當做童話故事的神話故事(寶寶,哥哥給你講個故事聽:有位大姐姐在天空破了一個洞的時候,用幾顆五彩石就把天補好了耶,從此大家都紀念她),不說古代,放到現 在,哪怕是個文盲也知道女媧是誰。紂王不知道?奇怪吧....我也奇怪!

第四問

女媧要殺紂王,居然被紂王的兩個兒子給保住了?(問題出處:第一回紂王女媧宮進香)

回答:紂王並不是被他兩個兒子保住了!因為他的這兩個兒子一個是值年太歲,一個是五穀神。這兩個神皆是有名的正神!身上有紅光籠罩(凡人看不見,只有神仙看得見。),女媧的目光被這兩道紅光吸引,這才發現紂王還有帝王氣運,不可造次,於是女媧回去準備招妖。

凡是混元無極太上教主,皆去執念,以大道為尊,量氣數為準。聖人不逆天,逆天不為聖,就連通天教主要阻擾武王伐紂,也落了個教毀徒亡的下場。凡是聖人都是如此,通天不甘欲要滅世開天,只能是被鴻鈞道人賜罰緊閉的下場:

話說鴻鈞道人來至,通天教主知是師尊來了,慌忙上前迎接,倒身下拜曰:"弟子願老師聖壽無疆!不知老師駕臨,未曾遠接,望乞恕罪。"鴻鈞道人曰:"你為何設此一陣,塗炭無限生靈,這是何說!"通天教主曰:"啟老師:二位師兄欺滅吾教,縱門人毀罵弟子,又殺戮弟子門下,全不念同堂手足,一味欺凌,分明是欺老師一般。望老師慈悲!"鴻鈞道人曰:"你這等欺心!分明是你自己作業,致生殺伐,該這些生靈遭此劫運;你不自責,尚去責人,情殊可恨!當日三教共僉'封神榜',你何得盡忘之也!名利乃凡夫俗子之所爭,嗔怒乃兒女子之所事,縱是未斬三屍之仙,未赴蟠桃之客,也要脫此苦惱;豈意你三人乃是混元大羅金仙,歷萬劫不磨之體,為三教元首,為因小事,生此嗔痴,作此邪欲。他二人原無此意,都是你作此過惡,他不得不應耳。雖是卻數使然,也都是你約束不嚴,你的門徒生事,你的不是居多。我若不來,彼此報復,何日是了?我特來大發慈悲,與你等解釋冤愆,各掌教宗,毋得生事。"隨分付左右散仙:"你等各歸洞府,自養天真,以俟超脫。"眾仙叩首而散。

第五問

女媧招軒轅墳三妖的時候明明說了,等到三妖敗壞成湯江山後,就讓她們得正果,為什麼最後還是把她們交給楊戩殺了呢?

回答:從《封神演義》原著中,女媧娘娘並沒有坑妲己三妖,也沒有過河拆橋,希望各類妲己同人作者理智從原著角度看待問題,不要自我意淫。

在《封神演義·第一回紂王女媧宮進香》:這裡女媧明確給出命令:惑亂君心。使得紂王成為色中餓鬼,不理朝政。並給出限制:不可殘害眾生。這二者並無衝突,九尾狐前期的確做到了,並無荼毒生靈,只是霍亂紂王不理朝政。但自元始天尊算計,派雲中子獻木劍除妖,恐嚇三妖,妲己擅自主張,開始肆意殘害生靈。

