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松

馬蹄松

溫州特色小吃,以形如蹄而得名,外有皮,里包餡,用明火燜烘,具有皮脆心軟的特點。

釋義

馬蹄松是溫州特色小吃,最早產於雍正年間樂清白象地方,以形如蹄得名

特點

它以麵粉和紅糖作皮,餡入糖心和鹹肉丁紅瓜絲,熟芝麻粉和桂花。邊斜,五刀開口,用手下壓露出糖心,貼在於2000攝氏度高溫火炭爐桶內壁,用明火燜烘,具有皮脆心軟的特點。
......................................................................................................................................

名稱由來

如果不講明白,只照字面理解“馬蹄松”三個字,外地人或許會以為這是一種植物,如松科的“馬尾松”之堂哥或莎草科的“馬蹄爽”之表妹。無疑,“馬蹄松”一種是食品,而非植物。它是存活溫州地區百年以上並深受市民青睞的美食糕點,確切地說,是一種用烤爐烘製形似馬蹄但口感“松泛”的饅頭類的派生或延伸。其名稱在表達形式上等同於“馬蹄爽”,即定語為象形,後綴為口感。

馬蹄松糕點歷史

在過去,在溫州地區大街上隔百米即有飽點店的年代,“馬蹄松”當屬店堂內必不可少的糕點,它的價格與有餡料的大饅頭一樣,也是平頭百姓在追求吃飽的同時也略想帶些吃爽的食品之一。所不同的是它的外形頗顯獨特,金黃中又帶幾圈棕色,上面還撒了許多芝麻,像是溫州燒餅的變形放大,但又沒餡,僅幾粒微小的肥肉夾雜其中。或像成團的酥餅,卻又缺少那種附著油膩的香脆。“馬蹄松”不很甜,只體現如今流行廣告語中那種“有點甜”的感覺。而在舊時,有些講究名氣的飽點店裡製作出來的“馬蹄松”,其甜味中還略帶一丁點兒鹹,那是鹹肥肉滲透的緣故,但比溫州燒餅要淡味些,嘴裡頭一嚼,倒是別有一番香味。
事實上,當平頭百姓不再以吃飽為生活追求目標的時候,包括馬蹄松在內的一系列傳統的地方飽點食品便開始走入了僅為老市民所喜歡的窄門冷巷,這倒不是說師傅們做不出來,實是從外省各個地域衝殺過來的其它飽點食品太多了,五花八門的,做得小巧而精緻,且無論包裝也好,廣告宣傳也罷,都有點強龍硬壓地頭蛇的勢頭,直擠得“馬蹄松”類的地方傳統食品透不氣來。想想也是,像“馬蹄松”這種體態豐滿的糕點,在當今時尚引領美食的潮流中,確實缺乏“小資”的誘人氣息,以苗條為榮的少女們即使肚子再餓,也會將它排斥在視線之外。因此,它的命運也就跟城裡頭那些老建築一樣,躲閃在鬧市的某個角落處,去勾起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市民們的童年回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