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刺

泡泡刺

泡泡刺,灌木,高30~50厘米,分布於中國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地;蒙古也有。

基本信息

牧草圖片

泡泡刺泡泡刺

形態

灌木,高30~50厘米。莖弧形彎曲,不孕枝先端刺狀,老枝黃褐色,嫩枝灰白色。葉2~3個簇生,寬條形或倒披針狀條形,長0.5~2.5厘米,寬2~4毫米,先端尖或鈍。花白色。果實在未成熟時為披針形,頂端漸尖,密被黃褐色柔毛,成熟時果皮膨脹成球形,膜質,果徑約1厘米,中空,極輕,果核狹窄,紡錘形。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泡泡刺泡泡刺

泡泡刺4月初芽開始萌動,4月末開始長葉,5月上、中旬開花,5月末開始結實,6月中、下旬果實成熟,9月末10月初霜凍後枯萎,11月初全株枯黃。若遇乾旱年份,或在乾旱季節,泡泡刺便呈半假死狀態,則全年不開花結實或者推遲花果期。泡泡刺喜生於石質殘丘、剝蝕石質準平原、山麓礫石洪積扇、乾旱的山間低地、乾河谷以及戈壁高平原上。在土壤水分極度缺乏時,仍能頑強地生長,對鹼化土壤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最喜生於土壤表層覆薄沙的地段,在覆沙10厘米的典型荒漠上,常形成大面積的純群落。泡泡刺分布區境內的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乾燥度大於5.0,土壤為富含石膏、強度石質化的灰棕荒漠土或石質荒漠土,有時表層覆以薄沙,地表水和土壤水極度缺乏。需要年溫≥10℃的活動積溫在3000℃以上,是一種典型的暖溫型荒漠植物。

飼用價值

泡泡刺是駱駝和山羊的灌木飼料。駱駝和山羊都喜食其幼嫩枝葉,適口性良好;乾枯後駱駝仍喜食,山羊的適口性有所降低,秋季泡泡刺有抓膘作用。此外,泡泡刺的固沙能力也很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