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鄉[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沿江鄉]

沿江鄉[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沿江鄉]

沿江鄉位於雲南省曲靖城東南,鄉政府駐地距城區5公里,境內有南盤江、瀟湘江、白石江、中河、東河,水利條件較為優越,主產優質米、蠶豆、優質仔豬、商品魚,屬典型的農業鄉,是麒麟區糧食主產鄉之一。沿江鄉轄牛街、余家屯、余家圩、四圩、小壩圩、新發、雞街、大龍、新圩、莊家圩10個村民委員會、65個村民小組、84個自然村。沿江鄉國土面積64平方公里,有耕地24633畝,其中水田22267畝,旱地2366畝,沿江鄉農民人均占有耕地0.6畝。此外還有吉林省撫松縣沿江鄉、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沿江鄉。

基本信息

人口民族

沿江鄉總人口42886人,比上年增437人。總人口中男性21446人,占50.1%,女性21440人,占49.9%,男女性別比為100.4:100;農業總人口41775人,占97.4%;農村勞動力總數22559人;全年出生人口547人,死亡264人,遷入人口441人,遷出28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63‰,沿江鄉有少數民族324人,分屬11個民族,占總人口的0.7%;少數民族中以彝族為主,有222人,占總人口的0.50%。

經濟發展

沿江鄉沿江鄉
沿江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30905萬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收入15567萬元,第二產業7437萬元,第三產業7901萬元。沿江鄉糧食總產2219.7萬公斤,農民人均產糧531公斤。蔬菜產量14810噸,總產值1231萬元。商品魚產量達1862噸,比區下達計畫數1850噸增3%。水產養殖通過大力推廣名特優稀水產品種,養殖水面1200畝,產量450噸,提高了經濟效益,實現產值2400萬元。列為農業部的水產科技示範場基地作用發揮明顯。

畜牧業特色經濟得到大力發展,建成了4個畜牧業專業養殖小區。沿江鄉全年完成農田水利建設項目71件,占全年計畫數的100%,其中電站更新改造2件,溝渠支砌28件,涵閘改造19件,清淤保暢工程22件,累計完成工程量41.9萬方,其中開挖土石方21.6萬方,回填土方16.1萬方,支砌石方1.9萬方,2.4方,投工投勞129萬個工日。

沿江鄉沿江鄉
以“陽光工程”的實施為載體,對沿江鄉750餘名從事餐飲服務業、種養植業、採礦業、磚廠和建築建材業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進行了四期專業技能知識培訓,推薦就業568人,加快了全鄉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步伐。2005年沿江鄉共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勞動力16467人,戶均轉移勞動力1.6人,比2004年15339人增1128人,實現收入5000萬元,比2004年的1689萬元增加3711萬元,增219%;以“鄉級生態環境鄉”的創建為契機,加大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防護林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實施力度,封山育林1000畝,封山育林伐地更新造林125畝,天保工程造林92畝,退耕還林人工造林143畝,完成四旁植樹22萬株,造林合格率99.7%,實施森林管護面積1.1萬畝。

吉林省撫松縣沿江鄉

沿江鄉撫松縣沿江鄉
撫松縣沿江鄉位於撫松縣東北部,二道松花江上游,地處長白山腹地,東經127°33″至127°53″,北緯42°33″至42°49″,距縣城123公里。以二道松花江為界,東南與安圖縣接壤,東、北與敦化市樺甸市隔江相望,南與露水河鎮相接,南北長25.5公里,東西寬24.5公里,鄉域幅員面積為394.7平方公里。沿江鄉有4個行政村,6個自然屯,總戶數1283戶,人口總數3613人。林地面積2199公頃,森林覆蓋率79%,有耕地面積6600畝,人均占有面積1.8畝。農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花生紅薯等。過去沿江鄉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和實現資源深度轉換的進程,農業不再占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林地立體開發和種養殖業。茂密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為沿江經濟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自然資源

