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TGV高鐵

法國TGV高鐵

法國TGV高鐵(法語:train à grande vitesse)也稱TGV,是由阿爾斯通公司和法國國家鐵路公司設計建造並由後者負責運營的高速鐵路系統。1981年,TGV在巴黎與里昂之間開通,如今已形成以巴黎為中心、輻射法國各城市及周邊國家的鐵路網路。2007年4月3日,TGV以574.8公里的時速創造了輪軌列車的最快紀錄。同時,TGV也是世界上定期輪軌客運列車中平均速度最快的。“TGV”是法鐵的註冊商標。

簡介:

法國TGV高鐵法國TGV高鐵

法國高速鐵路稱為TGV(法文為TrainàGrandeVitesse的縮寫),是由阿爾斯通公司和法國國家鐵路公司設計建造並由後者負責運營的高速鐵路系統。作為當今世界上高速鐵路技術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法國頻繁刷新運行速度最高記錄。

1981年,TGV在巴黎里昂之間開通,它那桔紅色的外形引人注目。當時商業運營時速為270公里,此後不到幾個月,TGV就打敗法國航空擁有了這條線路的最大客源。TGV的成功促進了鐵路網路的擴張,隨後多條新線路在法國南部、西部和東北部建成。如今法國已形成以巴黎為中心、輻射法國各城市及周邊國家的鐵路網路。TGV普通列車的商業運行時速達到320公里,經過特殊改造的列車在測試中時速更是高達574.8公里。

法國TGV為提高速度特別設計了法國高速鐵路線(lignesàgrandevitesse,縮寫為LGV),該鐵路線沒有急轉彎,使用高功率電動機和鉸接車架,輪軸高度較低且機車信號內置。運行在LGV上的TGV列車可以獲得與磁懸浮列車相同的速度,這使得性價比較高的TGV徹底擠掉了造價高昂的磁懸浮列車。

享有“全球第一速”美譽的TGV,對法國人的生活和出行習慣產生了巨大影響。坐上法國TGV既免去了堵車的煩惱,又能享受省時帶來的輕鬆。巴黎到里爾鐵路線的開通,讓不少里爾人獲得了在巴黎工作的機會。試想一下,早上在布魯塞爾喝早茶,1個多小時後到巴黎上班,下午再坐兩個小時“歐洲之星”列車到倫敦遊玩。同乘坐飛機相比,旅客更願意乘坐TGV,因為TGV站點設在市區,省去了去郊外坐飛機和辦理手續時間。TGV由於運行阻力小、穩定性高、噪聲低使得TGV列車以舒適聞名。很多遊客都因此特地前來感受舒適的法國高鐵。

法國TGV列車美觀舒適法國TGV列車美觀舒適

由於法國TGV在傳統輪軌領域的技術領先於歐盟各國,1996年,歐盟各國的國有鐵路公司經聯合協商後確定採用法國技術作為全歐高速火車的技術標準。這一決定讓無數法國人感到振奮,法國國營鐵路公司客運部負責人吉堯姆?貝比稱:“歐洲鐵路客運的重要線路勢必全都經過法國,因為法國在地理上占據著歐洲中心的位置。”隨後TGV技術被出口至韓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成為了運用最廣泛的高速輪軌技術。

阿爾斯通公司在2008年推出的最新一代超高速列車AGV,其運營時速達到350公里,與同類主要高速列車相比,AGV的能耗節省15%。據法國《論壇報》報導,國際高速列車市場潛力巨大。法國將利用AGV進軍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此外,法國計畫在2020年將高速鐵路總長度提高一倍,達到2500英里。

法國高速列車發展史:

即將離開巴黎蒙帕納斯車站的TGV列車即將離開巴黎蒙帕納斯車站的TGV列車

建造TGV的構想始於1960年代,之前日本新幹線已於1959年動工。當時法國政府熱衷於採用氣墊列車或磁懸浮列車,而法鐵則開始研究基於傳統軌道的高速列車。

在最初的計畫中,TGV將由燃氣渦輪-電力機車牽引。但最終燃氣渦輪發動機因體積小、單位功率高且能長時間提供高功率牽引力而被採用。第一款原型機車TGV 001是TGV中唯一採用這種引擎的機車。但隨著1973年能源危機爆發,石油價格高漲,燃氣渦輪發動機因此被棄用。TGV轉而使用電力機車,電力通過架空線從法國新建的核電站輸送而來。

TGV001被用於測試高速剎車、高速空氣動力學和信號系統。TGV001採用鉸接技術,即兩輛車廂之間共用一個轉向架,兩輛車廂可以相對自由運動。TGV001時速可達318公里,是非電力牽引火車的最高時速保持者。TGV001的外觀和內飾由法國出生的設計師雅克·庫珀設計,後來成為所有TGV列車的設計基礎,包括與眾不同的機車車鼻。

TGV列車改用電力牽引後,原先的設計也隨之進行了巨大的調整。第一款電力牽引原型機車於1974年完成,被稱為“澤比靈斯(Zébulon)”。澤比靈斯進行了集電弓、懸掛和剎車等測試,共運行了約1,000,000公里。

1976年,法國政府資助TGV計畫,第一條LGV—法國高速鐵路東南線隨之開始建造。

正在駛離巴黎里昂車站的TGV雙層列車正在駛離巴黎里昂車站的TGV雙層列車

在兩列量產前的列車經過充分的測試和修改後,第一列正式生產的TGV列車於1980年4月25日交貨。1981年9月27日,運行於巴黎與里昂之間的TGV系統正式向公眾開放。TGV最初的目標客戶是往來於兩座城市之間的商務人士,但不久之後目標市場以外的人們也越來越喜歡乘坐這種快捷、實用的交通工具。

