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旅遊

浙江旅遊

浙江地處中國東部沿海最東端長江三角洲南翼,省會為杭州。古代歷史上,浙商還與粵商、徽商、晉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浙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浙江省風景名勝眾多,是森林公園最多的省,有絲綢、茶葉、服裝、南宋官窯等博物館。地貌景觀800多處,水域景觀200多處,生物景觀100多處,人文景觀100多處;有西湖、千島湖、富春江-新安江、大奇山、雁盪山、莫乾山、普陀山、天台山、楠溪江、嵊泗列島、雙龍洞、仙都、雪竇山、浣江-五泄、江郎山、仙居、方岩、百丈漈―飛雲湖、方山―長嶼硐天、天姥山等18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東錢湖、大佛寺、爛柯山等4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有杭州、寧波、紹興、衢州、臨海、金華6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2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4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9個;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個,國家森林公園35個。

基本信息

簡要介紹

浙江旅遊浙江旅遊
浙江,最有名的就是杭州西湖,上有蘇杭,下有天堂。浙江,有很多美麗的地方。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北與上海江蘇接壤並共同構成長三角經濟圈,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別稱“越”“吳越”。浙北平原是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重要的黃麻桑蠶產區。浙江絲綢歷史悠久,是綠茶、毛竹的主要產地,著名的龍井茶馳名中外。浙江也是中國書法的聖地,歷史上曾出現過王羲之、褚遂良、吳昌碩等書畫大家。從杭州至紹興、寧波一帶,水網交織、阡陌縱橫;舟山是海島,山、海風光美麗壯觀。這裡的居民擇水而居,採石築橋,生活方式獨特。無論自然景觀還是人文遺產均異常豐富,可感受到古老傳統和現代文明渾然一體之美。景點主要有紹興柯岩、中國書法聖地蘭亭、中國最古老的藏書樓天一閣新昌大佛、寧波奉化溪口滕頭村河姆渡遺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等。浙江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旅遊景點眾多,類型豐富,有重要地貌景觀800餘處,水域景觀200餘處,生物景觀100餘處,人文景觀100餘處。全省現有西湖、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雁盪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島、天台山、莫乾山、雪竇山等1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居中國首位。此外還有省級風景名勝區42個,杭州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和蕭山湘湖、溫州甌江、紹興會稽山等省級旅遊度假區13個。省會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以秀麗迷人的西湖自然風光聞名於世。

最佳季節

3-5月、9-11月。氣溫舒適,景色宜人。浙江一年中四月開始氣候回暖,到五月上旬梅雨期前為止,春季的江南桃紅柳綠,草長鶯飛,一派迷人風光;九月酷熱退去,十月秋高氣爽,正值桂花盛開,且羊肉、大閘蟹海鮮等季節美食紛紛上市,中秋後是觀海寧潮的最佳時節,也是旅遊的好時光。

著名景點

杭州

西湖西湖
杭州,這個被稱為“人間天堂”的地方,山、泉、湖、橋、塔、寺樣樣俱全,風景中的色彩開始多樣化起來。西湖沿岸,城市和公園並沒有絕對的界限;茂盛的植被與各色小店融為一體,這正是杭州有趣的地方,到處被大自然的綠意包圍,卻也沒有遠離城市的空曠感。當然,這裡也是繁華的鬧市,武林廣場的現代氣息和清河坊的古意盎然都
雷峰塔雷峰塔
是最真實和最值得讓人欣賞的杭州。
雷峰塔
雷鋒塔是整個西湖的制高點,這裡有說不完的故事,值得你在遊客還未聚集的清晨前來領略。沿著優雅的南山路向西,走一段長橋,行至雷峰塔。
城隍閣
從西湖到吳山腳下,一路都是老杭州風情,從河坊街到大井巷上山,不出20分鐘就能登頂城隍閣,城隍閣是等待西湖日落、城市華燈初上的最佳地點。

