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迦山

洛迦山

洛迦山位於普陀山東南約5.3公里處,傳為觀世音菩薩發跡、修行之聖地。《華嚴經》載:“於此地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作《觀音大士贊》云:“南海海深幽絕處,碧鉗嵯峨連水府。號名七寶洛迦山,自在觀音於彼住……”。據民國《普陀洛迦新志》記載:“洛迦山,海中懸島,在普陀山東南。凡朝山禮佛者必兼謁是山。”

基本信息

歷史

洛迦山洛迦山
自古以來,普陀洛迦融為一體,有“不到洛迦山就不算朝完普陀”之說。後為使二島分別,遂一稱普陀山,一稱洛迦山。船行蓮花洋,遠望洛迦山酷似一尊大佛安詳地仰躺在煙波浩渺的蓮花洋上,頭、頸、胸、腹、足均分明可辨,故有“海上大臥佛”之稱。由普陀山到洛迦山航程約40分鐘。據傳“須經過二十四個蓮花浪方能得渡彼岸”。島南、北有三處碼頭供香客渡航,並建有磐石磴道3000餘米,名“洛迦山香道”。恰如“四十八願塔”有聯云:“寂滅道場常樂我靜,洛迦勝境花木幽深。”登上洛迦山極目遠眺,南望白沙、朱家尖怪石嶙峋,北眺淡浮數山,巔圓如釜,是為葫蘆島;西望普陀山,逶迤起伏,猶如蟠龍戲珠,山中殿角出沒綠蔭叢中,紫竹林、梵音洞、千步沙……盡收眼底。據說當年觀音大士就是由此跨越蓮花洋去普陀山開闢道場的。志載,明萬曆年間,有僧在山中結茅。至末,山上有妙湛、圓通、自在、觀覺四座茅篷。

“文化大革命”時遭毀。1980年,普陀山佛教協會開始整修洛迦山,先後創建五百羅漢塔,新建土地祠、伽藍殿、圓通禪院、大悲殿、大覺禪院、圓覺塔、妙湛塔和大型石雕“觀音事跡故事碑廊”等名勝,從此洛迦勝境更是名不虛傳。

地理

洛迦山面積約0.6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97.1米,岸曲折,周圍礁石嶙峋,千姿百態,如無數五色珊瑚圍繞仙山,是普陀山佛教聖地一部分,傳為觀音菩薩修行之聖地。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作《觀音大士贊》云:“南海海深幽絕處,碧紺嵯峨連水府。號名七寶洛迦山,自在觀音於彼住。”凡朝拜普陀山的信徒,必到洛迦山,有“不到洛迦山不算朝完普陀”之說。山上有圓通庵、大悲殿、大覺殿、伽藍殿、五百羅漢塔、四十八願塔、水晶宮等。

景點

洛迦山洛迦山
遠望洛迦山酷似一尊觀音菩薩安詳地躺在蓮花洋上,頭、頸、胸、腹、腳均分明可辮,故有“睡觀音”、“海上大臥佛”之稱。
洛迦山洛迦山
洛迦山四面環海,在海洋性氣候的影響下,冬暖似春,夏涼如秋。四季氣候變化不大,是旅遊避暑的好地方,山上洞壑幽然,林木蔥鬱,四季花香鳥語,環境十分優美。山頂常有雲霧繚繞,若隱若現,似天庭仙境。春夏季節,雲霧飄繞山尖,時淡時濃,撲朔迷離,變化莫測。山東南面還有一座國際燈塔,不分日晝、雨霧,常年累月地閃閃發光,為各國商船和漁船導航。燈塔前的海面是著名的洋鞍漁場,每年冬季帶魚旺發時,我國沿海六省的漁民有十餘萬人聚集在此捕撈。夜幕降臨,漁船上的桅燈齊亮,紅、黃、藍、綠相繼而起,機聲隆隆,組成一片海上鬧市,實為海中一奇景。山中原有妙湛、圓通、自在、觀賞四座茅蓬,後因“十年動亂”之故,四座茅蓬和佛像、法器都遭破壞。到1979年開放時,山中僅存圓通破茅蓬一座。1987年初,普陀山佛教協會組織修建隊伍,著手對洛迦山進行了整修。到2008年底止,已累計投資9800餘萬元,將原來的圓通蓬擴建為圓通禪庵,還新建了大悲殿、伽藍殿、大雄寶殿、土地祠、聞思亭、石牌坊、五百羅漢塔、四十八圓塔等建築,總面積達2689平方米。尤其是建在洛迦山中部的妙湛塔,又稱五百羅漢塔,工程浩大,目前已竣工對外開放。此塔呈四方形,塔身三層,高27.6米,其邊長16.3米,塔院占地面積為960平方米,總投資800餘萬元,塔座為雙層須彌座,邊長12米,下束腰四角飾有四尊大力士金剛托頂,東南西三面束腰飾有30尊護法神,北面飾有蓮花浮雲。全塔共雕有各種姿態羅漢518尊,還有四海龍王,朝聖六種不同的觀音大士。塔頂層設龕,內雕漢白玉四面觀音像,四角飾鳳首,最頂端置蓮花葫蘆,造工細緻,建築雄偉壯觀。此塔塔名“妙湛塔”三個大字為已故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全山方丈妙公所題。妙湛塔是普陀山現代帶有宗教色彩佛塔中花資最多,工程最大,建築最雄偉的一座仿古佛塔。此外,在各庵殿中還塑制了觀音、彌勒、四大天王等佛像135尊。琉璃燈、元寶桌、香燭亭等法器具92件(只)。新鋪設碼頭至山頂的石條路3000米,通往各景點的香道路1650米。原有的龍泉古井、仙橋、水晶宮等景點也先後修復。如今的洛迦山海山風光更加迷人,已成為普陀山十大景區之一。

建築

大覺殿 位於洛迦山北山腰坪地處,原為觀覺蓬,建於清末。1988年普陀山佛協重建庵院改“觀覺”為“大覺”。在大覺庵南約15米處,有與其同時建的大悲殿。大悲殿由比丘尼修持,門聯雲“白雲伴洛迦山聖境涌佛塔,紅日初升蓮花汪洋騰金波”。

洛迦山有二處“水晶宮”,相傳為觀音大士靈現處。一在島北阜頭附近,岩底下一個三角形石窟,深丈余,洞口卵石遍布,民間傳說可通龍宮。另一處在今圓然,洞內深邃黝黑,據傳信徒們在此虔瞻禱,可見觀音大士示現。

香道 從西碼頭至大覺禪院石蹬道3000米香道鋪設石階750餘級,間嵌蓮花石板,旁置石凳,供香客歇腳坐坐,一路依山映水,林木夾道,古樹濃郁,寺院、塔影沿途交相輝映,風光秀美。

妙湛塔 又名“五百羅漢塔”,坐落在洛迦山中部,1990年初始建。1993年6月建成。數百噸青石皆從溫嶺海運而至,用人工肩負扛抬上山,耗工二萬餘,雕工精細,堪稱海天佛國一大工程。塔旦四方形,高27.6米,基座邊長16.3米,雙層須彌座,塔身三層與多寶塔形似,莊嚴、穩重,頗具神聖感。

圓通殿 坐落在妙湛塔東,西北緊鄰大悲殿,為洛迦山主剎,建於明萬曆年間,1983年修建後對外開放,1990年重建。建築面積759平方米,殿宇27間,依山起勢,坐落在山腰叢林中,門前一片山坡坪地,環境幽靜,空氣清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