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狐行動

沙漠之狐行動

沙漠之狐行動是美軍1991年3月將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後,在伊拉克的北部和南部設立了禁飛區。之後,美空軍、海軍和陸戰隊與伊拉克的軍隊在這兩個禁飛區不斷產生衝突和摩擦,其中,1998年12月發生的“沙漠之狐”行動是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衝突。沙漠之狐行動是美、英兩國,由當地時間1998年12月17日凌晨1時到1998年12月20日凌晨4時50分,針對伊拉克發動的一場大規模的空襲行動。

簡介

美海軍在海灣登上直升機美海軍在海灣登上直升機

沙漠之狐行動是美、英兩國,由當地時間1998年12月17日凌晨1時到1998年12月20日凌晨4時50分,針對伊拉克發動的一場大規模的空襲行動

其發動空襲理由是當時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違法聯合國安理會687號決議,不與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合作,導致聯合國特委會主席巴特勒向聯合國報告核查無法進行。另外由於當時美國眾議院在彈劾問題上對美國總統柯林頓窮追猛打,柯林頓為了轉移國民的視線和懲罰薩達姆,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批准就由美英兩國突然發動。空襲主要以美海軍軍艦發射“戰斧”巡航飛彈和美英空軍投擲的的精確制導武器為主。空襲行動由美國中央軍區司令部的安東尼·津尼將軍指揮,共出動包括美空軍B-1B轟炸機;美海軍EA-6B電子戰機F-14戰鬥機和F/A-18戰鬥攻擊機;英國空軍“狂風”戰鬥機在內的650架次飛機。4輪空襲共發射巡航飛彈共425枚,投擲炸彈600枚。空襲目標除伊拉克飛彈的研究與生產設施及與飛彈研製有關的經濟目標外,還包括共和國衛隊的兵營、總統府電台、電視發射台和油田等近100個目標。伊拉克政府事後聲稱一些住宅區及一所婦產醫院也遭到轟炸,造成62名伊拉克士兵死亡,180人受傷,約500名平民傷亡。

這次空襲對伊拉克軍事有生力量造成的打擊是微不足道的。而伊拉克政府在空襲後,正式中止了聯合國對其的武器核查計畫,指責聯合國特委會主席巴特勒“不公正”和是“美帝國主義操縱的傀儡”,要求立即解除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空襲更激化了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矛盾,有激進的伊斯蘭武裝再次計畫準備對美英的目標進行襲擊。其他國家也紛紛指責美國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批准就對一個主權國家發動攻擊,開創了“危險的先例”。美國一時間在國際社會中上陷入被動。

行動安排

戰前,美軍在海灣地區部署有“企業”號航空母艦作戰大隊及艦艇22艘,兵力4.1萬餘人,各型飛機200餘架。空襲次日,“卡爾·文森”號航母作戰大隊,包括各型艦艇6艘、艦載機80架,駛抵海灣增援。英軍部署在海灣地區的兵力1 100餘人,作戰飛機18架,艦艇2艘。

空襲行動分為4輪:第1輪空襲從12月17日凌晨開始,持續4個多小時,分為2個波次。第1波次,從位於波斯灣北部的8艘飛彈巡洋艦和飛彈驅逐艦上發射約200枚“戰斧”式巡航飛彈;第2波次,從“企業”號航母上起飛70架次F-14B和F/A-18C型戰鬥機,主要對巴格達附近及伊拉克西南部50多個目標進行攻擊。第2輪空襲從17日夜至18日凌晨,持續近7個小時,分為5個波次。

