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食

浙江美食

浙江美食:溫州高梁肉,相傳創製於清代溫州橫進巷廣進祥腊味店。用豬脯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素、醬油、紹酒、精鹽。經過攤曬、烘乾而成。呈圓形,半透明,具有厚薄均勻、脆香可口、食而不厭的特點。

浙江美食浙江美食

溫州高梁肉
相傳創製於清代溫州橫進巷廣進祥腊味店。用豬脯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素、醬油、紹酒、精鹽。經過攤曬、烘乾而成。呈圓形,半透明,具有厚薄均勻、脆香可口、食而不厭的特點。

浙江美食浙江美食

溫州松糖
選用優質糯米浸透瓊乾炊熟。加相當於糯米重量1/13的去皮白芋頭,在石臼中乘熱搗勻,做成條狀,曬乾,刨切片狀,入鍋油炸,拌以糖漿即成。

五味香糕
又稱五色香糕,為溫州傳統名點,創於60年代後期。以糯米粉和精白糖為主料,經糕盤加工成型後蒸炊而成。一包五條,其色各異。紅色配以桂花香精,黃色配以香蕉香精,白色以五香(五香、八角、小茴、桔皮、花椒)為餡,黑色裹經黑芝麻粉,名具風味,老幼鹹宜。溫州市五味和食品廠、縣前食口廠生產的五味香糕。曾被評為最佳溫州貨和浙江省優質產品。

浙江美食浙江美食

馬蹄松
最早產於清雍正年間樂清白象地方,以形如蹄得名,它以麵粉和紅糖作皮,餡入糖心和鹹肉丁紅瓜絲,熟芝麻粉和桂花。邊斜,五刀開口,用手下壓露出糖心,貼在於2000攝氏度高溫火炭爐桶內壁,用明火燜烘,具有皮脆心軟的特點。

山楂糕
山楂果汁,配以白糖、瓊脂,凍結成板,切成棱形或扁方塊出售。其味甘冽微酸,具有消積,化滯、行瘀的食療價值。溫州以五味和老店的山楂糕最為有名,該店為求新鮮,每批產量以一兩天售完為度。

楠溪糯米糖
小麥萌發為麥芽,曬乾磨成粉,按比例拌入冷糯米粥內,發酵五至六個小時,舀個豆腐架薴巾中擠壓,取其糖精,倒進大鐵鑊里用柴火熬煎。當糖清煮到起大泡時,即將備好的熟黃豆倒入,攪勻舀入炒米粉中,每塊100在左右,晾硬即成。

浙江美食浙江美食

楠溪麥餅
楠溪麥餅原出永嘉沙頭。沙頭歷來是舴艋停靠旅客歇腳候潮的埠頭。此地麥餅別有風味。往來旅人常備為乾糧。一個麥餅的原配料是:半斤麥粉,一個雞蛋,一湯匙菜油,攪拌揉透,成凹字形,嵌入鹹菜、鮮肉、炊蝦、味素。包攏後,用木槌捶成扁圓形,入在平底鐵煎盤中兩面白,再轉到烤爐中焙硬。食之鬆脆弱,噴香,堪稱美食。

福壽糕
用純糯米炒熟磨粉,加上白糖,飴糖、桂花和香精,拌勻後,用模具壓製成蝴蝶、連環、百子、以及福、祿、壽、喜等字,間有紅、白兩色,作為婚嫁喜慶饋贈的吉祥物。

李大同雙炊糕
瑞安糕點名師李瑞慶創製於清代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用糯米粉加白糖或紅糖拌勻過篩,撒上桂花,成型切塊,經兩番炊制而成。其特點是:細、軟、韌、香、甜、老少鹹宜,是溫州市名牌菜食。

麻巧
原名巧食,源自農曆七月初七民間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風俗。麻巧採用優質麵粉、蔗糖、豬油、食鹽、蘇打等原輔料,經調製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溫州市麵包食品廠生產的麻巧,1983年獲取浙江省商業傳統最佳產品獎。

浙江美食浙江美食

大荊石蓮糊(我們土話叫涼粉,不是西安涼皮的那種喔)
用野生石蓮子製成,清涼爽口,為薄凍狀冷飲。東清大荊山民每年夏天都有上山採摘石蓮子的習慣。90年代初,大荊每年有數百人帶石蓮子進京,在北京街頭開設石蓮糊冰果店攤,生意不錯。

