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

是2003年7月在國內正式提出來。泛珠江三角地區包含了中國華南、東南和西南的九個省份及兩個特別行政區(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湖南、江西、四川、雲南、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 泛珠江三角地區覆蓋了中國1/5的國土面積和占1/3的人口。2004年泛珠江三角地區GDP達到6353.6億美元。

泛珠三角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簡稱“9+2”,是廣東福建江西廣西海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等中國九個省(區),再加上香港和澳門形成的超級經濟圈。

基本簡介

(圖)泛珠三角泛珠三角標誌

泛珠三角始設於2003年底,目的是為了增強中國珠三角區域及其附近區域的整體影響和競爭力,促進中國珠三角區域及其附近區域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的平台,始設於2003年底,泛珠三角有十一個成員一級行政區
泛珠三角合作是按照中國“一國兩制”方針,參與合作的各成員開展合作,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基本法和全國統一的相關法律、法規,合作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框架內進行。根據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總體要求,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各方的優勢和特色,互相尊重,自願互利,按照市場原則推進區域合作,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水平,形成合作互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格局,拓展區域發展空間。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和泛珠三角區域經貿合作洽談會每年召開一次。

功能作用

(圖)泛珠三角泛珠三角成員

泛珠三角使中國珠三角區域及其附近區域按照市場規律推進區域合作的宗旨,達到資源參與、市場主導、開放公平、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原則的目的。另外,泛珠三角區域將在基礎設施、產業與投資、商務與貿易、旅遊等10個領域進行合作,而能源、交通方面的合作尤其引人注目。
泛珠三角區域使珠三角各方積極推進內能源領域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積極實施‘西電東送’等中國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加快能源建設項目的合作開發,鼓勵省際間煤炭、天然氣等能源的產銷合作,實現區域內資源優勢與市場需求的結合。”
廣東的電力供應偏緊問題,可望通過與泛珠三角其它成員的合作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根據中國國家西電東送的規劃要求,“十五”期間,也就是2009年貴州向廣東送電400萬千瓦。泛珠三角區域帶來經貿合作熱潮。泛珠三角區域中的西南幾省區的經貿合作也出現2004年前所未有的新熱潮。泛珠三角區域其他省區到廣東進行經貿考察合作也出現了熱潮。廣西、江西、海南、四川等省區先後派出經貿代表團、招商洽談團到廣東,就合作事宜和項目推介與廣東進行了洽談,廣東與廣西簽署了全方位加強省際合作的協定。香港貿發局和有關商會組織港資企業到粵西、粵北等地區考察並開展投資招商活動。

泛珠三角區域帶來的礦產、旅遊、農業等資源開發,以及高新技術交通能源城建商貿物流、工業園區等的項目效益。
交通規劃泛珠三角區域鐵路網有望朝發夕歸
泛珠三角合作息息相關的交通規劃,成為論壇期間各界關注的焦點,多位領導公開發言時均提及公路、鐵路等進展情況,中也指出,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按照中國國家統一規劃,加快構建適應區域合作發展要求的綜合交通網路,逐步實現區域內交通運輸一體化。
對泛珠三角的遠景規劃,廣東省常務副省長鍾陽勝稱,交通部已規劃構建遠景規模達3萬公里,高速公路實現一體化的泛珠三角快速公路運輸網路,完善珠三角三縱三橫骨幹航道,並打通西南航道,促進泛珠三角地區沿海港口的建設,最終形成縱橫交錯、互連暢通、連線華東、華中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泛珠三角區域一體化的交通運輸網路。
總長達到2.9萬公里的泛珠三角區域鐵路網,使泛珠三角至的主要城市實現“朝發夕歸”,至廣西主要城市實現“夕發朝至”,至雲貴川的主要城市實現“一日到達”。
泛珠三角機構機制建立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制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和泛珠三角經貿合作洽談會,原則上每年舉辦一次,按照聯合主辦、輪流承辦的形式,目前暫時未確定下屆的舉辦地點。四川省省長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記者招待會上向主辦方提出申請,希望下一次的論壇,能在泛珠三角的腹地人口大省四川召開。
為保證有效開展合作,拓展合作渠道,論壇將建立合作協調機制,建立中國內地省長、自治區主席和港澳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制度。每年舉行一次會議,研究決定區域合作重大事宜,協調推進區域合作。與此同時。建立港澳相應人員參加的政府秘書長協調製度。協調推進合作事項的進展,組織有關單位聯合編制推進合作發展的專題計畫,並向年度行政首長聯席會議提交區域合作進展情況報告和建議。設立日常工作辦公室,負責區域合作日常工作。中國九省(區)區域合作的中國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發展改革委(廳),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由特區政府確定相應部門負責。另外,還建立部門銜接落實制度。泛珠三角使珠三角地區得到包括礦產資源開發、旅遊資源開發、農業及農副產品加工項目、高新技術項目、交通能源和城建項目、商貿物流及服務業項目、產權股權轉讓項目、開發區工業園區項目8大方面的合作。

