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眼秦皮湯

洗眼秦皮湯:中藥湯劑,主治眼赤爛及眼癢急赤澀、積年瞼爛不愈,兩目澀痛,睛上有白膜等疾病,針對不同的病情可以有多種變化。

簡介

方劑一

洗眼秦皮湯
來源

《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

秦皮(銼) 蕤仁(去皮) 黃連(去須) 山梔子仁各15克 黃柏30克(銼) 大棗5枚(去核)
用法

上六味,粗搗篩,以水800毫升,煎取400毫升,濾去滓,待微熱,分數次洗之,冷則重暖,余滓可重煎洗。
主治

眼目暴赤,及積年瞼爛不愈,兩目澀痛,睛上有白膜。

方劑二

洗眼秦皮湯:《聖惠》卷三十二。主治:眼赤爛及眼癢急赤澀。
成方:秦皮1兩,蕤仁1兩,甘草1兩半,細辛1兩,梔子仁1兩,苦竹葉2握,印成鹽1分。
製作:上為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用藥方法:以水3升,煎取1升,去滓,稍熱洗目,不拘次數,冷即重暖用之。

詳解

甘草

詳細>>性味:甘;平
主治: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心悸氣短;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髒躁;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癰瘡腫痛;小兒胎毒;及藥物、食物中毒
功能:補虛;補氣;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2-6g,調和諸藥用量宜小,作為主藥用量宜稍大,可用10g左右;用於中毒搶救,可用30-60g。凡入補益藥中宜炙用,入清瀉藥中宜生用。外用:適量,煎水洗、漬;或研末敷。
用藥禁忌:1.《醫學入門》:痢疾初作,不可用。
2.《藥品化義》:味厚而太甜,補藥中不宜多用,恐戀膈不思食也。
3.《本草正》:中滿者勿加,恐其作脹,速下者勿入,恐其緩功。
不良反應:

苦竹葉

詳細>>性味:苦;寒
主治:熱病煩渴;失眠;小便短赤;口瘡;目痛;失音;燙火傷。
功能:清心;利尿明目;解毒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
用藥禁忌:
不良反應:
秦皮詳細>>性味:苦;澀;性寒
主治:濕熱瀉痢;帶下,目赤腫痛;睛生瘡翳;肺熱氣喘咳嗽
功能:清熱燥濕;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止咳平喘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煎水洗眼或取汁點眼。
用藥禁忌:脾胃虛寒者忌服。《本經逢原》:胃虛少食者禁用。
不良反應:

蕤仁

詳細>>性味:甘;寒;無毒
主治:目赤腫痛;昏暗羞明;眥爛多淚;夜寐不安
功能:祛風散熱;養肝明目;安神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去油研膏點眼;或煎水洗。
用藥禁忌:
不良反應:

細辛

詳細>>性味:辛;溫;小毒
主治:風寒表證;頭痛,牙痛;風濕痹痛;痰飲咳喘;鼻塞;鼻淵;口瘡
功能:解表;發散風寒;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1.5-9g;研末,1-3g。外用:適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臍;或煎水含漱。
用藥禁忌:氣虛多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等忌服。《本草經疏》:凡病內熱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虛,氣虛有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法皆禁用。《得配本草》:風熱陰虛禁用。
不良反應:1.《本草別說》: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即氣悶塞,不通者死。
2.《註解傷寒論》:水停心下而不行,則腎氣燥。

梔子

詳細>>性味:苦;寒
主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葉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功能:清熱瀉火;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未摻或調敷。
用藥禁忌:脾虛便溏者忌服。
1.《本草匯言》:吐血衄血,非陽火暴發者忌之。
2.《得配本草》:邪在表,虛火上升,二者禁用。

方劑變化概攬

洗眼秦皮湯

《聖惠》卷三十二。詳細>>主治:眼赤爛及眼癢急赤澀。
成方:秦皮1兩,蕤仁1兩,甘草1兩半,細辛1兩,梔子仁1兩,苦竹葉2握,印成鹽1分。
製作:上為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用藥方法:以水3升,煎取1升,去滓,稍熱洗目,不拘次數,冷即重暖用之。

