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溪鎮[江西上高縣]

泗溪鎮[江西上高縣]
泗溪鎮[江西上高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泗溪鎮是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上高縣東大門,東臨高安市場楊公圩、北連宜豐棠浦鄉,南隔錦江與高安灰埠、相城相望,西與敖山華僑農場和野市、新界埠鄉相依。全鎮總面積165.98平方公里。轄22個村民委員會,176個村民小組,9966戶,37991人,均為漢族江右民系。其中農業人口30060人。境內自然條件較好,適宜農業生產。主產水稻,經濟作物有油菜、油茶、花生、薄菏、棉花、蔬菜、黃麻等。

基本信息

鄉鎮介紹

泗溪鎮地圖概覽泗溪鎮地圖概覽

泗溪鎮位於上高縣東北部,東臨高安市楊墟鎮,北連宜豐縣棠浦鎮新莊鎮,南隔錦江與高安市的灰埠鎮相城鄉相望,西與敖山華僑農場新界埠鄉相依,距離上高縣城19公里,距南昌城區80公里。總面積165.9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50205畝,其中水田46155畝,旱地4050畝;有林地面積97333畝,森林覆蓋率40%;有水域面積15800畝,其中水產養殖面積9400畝。全鎮現下轄良田,城頭、安塘、杜家、洋港、淋溪、曾家、中宅、胡家、葉山、漕港、游市、熊家、床里、官橋、小港、墓田、塘下、蘆家園、劉家、馬崗、張家22個村民委員會,173個村民小組和一個居民委員會(集鎮居委會,成立於1997年)。總戶數11000戶,總人口39088人,其中農業人口31200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35人。

境內為低丘陵,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在漕港村馬嶺,海拔138.5米,最低點在錦江出口處,良田村下陳犁口,海拔30米,是上高縣境內的最低點。境內多屬丘陵小山及小塊平原,主要河流有錦江及漳河,錦江自西向東,從西南經過,長約11公里。漳河自北向南,從中部流經全境,長約20公里。鎮內土質以紅土砂頁岩為主。植被以馬尾松、雜灌木為主。屬亞熱帶季訊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7.6度,年平均雨量1700毫米(集中在4-6月份)。適宜農業生產,農作物種植以水稻、棉花、花生、油菜、甘蔗、西瓜、蔬菜為主,果品以柑橘、奈李、板栗、桃梨等品種為主。

泗溪鎮以湖溪、池溪、淋溪而得名。解放前為泗溪、墓田鄉和界埠鄉的一部分,解放初為官橋區的官橋、墓田、泗溪、馬崗、游市、熊家、錦江鄉和界埠區的東港、堆峰鄉的各一部分。1953年為官橋、墓田、良田、曾家、泗溪、塘下和界埠鄉的各一部分。1956年合為泗溪、官橋、喻家、劉家四鄉。1958年成立泗溪公社,1968年由泗溪、官橋合併為泗溪公社,1984年恢復鄉級建制,1997年撤鄉設鎮,稱泗溪鎮。

境內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村村通公路。320國道貫穿境內,途徑葉山、漕港、胡家、杜家、淋溪5個行政村,長達9公里。全鎮現有通村公路里程91公里。已經硬化的有28.8公里。1998年投資160萬元(其中國家撥款90萬元,自籌資金70萬元),興建全鎮第一條水泥公路(泗溪至良田),長9公里,寬3.5米。2004年硬化了胡家至曾家公路,長4公里,寬4.5米,2005年硬化了淋溪至劉家公路,長9.8公里,寬5米。2005年硬化了游市至熊家公路,長6公里,寬5米。2007年硬化了泗溪至中宅公路,全鎮絕大部分村已經硬化了通村水泥路。

