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扇

油扇

油扇是盛行於明清時代的一種古摺扇,《杖扇新錄》中有記載

油扇油扇
油扇是古摺扇之一種。《杖扇新錄》載:俗稱“杭扇”。杭(今浙江杭州)人專為之。骨細密,以三十六始,有多至五十骨者,展之形如半規。面用柿漆塗紙,澤以黑油,故名“油扇”。佳者剪金箔為翎毛、花卉、正單行書,貼於兩面,亦有彩畫人物者。此扇本為仆隸傭人所執,清代嘉慶、道光間,士商尚不入手,同治、光緒後,行於士大夫家,近則王公大臣爭用之。遂有以棕竹。象牙為骨,以泥金作書畫,或寫蠅頭細楷,凡外官贈送京員,以此扇為盛儀。

絕技中華之——福安官埔油扇

福安官埔油扇,盛行於明清時代,目前福安官埔是其唯一產地。在電風扇沒有普及之前,油扇是福安乃其閩東一代民眾消夏的必備用品。製作官埔油扇,大致有五道工序,即取料、做扇骨、裱紙、題詩作畫、上油並晾乾。官埔油扇,扇柄上方的扇面用毛竹做成30°彎曲的扇弧,風力比普通紙扇大2—3倍。
在福安民間,每逢端午,娘家都要給女兒“送節”。“送節”禮品中,官埔油扇是必不可少的。“端午節前四五個月,就開始有人來村里訂做‘送節’油扇了。”更特別的是還有“蠶絲扇”,買一把只有骨架的油扇,然後把蠶養在上面,蠶吐的絲一層層結在扇架上,就形成了扇面,極為絕妙!
在電風扇普及之前,官埔有60%以上的家庭以做油扇為副業。從前,在福安的繁華街道上,不論是賣衣服還是賣鞋帽的店鋪,都要從官埔批發一些油扇來賣。隨著社會發展,電風扇開始普及。從此,油扇市場進入低迷狀態,從前做油扇的人們也大多放棄了這一營生,改做其他行業了。目前只有兩家人還有堅持在做。
按油扇作坊後人的想法,結合福安開展的景區,專門製作裝飾品或紀念品的油扇,放到景區進行出售,我想一定會受到歡迎的,希望福安政府有關部門能重視起來,不要讓這門絕技“失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