剖孕婦看嬰兒、斷骨觀髓、起淫心不成殘害伯邑考、陷害姜皇后後剜目,這些惡果種種超出女媧命令範圍之內,不僅算在三妖頭上,亦令女媧平白徒惹因果業力。

在《封神演義·第九十六回子牙發柬擒妲己》:如果說之前違背女媧法旨,使女媧平白背負污名,還可以說是受元始蒙蔽,這次卻是三妖貪圖人間榮華富貴,沉迷其中,自行作主,公然夜劫西周軍營,差點使得西崎至此失利,等於是公然背叛女媧。還從此還可以從中看出,姜子牙等伐商大軍,一開始並沒有專門針對軒轅墳三妖的意思,對其並無關注甚至未提防過她們,三妖劫營之後,才對三妖起了殺意,派三名大將前去緝拿。本來她們可以安靜回歸軒轅墳,等待女媧親封仙果,可以說三妖自尋了一條死路。

在《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 摘星樓紂王自焚》中,女媧才拿了三妖。至此,軒轅墳三妖先是受元始算計,擅自主張違反女媧鈞旨,使女媧背負罵名業力;再而夜劫周營,使得西崎差點功敗垂成,等於公開背叛。被女媧賜彩雲童兒縛妖索鎖與楊戩,只能說不作不死。

第六問

一尊女媧像真的可以迷惑一位君王嗎?

回答:不可能!首先當時的雕工技術並不發達,基本上看不出人樣...(可以去參考商超出土的歷史文物)

第二,就算雕出一個人樣,那么一個黑漆漆的人像誰會對它有想法?

或許有人會說:女媧像並不是石像,而是畫像。畫像中的人物當然是很美的啦!

回答:在商周春秋時期,毛筆還沒有誕生呢....,那時候的人們寫字都是用刻刀在竹簡上雕刻。

第七問

到底是誰迷惑了紂王?

以下內容乃本人的個人理解,請讀者不要混淆。

回答:很多封神迷都會說是準提!準提可以藉機把水攪渾,讓闡截二教血拚,西方教可以趁機做大。不過,真的可以攪渾嗎?封神之戰本來就是一團渾水,根本就不用攪合,闡截二教血拚只是遲早的事。而且從闡教之後的行動中可以看出,闡教與西方教是合作關係。甚至可以說,闡教有點相助西方教做大(這是表面現象,真正原因後續會說。),故而準提根本不需要去迷惑紂王。

那么到底是誰迷惑了紂王呢?首先能迷惑君王,肯定不是闡截兩教的仙人(那時候,大家都躲著深怕殺劫臨身,誰有空去迷惑君王,而且還是拿女媧的顏面做文章,那不就是找死嗎!)。

那么誰有這個能力可以讓女媧察覺不到呢?那么只有與女媧娘娘同等級的存在,也就是其他五位天道聖人。首先人選-太上老君,排除!原因:老君無為。而且封神之戰與人教關係並不大,老君大可穩坐釣魚台。

第二人選-通天教主,排除!原因:商朝與截教根本就是打斷骨頭連著筋,截教有很多仙人都在商朝做官(比如聞太師),故通天教主不會做這樣的事。

第三人選與第四人選-接引道人與準提道人,排除!原因:接引道人與準提道人向來同心同行,準提道人不會做的事,接引道人也不會這樣做。

那么最後那位人選-元始天尊,也就是迷惑紂王的最終黑手。原因:第一,元始天尊有作案時間(閉宮止講)。第二,元始天尊有作案動機(第一:拉女媧下水,讓她對商朝產生憤怒,從而令女媧的兄長伏羲天皇一樣對商朝產生不滿,伏羲天皇

對商朝不滿後,神農與軒轅自然也會對商朝產生不滿;第二:藉由女媧之手,霍亂商朝國運,促使紂王自毀棟樑,自掘墳墓。)

第八問

元始天尊在殺劫開始的時候,閉門止講將十二金仙全部支開,為什麼不趁最後一點時間再多講幾次道,提高十二金仙的修為呢?

第九問

元始天尊真的與通天教主關係很差嗎?

三霄(雲霄,瓊霄,碧霄)對待元始與老君的態度。

三霄娘娘面對元始時,三霄在道(路)旁欠身(萬福:女子的行禮方式),口稱:"師伯,弟子甚是無禮,望乞恕罪!