洗眼秦皮湯

方出《聖惠》卷三十二,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一○。詳細>>主治:眼赤腫痛。
成方:秦皮1兩(去苗),防風1兩(去蘆頭),甘菊花3分,竹葉白40片,蕤仁7枚(湯浸,去赤皮,研),梔子仁3分,葳蕤1兩。
製作:上銼細。
出處:方出《聖惠》卷三十二,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一○。
用藥方法:以水3大盞,煎取1盞半,綿濾去滓,每暖3合,洗眼,1日2-3次。洗了避風。

洗眼秦皮湯

《聖濟總錄》卷一○八。詳細>>主治:時氣病後,目赤痛不開,昏暗。
成方:秦皮(去粗皮,銼)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梔子仁1兩,大黃(銼,炒)1兩,細辛(去苗葉)1兩,蛇含草1兩,苦竹葉1兩,鹽1兩。
製作:上銼細。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用藥方法:於臼中搗令碎爛,如眼赤及痛,每用5錢匕,以水2盞,煎取1盞,濾去滓,頻頻洗眼。

洗眼秦皮湯

《聖惠》卷三十三。詳細>>主治:眼白睛腫起,赤磣痛癢。
成方:秦皮1兩(去粗皮),桑根白皮1兩,玄參半兩,葳蕤1兩,川大黃半兩,竹葉2兩,梔子仁半兩,青鹽半兩(未成湯下)。
製作:上粗銼。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用藥方法:以水2大盞,煎至1盞半,入鹽,濾去滓,微熱淋洗,冷即再暖洗之。

洗眼秦皮湯

:《聖惠》卷三十二。詳細>>主治:風毒沖眼。
成方:秦皮2兩,黃連2兩(去須),蕤仁1兩(去赤皮,研),淡竹葉1握,古錢10文。
製作:上銼細。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用藥方法:以水3大盞,和錢煮取1大盞,去滓,適寒溫,洗之,1日2-3次。

洗眼秦皮湯

《聖濟總錄》卷三十二。詳細>>主治:傷寒後熱氣上沖,目生瘡翳。
成方:秦皮1兩,竹葉1握,防風(去叉)半兩,菊花半兩,萎蕤半兩,蕤仁(去殼,研)1分,甘草(生用)3分。
製作:上為粗末。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用藥方法:即用水2升,煎取1升,綿濾去滓,放溫洗眼,不拘時候。

洗眼秦皮湯

《聖濟總錄》卷一○四。詳細>>主治:眼暴赤,及積年瞼爛不差,澀痛,睛上有白膜。
成方:秦皮(銼)半兩,蕤仁(去皮)半兩,黃連(去須)半兩,山梔子仁半兩,黃柏1兩(銼),大棗5枚(去核)。
製作:上為粗末。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用藥方法:以水4升,煎取2升,濾去滓,微熱數洗之,冷則重暖,余滓可重煎洗。