九大協作網路

(圖)泛珠三角泛珠三角協作網路圖

泛珠三角區域內將形成九大協作網路。泛珠三角九大協作網路包括:西電東送能源傳送網、區域交通運輸快達網、區域旅遊行銷網、區域農產品銷售網、區域勞務流動網、區域信息交流網、區域文化和人才交流網、區域環保協作網、區域衛生防疫協作網。九大網路的建立意味著在占全國總面積21%的“泛珠三角”區域內,中國內地九省(區)和港澳特區將協力打造全中國最為龐大的一體化產業帶、交通網以及信息流。
根據泛珠三角協定,參與各方將積極實施“西電東送”和“東油西輸”戰略,加快能源建設項目的合作開發,鼓勵省際間煤炭、天然氣等能源的產銷合作,從而建立完整的能源傳送網路。
在交通方面,泛珠三角區域內將構築和完善區域公路交通運輸網,加快雲南國際鐵路、東南沿海鐵路等跨省(區)鐵路項目的建設,加快廣深港高速鐵路、珠三角城際軌道的建設及與港澳的銜接,加強各地航空公司間、機場間的合作以及海運事業發展,從而構成完整的交通運輸快達網。協定各方還將構建區域旅遊行銷網路,包括創建旅遊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共同策劃和推廣區域精品旅遊線路、打造區域旅遊品牌等內容。在農業領域,將建立穩定的糧食及其它農產品的購銷關係,促進泛珠三角區域食品安全體系的建立。
在勞務市場方面,泛珠三角協定各方同意加強勞務合作,促進勞動力在泛珠三角區域間規範有序合理流動,建立和完善職業技能鑑定和資格相互認證制度。在科教文化領域,協定各方將加強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與教育資源套用的合作,加強文化和人才交流。
協定各方支持建設區域信息化交流網,建立區域信息交流協作機制,加強區域信息技術的研發和套用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協定各方將建立區域環境保護協作機制,在清潔生產、水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大氣環境保護等方面加強合作,強化區域內資源的保護。
泛珠三角協定各方將建立起衛生防疫協作機制,一旦發生疫情,依法及時如實通報,協同疫病防控組織工作和疫病防治科技攻關。除九大網路外,在產業與投資和商務貿易方面,參與泛珠三角各方承諾採取措施消除壁壘,統一標準,增加投資和商貿往來的透明度與公平性,從而建設起開放、富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和統一、規範的市場秩序。