普陀山

綜述
普陀山位於舟山群島東南部,是全國首批確定的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與五台峨眉九華並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古人譽為"海天佛國"。清康有為有詩讚曰:"觀音過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樓閣高低二百寺,魚龍轟卷萬千波。"它以優美的海洋景觀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蜚聲海內外,氣候清新溫和宜人。普陀山觀音道場始建於唐鹹通四年(公元863年),歷朝累有興廢,鼎盛時碼頭香船林立,曾有三大寺,八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蓬,號稱"五百叢林,三千僧眾"。目前尚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和大乘、梅福、紫竹林等數三十餘座禪院供朝聖、觀光。"南海觀音",通高三十三米,佛相莊嚴慈祥,遊人雲集瞻仰。山上文物眾多,有元代的多寶塔,南京明故宮拆遷來的"九龍殿"以及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楊枝觀音碑",稱為普陀山三件寶物。景區對外交通便捷,海空通達,管理規範,秩序良好,服務設施齊全。相繼榮獲國家級衛生山、安全山、文明山和4A級旅遊景區稱號,風景名勝區已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普陀山南北長8.6公里,東西寬3.5公里,最高峰佛頂山海拔288.2米,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佛教《嚴華經》記載的"觀自在菩薩至普陀洛迦山"一說,使普陀成為觀世音之聖地。唐鹹通四年(863年),日本僧人慧萼從五台山奉引觀世音像回國,因為風浪所阻,在潮音洞上岸,建"不肯去觀音院",成為普陀佛教開山之起始。至宋寧宗嘉定七年(1214年)正式定普陀山為觀音菩薩道場,與五台山、峨嵋山、九華山同稱佛教四大名山。後歷代皇帝撥幣累建,香火日旺。全盛時期,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僧尼達4000餘人。在島上的小徑間漫步,經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麗的自然風景和濃郁的佛都氣氛,使它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1997年農曆九月廿九,南海觀音露天銅像建成。此日烏雲密布,妙善大和尚宣布銅像開光時,天開洞門,陽光普照,尤其令海內外信徒傾服。登山攬勝,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島浮在海面上,點點白帆行駛其間,景色極為迷人。前人對普陀山作了這樣高的評價:"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把普陀與人間天堂西湖相比,應該說,這個評語是客觀的。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論在哪一個景區、景點,都使人感到海闊天空。雖有海風怒號,濁浪排空,卻並不使人有驚濤駭浪之感,只覺得這些異景奇觀使人振奮。
歷史文化
普陀山是印度話的簡稱,具足稱是普陀洛迦山、補怛羅迦、布怛落伽等,中國話叫做小白華山。普陀洛迦原為一山之名,因為中國人習性好略,或稱普陀或單呼洛迦,久之遂成為兩個山了。考普陀山之成為觀世音菩薩道場的原因,在佛教經典上也有明文,當時印度就有幾個補怛洛伽等之說。我們在華嚴經第六十八卷讀到如下一段經文:‘瑟鞞胝羅居士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觀自在,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即說頌曰:海上有山多聖賢,眾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林皆遍滿,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時善財童子(中略)漸次遊行,至於彼山,處處求覓此大菩薩,見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蓊鬱,香草柔軟,右鏇布地,觀自在菩薩,於金剛石上(今金剛石俗稱說法台,石與陀石同在山之西面),結跏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中略)我以此菩薩,大悲行門,平等教化,一切眾生,相續不斷,(中略)或以布施,攝取眾生,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攝取眾生;或現色身,攝取眾生,或現種種不思議色淨光明網,攝取眾生。或以音聲,或以威儀而為說法,或為神變,令其心悟,而得成就。(中略)願令一切眾生,若念於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怖畏;離怖畏已,復教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轉’。這就是有名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二十八參,參觀世音菩薩於此山中,所聞法要,大抵如是。再說觀世音菩薩乃過去正法明如來,早成正覺,因與我們娑婆世界有大因緣,所以他老人家才倒駕慈航尋聲救苦。三十二應,普門示現,無非是要令一切眾生,脫離苦海而登彼岸而已。
風土人情
1、農曆正月初一到初五,農曆二月十八、二月十九、農曆六月十八、六月十九、農曆九月十八、九月十九這幾天普陀山的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紫竹林、南海觀音、觀音跳都免費對遊客開放,不收取任何費用。
2、110元的進山門票不要丟棄,門票可以當作明信片用的。可以委託普陀山輪船碼頭候船大廳內服務諮詢台的工作人員寄出,他們免費提供這項服務的。
3、去普陀山上的沙灘玩如果不游泳,只是踏浪看海的話最好去千步沙,不收門票的,沙灘寬闊,長約1750米,是普陀山上最大、最美麗的沙灘,海水乾淨,遊人稀少,最適合小情侶們信步漫遊。而百步沙因為是海濱浴場,是需要付20元游泳票的。要是你對傻子情有獨鐘的話可以花10元錢去百步沙看沙雕展,晚上17:30以後免費喔。註:百步沙在普濟寺附近。千步沙在法雨寺附近,普陀山上還有其他的沙灘,最好在普陀山買一張旅遊地圖,這樣就不會搞錯了。
4.如果你住在普陀山,要去沈家門朱家尖桃花島等地遊玩當天內需要再次進入普陀山的,可以持已購買的門票和本人身份證到景區門票收費大廳辦理簽證手續,這樣就可以避免重複買票了。5.出了普陀山碼頭檢票大廳會有一些身著制服、或掛著某某接待部、或打著某某旅行社名義從事拉客的人,這時您應慎重。切莫貪一時的便宜,吃了大虧,影響到整個旅遊心情。他們會套出您的價格,然後用低價拉攏你,他們承諾的東西很多都不能兌現,也無法保證,他們推薦的酒店和遊覽景點總是回扣特別高的地方,甚至回扣拿完人影都沒了。

