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一中

洞口一中

洞口一中,全稱為“湖南省洞口縣第一中學”,坐落在湖南省洞口縣城,分老校區和新校區兩部分。老校區西臨文昌古塔,北接32O國道,南濱平溪,與“鳥過清溪疑仙島”(方以智題洞口回龍洲詩句)的回龍洲隔溪相望。新校區位於洞口縣城硤口路東側,雪峰廣場南面,現已正式投入使用。


歷程

學校前身系創辦於1880年的硤江書院,當時院址設文昌塔側(今糧食局院內),有學舍三棟,學田1000餘畝。由於末廢科舉,取締書院、義學,興學堂,1909年,硤江書院改為硤江高等國小堂。1943年,李精一等15人組成校董事會,籌建資金,改國小堂為硤江初級中學。1952年私立又蘭中學併入硤江中學,改名私立武岡平溪初級中學,校長肖日如。

1952年4月,洞口建縣,私立武岡平溪初級中學改名為私立洞口平溪初級中學,校長黃開虎。11月,因學校學生增多,校舍無法容納,在原硤江書院下首(今洞口一中所在地)征地35畝,開始建造新校舍。12月,私立洞口平溪初級中學改名為洞口縣第一初級中學,校長鄧鎮中。1954年上學期,師生遷入新址。1958年8月,招收了兩個高中班,遂成為一所完全中學。10月,更名為洞口縣第一中學。1969年、1971年,學校先後更名為洞口區中學、洞口縣中學。1975年復稱洞口縣第一中學。

1980年,洞口一中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1981年被定為湖南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984年2月,創辦了教育印刷廠。1985年10月建成田徑運動場游泳池、高中教學樓。1987年成立了“雪峰文學社",印有社刊《雪峰之春》。1990年被定為省德育整體改革試點學校。1991年上期,重建國中教學樓。1992年上期,翻修校門,並修建臨街門面20間。1994年被定為全國中學人口教育第二周期試點學校和省《中學生心理最佳化及主動發展教育》實驗學校。1995年6月建成五層樓的教工宿舍和氣勢宏偉的科教樓。1996年下期,修建了辦公大樓。1998年下期,又修建了一棟三室兩廳結構的教工宿舍。1999年上期,修建了新學生公寓。2002年新修了後勤綜合大樓。同年,在中共洞口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學校在洞口縣城硤口路東側征地200畝,投資8000萬,興建了氣勢宏偉的教學樓、科教樓、學生公寓、後勤綜合大樓,新校區現已正式投入使用。

學校的實驗儀器、體育器材都達到了省重點中學一類標準。圖書館藏書量10萬冊。在科教樓內,有多媒體電教中心,電視演播系統,多功能報告廳、電子備課室、備有200多台高檔次的電腦教室,具有功能齊全的校園廣播系統和電子監控系統,還安裝了兩套地面接收站組成的彩電、收錄機、投影儀系統,系統終端連線每間教室、辦公室、教師住宅,並與國際網際網路接通。2004年下期學校投產50多萬,裝備了高三15個班多媒體,進一步改革了教學條件。

育人

洞口一中洞口一中
洞口一中於提出了“以學生髮展為本,從未來需要育人"的辦學理念,“堅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體驗”、“一切為了學生健康成長"。堅持全員德育,全面德育的育人原則。學校對德育原則、德育方法、德育隊伍、德育管理、德育評估進行了全面探索,創造了“科學化、序列化、規範化"的德育經驗。完善了在黨支部領導下各部門班齊抓共管的德育機制,形成了一種管理育人、教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的立體交叉德育網路。

以抓好“留守生”教育為突破口,做好新時期德育工作。用書信、電話等形式開展長途家長教育。理想教育、養成教育、誠信教育的水乳交融。強調終生教育,貫徹“親情教育”,實行“留守生”代理家長制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開展心理諮詢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德育氛圍。積極開展“我向父母獻孝心,我向學校獻愛心"活動。

