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市

淮陰市

淮陰市原來江蘇省的省轄市,由以前的淮陰地區行政公署改變為省轄市。現在劃分為兩個地級市:淮安市、宿遷市。

基本信息

淮陰市

正文

淮陰市

原來江蘇省的省轄市,由以前的淮陰地區行政公署改變為省轄市。現在劃分為兩個地級市:淮安市宿遷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菜系之一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古代京杭大運河漕運總督府所在地。明清時期中國鹽商最集中的地區(重要的鹽稅關卡)。溝通黃河長江之間的水上交通幹線。中國東部地區南北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國重要的農業大市,商品糧基地。蘇中、蘇北新興工業城市,全市有各類工業企業近6萬多家,其中包括洋河酒廠,雙溝酒廠,高溝酒廠(今世緣酒廠),湯溝酒廠,淮陰捲菸廠,韓國韓泰輪胎,淮陰鋼鐵,84愛特福,等大型企業集團及其它重點企業,形成了以化工、機械、冶金、紡織、菸草為主體並具有一定基礎的工業體系。全市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不斷升級,生物工程、節能環保、新興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正在興起。

淮陰市劉田依先生繪畫(金湖風情)

也是迅速崛起的現代化交通樞紐城市。境內公路、鐵路、水路四通八達,已經建成的京滬、寧宿徐、淮鹽、宿淮、寧淮等五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新長鐵路縱貫全境,水運河道縱橫交錯,初步形成了一個以高等級公路為主骨架、水陸並舉的交通網路,凸顯了淮安在江蘇乃至全國的交通樞紐地位。
淮陰市劉田依先生繪畫(古淮安河下)

。位於省境中部偏北,廢黃河南岸,京杭運河裡運河段流貫市區。曾經轄3區(清河、清浦、缽池經濟開發區)與淮陰金湖盱眙洪澤泗洪泗陽沭陽灌南灌雲漣水10縣、2個縣級市淮安市宿遷市。現在改名為淮安市,面積1.9548萬平方公里,人口988.56萬;是當時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其中市區面積347平方公里,人口43.37萬。淮陰市古稱清江浦,興起於明永樂十三年(1415)清江浦渠開鑿之後;萬曆十七年(1589)黃河徙草灣新河後,清江浦逐步取代淮安縣新城(古稱末口),成為裏運河漕船盤壩入黃北運和淮鹽向南轉運的口岸。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又遷清河縣治於此。迨海運興起,運河淤塞,漕運廢除;津浦、隴海二鐵路相繼建成通車,鹽運亦趨衰落。1912年改清河縣為淮陰縣;清江浦亦相應改稱淮陰。1951年劃城區和近郊建清江市。此後,市、縣分合多次,清江市、淮陰市名稱屢易。1983年改清江市為淮陰市。原系商業城市,僅有少數工廠和手工業作坊。20世紀50年代以來,逐步建立了食品、紡織、化工、機械、電力等工業部門。同時,還結合治淮,大規模整修裏運河(見京杭運河),開挖新航道,興建淮陰水利樞紐工程,修建公路網,使淮陰市成為江蘇蘇中—蘇北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和水陸交通要衝。市境有中國最大內陸地下岩鹽礦。淮陰市是物產富饒的魚米之鄉。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有盛產魚蝦鱉蟹的高郵湖、白馬湖、寶應湖、金湖、北有駱馬湖。全境平原廣袤,土地肥沃,糧豐林茂,水域寬廣,盛產水產、蔬菜、林果、各類禽畜及優質糧油等農副土特產品,形成了蔬菜、畜禽、生豬、水產、林木等五大主導產業,是全國聞名的綠色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礦產資源豐富,地下蘊藏有岩鹽、芒硝、凹凸棒土、石油、天然氣等非金屬礦產,已經探明的岩鹽儲量1300億噸,居世界首位。沿大運河,環洪澤湖,既可領略自然風光,又可觀賞名勝古蹟。境內的盱眙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明祖陵,新四軍軍部舊址,中共中央華中局舊址 。
淮陰市劉田依先生繪畫(淮安新農村)

淮陰市歷史上、包括現今都是英才輩出的地方,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就出生在這裡,此外還有宿遷市西楚霸王項羽故居,沭陽縣的虞姬故里,漢代軍事家韓信,漢代辭賦家枚乘,抗金女英雄梁紅玉,宋朝大畫家龔開,明朝皇帝朱元璋(出身在盱眙縣),《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中國甲骨文研究奠基人羅振玉,《老殘遊記》作者劉鶚,清代名醫應金台應春台劉金方程莘農(中科院首批院士、1990年獲得世界科學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組織部長李源潮,中國著名書畫藝術大師劉田依,書法王順馨,花鳥畫家湯永,著名藝術評論家劉繼青,著名雕塑家滑田友,著名攝影家吳應鹹,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王瑤卿周信芳江其虎,美國著名作家賽珍珠(出身在淮陰市、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等。

淮陰市劉田依先生繪畫(洪澤湖風情)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