涑水雜岩

涑水雜岩(Sushui Complex)的時代屬新太古代或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分布於山西中條山地區,為中深塊狀變質岩系。

地層名稱: 涑水雜岩

地層名稱(英文) Sushui Complex Ar3 或

階代碼: Ar3 - Pt1

地區代碼: 8

命名:

白瑾1959年創名,山西地質局區調隊(1972)發表。

沿革:

1952年以前,中外地質學家一般認為中條山地區的古老變質岩系相當於“泰山系”。1953年,王植等稱其為“五台系”。1958年,張伯聲稱其為“底部雜岩系”。1959年,孫大中等稱其為“中條系”。1959年,白瑾將該變質岩系中古老的片麻岩與其上覆的片岩分開,後者稱為“中條群”,前者稱為“五台群”,又名“涑水雜岩系”。1959年全國地層會議將區內變質岩系自下而上3分,分別置於元古宇(中條群)、太古宇上部和下部。其中太古宇下部地層被命名為“涑水雜岩”。1961年,張爾道將中條群稱作“橫嶺關群”①。1972年,山西省地質局區調隊在1∶20萬運城、三門峽幅地質圖中將“涑水雜岩”定為正式的岩石地層單位,改名為“涑水群”,並自下而上劃分為北莊組、馬家廟組、小嶺組、衛家池組、蔡嶺組和洞溝組,歸屬太古界下部。1978年《中條山銅礦地質》編寫組及1993年孫大中等沿用了“涑水雜岩”這一名稱,但其涵義和以往有所不同,認為“涑水雜岩”並非是一個簡單的太古宙基底,而是既包括了2350Ma上下的變質火山岩,又含有更年輕一些的花崗質侵入岩,也不排除涑水雜岩中有太古宙的岩石。其主體是花崗質侵入岩,表殼岩較少,且岩性、岩相變化大,不宜建群。據此,本典改稱涑水雜岩。

特徵:

涑水雜岩原指分布在中條山脈西北坡聞喜縣—夏縣一帶的涑水河流中級變質岩系。後來,把中條山以西的稷山、曲沃和稷王山4個在第四紀地塹中孤立出露的中—深變質程度的地質體也包括在該雜岩中。涑水雜岩與其上岩層的關係,尚有爭議。該雜岩既包括了早期的表殼岩,也包括了其後多期侵入的大量花崗質岩石。中條山北段的表殼岩多為典型的變質火山岩地層,稱為冷口火山岩,而南段則是以副變質岩為主。變質程度自西向東由麻粒岩相變為低角閃岩相,且疊加了混合岩化作用。最西部稷王山出露的雜岩為角閃二輝斜長麻粒岩和二輝角閃斜長麻粒岩、片麻岩為主的麻粒岩相岩石,曲沃和稷王山零星出露的為低壓高角閃岩相岩石,聞喜—夏縣一帶分布的則是中壓低角閃岩相岩石。雜岩體遭受多期強烈的剪下變形作用,剪下帶中發育眼球狀片麻岩。中條山北段出露的涑水雜岩研究程度相對較高,其特徵如下:冷口變質火山岩:主要出露於中條山北段絳縣冷口村附近。是一套淺變質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以變質基性火山岩為主,包括黑雲片岩、角閃黑雲片岩、綠泥黑雲片岩、方柱黑雲片岩和斜長角閃岩,夾有一層變質英安岩、英安斑岩、羽斑狀角閃岩和變質火山角礫岩,並有輝綠岩脈、斜長角閃岩脈和方柱黑雲片岩岩脈貫入。一般說,凝灰質岩石具片狀構造和羽斑構造,而熔岩則具緻密塊狀構造。由於強烈的剪下拉伸,熔岩常呈分離的透鏡體存在於凝灰岩中。片理與沉積層理基本一致。有銅礦化。變質火山岩全岩Rb-Sr等時線年齡為2440±43Ma,Sm-Nd等時線年齡為2497±51Ma(孫大中,1991,1992;趙風清等,1992),單顆粒鋯石蒸發法年齡為2521±3Ma(Kr?ner等,1989),這些年齡值均接近2500Ma左右。而使用單顆粒鋯石U-Pb法和離子探針質譜法測定變質英安質凝灰岩中的鋯石,分別獲得2360±62Ma和2333±5Ma的年齡。孫大中等(1993) 認為這兩個結果重合性較好,該鋯石年齡應代表火山岩的原岩結晶年齡。因此,其時代歸屬古元古代。另外,所獲得的接近2500Ma的捕獲鋯石年齡,說明深部應有太古宙岩石。而白瑾等則認為2500Ma應代表變質火山岩的時代,應屬新太古代。冷口火山岩形成之後,本區有大量的三期花崗質岩石侵入,構成了涑水雜岩的主體。最早一期為冷口英雲閃長片麻岩,它侵入於冷口變質火山岩中,含許多變質火山岩包體。單顆粒鋯石U-Pb年齡為2321±2Ma。第二期為橫嶺關鈣鹼性花崗岩,其鋯石一致線年齡為2231±86Ma。第三期為煙莊偏鹼性花崗岩。南區的雜岩中表殼岩以副變質岩為主,間有少量正變質岩,主要由各種片麻岩、淺粒岩、變粒岩、斜長角閃岩和少量磁鐵石英貧礦和大理岩組成。花崗質岩石不但侵入到上述副變質岩中,並已侵入到上覆中條群下亞群中。另外,1989年李子穎在永濟縣一帶的花崗岩中,還獲得了1888+52-46Ma的鋯石一致線年齡。表明雜岩中可能存在一期更年輕、時代相當於中條期或期後的花崗岩。

備考:

目前各家對本雜岩中存在元古宙花崗岩意見較一致。對雜岩的主體的時代存在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絳縣群底部平頭嶺石英岩與涑水雜岩呈不整合接觸,其下的冷口變質火山岩中部分大於2500Ma鋯石的U-Pb年齡為其生成年齡,故將涑水雜岩定為新太古代;另一種意見認為平頭嶺石英岩與涑水雜岩之間不存在不整合關係,冷口變質火山岩中大於2500Ma的鋯石U-Pb年齡屬於繼承性年齡,故涑水雜岩的主體為古元古代,但也不排除有少量太古宙地質體的殘體存在。西區和南區目前尚無年齡數據。地層研究尚待深入。 呂恩茂,1982,山西的前五台系,山西省地質局區域地質調查隊報告。

編撰者: 孫大中、金文山

作者1: 白瑾

年份1: 1959

系名: 太古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