管理

洞口一中洞口一中
在教育教學管理方面,洞口一中在依法治校的基礎上,推出新的管理模式。在加強學校統一領導的前提下,以“層層放權,層層負責"為主要內容,實行“橫向放權--以調動領導班子成員的積極性,實行“縱向放權”以調動每層機構的積極性,實行“民主管理”以調動全體教工的積極性;採用教研組和年級組並存又交叉的機制,把教研組和年級組做為學校的一個管理實體,大力加強年級組和教研組建設,將許多工作下放到教研組和年級組,使組長有職有權,鼓勵他們創造性開展工作,使學校工作充滿活力。“除了奮鬥,別無選擇”,學校又實行了分配製度的改革,實行“最佳化組合”、“淘汰制”的用人原則,採用結構工資,實行多勞多得、優績多得、責任大多得、貢獻大多得,引進競爭機制,進一步調動了全校教職員工的積極性。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以“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既教書又育人”為核心內容進行師德教育,倡導“輕名利、重學業、勤耕耘”的奉獻精神,積極培養“嚴謹、勤奮、創新”的優良教風。同時出台了《洞口一中教師文明執教公約》、《洞口一中教工崗位出勤規範要求》,加強了對教師行為的規範化管理。這些措施為學校工作的全面改革打了堅實的基礎。

改革

洞口一中洞口一中
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走教研興校之路,圍繞如何實現課堂最佳化,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這一主題,廣泛深入開展教育研究活動,促使教師從“經驗型”向“研究型”轉化。學校還激勵教師改革傳統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鼓勵教師自製教學課件。將原有的校本課程進一步規範化,開設了新的校本課程,組織力量編寫了校本課程教材《中華古詩文誦讀讀本》兩冊。

突出教學中心,營造學術氛圍使學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教學成果。學校近三年會考合格率均達98%以上,優秀率在60%以上。近年有5人獲邵陽市聯考文理科狀元。1996年11月,省委副書記鄭培民視察學校,題詞:“堅持素質教育,培養四有英才。”1998年4月,副省長唐之享等視察學校,對辦學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欣然題詞“發奮讀書,報效祖國”。1997年7月,日本國大野町教育界代表團來校考察,對學校成績大加讚賞。

成果

2003年屆學生伍敏參加中央電視台希望英語辯論大賽獲周賽冠軍、月賽亞軍,現就讀於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2003年聯考,洞口一中本科二批上線126人,本科三批上線321人。一批高分考生被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名牌大學錄取,其中張翼飛同學以理科總分624分(邵陽市第二名)的高分被北京大學錄取。

2004年聯考大獲全勝,創歷史紀錄。市文科狀元(彭飛艷655分)、市第三名(孫華雲647分),縣理科狀元(季珂652分)均出自洞口一中。全校643人參加聯考,本科上線488人,本科上線率76%,其中本科一批(重點)上線128人,本科二批上線232人,上線率達40%。全縣文、理科九科單科最高分均出自洞口一中,數學最高分146分為全市之最;全縣600分以上34人,洞口一中占29人。文科本二上線人數居全市省重點中學第一,600分人數居全市第二,二本上線率居全市第三名。

2005年聯考再創新輝煌,再上大台階,725人參加聯考,本科上線639人,上線率高達88%,躍居邵陽市第一名。其中本一本二上線32O人,比2004年增加90人,再創歷史記錄。唐斌同學以657分獲全縣文科第一名,邵陽市文科第二名。王鍾堂同學以原始分648分與兄弟學校一考生同獲全縣理科第一名,被北京大學錄取。

校長

洞口一中洞口一中
現任校長曾廣增,男,4O歲,研究生學歷,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省民眾體育先進個人、省級骨幹教師、市勞動模範。對學校發展方略有著獨到的見解和高深的造詣。以科學的教育理念、嶄新的思維方式、紮實的實踐作風推進學校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學工作。在曾校長的領導下,洞口一中確定了三個發展目標:用二年時間,辦學規模達到5000人;通過三年的努力,爭取成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奮戰五年,爭創湖南省一級重點中學,早日躋身全國示範性高中行列。

教師風采

洞口一中洞口一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