泗溪歷史悠久,相傳元末明初建此地居於湖溪、地溪、洋溪、淋溪之中,故名泗溪。革命歷史傳統厚重,是抗日戰爭上高會戰的主戰場之一,民眾文化底蘊濃厚,人傑地靈,是久負盛名的農民版畫之鄉,曾多次受中央部(委)、省、市表彰,多次榮獲“全國先進文化鄉鎮”等殊榮。

泗溪是農業重鎮,農業產業化得到長足發展,建成了商品糧生豬、花卉苗木、林業、特種水產養殖等八大基地,年產商品糧4萬噸,是江西省有名的生豬生產基地,年出欄生豬12萬頭以上。農產品流通體制健全,設有生豬生產、蔬菜流通等專業協會6個,集市貿易發達,建有9200平方米的一流農業綜合大市場,日平均貿易成交額超200萬元。集鎮基礎設施完善,打造了鄉鎮一流的優美人居環境,現平均每年進鎮落戶的居民在500人以上,城鎮化進程加速,促進了鎮域經濟的發展,全鎮發展個體工商戶達1000多戶,擁有各類運輸車輛300多輛。2003年,農業總產值達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

以工強鎮,開放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建有800畝工業小區,現落戶投資100萬元以上的企業27家,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8家,構成了皮革、陶瓷、食品、化工、機械製造、紡織服裝等十大系列,形成了以建材為龍頭,以食品和化工為雙翼的工業格局。2003年,工業總產值達2.1億元,財政收入達934萬元,招商引資新增固定資產投資6000萬元,工業實現稅收289.6萬元,引進招商引資項目5個,實現引進資金4500萬元。泗溪正成為投資的熱土、創業的樂園。

經濟發展

(圖)泗溪鎮泗溪鎮

泗溪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為上高縣的主要產糧地之一。1986年工農業總產值3274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519萬元,占77%,糧食總產量34135噸,油脂產量378噸,出欄生豬30575頭。1974年成立農業技術推廣站,有農技員4名。從1979年開始,全鎮開始大面積進行雜交制種,取得成功。從1998年開始棉花由原來的普通棉改為抗蟲基因棉,為宜春最早。1999年引進拋秧技術,洋港村被列為江西省拋秧示範基地。自1992年起,早稻品種由傳統農業常規品種改為雜交良種。2000年起,在全鎮範圍內實施水稻高產示範豐產工程。2002年在胡家建立400畝楊樹苗木基地,2003年在胡家建立100畝葡萄基地。2003年在漕港村實施綠色大米稻鴨共棲工程,總面積2000畝,被列為江西省示範工程。2004年在淋溪建立80畝苗木基地,2005年在杜家建立200畝大棚西瓜基地,從2004年起全鎮大力發展楊樹產業,全鎮楊樹栽種37.8萬株,遍布全鎮22個村,其中以中低產田改造和土地項目平整相結合建立了3個規模較大的楊樹基地,一是游市、熊家、張家片4000畝楊樹基地;二是曾家片4100畝楊樹基地;三是杜家、安塘片5200畝楊樹基地。2004年3月成立江西省首家農業科技超市,占地面積180平方米,以超市為平台進行科技推廣,服務“三農”,取得明顯效果,中央、省、市、縣領導多次前來指導,人民日報、江西日報、中央電視台等新聞媒體相繼進行跟蹤報導。泗溪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糧食生產鞏固加強,花生、棉花、油菜等其他農作物種植面積擴大。2007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1513.3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為4200元。

全鎮共有大小水庫159座,其中小一型水庫4座,小二型水庫37座。防洪堤21公里,水圳渠道65公里。泗溪鎮不斷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每年對全鎮的水圳進行清理,鎮政府先後投入300多萬元,對南窩水庫、冷坑水庫、抗災水庫等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加高加寬良田、城頭防洪堤2公里。