第1波次,海軍發射約50枚“戰斧” 巡航飛彈;第2波次,英軍“狂風”式戰鬥轟炸機使用雷射制導炸彈進行攻擊;第3波次,由從迪戈加西亞島上起飛的6架B-52轟炸機發射約45枚AGM-86C巡航飛彈;第4波次,2架B-1B型轟炸機從巴林起飛,在F-14、F/A-18型戰鬥機和EA-6B型電子戰飛機的掩護下,各投下24枚MK82型炸彈;第5波次,F-14B艦載機使用雷射制導炸彈實施攻擊。第3輪空襲從19日凌晨開始,由美英空海軍聯合實施,持續2個半小時。海軍艦艇發射39枚“戰斧”巡航飛彈。6架B-52轟炸機發射45枚AGM-86C巡航飛彈。2架B-1B型轟炸機使用MK82炸彈空襲。海軍出動F/A-18C戰鬥機,英空軍12架“狂風”戰鬥轟炸機參加了空襲。第4輪空襲於19日夜間至20日凌晨進行,“卡爾·文森”號航母作戰大隊加入攻擊行動。2艘戰艦發射36枚“戰斧”巡航飛彈,艦載戰鬥機和英空軍4架“狂風”式戰鬥轟炸機參加了空襲。
“沙漠之狐”行動持續70個小時,出動各型作戰和保障飛機650餘架次,向伊拉克境內發射“戰斧”式巡航飛彈325枚、AGM-86C巡航飛彈90枚,投擲各種炸彈600餘枚,其中雷射制導炸彈230枚,對伊拉克境內的防空系統、通信樞紐、空軍基地、共和國衛隊營地、工廠和武器庫等120餘個目標實施了攻擊,97個目標被擊中,43個目標被嚴重摧毀,42個目標受到中等程度破壞,12個目標被輕度破壞,達到了削弱伊核、化學、生物武器能力的目的,參戰人員無一傷亡。伊軍傷亡200餘人。空襲期間,伊軍除動用防空炮火進行射擊外,未起飛作戰飛機和發射雷達制導的地空飛彈
“沙漠之狐”行動的主要特點是:①以巡航飛彈為主戰兵器,實施遠程打擊。②依靠前沿部署的兵力發起攻擊,增強了空襲的突然性。③首次將具有隱身性能的B-1B型戰略轟炸機用於實戰。④空海軍飛彈飛機聯合突擊,以海軍為主。

美英對伊四次空襲戰況

“沙漠之狐”行動“沙漠之狐”行動

1998年12月17日凌晨當地時間零時49分(台北時間早上6時左右), 沉睡中的巴格達被隆隆的爆炸聲驚醒,刺耳的空襲警報迴蕩在沉悶的夜幕之中,救護車拖著聲聲尖叫駛過大街小巷,地面防空飛彈和炮火毫無目的地朝天鳴放,各種光、火、聲交相輝映,整個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陷入硝煙瀰漫的戰火包圍之中。這是伊拉克繼1991年 1月17日“沙漠風暴”行動,以及1991年、1993年和1994年先後三次共 108枚戰斧巡航飛彈的襲擊之後,遭受的又一次較大規模的空襲行動。
這次軍事打擊行動的代號為“沙漠之狐”(Operation Desert Fox),前線戰區總指揮為中央司令部司令、海 軍陸戰隊出身的津尼上將。第一天對伊空襲行動主要分兩 個波次實施,第一個波次大約從當地時間凌晨零時49分開始,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第二個波次大約從凌晨 2時30分開始,又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初步分析認為,第一波次空襲之前,可能伴有戰役級電子戰行動,目的是壓制伊拉克地面防空火力和指揮控制能力。在第一波次襲擊過程中,主要是從位於波斯灣北部海域的美國海軍飛彈巡洋艦和飛彈驅逐艦上發射的射程為 16000公里的戰斧-III型巡航飛彈。在第二波次的空襲中,雖然仍使用了戰斧式巡航飛彈,但可能主要是使用了從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島起飛的十幾架攜載遠程巡航飛彈的 B-52H戰略轟炸機,似乎作戰飛機沒有加入第一輪兩個波次的空襲。從黎明開始到晚上,整個白天都比較安靜,美英沒有再次發動空襲,主要可能是考慮儘量減少附帶傷亡平民問題。
繼12月17日凌晨美、英兩國首輪連續兩個波次對伊實施大規模空襲行動之後,18日凌晨又對伊拉克進行了第二輪空襲行動。空襲仍然分兩個波次進行:第一個波次大約在台北時間凌晨零時26分左右,主要是由從科威特空軍基地起飛的英國鏇風式攻擊機完成的;第二個波次大約在台北時間凌晨1時20分左右,主要是從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基? 仄鴟傻拿讕麭-52H戰略轟炸機完成的。也有報導說,空襲從台北時間18日凌晨3時開始,一直持續到5時50分。在第一波次的空襲中,主要是從位於波斯灣海域的美國海軍艦艇上發射的大約200枚戰斧巡航飛彈(當時8艘巡洋艦和驅逐艦共攜載 300枚),這些飛彈共摧毀了50個目標;在第二個波次的空襲中,主要是從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起飛的B-52 戰略轟炸機上空射了大量AGM86巡航飛彈。海軍航母艦載機和空軍的陸基飛機雖然參加了戰區作戰支援行動, 但沒有確切跡象表明直接參與了這場飛彈戰。在這場飛彈戰中,由於部署在海灣的英國海軍和空軍都沒有裝備巡航飛彈的能力,所以沒有參與作戰行動。在18日凌晨的第二輪空襲行動中,主要方式是美英聯合使用作戰飛機對地攻擊作戰。可能考慮到英軍在第一輪空襲中沒有參加,所以 在這輪空襲中被安排在第一個波次。參與此次作戰行動的是英國空軍的鏇風式對地攻擊機。擔負第二個波次進行空襲的美軍兵力主要是B-52戰略轟炸機和位於波斯灣的企業 號航空母艦上的 F\A-18大黃蜂艦載戰鬥\攻擊機。美軍空襲作戰規則要求,每次空襲完成之後,必須對間諜衛星和空中偵察機拍攝的目標毀損照片進行分析,之後,才能發動新的一輪襲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確切地知道那些目標已經摧毀,那些目標尚未摧毀。已經摧毀的目標就沒有必要繼續列入空襲計畫,而沒有摧毀的目標則需要繼續進行空襲。由於第一輪空襲進行得比較順利,所以第二輪空襲主要是使用B-52轟炸機空射巡航飛彈,使用大黃蜂艦載機發射空地飛彈或雷射制導炸彈,以及使用F-117A等其他作戰飛機對地實施精確打擊。
巴格達當地時間19日凌晨1時30分(台北時間上午6時30分)和4時5分(台北時間上午9時5分),美英又向伊拉克進行了兩個波次的空襲,打擊目標由軍事和安全設施擴大到電視發射台和油田,一些住宅區也遭到轟炸。這是3天以來美英對伊拉克進行的最為猛烈的空中襲擊。巴格達 上空火光閃耀,地面上不斷騰起巨大的火球和煙柱,爆炸聲震撼了整座城市。據稱,作戰飛機從樓房頂上掠過,巴格達許多街區都被火光所淹沒,爆炸聲震耳欲聾。美國國防部長科恩18日第一次就美英在這次“沙漠之孤”行動中發射的巡航飛彈數量進行公布,聲稱超過了1991年海灣戰爭中發射的289枚。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謝爾頓18日說,美英兩國在過去兩天中襲擊了75個目標。在這次空襲中,美國發射了 500枚左右。伊拉克武裝部隊總司令部18日發 表的公報說,自17日凌晨至18日上午11時,美英向伊拉克
共發射了167枚巡航飛彈。17日下午至18日下午4時,美英又向伊發射了 138枚巡航飛彈。伊拉克防空部隊的炮火成功地阻截了77枚美英發射的巡航飛彈,使在巴格達上空由電腦控制的巡航飛彈失靈,並在空中被摧毀,從而減少了巴格達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9日晚上當地時間 6點38分(台北時間23點38分),剛剛隱入暮色的巴格達又遭受了美英發動的第四輪空襲。暮色中,設在屋頂上、地面上的各種防空武器紛紛將憤怒的炮火射入空中,不管是否頂用,它仍然表達了伊拉克人民和軍隊為保衛國家主權和尊嚴而進行的英勇抗擊。第四輪空襲在強度和頻度上都明顯降低,伊拉克軍民基本上是看到哪裡有飛機或飛彈飛來,就紛紛舉搶持炮射擊一番,所以空襲中經常是此起彼伏,沒有形成明顯的波次。參與這次空襲的兵力尚不完全清楚,從英國部隊透露的訊息來看,英軍起碼從位於據伊拉克邊境56公里的科威特阿里薩利姆空軍基地起飛了 4架鏇風式攻擊機,美軍是否使用了已經抵達波斯灣的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和 B-52H戰略轟炸機還不得而知。