配圖

相關連線

中藥方劑之X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星夏梔子湯
郇膏湯
行氣消癌湯
新生飲
血竭瓜蔞湯
新方桂枝湯
行氣下乳湯
夏方涼血湯
鮮冬瓜葉
浚榮散
浚牛膏
雄朱圓
新加甘露飲
薟薢金銀散
熊膽圓
新制消結湯
渫白圓
薟至陰湯
犀角地黃湯加味
降龍湯
星附膏
犀角圓
渫洗癘瘡藥
鮮橙汁沖米酒
心腎兩交湯
心梗救逆湯
宣絡通痹湯
雄蚣膏
獬豸湯
宣清解郁湯
絜矩三和湯
辛黃湯
逍遙蔞貝散
逍遙五黃湯
瀉膽湯
仙茅酒
辛梗湯
辛字潤肺膏
辛夷清肺飲
辛夷湯
仙正散
仙術通神散
辛夷散
仙傳珊瑚紫金膏
仙傳化瘙錠
辛夷丸
下積丸
下瘀血湯
下痞錠
下甲丸
下氣湯
下氣檳榔散
辛涼清解飲
下乳湯
宣腦散
宣胞丸
宣肺湯
宣白承氣湯
宣痹湯
宣清導濁湯
宣氣湯
宣氣散
宣毒發表湯
宣志湯
宣化飲
辛烏散
夏枯草散
豨桐丸
哮積丹
哮吼靈秘丹
哮吼丸
響聖破笛丸
先期湯
先期丸
先天歸一湯
先坎離丸
休瘧飲
仙鶴葉散劑
仙露湯
仙遺糧湯
尋痛丸
宣風散
宣陽湯
宣郁通經湯
宣郁定痛湯
宣郁化毒湯
宣補丸
宣營湯
象皮膏
醒脾飲子
鏇復代赭湯
西瓜霜
新定薏仁湯
新定枇杷葉飲
新定拯陽理勞湯
新加黃龍湯
新加翹荷湯
新加桃仁承氣湯
新制陰陽攻積丸
新制橘皮竹茹湯
新傷續斷湯
掀腫膏
息賁湯
西清湯
息焚安胎湯
西州續命湯
心腎丸
行水丸
徙薪飲
巽順丸
醒脾散
橡斗膏
橡實散
血風湯
血郁湯
杏參飲
杏仁龍膽草泡散
杏仁蘿蔔子丸
杏仁芥子湯
雪梨漿
杏仁滑石湯
杏仁湯
雪乳湯
杏仁宣郁湯
雄鼠散
星砂丸
洗面香皂丸
洗面玉容方
洗眼秦皮湯
洗眼湯
洗痔枳殼湯
雄黃麝香散
洗手榮筋方
雄黃解毒丸
洗髮菊花散
雄黃膏
雄黃消毒膏
犀角紫河車丸
犀角消毒飲
犀角消毒散
犀角桔梗湯
雄黃聖餅子
雄黃合劑
犀角升麻湯
犀角升麻丸
雄黃丸
雄麝散
醒脾升陷湯
犀羚二仙湯
雄蛇散
犀地玄參湯
犀地清絡飲
燮理湯
雄漆丸
熏膈丸
熊脂膏
雄檳丸
陷胸青龍湯
消飲散
省風散
犀黃丸
犀連承氣湯
犀豉飲
犀角飲子
犀角解毒飲
續筋接骨酒
續斷飲
續斷丸
續嗣降生丹
續命風引湯
陷胸湯
繡球丸
雪梨膏
稀涎千緡湯
陷水散
血竭膏
血瘀散
血暈飲
雪羹
雪消散
蝦蟆丸
虛風丸
虛脾丸
虛熱煎
薪加香薷飲
薤白膏
薤白湯
薤白散
薤葉膏
萱草忘憂湯
醒風湯
逍遙飲
選奇湯
辛香散
辛潤湯
杏蘇散
細辛五味子湯
犀蜈湯
渫牙散
仙術湯
醒消丸
犀角人參散
夏枯草膏
杏霜湯
鏇覆湯
犀牛散
降龍丹
渫白丸
仙靈脾散
續命湯
下乳湧泉散
血脂寧丸
鏇覆代赭湯
雄豆散
息神丸
血府逐瘀湯
循經丸
欱蛇龜酒
蕁麻疹湯
杏仁止咳糖漿
星香湯
洗澡藥
洗心散
浚水湯
浚血丸
犀角搜風丸
錫類散
犀角丸
仙茅散
仙靈酒
仙靈脾酒
仙人粥
夏天無片
新清寧片
心通口服液
杏仁膏
犀角地黃湯
熙春酒方
血康口服液
西瓜霜潤喉片
行軍散
陷胸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