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漿麵條

洛陽漿麵條

洛陽漿麵條又稱漿飯,是河南洛陽民間的漢族傳統麵食。因酸味獨特而受到洛陽人甚至是外國人的喜愛。 漿麵條的主料是麵條,但配料是關鍵。因為煮漿麵條的不是常用的清水,而是一種特製的酸味豆漿(也稱酸漿)。洛陽漿麵條還有一個特點,放涼後重新加熱食用更有味道。漿水煮沸時,把麵條(以手擀麵為佳)下鍋,再放入鹽、蔥、姜、花生、芝麻、黃豆、芹菜等調料(也可以加入芹菜葉、紅蘿蔔絲等),將麵條煮熟即可。它的獨特風味,給外地的客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味,使一些大飯店也得給它提供上席的機會。

美食簡介

洛陽漿麵條是洛陽民間的傳統麵食,也叫“漿飯”。因酸味獨特而受到洛陽人甚至是外國人的喜愛。

漿麵條的主料是麵條,但配料是關鍵。因為煮漿麵條的不是常用的清水,而是一種特製的酸味豆漿(也稱酸漿)。

做這種漿麵條,一要有好的酸漿,二要看廚師的手藝。

製作洛陽漿麵條的豆漿以綠豆漿為上品。洛陽城內有專門製作酸漿的作坊。做漿時,先把綠豆或豌豆用水浸泡,膨脹後放在石磨上磨成粗漿,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後放在盆中或罐里。一兩天后,漿水發酵變酸,方可用來煮麵條。

做洛陽漿麵條時,要把酸漿倒在鍋里煮至開鍋,期間,漿水錶層會泛起一層白沫.這時,要用筷子或勺子輕輕打漿,至漿沫消失、酸漿變得細膩光滑時(如果這一步操作不好,酸漿會結成細小的顆粒,影響口感),放入香油、五香粉等調料。漿水煮沸時,把麵條(以手擀麵為佳)下鍋,再放入鹽、蔥、姜、花生、芝麻、黃豆、芹菜等調料(也可以加入芹菜葉、紅蘿蔔絲等),將麵條煮熟即可。

食用時,根據的自己的口味放入辣椒、韭花醬味道會更佳。韭花會使麵條的酸味略降,吃起來很是愜意。

洛陽漿麵條還有一個特點,放涼後重新加熱食用更有味道。因此民間有“漿飯熱三遍,拿肉也不換”、“漿飯熱三遍,金子也不換”、“漿飯熱三遍,給個縣官也不乾”等多種說法。

現在的洛陽城中,火車站、集貿市場、大小街道賣漿麵條的隨處可見。它的獨特風味,給外地的客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味,使一些大飯店也得給它提供上席的機會。

凡是喝過洛陽漿麵條的人,提起這味小吃,立時會覺得余香滿口,回味無窮。此外。漿麵條還有開胃的作用,吃完以後便覺得食慾大開,想要再吃上一碗。它雖然是中原麵條飯食中的一種,但它那特殊的原料和特殊的做法,使漿麵條與普通麵條的味道截然不同。

評述

漿麵條是洛陽人的家常飯食,也是當地的一種風味小吃。在火車站、集貿市場、大小街道的各個餐點,漿麵條隨處可見。它香氣四溢,誘得人們駐足不前,也給外地的客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味。

漿麵條是河南麵條習俗中的一種。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吃麵條的方法。就品種來說,常吃的有湯麵條,撈麵條、滷麵條、炒麵條、炯麵條、蒸麵條、燴麵條、拉麵條等。從形狀上說,有一厘米寬的寬面、窄如韭葉的窄面、細如髮絲的龍鬚麵,也有菱形的面葉兒、綿長不規則的面片等。從味道上說,有淡味、鹹味、辣味、酸味等。

麵條是河南人除饃之外的另一大主食,平時每天至少吃一頓。麵條的製作方法,因季節的更替不斷變化。

冬季天氣寒冷,人們多吃湯麵條、拉麵條、燴麵條,裡面放些乾菜、酸菜或新鮮青菜。有些地方的人愛吃清水麵條,有些地方的人常在麵條湯內攪入麵糊,這種帶糊的麵條,人們俗稱為“糊湯麵條”。

夏季人們多吃撈麵條,麵條煮熟後撈出,放在涼水或陰陽水(開水摻涼水)中拔一下,拌以蒜汁、莧菜、荊芥和黃瓜絲,吃時清涼利口,防暑降溫。

春秋季人們多吃滷麵、炯面等。到了蒜苔和豆角收穫的季節,家家戶戶都喜歡用蒜苔和豆角做滷麵。因為這些菜是做滷麵的固定菜,所以蒜苦和豆角上市的時候,也是人們吃麵條最多的時候,平時三兩天裡最少要吃一頓滷麵。

莊戶人家愛吃雜麵條,在小麥面中摻些綠豆面,有一種清香的味道。綠豆麵條鬆散不易成團,摻些小麥面就會增加麵條的韌性。吃這種麵條的時候,湯內常常放些紅薯葉、芝麻葉。

中原民間有句俗語,叫“麵條擀薄切窄,不怕臨時添客”。意思是補面導的時候,把麵條擀得薄一些,切得細一些,就是臨時來了客人,主人也不會手忙腳亂。多添幾碗水,客人的飯就出來了。所以說,人們愛吃麵條,不僅僅是麵條好吃,省力省時,它與吃米飯吃饃相比較,還是非常節約的。從吃麵條這個習俗中,可以看出中原人民勤儉持家、樸實厚道的優秀品質。

中原人愛吃麵條,人們常用“一天不吃想得慌”來形容對麵條的喜歡程度。到中原旅遊的朋友,一定別忘了喝碗洛陽的粉漿麵條,過過味道各異的麵條癮。相信這種帶有北方麥黍文化特點的飲食習俗,會給大家的旅途生活帶來始料不及的感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