虹橋綠豆糕
虹橋綠豆創始於清同年間樂清縣虹橋鎮,正式設店營業則在光緒中期,店名為“蔡日升南貨糕燭店”。綠豆糕是以綠豆粉、炒糯米粉、白糖、豬油、茶油等按比例配製而成。質軟味清,香甜可口。

荷花酥
麵粉加熟豬油,分別搓成水油皮、乾油酥,開成多層酥皮,包入豆沙餡,製成球形,用小刀在頂部鍥成六個大瓣為止。成品酥皮層層翻出如荷花花瓣,確酥香甜。

浙江美食浙江美食

縣前湯糰
原名鄭德湯糰,始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相傳至今,久盛不衰。溫州人視吃湯糰為吉祥,歷來有湯糰待客的風俗習慣。市區青年訂婚要向親友贈送湯糰券,以示結緣誌喜。華僑歸國更視吃湯糰為故鄉情。縣前湯糰選用上等糯米製作,煮而不破,口感細膩,獨負盛名。每碗8只,恰到好處。有10多個品種,麻心湯糰香甜可口。擂沙湯糰味醇爽口,鮮肉湯糰入口咬開,便有一股香汁流出,鮮美無比,這3個品種最受人喜愛。1998年12月,國內貿易部在杭州舉辦全國首屆“中華名小吃”認定活動,縣前湯圓店的麻心湯圓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麻心元宵(麻心湯圓)
以芝麻醬、白糖、飴糖調配成餡,然後在糯米粉上轉動,滾成球形。煮後外皮韌糯柔滑,餡心香甜油潤。

豬油湯圓
由豆沙、白糖、熟豬油、肥肉丁、飴糖、桂花等原料作餡。湯糰純白細韌,湯清味香,甜美可口。以鄭德大湯糰店產品最著名,已有百餘年製作歷史。

寺前餛飩
永強寺前餛飩,創始於清道光年間。採用上白麵粉製成的餛飩皮薄如蟬翼;餡心用當天宰殺的豬後腿瘦肉剁成。店主人能自己定下嚴格規矩,一鍋湯只煮一碗餛飩,生意再好也不破例。佐料有雞蛋絲、絲菜、碎肉和蔥花等。

禮品蛋糕
溫州市上的禮品大蛋糕,在造型藝術和圖案設計上,力求迎合不同層次的喜愛。少年兒童生日蛋糕,常用奶油堆上唐老鴨米老鼠十二生肖等生動的形象;老人做壽蛋糕有高至九層者,層層有不同的吉祥圖案,最高層中央擺上米塑老壽星,色彩絢麗,造型美觀。溫州著名禮品蛋糕店有集香居、吉米、桂香村、阿哆諾斯等。

膠凍
以黃魚膠或其他魚類的膘作原料,加水(50克乾魚膠加2500克水)煮沸,溶化後冷卻即成。吃時用刀開成小粒,用醬油、味素、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調味。口感清涼、滑潤,有解酒之功效。

長人餛飩
1930年前後,樂清人陳立標在市區鐵井欄口經營餛飩,注重質量,餛飩皮薄,用鹼得當,餡心新鮮,蓋料講究,有紫菜、蛋絲、肉鬆、酒浸蝦米等。所煮餛飩,湯清見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因他個子很高,人稱長人餛飩。

陡門頭燈盞糕
清光緒年間,溫州人陳大海,陳碎海兄弟倆,在東門陡門頭賣燈盞糕。他們講質量,做牌子,用料考究。所制燈盞糕,外皮脆松,肉餡爽口。美味好吃,名聲大振,稱之謂陡門頭燈盞糕。

白象香糕
公久牌香糕,系樂清縣白象鎮公久南北貨商號所創,迄今已有50多年歷史。它以糯米粉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餅為輔料,經蒸炊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味甜、柔酥鬆。

矮人松糕
抗日戰爭後期,溫州人谷進芳在五馬口經營松糕,邊炊邊賣,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口感鬆軟綿糯,甜中有鹹,清香可口,一年四季老小皆宜。因其人個子矮,遂以矮人松糕出名

