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柏

河柏

河柏:別名水檉柳、澳恩布。灌木,高1—2米。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於山溝及河岸等地。 主要分布在蒙古高原東部、陰山、陰南丘陵、東阿拉善、西阿拉善。

河柏河柏

【中藥名】 河柏
【蒙藥名】 哈日巴拉古納( 《四部醫典》 )
【別名】 水檉柳、澳恩布
【學名】 Myricaria alopecuroides Schrenk [檉柳科]

【形態特徵】

灌木,高1—2米。莖上部多分枝;老枝棕色,嫩枝黃綠色。葉小,窄條形,長l—4毫米。總狀花序由多花密集而成,多頂生,長5—20厘米,徑約1.5厘米;苞片寬卵形或長卵形,長5—8毫米,幾等於或長於花瓣,先端有尾狀長尖,邊緣膜質,具圓齒;萼片5,披針形或矩圓形,長約5毫米,邊緣膜質;花瓣5,矩圓狀橢圓形,長5-7毫米,粉紅色;雄蕊8一10,花絲中下部連合;子房圓錐狀,無花柱。蒴果狹圓錐
形,長約1厘米;種子具有柄的簇生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

生於山溝及河岸等地。

【分布】

蒙古高原東部、陰山、陰南丘陵、東阿拉善西阿拉善。我國華北、西北及西藏

【產地產量】

烏蘭察布盟巴彥淖爾盟阿拉善盟。產量較少。

【入藥部分】

嫩枝入藥。

【採集加工】

春、夏季採收,除去雜質,曬乾,切段備用。

【藥材鑑別】

性狀枝呈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1.5—5毫米。表面黃綠色、灰棕色或紅棕色,具點狀突起的葉痕,其下部呈縱向突起的棱脊,偶見殘留的窄條形小葉。質稍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髓部黃白色,木部黃綠色,皮部甚薄。花粉紅色。氣微,味稍澀。

【化學成分】

花期含Mysrinin (1、2、3一Dehydrotrorigalloyl一α一D一glucose)。從河柏的鞣質酸水解物中分離到兩種成分,即去氫沒食子酸和無水三沒食子酸(Dehyd—rotrigallic acid )。

【性味功能】

中藥味辛、甘,性溫。發表,透疹
蒙藥味澀、甘,性涼、固、鈍、重。清熱,解毒,透疹,燥“希日烏素”。

【主治】

中藥治麻疹不透,風濕痹痛,皮膚瘙癢,血熱酒毒。
蒙藥治毒熱,“肉毒症”,“反變毒”,麻疹不透,陳熱,血熱,伏熱,“希日烏素”病。

【用量用法】

中藥3-9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蒙藥單用1.5-3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