就業效益

(圖)泛珠三角2006年泛珠三角九省(區)在中國的經濟地位統計表

在泛珠三角區域內沿海省區開始出現“民工荒”,而腹地省區又有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急需轉移就業的背景下,區域內勞務合作成了大勢所趨。廣西自治區勞動保障廳與深圳市勞動保障局簽訂《家政服務合作協定》,計畫每年向深圳輸送1萬名家政服務員,部分解決了廣西下崗失業女工、農村中年婦女的就業問題,由此翻開了泛珠三角區域婦女勞務合作的新篇章。2004年7月13日,泛珠三角九省區和港澳政府在廣州共同簽訂了《泛珠三角九省區勞務合作協定》《泛珠三角區域勞務合作聯席會議章程》,在政府層面全面打開泛珠三角區域勞務合作之門。
2008年為止,廣西已與廣東、福建省等簽訂區域間(省、市、縣)勞務合作協定62件;區域間舉辦勞務合作會、洽談會、招聘會136場。2007年,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人數74.88萬人,其中向廣東、海南、福建等泛珠三角地區輸出的新增人數占到了一半以上。據統計,2007年廣西到泛珠三角沿海省份務工的總人數達到了367.57萬人。廣西各地還在廣東省設立了9個勞務輸出辦事機構,專門協助地區勞務輸出、跟蹤管理,以及幫助勞動者維權等。
廣東省是廣西外出務工人員最多的勞動力輸入地。早在2004年2月,廣西自治區勞動保障廳就與廣東省勞動保障廳簽訂了關於加強兩省區勞務合作協定書,推動雙方加快搭建區域勞務合作交流平台,加強跨省區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以及加強區域勞動者權益保障等。隨後,廣西又與深圳、福建簽訂了勞務合作協定書。2005年,廣西參與簽署了《泛珠三角區域九省區勞動力市場聯網合作議定書》,立足於為廣大求職者和企事業單位服務,九省區勞動保障部門共同建立政府公益性的“泛珠三角區域九省區勞務合作信息網”,2008年為止,泛珠三角已有14個主要市實現了區域內勞動力市場信息網路聯網和信息共享。2006年,《泛珠三角區域勞務合作聯席會議工作制度》在昆明簽署。2007年簽署的《泛珠三角區域九省區勞動力市場信息網路平台建設建議書》,提出了要創建一種“政府搭平台、崗位送農家、農民得工作”的跨省區用工模式,並將建立跨省區務工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
在泛珠三角勞務合作逐步從務虛走向務實的同時,廣西也在提高外出務工者職業素質上下足了功夫。各級勞動保障部門每年把“春風行動”作為推動勞務輸出的重要載體,為外出務工農民送政策、送培訓、送崗位、送服務,改善就業環境。為提高外出務工者的“含金量”,賓陽金龍奔騰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融水縣勞動就業技術學校等一大批品牌培訓基地應運而生,上林縣等10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範縣先後湧現,呈現出以品牌與典型帶動勞務輸出規範、有序流動的大好形勢。“八桂月嫂”、“大新裝卸工”、“宜州繅絲擋車工”、“上林電子工”、“永福車縫工”、“浦北建工”等眾多廣西勞務品牌也開始在全國叫響,廣西勞務輸出的規模化和效益化逐漸凸顯。
泛珠三角省際勞務協作的加快對接,也推進了區域內地級市對口勞務合作關係的形成。2008為止,廣西的百色、河池、崇左等市分別與廣東的廣州、東莞、惠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漳州等市對應建立了長期的勞務合作關係。如今,通過勞務輸出、輸入基地建設,廣西基本形成自治區、市、縣、鄉鎮四位一體和城鄉結合、自治區內外互聯的勞務輸出網路體系。