美英空襲行動的特點

美英突然選擇在這個時機對伊動武,引起世界各國和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從政治上來看,無論是否故意,客觀上都起到了推遲眾議院對柯林頓彈劾案的表決;從戰略上來看,美英聯合採取強硬的軍事行動,主要是想挽回從2 月危機以來多次因伊拉克最後關鍵一刻突然妥協而導致的被動局面,美國不想讓這次“沙漠之狐”行動象 2月份的“沙漠驚雷”行動那樣成為一聲“悶雷”;從軍事打擊的時機來看,美英經過了精心策劃,打了一個穿插,即聯合國特委會主席巴特勒的報告剛剛送交安理會各國,還沒有來得及展開辯論之前就搶先動手,這個時機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從軍事目的上來看,這次空襲行動與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之後所進行的多次對伊空襲具有明顯的性質上的不同,它不再追求對某些有生力量的打擊,而是著重針對這樣三個目標:一是全面、徹底摧毀伊拉克用於、或可能將用於研製、儲存、修復和生產核、生、化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設施、設備和體系;二是徹底摧毀、癱瘓或重創以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為核心的、包括地面防空部隊、裝甲部隊和航空兵部隊在內的伊拉克武裝力量;三是爭取藉機 推翻薩達姆政權,扶植反對派勢力上台執政。

