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鱘

波羅的海鱘

波羅的海鱘(學名:Acipenser sturio),又名大西洋鱘、尖吻鱘,體型較歐洲鱘小,雖然魚卵產量多,但數量受到控制,目前狀況還算十分穩定。

基本信息

特徵

波羅的海鱘波羅的海鱘
波羅的海鱘體呈紡錘流線形,吻突長而尖,胸鰭第一鰭條較壯有刺,體被五行骨板,背骨板9-16枚,側骨板24-40枚,腹骨板8-14枚,骨板塊相對較大,比同樣大小的俄羅斯鱘的骨板大2 倍,骨板呈黑色的輻射狀,骨板行間散布著菱形濃密的小骨板,鰓耙數15-29,背鰭條30-50,條22-23,吻比俄羅斯鱘吻長,觸鬚位於吻端與口之間,更靠近口部,口位於頭腹面,下唇中清晰中斷,體色背部呈灰攬色,腹部為白色。

習性

波羅的海鱘為徊游性魚類,在部分水域形成了定棲性種類(如在拉多加湖)。徊游性種類分春季徊游型和秋季徊游型兩種類群。大西洋鱘在歐洲各河流溯河距離為110-1000千米,能忍受大西洋的鹽度,一般生活在200米以內的水深。 大西洋鱘為兇猛魚類,主要食底棲無脊椎動物(蠕蟲、軟體動物、甲殼類),在黑海主要攝魚類(歐洲鱘等)。冬季不停食。

生長年齡

波羅的海鱘波羅的海鱘
波羅的海鱘生長速度快,明顯超過俄羅斯鱘,僅次於歐洲鰓。在易北河其當年魚種於夏季末體長可達110-120毫米,翌年4月可達260-300毫米。在古倫特河大西洋鱘2齡魚體長達38.7厘米,休重0.2千克;3齡魚體長40厘米,體重0.4千克;4齡魚體長60.8厘米,體重0.9千克;5齡魚體長67厘米,體重,4千克。徊游至頓河三角洲和高加索沿岸的一些河流的魚平均體長雄魚137厘米,雌魚182厘米,有的達到2米,體重達到或超過50千克,最大體長3.45米,此時的魚體重為320。

繁殖習性

波羅的海鱘波羅的海鱘
成熟的波羅的海鱘溯河產卵繁殖,大西洋鱘徊游距離較遠,沿杜娜依河差不多游1000千米,奧爾河為500千米,列依娜河850千米。產卵場位於有大的沙石或礫石底河段,卵為沉性。其產 卵場一般距河口較遠,徊游群體中雄魚占多數,里歐尼河雌雄性比為1:,3。不同區域雌魚產卵時間亦不同,波羅的海鱘繁殖期為6-8月,裏海的里歐泥河為5-6月。繁殖時水溫為-22 。徊游時間)-10月,高峰期在4-5月份,雄魚溯河高峰比雌魚早2-3周。春季溯河群體當年產卵,8-10月秋季溯河群體翌年產卵。

波羅的海鱘在不同水域其性成熟年齡有很大區別,總的來說南部的要比北方的性成熟早2-6豐。在法國的日羅達河雌成熟年齡為16-20齡,長度155厘米;雄魚為13-15齡,長度為125厘米。在大西洋的古倫特河,雌 性成熟年齡在16-20齡,體長150厘米;雄魚13-15齡,體長120厘米。亞得里亞海的義大利波河該魚雌 性成熟年齡為11-12年,體長156厘米;雄魚9-10齡,休長120厘米。裏海的萊茵河雌魚性成熟年齡為8-14齡,體長137厘米;雄魚、-9齡,體長96-110 。

波羅的海鱘絕對懷卵量相差很大,從20萬粒到570萬粒不等。萊茵河的為79萬、82萬粒,格瓦達在維爾河為28.9萬、4,2萬粒。成熟卵直徑為2-3毫米,受精卵發育取決於水溫,一般經3-14晝頁可孵出仔魚。幼魚第一年在河灣棲息,在淡鹽水中生長到2-4齡移居到海里生活。

分布範圍

波羅的海鱘波羅的海鱘
波羅的海鱘是歐洲及西亞水域的特有種類,主要分布於波羅的海、北海南部、英吉利海峽、比開灣、大西洋伊比利亞海、第勒尼安海、亞得里亞海、北愛琴海、黑海等海域,以及與該海域伯連的河流。

經濟價值

最初波羅的海鱘被認為是完全沒有價值的魚類。粗糙的魚皮經常弄穿漁網,令漁民轉而捕獵較具價值的其他魚類。但是,當利用波羅的海鱘製成的產品出現後,其漁業十分興旺。在維吉尼亞州,它們的漁業十分具價值,比龍蝦所得的利潤還要高。在大西洋海岸的漁業主要是為食物、皮革及魚膠。於1800年代末,美國每年就有達300萬公斤的尖吻鱘出口。不過幾年之內就大幅下趺至只有1萬公斤。它們現時要是用來生產魚子醬

保育狀況

波羅的海鱘波羅的海鱘
由於長期的過度漁獵,波羅的海鱘現時為瀕危物種,其保育主要是靠禁止捕獵。美國政府並沒有將波羅的海鱘列為全國性瀕危。不過有很多團體都留意它們受危的狀況,但卻沒有足夠資料將之列入保育範圍。

美國漁業學會(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認為波羅的海鱘現正瀕危。切薩皮克灣是尖吻鱘在維吉尼亞州最後已確認的棲息地。於2007年5月,研究發現在整條河上發現只有175條波羅的海鱘,其中15條長逾4.5米。 另外在馬里蘭州於2005年至2006年就發現了捕獵了大量的波羅的海鱘。喬治亞大學也有在喬治亞州阿爾塔馬哈河(Altamaha river)進行對波羅的海鱘的生態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