經濟效益

(圖)泛珠三角2007年“泛珠三角”中國內地9省區進出口總值表

泛珠三角帶來的經濟效益有:
泛珠三角使潛在商機轉化為現實商機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順利推進,首先帶來的無疑是巨大的商機。由於山水相連,泛珠三角各省區間近年來的經濟往來和商業合作一直都相當活躍。廣東省發改委一份名為《九省區經濟合作的回顧與展望》的報告顯示:1995年以來,廣東與泛珠三角其它8省區之間簽訂經濟技術契約協定金額累計達6000多億元,合作項目超過1萬個。廣東已經成為廣西、湖南、江西等省的最大引資來源;而商務部副部長安民則在昨天的講話中指出,泛珠三角9省區與港澳經貿合作具有明顯的地緣和區位優勢。據統計,2003年9省區與港澳的貿易額達到了651億美元,占內地與港澳貿易總額的72%;同期9省區總計實際吸收港澳直接投資78億美元,占內地吸收港澳直接投資總額的43%。
這些數字有力地說明,“泛珠三角”區域內9省區之間及9省區與港澳的經貿交流,已經形成了相當穩定的規模,具備了進一步加強合作的堅實基礎,蘊藏著巨大的商機。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推進,則使原本有著良好基礎的經貿合作迅速推到高點,並給9省區的企業帶來了無限的商機。2008年4月廣東省經貿代表團出訪桂湘取得的巨大成果是最有說服力的例證。使此次中國兩廣、粵湘經貿合作取得空前的成果--泛珠三角3省區經貿界人士一致認為,客觀上,廣東有體制、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廣西、湖南有資源、市場、勞動力等優勢,雙方互補性強,彼此間的經濟協作蘊含巨大商機;在加強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概念提出後,3省區政府層面與企業層面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潛在的商機就迅速轉化成了巨大的商機。粵湘、粵桂之間的合作只是這種巨大商機冰山上的一角。
加強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所帶來的巨大商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首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昨天在論壇上指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將把香港經濟腹地放大到占中國三分之一以上面積的泛珠三角地區,大大增加香港的商機和吸引力;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也表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將拓寬澳門的發展腹地,長遠而言,必將為澳門帶來重大的機遇。
泛珠三角區域利益協調機制
隨著泛珠三角合作的推進,各省區也簽下了不少商業契約、協定,這種有形商機無疑是誘人的。但與商機背後的無形成果相比,這商機卻又是第二位的。泛珠三角給9省區和港澳帶來的比商機更重要的東西就是區域利益協調機制。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能帶來巨大的商機--為區域間存在著優勢互補,互補帶來了資源最佳化配置,資源最佳化配置帶來了商機。優勢互補能產生巨大的潛在的商機,但問題是:各個省區間具有相對獨立的區域利益,這種區域利益如果協調不好,就會產生區域市場分割等問題,從而使潛在的商機無法轉化為現實的商機。
要解決這一難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建立一個區域利益協調機制。昨天開幕的論壇,實際上就是泛珠三角區域內9個省區和港澳的首次最高層次的政府間聯席會議,就是區域利益協調機制正式啟動的最重要的標誌。事實上,透過昨天的一系列演講,我們看到,一個由三個層次構成的區域利益協調機制的基本框架已經浮出水面:第一個層次是“9+2”最高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制度;二是“9+2”秘書長協調製度;三是“9+2”部門協調製度。
對於區域利益協調機制的運作原則和運作方式,廣東省委黨校教授宋子和談了進一步的構想:區域利益協調機制要體現機會均等、公平競爭、利益兼顧和適當補償的原則。如可以採取各方共同參與的區域協定或區域公約的形式,開放共同市場、統一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區域生態保護,在招商引資、土地批租、外貿出口、技術開發等方面形成統一法規,建立協調與管理制度等。此外,也可採用局部協商或雙方協定的形式,對參與區域分工合作而蒙受損失的一方進行必要利益兼顧和補償,以調動各方進行區域協調的積極性。
泛珠三角區位視野的大拓展
在泛珠三角各省區探討建立區域利益協調機制、謀求共贏格局的背後,蘊含了一個更大的變化:泛珠三角各省區跳出就本省區看本省區發展的狹窄視角,開始用一個更宏大的視野來觀照自身的發展空間,來給自己重新定位。珠三角各省區這種區位視野的拓展已結出不少碩果: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陸兵提出廣西要充分發揮在建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的戰略作用,以舉辦中國—東協博覽會為契機,實施以開放為主導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東靠西聯,南向發展,加強與泛珠三角各方、各省區市及東協各國的全面經濟合作。湖南明確表示要主動接受粵港澳經濟輻射,並把深圳、香港等地視為湖南第一出海口;福建則確立了“北承長三角,南接珠三角”的戰略,在“南接珠三角”這一方面,力爭加強兩省相關產業的對接;江西省省長黃智權則明確了“打造泛珠三角後花園”戰略,北接長三角,東連閩三角,南承珠三角等等,與珠三角對接,主動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一時成為這些省區的最新區域經濟發展戰略。
中國各省區都從泛珠三角經濟圈的建設中看到了發展的商機,找準了定位,但原來靠近珠三角的粵東、粵西和粵北山區會否擔心因此減少了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機會--這種擔心看來並不必要。因為這些地區也在調整自己的區域發展。不久前隨廣東省黨政代表團訪問桂湘的市委書記們表示,泛珠三角合作使他們建立了新的發展理念:過去處於廣東邊遠地帶、珠三角的外圍地區,如今成了泛珠三角的核心層,是“9+2”泛珠三角省區“無間隙”合作的必由之路。近水樓台先得月,隨著跨界交通穿山越嶺,在大珠三角向周邊省區輻射過程中,在泛珠三角區域經濟互動中有望首先分享“發展紅利”。泛珠三角是一種全新的視野已經建立,這種經濟發展視野的改變,是共建泛珠三角經濟圈給人們帶來的最寶貴財富和經濟效益。

增強競爭力

泛珠三角區域間形成發展合力
泛珠三角合作是一個逐步發展的動態過程,從珠三角、大珠三角到泛珠三角,其意義不僅在於地理概念上的延伸,還在於區域融合理念的認同,以及由此引發的制度創新和發展機遇。