兵力使用情況

空襲開始前,美國在中東地區保持 23500人的兵力,其中海軍 14300人,空軍5600人,陸軍2600人,聯合司令部1000人。主要作戰部隊包括航母戰鬥群、水面戰鬥艦艇部隊、兩棲遠征部隊、戰區防空飛彈部隊、機械化步兵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等。在海灣的主要兵力是美國海軍的一個企業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和第五艦隊的部分艦艇,共24艘左右,其中有 8艘具有發射戰斧巡航飛彈的能力,共攜載有 300枚左右的戰斧飛彈。空中力量主要部署在科威特和巴林等伊拉克周邊國家,大約有 200架作戰飛機,其中,在迪戈加西亞部署有15架B-52戰略轟炸機。
空襲第二天, 原計畫23日抵達海灣的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和貝勞伍德號兩棲戰大隊共14艘艦艇,提前與18日抵達波斯灣水域, 並立即投入空襲準備。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的到來,對提高美國海軍的持續作戰能力將發揮關鍵作用。空襲雖然只進行了兩輪,但彈藥消耗、 特別是戰斧巡航飛彈估計已達常規彈藥基數的 80%左右, 該航母戰鬥群抵達後,因為編隊中有 6艘巡洋艦和驅逐艦上裝有戰斧巡航飛彈,所以可為戰區提供另外大約 300枚左右的飛彈支援。由於艦載機以對地攻擊型為主,所以對空襲力量和空襲彈藥也是一個很及時的補充。艦載機數量也增加到 120-140架左右。20多天前計畫向科威特、沙特
和迪戈加西亞等空軍基地部署的, 包括12架F-117隱身戰鬥機、17架B-52戰略轟炸機在內的98架作戰飛機和41架作戰支援飛機,實際上在開戰前只有60架完成部署,其中包 括10架F-117A隱身戰鬥機、15架B-52轟炸機和25架F-16戰 斗機。此外,美軍還向海灣增派了 3個愛國者地空飛彈營和一個陸軍步兵旅,並隨時準備增派 E-3C空中預警機、E-8C戰場雷達飛機和EC-130電子對抗飛機等作戰支援飛機。

英國參加空襲行動的主要是空軍的鏇風式對地攻擊機, 這種飛機在交戰中有12架部署在科威特首都以北80公里的薩拉姆基地,有 6架部署在靠近沙特首都的薩坦王子空軍基地,此外還有2架VC-10加油機部署在巴瑞恩基地。在空襲中究竟投入了多少架次的飛機目前還沒有確切的報導,但據英國外交大臣庫克所言,在整個空襲任務中,英國空 軍將完成大約20%的攻擊任務。 據此推測,由於英國目前在海灣只有 2艘驅護艦,沒有空地作戰能力,如果英國不打算繼續增援更多飛機的話,將很可能是所有飛機傾巢出動。

空襲中目標的選擇

目標選擇和對目標的轟炸強度是四天空襲計畫的關鍵。從四次空襲來看,最為猛烈的是中間兩次,前後兩次強度都較低。從對目標的襲擊來看,可能在第一輪空襲中主要 考慮襲擊點狀目標,只要求破壞不要求摧毀;在中間兩輪空襲中,則要求對已經遭受破壞的目標進一步摧毀,擴大 戰果,同時對新選擇的目標進行轟炸;在最後一輪空襲中, 可能只是補充式點狀轟炸。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採用的武 器有了變化,17日主要是巡航飛彈,襲擊頻度較低,威力 和爆炸聲響較小;18日主要是雷射制導炸彈和部分殺傷力 較大的空地炸彈和飛彈,空襲的主要目標是伊拉克機場、 巴格達市中心等,所以爆炸聲響較大,衝擊波強大。從目 標的選擇上來看,17日襲擊的目標主要是對美軍空襲飛機 可能有威脅的一些軍事目標;18日主要是與伊拉克大規模 殺傷性武器和武裝力量有關的一些重要目標,不過,也波 及醫院、街道等平民設施;19日主要是針對伊拉克首都巴 格達的北部,東部以及南部,也以非法出口石油為由對南 部的煉油廠進行了襲擊。據稱,還對居民住宅區、醫院、 民用企業、糧食倉庫、通訊中心、學校、商店等進行了空 襲。由於薩達姆在電視台發表了演說,還特別對電視台、 廣播電台等目標進行了空襲。