舟山桃花島

綜述
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桃花島位於東經112?3′~122?9′,北緯29?6′~29?2′,地處浙江省舟山群島東南部,為舟山群島第七大島。桃花島北距舟山市普陀區政府所在地沈家門7.8海里,與“海天佛國”普陀山、“海山雁盪”朱家尖隔港相望,西與寧波市隔海相距12公里,南臨桃花港國際深水航道,東瀕著名的東海漁場。全島面積為41.7平方公里,總人口2.15萬人。金庸先生的名著《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的“東邪”黃藥師就住在這個島上。桃花島古稱“白雲山”,秦時安期生抗旨南逃至桃花島隱居,修道煉丹,一日醉墨灑于山石,成桃花紋,斑斑點點,故石稱“桃花石”,山稱“桃花山”,島稱“桃花島”。桃花島從宋至明洪武十九年屬昌國縣安期鄉,清康熙初年建安期鄉桃花莊,光緒年間為定海安期鄉,民國時改稱桃花鄉,後幾經建區並鄉,撤區並鄉,直至今日的桃花鎮。桃花島是金庸先生所著《射鵰英雄傳》和姐妹篇《神鵰俠侶》所描繪的美妙神東海小島。島上的風景旅遊資源豐富多樣,門類齊全,品位較高,集海、山、石、礁、岩、洞、寺、廟、庵、花、林、鳥、軍事遺蹟、歷史紀念地、摩崖石刻、神話傳說於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並茂,於1993年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歷史文化
桃花島與“海天佛國”——普陀山、“沙雕故鄉”——朱家尖、“十里漁港”——沈家門組成普陀旅遊金三角。桃花島歷史悠久,宋乾道《四明國志》有證:客浦遺址考證,在商國時期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先秦,隱士安期生漂流至桃花島,採藥修道,開爐煉丹。嘗以醉墨灑于山石,遂呈桃花紋,奇形異狀,宛若天然,故石稱桃花石,山稱桃花山,島稱桃花島,被譽為“海上仙山”。桃花島擁有舟山千島第一高峰——安期峰,海拔539.7米;舟山第一深港——桃花港;東南沿海第一大石——大佛岩,岩體高78米;舟山第二大沙灘——千步金沙;還是中國三大水仙名品之一的普陀水仙和浙江名茶之一的普陀佛茶的主要產地;又是浙江沿海島嶼中林木品種最多的島嶼,共有78科、556種,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美譽。桃花島碧海金沙環繞、多奇峰怪石、林木蔥鬱、氣候宜人、環境清幽、風光旖旎,集山、海、沙、石、礁、岩、洞、花、林、鳥、寺、廟、庵、天象奇觀、軍事遺蹟、歷史紀念地、摩崖石刻、神話傳說於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輝,相得益彰。大佛岩是桃花島的標誌,不但自然景觀獨特,而且蘊含著豐富的武俠文化內涵,是金庸筆下《射》書中桃花島主黃藥師的主要活動場所。大佛岩中腹的“清音洞”是先秦安期生漂流到桃花島後的第一個居室,在《射》書中是黃藥師藏《九陰真經》和關押老頑童周伯通的石窟。安期峰以峰、石為特色,寺、洞為主體,龍、道、佛三大文化為背景,具有山清、水曲、石趣、峰奇、境幽、氣爽的特點。安期峰是舟山群島獨一無二的風景,古代詩人在此留下了不少名句。安期生選此仙境長時期在此隱居,學道煉丹,直至白髮蒼蒼,人稱“千歲翁”,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位於桃花島東海岸的桃花峪,奇岩壁立,桃花峪龍珠灘上,有一顆直徑80厘米,重約500公斤的球形石被人們稱為“東海神珠”。每當颱風將臨時,海浪激飛散落,形成七彩長虹似龍騰躍,龍珠在龍喉里吞吐翻滾,發出隆隆回音,編織出一幅美妙神奇的“金龍吐珠”圖,被譽為“中華一絕”。形如拇指從掌中彈出,孤峰矗立、刀削斧劈、懸崖絕壁的彈指峰,是桃花龍女恩賜給桃花島鎮海擋風的玉如意,也是金庸筆下桃花島主黃藥師練功習武之所。這裡的海崖風光可謂佳境。難怪600多年前元朝文學家吳萊到此遊玩時寫詩讚曰:“……雕鎪鬼斧觖,刮濯龍湫移……”清代文學家朱緒來桃花島泛舟環遊,寫下了《桃花山》和《桃花龍潭》詩,讚美桃花島風光。在《桃花山》詩中還特別點出了觀環島景觀的感受,詩曰:“墨痕乘醉灑桃花,石上斑紋爛若霞。浪說武陵春色好,不曾來此泛仙槎。”桃花島不但具有濃郁的漁鄉風情和民俗文化,而且各代不少文人墨客、旅行家來桃花島觀光、探奇、尋古、考證,從先秦的安期生第一個上島之後,漢時的大臣李少純;宋時的文學家蘇軾;元朝文學家詩人吳萊;明朝的文學家、軍事家朱丸;清朝文學家、詩人朱緒、繆燧;直到當代武俠文學大師金庸,每一位名人都留下了與實景相結合的作品。
風土人情
不要付錢給被你拍攝的當地人,也不要強迫拍攝他們不希望你拍攝的內容,可以送他們一些食品或藥品來使他們增加對你的信任。同時,必須在有旅遊車輛和導遊陪同的情況下在批件允許的範圍內旅行。