沿江鄉五味子
沿江鄉境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素有“立體寶庫”之稱。山林內有各類經濟植物如:紅松落葉松、雲杉、柞樹、白樺、水曲柳、黃鳳梨核桃楸、毛榛等幾十種珍貴樹種。野生資源尤為豐富,盛產各類藥材有:天麻、黨參、細辛、貝母、五味子、黃芪、龍膽草等十幾種,尤其盛產野山參著稱東北各地;野生經濟作物有蕨菜、刺龍芽山芹菜、木耳、元蘑、榛蘑、香菇、松籽葡萄、核桃、元棗、毛榛、橡子等百餘種。非金屬礦主要有煤、浮石石灰石花崗岩、大理石、高品位硅藻土、頁岩土等。金屬礦有等礦藏,有待於勘測開採。境內河流多,落差大,水流急,水利資源豐富。特別是二道松花江水能蘊藏量極為豐富。金溝電站、長白山天池水電站已在沿江鄉開工建設,。東北以二道松花江為界,與安圖縣樺甸市敦化市隔江相望,南與露水河林業局四道砬子河(即現在的黎明林場)為界。鄉駐地位於偏東的二道松花江畔,東西長約1.5公里,南北寬0.5公里,總面積0..75平方公里。沿江鄉是以農、林、養殖業為主。

優勢產業

沿江鄉野山參
一是地理位置重要,與四縣三區交界,國防公路鶴大線穿過沿江鄉,交通十分便利。二是森林資源豐富,覆蓋率為79%。為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和綠色產業及種養殖業提供了有利條件。(1)人參栽培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素有“人參之鄉”的美稱。栽培遍及全鄉。到2004年全鄉園參面積達11萬平方米,西洋參0.3萬平方米,每年人參總收入400萬元(含參籽,參栽收入)。(2)野山參。自1980年開始,利用家參山植的辦法發展野山參。沿江鄉發展野山參大約為2400畝,現已初步見到效益,前景十分廣闊。(3)黑木耳:沿江鄉每年利用木椴種植黑木耳1000立方米,產量可達25噸。(4)中小藥材種植現在發展到700多畝。(5)紙漿林現已發展到300畝。(6)山菜家植全鄉已發展到150畝。(7)封溝養蛙14條,放養面積3.4萬畝,每年產蛙150萬隻,效益十分可觀。

三是礦產資源開發前景廣闊。(1)沿江鄉頁岩土儲量豐富,經省地質和有關部門多次勘測,僅房場村頁岩土儲量就在5000萬立方米以上,可供年生產能力在1000萬片以上的瓦廠使用百年以上。現已開採利用,1999年白河民營企業家李兆平前來投資建廠,廠址占地面積3560平方米,於2001年7月正式投產,日產頁岩瓦3.3萬片,年產1000萬片。(2)大理石礦儲量豐富,質量好。經取石磨光呈紅色,磨麵光亮,反光性好,光澤度高,近似於日本的“櫻花紅”和山東的“五蓮花”。經勘測儲量可達132萬立方米,塊度一般在10立方米以上。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沿江鄉

沿江鄉龍頭山遺址
沿江鄉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西南城鄉結合部,轄區面積69.5平方公里,總人口12.303人,鄉鎮9個村、有中心國小一所、分校一所、衛生院一所、敬老院一處,境內有唐代渤海時期的龍頭山古城遺址一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轄區內有民航、公路、路線,交通十分便利。沿江鄉是依山傍水、景色優美、城鄉混居、資源豐富、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的中型鄉,現已形成農林牧工商、貿運建服勞等各業俱興的城郊經濟優勢,到2003年沿江鄉有省級集團公司1家,中日合資企業1家,省東部最大的舊機動車交易市場1家,龍頭山度假旅遊景區1處。

全鄉農業以菜為主,蔬菜面積3555畝,年產蔬菜12800噸。植樹造林以落葉松楊樹為主,林業經營總面積776公頃。畜牧業以豬、雞、牛、羊為主,還有魚塘養殖、鮮奶上市。鄉村企業197家,個體私營經濟成為全鄉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貿易初步形成以勞務輸出、石材、木製品、蔬菜出口的邊貿發展體系。全鄉村屯實現了水、電、路、廣播、電話、有線電視六通,養老保險總額居全市之首,農民存款額達41.900萬元,人均住磚瓦房面積22平方米,曾被國家民政部授予“中國鄉鎮之星”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