空襲中武器使用的特點

“沙漠之狐”行動武器“沙漠之狐”行動武器

首先,巡航飛彈成為第一輪空襲的主角。在1991年的 海灣戰爭中,雖然也是首先使用的戰斧巡航飛彈,但同時 也使用了大量的隱身戰鬥機和攻擊機群。在此次空襲行動 中,美國破例第一次在獨立空襲戰役的一個最重要階段全 部使用巡航飛彈,從而形成飛彈戰局面,這在戰爭史上還 是第一次。在第一輪空襲中之所以使用大量巡航飛彈而不 首先使用作戰飛機,主要考慮可能是擔心人員傷亡和飛機
被擊毀。如果在首輪襲擊中就受措,必有出師不利之感。
其次,以精確制飛彈藥作為空襲的主要武器。在整個 空襲行動的報導中,不斷有狂轟濫炸的說法,其實,此次 美軍空襲作戰基本上是使用的精確制飛彈藥,可以說不存 在什麼狂轟濫炸的現象,如果真實狂轟濫炸,死傷人數不 會如此少。從第二輪空襲開始,美軍就減少了戰斧飛彈的 使用力度,而轉用機載空地飛彈和精確制導炸彈,這說明 第一輪巡航飛彈的空襲效果比較有效。第一輪打擊的目標 主要是伊拉克的地對空飛彈基地、軍事指揮和控制中心、 軍事和情報總部以及飛彈和核、生、化武器生產設施,當 然還有一些政府要害部門和總統府等。首先摧毀這些目標 的目的,是減少己方的損失,如果這些目標沒有處於癱瘓 和無法繼續工作的狀況,美軍不會貿然使用作戰飛機在低 空或超低空進行空地攻擊。
第三,空襲全部選擇在深夜和黎明。1991年海灣戰爭 時,美軍雖然也進行了大量夜間空襲,但由於絕大多數海 軍艦載機和很大數量的空軍飛機都不具備夜戰能力,所以 更多的空襲還是選擇在白天進行。這次空襲乾脆全部選擇 在夜間進行,這說明美軍所有飛機已經全部具備夜間作戰 和識別能力。巴格達面對美英密集的飛彈襲擊和飛機轟炸, 市民們不僅沒有實行傳統的燈火管制、交通管制和安全方 面的控制,反而人來人往,置頭頂上的飛彈、炸彈於不顧 而穿行於大街小巷。這種特殊現象是歷來空襲作戰中都極 為罕見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伊拉克人已經厭倦了這種不 死不活的日子,隨便你怎么轟炸都無所謂了。要么就是當 地人對美軍的作戰原則有個大致的認識,心裡知道美軍的 巡航飛彈、雷射炸彈和飛機都是長著眼睛的,能夠區別軍 事目標和民用目標,所以不象過去空襲中那么萬分恐懼。
最後,以海、空軍為主要作戰兵力。隨著高技術武器 裝備的發展和作戰樣式的不斷改進,海、空軍和飛彈部隊 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重要。此次空襲作戰中, B-52H戰略轟炸機從印度洋起飛, 往返數千公里航程,遠 程奔襲作戰,體現了現代空中力量無所不達和遠距離突襲 作戰的特點。海軍企業號航空母艦在海灣值勤已達半年之 久,按規定應該換防回國,由於戰事緊急,加之前來換防 的文森號航空母艦尚未抵達,就單槍匹馬地參與了前兩輪 空襲。在大規模空襲作戰和現代戰爭中,使用一個航母 戰鬥群作戰,這在戰後以來可能還是第一次。按照美軍規定,一般遏制危機要保持一個航母戰鬥群,應付小規模沖 突要有兩個航母戰鬥群,應付衝突和戰爭至少三個航母戰 斗群。1983年入侵格瑞那達時,美軍派遣了兩個航母戰鬥 群;1986年三、四月份美軍連續五次空襲利比亞時,就派 了三個航母戰鬥群;1996年3月份我進行東南沿海演習時, 為對我實施遏制,還派遣了獨立號和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戰 斗群。此次美軍使用單航母戰鬥群作戰,說明其把握性很 大,對伊拉克的空中力量和打擊能力已經無所顧忌。

