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七十鬢雙蓬

浪淘沙·七十鬢雙蓬

浪淘沙·七十鬢雙蓬是由元朝時期的詩人姚燧寫的是一首詞。

作品原文

浪淘沙

餘年七十,洪山僧相遇,言:“別公十餘年,面頰紅潤,益加於昔,有道然耶?”因為一莞,賦此曉之。

七十鬢雙蓬,已分衰翁。煩君休譽面如童。只此正為我老驗,物理曾窮。

天地一微躬。草木還同。桃花初也笑春風。及到離披將謝日,顏色愈紅。

作品鑑賞

這是首以議論為主的詩,對僧人的過譽,詩人客氣表示不贊同,說理性很強。語言簡煉,淺顯明白,據理直書。以詩說理達到這種淺顯質樸的境地,是不容易的。

蓬頭是老人的症狀,語出庾信《竹枝賦》,詩人在說:“我年已七十,發已蓬亂,分明是老朽了,請不要讚譽我面如童子般紅潤吧!這種紅潤正是我年老的證明(‘騐’同‘驗’)。我曾窮究過事物規律(物理),是不會錯的。”接著詩人又在下闋舉例說明這個問題,使下闋的具體形象成為上闋論點的論據。天地間的個人(微躬),正如同一草一木。桃花開始也迎著春風含笑的。等到快要衰敗時(離披紛散貌),顏色反倒更紅了。

從詩中讀者可以看到詩人自己豁達樂是觀、洞察事理的形象。古人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作者七十歲時為太子賓客,這也正是他晚年生活和精神境界的真實寫照。

作者簡介

姚燧像

姚燧

(1238~1313)元代文學家。字端甫,號牧庵,原籍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遷居河南洛陽。姚燧3歲喪父,隨伯父姚樞居蘇門,後被薦為秦王府文學,官至翰林學士承旨。著有《牧庵文集》50卷,今存《牧庵集》36卷,內有詞曲2卷,門人劉時中為其作《年譜》。姚燧以散文見稱,與虞集並稱。宋濂撰《元史》說他的文辭,閎肆豪剛,“有西漢風”。其散曲與盧摯齊名,抒個人情懷之作較多,曲詞清新、開闊;摹寫愛情之曲作,文辭流暢淺顯,風格雅致纏綿,對散曲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浪淘沙六首

初度菊花秋。霜水痕收。可知不肯離荊州。元就龍山風力軟,破帽颼颼。今夕定開舟。漲水磯頭。淵明解印去來休。夢繞橘齋新草閣,檀板輕

楚俗至今朝。服艾盈腰。喧江鐃鼓節蘭橈。士女踏歌巫覡舞,魚腹魂招。去古既雲遙。讒毀言消。修名立與日昭昭。免向重華敷衽跪,來直皋

春燕玉釵騰。又試初燈。天公節序巧相仍。縴手青絲盤出看,寶焰層層。鞭絕土牛繩。已送嚴凝。牙旗鐵馬鄉春冰。六十九年余治學,老病宵

河水發崑崙。浩浩泉源。餘波九里潤猶存。若問是誰家胄出,顯德諸孫。今日在清門。玉季金昆。能時夏清與冬溫。直得鑾坡褒一字,華袞休

明月萬家*。蟋蟀哀音。何人不起故園心。一語最難留斷袖,說觀雲林。回首玉堂深。誰*綸音。都門無酒與君斟。只賦祈招當贈別,如玉如

七十鬢雙蓬。已分衰翁。煩君休譽面如童。只此正為吾老*,物理曾窮。天地一微躬。草木還同。桃花初也笑春風。及到離披將謝日,顏色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