六橫鎮旅遊區

綜述
<六橫鎮旅遊區為國家2A級景點,位於舟山市普陀區六橫鎮鏡內,由六橫島、懸山島、硯瓦島等105個島嶼組成,宛如撒在東海中的一串明珠。全島陸域面積113.82平方公里,為舟山第三大島,也是舟山第一大鎮。六橫列島旅遊資源豐富,島上奇礁怪石遍布,蔥鬱古木參天;藍天白雲碧海金沙使人留連忘返,活魚活蟹海鮮美食盡享休閒生活。漁港、漁村、漁家樂勾畫出獨特的海島風情。古廟、古道、古戰場凝結成悠遠的海洋文化。現已全新推出:“龍頭跳假日海灘”、“懸山島銅鑼甩度假村”、台門港“海上人家”等三大景區,同時開發了海上野生魚垂釣、生態楊梅園、柑桔園手摘等休閒旅遊項目、更有王安石廟、張巷水隱居地、太平軍古戰場等幾十處歷史遺蹟。在六橫鎮旅遊區,遊人可以岸邊垂釣、海灘拾螺;還可以駕船出海,釣魚捕蟹于海角,讓您當一回真正的東海漁夫,並親享豐收的喜悅,戲海弄潮,圓您一個漁民夢,其樂無窮。
歷史文化
1996年被列為浙江省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是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行使部分市、區行政管理職能。六橫距寧波北侖6公里海峽,兩艘汽渡交叉對開,被稱為“寧波海上後花園”。與海天佛國普陀山,中國漁都沈家門,沙雕勝地朱家尖,武俠之鄉桃花島僅一水之隔,海陸交通十分便利。

