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在泉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基礎上建立,其始建於2002年,2014年5月16日教育部正式發文,同意在泉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基礎上建立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該校地處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市區,2018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校園占地894.2畝,校舍總面積29.33萬平方米,有專兼職教師459人。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2002年,泉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成立。

2004年,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籌建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2009年,學院被福建省教育廳確定為福建省首批12所閩台“校-校-企”高職聯合培養人才試點院校。

2012年,學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確定為全國“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

2014年5月16日,泉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正式升格為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2018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軟體學院、創意設計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7個學院及通識教育中心;開設24個本科專業、4個專科專業(方向)。

二級學院專業分布
二級學院 專業
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3個套用型本科專業以及電子信息技術高職專科專業
軟體學院 軟體工程和物聯網工程兩個本科專業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兩個本科專業,專科專業7個: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數控設備套用與維護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專業
經濟與管理學院 電子商務、國際商務、金融工程、物流管理四個本科專業,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金融與證劵、市場行銷、物流管理等多個高職專科專業
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工程造價和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3個本科專業,還有建築工程技術和工程造價2個專科專業
創意設計學院 數字媒體藝術、產品設計、環境設計等3個本科專業及數字媒體套用技術、室內裝飾設計等2個專科專業
註:未註明是本科的專業均為專科專業。

師資力量

目前學校有專兼職教師459人,其中專任教師389人。專任教師中副教授(含副高職稱)以上職稱137人,占專任教師總數35.2%;具有研究生學歷28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72.2%。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全國優秀教師2名,省傑出人民教師1名,省級教學名師5名、省級教學團隊3個,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名,泉州市高層次人才15名。

教學建設

2018學校官網顯示:

福建省套用型學科3個

福建省示範性專業群2個

福建省綜合改革實驗項目3項

福建省精品課程 8門

福建省精品專業 3個

福建省示範專業 4個

福建省示範院校重點建設專業 3個

福建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 5個

福建省高等學校服務產業特色專業 3個

福建省精品資源共享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類) 6門

福建省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7項

校內實訓基地:

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 4個

福建省生產性實訓基地 4個

福建省財政支持實訓基地 2個

實訓 實訓

福建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3個 福建省高校研究中心3個

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

福建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

牽頭組建泉州智慧型製造職教集團(省級)

牽頭組建泉州信息、機械2個職教集團

校外實訓基地:

學校在泉州江南高新技術產業園建有“電子信息技術研發(聯合培養)基地”、在廈門軟體園建有“軟體技術與信息外包服務研發(聯合培養)基地”、在泉州(南安)光電信息產業園規劃建設“光電信息與裝備製造技術研發(聯合培養)基地”,還和一批知名企業合作建設校外實訓基地。

學術研究編輯

科研機構

2018年學校官網顯示:

科研創新平台

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

福建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3個:

3D列印裝備與製造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雲計算與物聯網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虛擬製造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高校研究中心3個:

數控裝備福建省高等學校套用技術工程中心

工業機器人與智慧型製造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國際商務研究中心

文化傳統

校訓

知行合 一

“知”與“行”是中國傳統哲學的重要範疇,廣義上“知”是人的心知的統稱,“行”是人的行為的統稱;狹義的“知”主要是指道德知覺,“行”主要是指道德實踐。兩者的關係,明代之前最具影響力的,是宋代偉大的哲學家朱熹的知先行後、知輕行重的知行觀。
明代傑出的哲學家、教育家、軍事家王守仁,第一次明確提出並論證了“知行合一”的問題。在他看來,知與行儘管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說,但不能“分為兩截”去做,知不離行,行不離知,兩者互為表里,不可分離。因此他批評“外心以求理”的“知行二分”,主張“求理於吾心”的“知行合一”。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原名文浚,後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將“知行合一”的觀念引入大學教育,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主張“教學做合一”,在知行合一中,培養學生道德、技能、體格、情感全面綜合的健全人格。

1. 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

在此層面上,“知”理解為知識。大學教育的基本層面是培養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讓學生獲得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能自立於社會。

2. 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在此層面上,“知”理解為真知。(實事求是指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繫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這裡實事求是中的“是”為真理之意。)大學教育的高級層面是培養有創新能力的創造者,具備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能貢獻於社會。

3. 明德至善的人文情懷

在此層面上,“知”理解為良知。《大學》開篇即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王守仁用“致良知”三字來概括自己一生的講學活動。大學教育的終極關懷應為培養文化精英(古時稱君子),陶塑明德至善的人文情懷,能造福於社會。(哈佛大學的學生培養目標,第一條即意為“培養文化精英”。)

校徽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主色調為金黃色,上方為學校英文名稱,中間三人合力抬物寓意工程,後方地圖寓意信息。校徽下方為學校中文名稱。

學校領導

泉州信息工程學校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校長、黨委書記 陳篤彬
黨委副書記 陳衛華
常務副校長 林東
副校長 吳元凱、黃克安
校長助理 陳衛華、岳愛臣、郭惠惠
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