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防洪

海河水系包括漳衛河、 子牙河、 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和薊運河等。海河幹流長73km。流域面積26.4萬km2,水系形似扇面匯集於天津入海。受地形和季風影響,燕山、太行山等山前為多暴雨區。扇面形水系匯流集中,洪峰大。

正文

扇面形水系匯流集中,洪峰大。河道泄洪能力上大下小,尾閭宣洩不暢。如1963年8月洪水,漳衛河洪水雖經攔蓄、漫溢,臨清站洪峰流量還達2510m3/s;子牙河的支流滏陽河洪水決溢,漫越石德鐵路長20km,流量達13900m3/s;支流滹沱河經崗南和黃壁莊兩座大型水庫攔蓄後,還下泄流量6500m3/s;大清河南支北郭村站洪峰流量5010m3/s,北支白溝站洪峰流量5120m3/s;而海河幹流入海泄洪能力僅2400m3/s。該次海河大水,雖保住天津及津浦鐵路的安全,但損失嚴重,受災農田仍達5700萬畝,沖毀鐵路75km。海河流域中下游地勢平坦,受洪水威脅的面積71000多km2,區內還有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大城市,以及京廣、津浦鐵路,均為本區防洪的重點。
海河流域平原歷史上曾是黃河的下游地區。在1700年前魏晉時期,海河水系初步形成。1128年黃河南徙,海河受其影響逐漸減少。據歷史記載,17世紀以來,洪水波及北京市區5次,洪水進天津市8次。1917年大水,受災面積38000km2,天津市被淹。1939年7月大水,流域內淹沒農田 5000多萬畝,共有800多萬人受災,天津市有70~80%的地區水深1~2m,最深2.4m,大水整整淹了兩個月,80萬人受災。
歷史上為保運河暢通,在運河上開闢了四女寺、捷地、馬廠等分洪減河。1949年後,經過統籌規劃,按照上游攔蓄洪水,中游整治河道和窪淀滯蓄洪水,下游開闢新河入海進行總布局。1951年修建永定河官廳水庫,並相繼在山區修建大、中型水庫,總計139座,總庫容252億m3,控制山區面積80%以上;在中游整治寧晉泊、大陸澤、白洋淀、文安窪、東淀、黃莊窪等32處窪淀,設計滯蓄洪水容積191億m3,整修加固堤防7500km以上,並開挖疏浚骨幹河道;開闢獨流減河、漳衛新河、子牙新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等8條入海水道,使泄洪入海能力總計達20000m3/s以上,比1949年增加8倍,基本上改變了各水繫上大下小,尾閭不暢的不利局面。流域內的洪水預報警報系統和蓄滯洪區的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基礎。海河流域的防洪標準已達到20~50年一遇洪水,相應可減少淹沒耕地3600多萬畝。但防洪體系還不夠完善,標準偏低,河道、入海口普遍存在淤積阻水問題,影響洪水的宣洩,需採取措施進行治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