空襲效能評估

美國發射戰斧飛彈數目

“沙漠之狐”行動“沙漠之狐”行動

美國究竟發射了多少枚戰斧飛彈?
交戰雙方在各自發表的戰報中所公布的巡航飛彈數字顯然有很大的分歧,美軍聲稱在前兩輪空襲中就發射了500枚戰斧巡航飛彈,而伊拉克則宣布,摧毀了來襲的100多枚巡航飛彈。究竟應該如何判斷巡航飛彈的使用數量和作戰效能呢?據美國國防部在海灣戰爭最終研究報告中所做的統計,當時從海上發射的“戰斧”式巡航飛彈 288枚,從空中發射的巡航飛彈僅有35枚。考慮到此次18日之前在海灣擔負空襲任務的海軍部隊只有海灣戰爭時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不可能攜帶多達 400-500枚戰斧式巡航飛彈。由於在前兩輪空襲行動中,增援的航母戰鬥群未參加戰鬥,所以估計從海上發射的戰斧式巡航飛彈不會超過 300枚,因為一個航母戰鬥群正常情況下能夠攜載多少枚戰斧飛彈是有個基本規律的,除非有的巡洋艦或驅逐艦超常增加了戰斧飛彈的攜載數量。由於海上發射的戰斧巡航飛彈和空中發射的 AGM86巡航飛彈有許多相似之處,不排除有些人為的錯誤統計或出於某些原因過分喧然性統計,也有可能把 AGM86和艦載機發射的空地飛彈也錯誤地計算到戰斧巡航飛彈之中。
美軍究竟發射了多少枚飛彈數量不可信,伊拉克所公布的所攔截飛彈的數量是否就可信呢?從電視螢幕上看,景象的確頗為壯觀,密集的防空炮火就象是放煙花炮竹,似乎都在向來襲的飛彈和炸彈進行英勇還擊。根據伊拉克官方公布的戰報,在前兩輪空襲中已經用這樣的方法擊毀了77枚戰斧式巡航飛彈,而且把飛彈襲擊中死傷人員較少歸功於人們的英勇反擊。在後來發布的戰報中就更離奇,水份更大,號稱在周五14:35(台北時間19:35)至周六上午 9:00(台北時間14:00)的第三輪空襲中,其防空火力擊落了美英發射的60枚飛彈中的23枚。
對伊拉克這些戰報還需要進行詳細分析,僅就目前情況而言,從技術上分析,達到這樣的作戰效果是不可能的。戰斧飛彈的命中機率一般在 80%以上,個別可達90-95%。海灣戰爭中和海灣戰爭以後,美國多次使用過這種飛彈,有時命中精度高,有時很低,但很少出現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被攔截的情況,何況這次使用的都是經過改裝的、比海灣戰爭時更為先進的戰斧-III型飛彈。我們不排除使用低劣的槍炮和飛彈攔截來襲的低空亞音速飛行的巡航飛彈,但要想達到這樣的作戰效能是非常難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伊拉克缺乏空中預警系統,不知道巡航飛彈和飛機何時抵達目標、將要襲擊哪些目標。由於美軍在實施空襲前進行了大量電子干擾,並最先把指揮控制系統、情報系統和地面防空雷達系統摧毀,伊拉克地面防禦和指揮體系被打亂,沒有了“眼睛”和“耳朵”,盲人摸象般地缺乏組織和指揮,單純靠單兵使用步槍、高射機槍、高射炮或地空飛彈進行防空,命中機率是非常低的,可能只有千分之一、萬分之一或更低。我們在引用和對待這樣的戰例時一定頭腦清醒,不可因此而輕易斷定伊拉克就是以劣勝優的典範。當然,如果以後進行的深入研究表明,伊拉克果然用最傳統的武器擊毀了來襲300枚飛彈中的100枚,那簡直是個奇蹟,武器裝備的發展趨勢可能將因此而重寫,甚至調整為以發展低技術武器,而不再是象巡航飛彈這樣的高技術武器為主。
在現代作戰行動中,強調交戰各方必須遵守戰爭法中的一條基本原則,即“目標區分原則”。就是在戰爭中,只能襲擊軍事目標,如果襲擊民用目標則被認為是非法。從歷次作戰實踐來看,要完全達到這一點是不可能的,但必須向這個方努力。美軍只所以選擇在深夜和凌晨進行空襲,可能已經考慮到這樣的原則,即便如此,實際上已經給巴格達的平民和民用目標造成了大量損傷,這也說明高技術武器在性能上的不穩定性。雖然戰斧飛彈已經發展到第三型,比海灣戰爭期間有了根本的改進,但命中精度仍然令人懷疑。有一枚戰斧飛彈本來是想襲擊巴格達的總理府,卻差一點炸毀旁邊的共和國大橋;有一枚戰斧飛彈想襲擊總統府,結果在建築物附近爆炸,據說是被密集的防空炮火擊中後爆炸的;還有一枚可能是彈上 GPS定位和導航系統出了毛病,本來想打巴格達,結果飛到了伊朗西南部胡齊斯坦省的霍拉姆沙赫爾市,幸虧沒有造成人員傷亡。8 月份美軍襲擊阿富汗和蘇丹的時候,也有一枚落在了巴基斯坦境內。更不幸的是,位於市中心的一家婦產科醫院居然接連被四枚飛彈所擊中,這應該算是違反戰爭法原則的一起惡性事件,因為按照戰爭法原則,醫院是受保護和免遭襲擊的。據當地記者反應的情況,巴格達市中心熱鬧商業區內的克拉德大街,留下了2米深、5米寬的彈坑,造成多人受傷,一些民宅、商店和建築物遭到破壞。有的飛彈還擊中了市內人口密度較高的阿德勒住宅區。當地的一家醫院已收治了包括兒童在內的30多名傷員,另外還接收了5名死者的屍體。