從那以後,越來越多的高速鐵路在法國建成,包括法國高速鐵路大西洋線(巴黎至圖爾勒芒,1985年動工、1989年運營)、北線(巴黎至加來比利時邊境,1989年動工、1993年運營)、羅納-阿爾卑斯線(東南線至瓦朗斯,1990年動工、1992年運營)、地中海線(瓦朗斯至馬賽,1996年動工、2001年運營)和東線(巴黎至斯特拉斯堡,2002年動工、2007年運營)。比利時荷蘭英國也建成了基於LGV技術、與法國鐵路相連的高速鐵路線路。
歐洲之星於1994年投入運營,通過英法海底隧道將歐洲大陸與英國連線起來,行駛的是為適應隧道和英國鐵路而設計的TGV列車。歐洲之星在法國境內使用法國高速鐵路北線。英國並建設與TGV標準相同的鐵路以連線倫敦和隧道英國入口,已於2007年下半年竣工並於當年11月通車。那時,倫敦至布魯塞爾僅需2小時,而倫敦至巴黎也僅需2小時15分鐘。

LGV的號誌系統為TVM-300與TVM-430,TVM-430為TVM-300的升級版本,兩者均以軌道電路為基礎,並由此將相關訊息傳輸至機車的車載系統,且均支援雙單線運轉。TVM-300采階段式降速,駕駛須按車載系統顯示之速度碼手動減速,否則超過規定速限後系統將啟動緊急煞車予以防護。為縮短列車運轉時隔並增加路線容量,TVM-430則改採連續式降速但駕駛須按速度碼手動減速。TVM-300與TVM-430兩者均為容許進入占據區間設計,除車站與橫渡線區域外,依減速號誌停車後駕駛得以低速(30公里/小時以下)運轉進入前方已占據之閉塞區間

為列車調度與雙單線運轉之便利,LGV於主線軌道上約每20至30公里設定一橫渡線與緊急停靠側線。通過橫渡線切換軌道時,列車允許之通過速度為160至170公里/小時。緊急停靠側線可作為列車執行故障排除或等待救援時臨時停靠使用,以免影響主線之運行。

TGV列車組的煞車系統在動力車採用電氣煞車與踏面煞車系統,拖車則於車軸上設定煞車碟片並起壓縮空氣驅動之。

TGV是日本新幹線之後的世界第二條商業運行高速鐵路系統。後者於1964年10月1日開通,連線東京大阪

2005年,一列TGV從聖埃克塞佩里國際機場開往普羅旺斯大區艾克斯,平均時速263.3公里,創造了定班列車行駛時速的世界紀錄[2]。2006年5月17日,一列歐洲之星搭載電影《達·芬奇密碼》的演員和製片人從倫敦出發開往坎城,行程1421公里,費時7小時25分[3],打破了此前由TGV於2001年5月26日創造的3小時29分和1067.2公里的高速鐵路不停站行程最長的紀錄。2003年11月28日,TGV迎來第10億位乘客並預計於2010年乘客達到20億。

行駛速度:

TGV在法國及其周邊國家行駛路線;其中藍色線為德國ICE列車,黃色線為歐洲之星TGV在法國及其周邊國家行駛路線;其中藍色線為德國ICE列車,黃色線為歐洲之星

TGV列車是全球最快的高速列車之一,其商業營運的最高速度為每小時320公里(TGV-R,TGV-D與TGV-POS),最高試驗速度則可達到每小時574公里。TGV的“V150”列車,在2007年4月3日的試驗時更達到每小時574.8公里的紀錄,雖然未能超越日本JR磁懸浮列車創下的陸上交通工具世界紀錄(每小時581公里),但在輪軌列車上仍是“全球第一速”。

TGV列車在法國高速鐵路線(Ligneàgrandevitesse,LGV)上的最高運營速度為300至320公里每小時,從巴黎到里昂用時2小時,而巴黎至法國第二大城馬賽的行車時間約為3小時。

未來車輛:

GV V150列車於2007年4月3日,打破路軌列車速度新的世界記錄GV V150列車於2007年4月3日,打破路軌列車速度新的世界記錄

SNCF及阿爾斯通均就未來的TGV列車技術方面進行研究。

AGV是阿爾斯通針對單層高鐵最新推出的高鐵車輛,採用動力分散式設計,設備分散於列車底部且自帶動力,與日本的新幹線及德國的ICE-3(Velaro)類似以期獲得較多的室內空間,但仍採用關節式轉向架,然而SNCF並未採購任何AGV車輛。雙層動力集中式的最新車輛則為RGV2N2,SNCF大量採購用來行駛跨國路線,編號4701開始。
現有車輛方面,SNCF計畫在雙列聯掛的TGV列車中,以兩輛客車取代中間連線的兩輛機車,以增載入客量,而這兩輛客車並裝用動力轉向架,以補償機車替換導致的動力損失。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背景知識

7月23日20時27分,北京至福州D301次列車行駛至甬台溫鐵路溫州市雙嶼路段時,與杭州開往福州的D3115次列車追尾,造成D301次列車4節車廂從高架橋上掉落。甬台溫鐵路開通之前,最高人民檢察院鐵路運輸檢察廳馮慧撰文說,甬台溫鐵路建設工程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發生4起事故,共造成13人死亡、4人重傷、17人輕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