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里亞諾

法布里亞諾

真蒂萊·達·法布里亞諾(GentiledaFabriano1370-1427),是義大利國際哥德式壁畫的集大成者,與馬薩喬同一時期活躍於佛羅倫斯的畫家。他從小隨當地無名畫家學畫,與北意尤其是倫巴第的國際哥德式有過接觸。

基本信息

簡述

義大利北方,文藝復興進入黎明階段不是十分明確的,即是說,它的藝術發展還拖帶著晚期哥德式思潮的影響,時間上大概從14世紀末葉起。

詳述

這種晚期哥德式美術在南部進步思潮的衝擊下,開始出現新的傾向。可是義大利的其他城市,尤其是威尼斯、比薩、熱那亞,在12、13世紀之間由於處於西歐與東方貿易的整箇中介地段,加上十字軍遠征把拜占庭、阿拉伯人與地中海地區的貿易利益排除之後,那裡的手工業生產象雨後春筍般地形成高潮,這些城市的文化高潮也隨之出現。 安布利亞是北方一個行省,安布利亞畫派就帶有這種特色。 這一幅《三王朝拜》祭壇畫是15世紀初安布利亞畫派早期代表作之一,它具有北方晚期哥德式藝術的明顯痕跡。畫家貞提爾·達·法布里亞諾(約1370~1427),在完成這件作品時,佛羅倫斯的祭壇畫的面貌已大為改觀,人物造型也比以前更富有真實感。據說這幅祭壇畫原是受佛羅倫斯貴族巴拉·斯特羅奇的委託而作的,它又是一件精緻的工藝品。原來置於聖托里尼塔教堂內,用的是丹配拉畫法(或稱蛋彩畫,一種用雞蛋清加水膠顏料調和的材料)。 《三王朝拜》描繪耶穌降生後東方三博士來朝拜的場面。伯利恆上空出現一顆奇亮的星星,三博士測知將有救世真主降生,他們就攜帶禮物與眾家人,朝著那顆奇亮的星星的方向尋來,並在伯利恆找到剛生下的小耶穌。這種傳統宗教題材在不同的畫家中有千差萬別的構圖,但萬變不離其宗,總是有學識淵博的博士與小耶穌。歷史地看待這種題材,它是一種頌揚公正與智慧的宗教心理反映。 在這幅畫上,畫家把主要人物都視為聖者,不僅聖母頭上有聖光,連她身後的約瑟、三博士都有聖光。畫家很善於運用顏色,細節豐富,具有鑲嵌畫特色。遠處有不絕如縷的人馬隊伍。右邊近景的大隊人馬已隨三博士湧入畫面中央;左邊是參拜聖嬰的場面。在兩個場面之間,還畫上了產嬰的畜廄與牲畜。這一切是以極其細膩的描繪手法來展現的。此外,在祭壇畫主畫的下邊,有三幅裳畫,構思也極豐富:中央是《逃亡埃及》,左面是《基督降生》,右面是《宮參》場面,並且都很注重平面透視的深度感。 這種富有敘事性的祭壇畫,一般要受宗教規範制約的。此畫約作於1423年,繪於木板上,約有300×282厘米,現藏於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