預定作戰目標是否達到

美英真的達到預定作戰目標了嗎?
由於空襲行動剛剛結束,對作戰效果的評估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交戰雙方發表的戰報都存在許多相互矛盾之處,有些問題還有許多疑點,比如:在四次空襲中都使用了什麼武器?除已經公開報導的武器之外,美國是否使用了F-117A隱形戰鬥機?B-1B戰略轟炸機首次海灣亮相是否象美國宣稱的那樣只攜載了500磅的MK-82式常規通用炸彈?海灣戰爭後美國一直熱衷於研製的鑽地炸彈、聯合遠程制飛彈藥及毫米波制導炸彈等是否在此次空襲中進行了首次實戰試驗?是否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武器進行了實戰試驗?美國到底發射了多少枚戰斧巡航飛彈,是 500枚,還是只有 300枚?或者更少?這些武器的作戰效能究竟如何?是象預期的那樣高達 80%以上,還是象伊拉克所宣稱的那樣有四分之一被摧毀?這許多問題當然應該留待戰後逐步深入研究和分析,但從目前情況分析,就四次空襲所達成的作戰效果來看,有幾點應該予以強調:
一是對美英空襲作戰效果不應有過高的估計。

在戰爭進行時雙方一般都會過高地評價各自的作戰能力,但戰後進行的科學評估中一般都會保持冷靜的分析。美國宣稱,總共襲擊了120多個目標。果真如此,如果按照500枚戰斧巡航飛彈,數百枚空射AGM-86巡航飛彈,還有每個波次至少投放上百噸炸彈的轟擊強度來計算的話,平均到每一個目標後就會發現,效費比出現了重大問題。顯然武器使用
強度過大,休要說使用如此先進的高技術武器,即便是完全使用無制導常規炸彈,轟炸建築物之類的非機動、非加固、非裝甲目標也用不了費這么大勁。如果真是這樣,那只能說明兩個問題:要么是戰斧巡航飛彈等精確制導武器在空襲中的命中精度可能不會超過50%; 要么是美國所宣稱的飛彈等武器使用數量含有較大水份。
二是美英空襲作戰樣式不具備普遍性意義。

1991年的海灣戰爭,是歷史上非常少見的一次戰爭,伊拉克給多國部隊半年的時間進行準備,戰爭中雖經歷了某激烈的交戰,但最後仍是坐以待斃。這次空襲就更是一邊倒,美國和英國動用最代化的高技術武器裝備對伊進行大規模空襲,而伊拉克則基本上是使用輕型武器和非制導武器進行抵抗,這種空襲與反空襲的較量完全不是在一個水平上進行的,就連平時的正常軍事訓練中的對抗強度也不如,所以,不能過分喧染此次空襲作戰的樣式和效能。很簡單,這種沒有電磁干擾環境、沒有惡劣氣候影響、沒有強威脅對手的空襲作戰,對指導現代戰爭和未來戰爭沒有多大的軍事價值和實用價值。
三是應慎重判斷此次空襲行動對伊軍事實力所造成的破壞。

美英原定的空襲計畫是打算完全徹底摧毀伊拉克研製、存儲、修復和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設施,徹底摧毀以共和國衛隊為骨幹的伊拉克武裝力量,最終推翻薩達姆政權。從這三個目標來看,最後一個目標顯然沒有達到,即便是前兩個目標也似乎沒有完全達成,判斷的主要理由是:第一,從空襲中死傷人員數量來看, 除2架艦載機因飛行事故導致 4人死亡外美軍和英軍無一人死傷,伊拉克雖然遭受了四輪空襲,卻只有68人死亡,受傷者也僅有200多人,而且多數是平民百姓。這說明,美英在空襲中沒有能夠準確命中預定目標,也說明這些空襲沒有對共和國衛隊等精銳兵團構成根本的威脅或造成致命的損傷,因為軍隊中的有生力量基本沒有受到損傷;第二,綜合現場或交戰雙方的各種報導,沒有或很少看到炸毀多少坦克、裝甲車輛、飛機、地面防空飛彈雷達和指揮控制系統以及核、生、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數量統計,相反,轟炸更多的是政府機構、要害部門的建築物、油田、電視台等,這說明,伊拉克軍隊的實力可能得到保存,空襲並沒有傷及武裝部隊的筋骨,更沒有陷入癱瘓或被摧毀。從五角大樓展示的圖片及錄像來看,機載雷射制導炸彈的確摧毀了許多雷達站、飛彈倉庫和飛彈製造工廠等軍用設施,但在這些大規模轟炸中卻沒有造成核、生、化等有害氣體的泄露,這說明,美國等始終認為伊拉克仍藏匿有大量大規模性武器的說法值得懷疑。如果真藏匿有這些武器,必然在大規模轟炸中造成泄露。