千島湖濕地

千年古城遂安縣和淳安縣沉睡於湖底,換來了星星點點的千餘座島嶼。來這裡必須乘一次遊船,穿梭於曾經的山巒高峰之間,在嘗一嘗千島湖的特產大魚頭,放鬆身心感受大自然的回饋。推薦以千島湖鎮為根據地,輻射周邊景點。

烏鎮

烏鎮烏鎮
烏鎮,像許多江南小鎮一樣,有穿過小鎮的狹窄河道,有傍水而築的樸實民居,有烏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盪過,有巷子深處升起的裊裊炊煙,有農婦在通向河道的石階上浣洗,不同於其他的江南景區,烏鎮少了一些銅臭味,多了些文藝范。
走過蜿蜒的石子路,繞過許多彎道,眼前,出現了一座橋,雖然有些大,卻也是一塊一塊用石頭砌起來的,一樣結實,一樣美觀,一樣真實。再看看橋頭的石刻字,得知它叫“逢源雙橋”。河道的第一座橋
烏鎮烏鎮
便是“逢源”。
穿過弄堂,走過一戶戶人家,便看見了一座小橋,這座橋就是江南古鎮所特有的石拱橋,精心雕琢,顯得立體的花紋使人心怡,站在石拱橋上,可以看到船夫搖著槳徜徉於碧水中,一臉泰然。
這就是烏鎮的橋,大的給人豁然,小的則給人舒心。烏鎮如果沒有這些橋,肯定沒有這般精緻,沒有這般古樸,沒有這番意境,就像一幅精美的畫少了修飾。烏鎮的橋不多,但卻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妙趣橫生。
水,永遠是江南古鎮的主題。悠悠流淌著的是傍河居民的生活主線,水承載著他們的希望,承載著他們的淳樸流向更遠的地方。這裡的水,碧綠碧綠,這裡的人,清清澈澈。我們坐上了烏蓬船,船慢慢地遊蕩開來,船夫站在船尾,熟練地擺動著槳,盪開一陣陣漣漪,船左右搖擺著向前盪著,左右房舍似乎也在搖擺著,倚在扶手上,隨著船搖擺著,突然感覺,好像一下子擺脫了城市快節奏的生活,融入了一片安寧祥和的小鎮生活中了,這裡的一切,隨著水流慢慢飄蕩著,遠方,成片的楊柳隨風搖擺,是愜意,是安逸。

雁盪山

雁盪山風景雁盪山風景
雁盪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溫州市樂清縣境內,處在雁盪山脈的北部,故人稱北雁盪山。風景區面積為450平方公里。東起方岩頂,西至鋸板嶺,南起筋竹澗口,北達六坪山。境內重山疊翠,群峰崢嶸,溪清潭碧,洞幽瀑奇,向以山川奇秀而聞名天下,被稱為"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並有"東南第一山"之譽。自1982年被列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來,憑藉著綺麗的風景和優質的服務,深受各方遊客的青睞。雁盪山古名芙蓉山,山下有芙蓉村,唐初始改今名。主峰百崗尖,海拔1150米,第二主峰碓湖崗,海拔1046米。因雁湖崗頂上有湖,結蘆成盪,每年秋雁南飛,多在此棲息,故名雁盪山,也稱雁山。雁盪山景點豐富,有一百零二峰、六十四岩、四十六洞、二十八潭、十八瀑、十四嶂、十三坑等等,集奇峰、巨嶂、飛瀑、幽洞之勝,在國內尚屬罕見。加上氣候宜人,空氣清新,終年可游,四季換景,實是一個旅遊、觀光、避暑、休養勝地,每年遊人不絕。雁盪山風景區以山區中部的響嶺頭為中心,分為靈峰、靈岩、大龍湫、三折瀑、雁湖、顯靈門、仙橋、羊角洞八個景區,共有可游景點五百多處,峰岩嶂石座座秀奇,洞瀑泉澗處處幽勝。其中奇峰、巨嶂、飛瀑、幽洞稱為"雁景四絕"。而靈峰、靈岩、大龍湫三個景區景觀更為集中,景色更為奇麗,是風景區內最精華所在,簡稱為"二靈一龍"。雁盪秀色自古有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游雁盪,贊稱:"四海名山皆過目,就中此景難圖錄",嘆為"欲窮雁盪之勝,非飛仙不能"。近代名人康有為在游雁盪後,更認為"雁盪山水雄偉奇物,甲於全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