泛珠三角使一個由三個層次構成的區域利益協調機制的基本框架已經浮出水面:第一個層次是“9+2”最高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制度;二是“9+2”秘書長協調製度;三是“9+2”部門銜接落實制度。這個以互補互利共贏為原則的合作框架,為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在這個框架下,區域協調機制初步形成,基礎設施加快對接,統一市場加快形成,一股區域市場合力正在形成。《泛珠三角協定》的簽訂,是中國區域經濟合作的創新之舉,開創了各省(區)自願互利、按市場規律辦事、以協定促合作的互動發展新模式,開創了內地與港澳優勢互補、共謀發展的合作新模式。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過程中,從一開始就把協調利益關係放在首位,並且逐步以統一的政策、法規、制度來保障各方面利益的實現。《泛珠三角協定》中明確了十個具體合作領域,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隨著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硬體的對接,泛珠三角區域統一市場的形成,2008年,泛珠三角的GDP總量為6300億美元,占中國經濟總量四成左右,預計到2010年將超過一萬億美元,超過目前加拿大的經濟總量,到2020年更將達兩萬億美元,超過英國2008年的生產水平。泛珠三角正在開始建立的共生共贏型經濟體系,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高速增長極。
泛珠三角催生多贏格局
多贏、共進,是區域合作模式的核心。各地經濟發展都有“軟肋”,是受制於“軟肋”,還是合作中“化短為長”、“取長補短”《泛珠三角協定》強調的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泛珠三角新平台為區域內各地區提供了多贏的選擇。粵港澳地區,是中國經濟最活躍、成長性最好的地區之一,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起到“龍頭”作用。但廣東省省長黃華華仍清醒地意識到,廣東還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謀求新的更大發展。他表示,廣東願與各方一道,全力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廣東將全面落實CEPA,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為泛珠三角區域整體合作起示範帶動作用。另外,廣東將充分發揮毗鄰港澳、連通內地的特殊區位作用,積極為八省區與港澳合作創造條件、提供服務。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對東南亞、南亞地區的開放緊密聯繫起來,建設從陸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大通道,構建連線東南亞、南亞的經濟、貿易、科技文化和友好交流的大平台。
江西、貴州、四川、雲南、湖南等省份都表現主動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迫切心情。湖南省省長周伯華說,主動融入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既是湖南的責任,也是湖南加快發展的捷徑。貴州省省長石秀詩認為,中國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使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特別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建立,給貴州開闢了同東協自由貿易區增進合作的廣闊途徑。
泛珠三角區域經濟板塊的平台越大,泛珠三角區域經濟板塊的實力就會越強。泛珠三角經濟區的建立不僅著眼於區域內的攜手發展,還把目光瞄準了國際市場。在尋求自身發展的同時,“9+2”省區共同看到泛珠三角一個戰略利益:在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里,泛珠三角處於其中心位置及兩大板塊交界處,地緣優勢突出。它在地域上形成了一個連線中國與東南亞、南亞的地理大板塊;在功能上就成了臨海、臨邊,直接與港澳、東協國際市場連線的內外雙向開放拓展的經濟大板塊。
泛珠三角構築統一市場
歐美國家的經驗表明,發展區域經濟取決於市場需求放大要素、資源互補要素和制度協調要素的有機整合。大珠三角尋找發展空間與腹地,增加持續增長的後勁,需要尋找突破口。粵港澳周邊省區尋求經濟成長的帶動區域,把目光投向了泛珠三角。為了實現自身的更快發展,“9+2”的每個成員,都在如何形成地區內統一市場、實現區域經濟的緊密聯繫和合作上有著強烈訴求。在合作領域,《泛珠三角協定》提出鼓勵區域貿易合作,取消商品流通的行政障礙,在泛珠三角區域內統一工業製品、農產品質量標準、檢驗檢測標準和認證標準,互相認同對方的鑑定結果,促進商品自由流通。 實踐證明,政府層面的合作,有力促進統一市場形成。澳門理工學院社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道匡說,CEPA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就在於“更緊密”這個關鍵字之中。所謂“更緊密”,其實就是在原有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強政府層面合作,消除制度障礙,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為經濟互動和融合創造更便利條件。同樣,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為“9+2”省區間“更緊密”聯繫創造機會。
泛珠三角各個政府搭建的平台為企業的市場拓展創造條件。企業的快速發展與政府搭建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平台有很緊密關係。湖南省省長周伯華表示,在新一輪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9+2”合作最高的、將來要達到的目標,就是在市場條件下互惠互利,沒有省界的區域概念,市場是統一的、產品是統一的、對外競爭力也是統一的,這就形成了區位的競爭優勢。

建立原因

建立泛珠三角,是貫徹落實中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統籌區域發展、著力形成“東、中、西部經濟互聯互動、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新格局”的重大舉措,對實現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營造經濟發展共贏局面、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合作蓬勃發展。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東協、新澳自由貿易區等陸續誕生,全球較大的區域經濟組織已超過40個,涉及的國家達100多個。在中國國內,隨著改革開放進程不斷加快,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區域經濟合作不斷發展,加強區域合作已成為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建立泛珠三角是時代的趨勢。

發展歷史

2003年11月,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首次公開提出“泛珠三角經濟區”的構想,並得到了廣泛贊同。
2004年6月,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在香港揭幕。
2005年7月,第二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合作洽談會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
2006年6月,第三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合作洽談會在雲南省曲靖市珠江源舉行。
2007年6月,第四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在湖南省長沙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