文成拉麵
已有幾百年歷史。其製作方法是:將白麵粉倒入面盆或木板上,慢慢加水,拌勻,再用雙手反覆揉至粘性成團。已而切成1厘米寬,上蓋濕毛巾防乾燥。約過15至20分鐘,雙手將其兩端提起,邊拉邊抖,即可任意延長。有些人拉至近一米長時,再合併重新拉細至棉紗一般,拋入滾湯中,稍煮即熟,撈起加入調味輔料,便可食用。

油卵(跟這裡的麻團類似)
糯米粉團,以麻心或豆沙為餡,外蘸白芝麻,油炸,熟時呈老黃色。狀鴨蛋而略長,空心,叫油卵;也有以鮮豬肉和香菇等作餡,圓台桌球而稍大,叫麻球。瑞安百年老店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條起家的。

薄餅
溫州人有端午呼薄餅的風俗。制薄餅有一定難度,首先是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攪勻後,抓在手中掛而不掉,將麵糊往鐵煎盤中的輕拖一圈,便烙出一張直徑約21厘米、薄如絹帛的面片來。置面片於平盤上,放進肉絲、香菇絲、綠豆芽、蛋絲、鱔絲和韭菜炒成的餡子,捲成圓柱狀,蘸原餡心鮮鹵進食。

大荊冬米糖
上白糯米炊熟曬乾,粒粒晶瑩,爆成米,加入白糖、飴糖熬成的糖漿和豬油調製成型,撒上桂花,稍涼切成小長方塊。香甜樺脆,老少鹹宜。因炊曬糯米多選在陽光不強、氣候乾燥和冬季,故稱“冬米糖”。

紅燒梭子蟹
溫州人嗜海鮮,有一種血蚶,是生著吃的,其味鮮美,但食者唇齒間避免不了血色斑斑,望上去不免有些恐怖。紅燒梭子蟹就無虞“殺生”之嫌,雖名為“梭子”,其肉卻蟹
把豆腐跟梭子蟹一起燉,豆腐里也滲入蟹的鮮美,真的很好吃喔

三絲敲魚
把魚肉去骨,用杵子敲碎,跟少量麵粉混在一起,不停地捏,直到魚肉很韌跟麵粉的混合程度也很均勻,然後把麵粉取出放在砧板上敲成薄薄的一片,切成寬麵條狀,跟香菇、肉丸等燒在一起,口感很韌,很鮮美

溫州牛肉焙片
始於1936年,城區五馬街福壽糖果店廣東師傅所制。首次出售便門庭若市。供不應求。從此溫州相繼開起多家牛肉焙片作坊。溫州市食品公司職工經過多次革新生產工藝和配料,製成了有溫州特色的牛肉焙片,暢銷國內外。1982年被評為浙江省最佳產品。

甌江鳳尾魚
每逢春末夏初,梅雨細細,薄霧蒙蒙,來自淺海的鳳尾魚,溯江而上,雌雄群集於甌江下游的江面上產卵繁殖,這便形成一年一度的甌江鳳尾魚漁訊。鳳尾魚營養豐富,肉質醇厚,細嫩鮮美,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還富有豬牛中少有的磷酸。自古就有“雁盪香茗茶山梅,江心寺後鳳尾魚”之譽。鳳尾魚的食法,不要刮鱗剖肚,只要從中掏出內臟,洗淨晾乾,放在油鍋里一炸,便香酥可口,連骨刺一塊嘴嚼,其味無窮。除油炸外,也可紅燒、清真、糖醋,其味皆美。如加工熏製成魚乾,作為饋贈親朋的禮品,若精製成鳳尾魚罐頭,更是供不應求。

魚丸
以新鮮鮸魚肉,為主料,切成細條,用酒,味素,鹽漬片刻,加白澱粉,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食時邊原湯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素、胡椒粉和蔥花。溫州大街小巷高有許多魚丸店攤。1998年12月,溫州酒家的魚丸以其風味佳,有特色,同縣前湯圓麻心湯圓一起被認定為“中華小吃”。

蒼南米線
線體很細,最適合用來炒米線(比我們平時吃的還要細一點),水煮也很好吃,稍微加點鹽,我就能吃一大碗,嘻嘻。這種米線跟肉類一起煮很能吸收肉的鮮美。

甌柑
溫州特產之一,很甜,可降火,皮有點厚,不過我跟喜歡吃橘子。

血柑
多見於蒼南等靠近福建省的溫州地區,成熟的血柑用刀切開有血色,血色分布的範圍越大,血柑也越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