請看下文

話說元始天尊次日清晨命南極仙翁:"將沉香輦收拾,吾既來此,須進'黃河陣'走一遭。"燃燈引道,子牙隨後,下篷行至陣前。白鶴童兒大呼曰:"三仙島雲霄快來接駕!"只見雲霄等三人出陣,道傍欠身,口稱:"師伯,弟子甚是無禮,望乞恕罪!"

對待元始,三霄那是相當的尊敬。

三霄娘娘面對老君時,三位娘娘(指三霄)出陣,立而不拜。碧霄還言:"吾拜截教主,不知有玄都。上不尊,下不敬,禮之常耳。"

請看下文

且說次日,老子謂元始曰:"今日破了"黃河陣"早回,紅塵不可久居。"元始曰:"道兄之言是也。"命南極仙翁收拾香輦;老子上了板角青牛,燃燈引道,遍地氤氳,異香馥道,滿散紅霞。行至"黃河陣"前,玄都大法師大呼曰:"三仙姑快來接駕!"裡面一聲鐘響,三位娘娘出陣,立而不拜。老子曰:"你等不守清規,敢行忤慢!爾師見吾且躬身稽首,你焉敢無狀!"碧霄曰:"吾拜截教主,不知有玄都。上不尊,下不敬,禮之常耳。"

翻譯成白話文:我們三姐妹只拜截教教主,不知道有什麼玄都(此指老君,老君住在玄都。),長輩為老不尊,晚輩理當不敬,這才是禮數!

哎呀,這話說的,把老君都罵成為老不尊了,可想而知三霄對老君該有多大的怨念!

第十問

元始天尊進誅仙陣的時候,頭上的慶雲裡面金蓮花真的被誅仙劍削落了一朵嗎?

理由一:元始天尊第一次進誅仙陣的時候表現,請看下文

話說元始在九龍沉香輦上,扶住飛來椅,徐徐正行至東震地,乃誅仙門。門上掛一口寶劍,名曰誅仙劍。元始把輦一拍,命四揭諦神撮起輦來,四腳生有四枝金蓮花;花瓣上生光;光上又生花。一時有萬朵金蓮照在空中。元始坐在當中,徑進誅仙陣門來。通天教主發一聲掌心雷,震動那一口寶劍一愰,好生利害!雖是元始,頂上還飄飄落下一朵蓮花來。

各位讀者請看,按照上文所述,第一:金蓮花是九龍沉香輦四腳上的裝飾品(類似於明星下車時,地上鋪的紅地毯作用);第二:金蓮花的生長模式是"向上生長"的,所以一時便有萬朵照在空中;第三:誅仙劍所削落的金蓮花,只是九龍沉香輦下的四腳所散發出來的裝飾品。

總結:九龍沉香輦只是一輛聖人出行的車輦,而誅仙劍則是聖人手中的無上寶物。誅仙劍擁有聖人之下皆秒殺的威力,在PK九龍沉香輦後,誅仙劍卻只削落了九龍沉香輦萬朵金蓮裝飾品中的一朵,看似誅仙劍厲害贏了,實則誅仙劍無能輸了。

理由二:元始天尊第二次進誅仙陣的表現,請看下文

元始對西方教主曰:"道兄,如今我四人各進一方,以便一齊攻戰。"接引道人曰:"吾進離宮。"老子曰:"吾進兌宮。"準提曰:"吾進坎地。"元始曰:"吾進震方。"四位教主各分方位而進。

且說元始先進震方,坐四不相徑進誅仙門。八卦台上通天教主手發雷聲,震動誅仙寶劍。那劍晃動。元始頂上慶雲迎住,有千朵金花,瓔珞垂珠,絡繹不絕,那劍如何下得來。元始進了誅仙門,立於誅仙闕。

各位讀者請看,按照上文所述,誅仙劍根本無法削落元始天尊頭頂慶雲裡面的蓮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