1968年泗溪鎮在集鎮創辦鎮工業區,1969年在鄉工業區內泗溪電瓷廠成立,有員工10多名,主要生產低壓電瓷。1983年瓷廠擴建,稱泗溪瓷廠,主要生產釉面磚。1992年建設瓷廠二分廠,1993年兼併鄉牆外磚廠,員工發展到3000多人,1995年瓷廠完成稅收700萬元,為上高縣納稅最多的鄉鎮企業。2003年瓷廠宣布破產。從2000年起,泗溪鎮先後創辦有修配廠、麻紡廠、農具廠、磚瓦廠、紙箱廠、複合肥廠、釀造廠、友和酒廠等鄉鎮企業。泗溪鎮切實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實行招商引資,先後引進了紡紗廠、棉紡廠、群青顏料、金牛陶瓷、泰源化纖、華劍合金等60多家客商投資企業。又引進了總投資2.3億元的瑞州陶瓷、總投資5000萬元的湘聯實業等4家大型企業,工業經濟對財政收入的貢獻不斷加大,占91%。

社會事業

泗溪鎮廣播電視站始建於1958年7月,1986年至1987年自己生產水泥桿,按部頒標準架通了鎮至行政村57.5公里廣播專線,1989年底,上高縣第一個鎮站廣播設備更新達標,實現村村通廣播。1991年2月,鄉鎮站第一個建起電視差轉站(30瓦)一座。 1994年5月上高縣第一個建起有線電視站。1997年6月建起30瓦調頻廣播發射台一座。現在全鎮已經形成了以鎮站為中心,村站為基礎,有線無線相覆蓋,連線千家萬戶的農村廣播電視網。有線電視用戶達2068戶。

泗溪鎮原來校舍較差,危房面積有不少。1987年至2007年間,多渠道籌集資金,對全鎮學校校舍進行維修,有力地改善了全鎮教育教學環境。泗溪鎮興建起了泗溪中學學生公寓,興建中心國小樓一幢,2001年完成了全鎮中國小基礎設施的初步改造,2007年全鎮有中心國小1所,村完小2所,村小13所,10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603人,教職工178人;初級中學1所,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630人,教職工94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鎮屬衛生院一所,內設門診、外科、五官、婦產、檢驗、B超等8個科(室),有病床50張,醫務人員42人,行政村均設有私人診所,鄉村醫務人員38人,監管防疫保健工作,2005年開始在全鎮農村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和率達98%。駐鎮單位有農村信用社、郵政所、電信所、糧油公司、國稅分局、地稅分局、工商分局、土管所、公安派出所、供電所、交警中隊、法庭等。

地方特色

(圖)農民版畫農民版畫

泗溪農民版畫的發展前期為以工筆彩繪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泗溪農民畫”,它發韌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後逐漸衍化為以黑白木刻及填彩為主的農民版畫。經過發展嬗變,泗溪農民版畫版種趨於多樣,形式注重吸納民間意味,內容更富於鄉土氣息,作品逐漸走向完整和成熟,形式頗具特色的民間美術樣式。1984年成立了泗溪農民版畫協會,由18位農民組成,現在協會會員已經發展到了68名。這些作者根植於生活的土壤中,時分時和,忙時耕種,閒時作畫,將農事以外的精力大部分傾注在畫筆與刻刀上,“土畫家”的作品在省級以上報刊雜誌展覽選用140多幅。其中,喻樹林創作的版畫《農民供銷社》參加中國美展獲得優秀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杜文成創作的作品《捕》,獲全國農民書畫大賽優秀獎,已被中國美協收藏。

泗溪鎮充分發揮版畫文化的教化功能及作用,不斷提升民眾的文化素質。為此,該鎮開設了農民版畫輔導班,傳授版畫製作方法和處理技巧,讓農民在繪畫中愉悅心情,在體驗中使精神得到升華。該鎮農民版畫民間韻味濃厚,鄉土氣息濃郁,逐步走向了成熟,成為頗具特色的民間美術樣式。“土畫家”們推陳出新,在原來木刻黑色版畫的基礎上,又創作了彩色吹畫,這種版畫既可節約成本,又可充分發揮創意,更富藝術觀賞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