為何收兵

美英為何匆匆收兵?
美國總統柯林頓在第四輪空襲開始前約半小時,發表講話說,盡管美英兩國對伊拉克已經進行了三天的空襲,但美國沒有停止軍事打擊的打算,並“隨時準備再次動用武力。”就在這個講話發表數小時之後,美國經過對第四輪空襲效果的評價,柯林頓聽取了軍事顧問和外交顧問班子的建議後突然決定,暫停對伊拉克的空襲行動。美英為何突然決定停止對伊空襲?停戰后海灣態勢將會怎樣?聯合國是否將派特委會重返伊拉克進行核查?這些,都是人們關心的焦點。
美英在連續進行了四天的空襲之後,於12月20日突然做出停戰的決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目前形勢來看,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美英這次聯合對伊動武,具有極大的冒險性質,與1991年的海灣戰爭有著本質的區別。

當時,有聯合國安理會 678號決議的授權,而這次卻是兩個國家自作主張,搶在安理會討論巴特勒核查報告之前,發動的突然襲擊,屬隨意性軍事行動,不僅師出無名,而且嚴重違反國際法準則。空襲事件發生後,中國、俄羅斯等許多愛好和平的國家和組織,包括美國、英國和法國等國家的人民,紛紛開展各種外交斡鏇和努力,呼籲立即停止各種形式的戰爭行動。美英兩國不得不從全球戰略進行考慮,所以空襲行動的突然停止,應該被認為是和平力量對戰爭力量成功進行遏制的一個直接結果。
其次,美伊鬥法看似只是雙邊矛盾的衝突,其實隱藏著一個深刻的國際背景,即冷戰結束後的國際新安全觀和國際戰略格局問題。

冷戰結束之後,和平與發展成為跨世紀的主題,各國都在確立新安全觀,希望以睦鄰友好、和平合作、友好協商和相互對話來代替武力對抗、軍事對峙、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的冷戰模式,希望大國、特別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放棄以軍事優勢謀取國家利益的做法,按照聯合國憲章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處理國家之間的關係。美國和英國悍然出兵對一個本來就沒有多少反抗能力的弱小主權國家進行動武,無疑是對正在形成的這種國際戰略格局、新安全觀和國際法準則的破壞,大國之間或集團之間的關係將會因此而留下陰影,聯合國安理會也將在如何制約美英這種隨意訴諸武力的權威性方面大打折扣。在國際關係中象美英這樣隨意使用武力和推行強權政治,不僅不利於爭端的解決,相反可能導致戰火的蔓延和擴展。對因此而導致的嚴重後果和影響,美英兩國不得不慎重考慮。
最後,經過八年的核查和大量高技術偵察監視裝備的長期監視和定位,美國對伊拉克境內所有要害目標應該說是非常清楚,先攻擊哪些,後攻擊哪些,在哪些目標用什麼樣的飛彈、炸彈,是使用戰斧來打擊,還是動用作戰飛機,美軍早就心中有數。

關於此次空襲的計畫和方案肯定在計算機上進行了若干次模擬和最佳化,最後才付諸實現。因此,既然美英願意主動停止空襲行動,這起碼說明,原來預定的襲擊目標已經有大部分,或者是絕大部分(80-90%)已經遭到摧毀,而且摧毀的程度十分令人滿意,否則,既然已經開戰,兩國不達目的是絕不會輕易罷手的。柯林頓稱,儘管對此次行動作更細緻的評估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此次行動的“任務已經完成”,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研製工程、發射系統以及軍事指揮系統等都遭到“重創”布萊爾稱,英美兩國對伊拉克的空中打擊已達到目的,伊拉克軍隊的防空、指揮系統以及生產飛彈和生化武器的軍事設施均受到實質性打擊,其精銳部隊共和國衛隊也受到重創,因此英美兩國決定結束這次為期四天的軍事行動。

核查危機將向何處發展

8 年來,美國與伊拉克在核查問題上雖然長期存在爭議,但畢竟核查仍在繼續,而且已經取得重大成果。今年,伊拉克把全力配合特委會核查,爭取年內解除制裁作為國家的一個重要目標,並為之而作出許多努力和奉獻。12月15日巴特勒對重返巴格達後一個月的總結報告遞交安理會各成員國後,如果再等待幾天,可能安理會將對如何客觀公正地進行核查及評價核查所取得的成果進行討論,如果這樣的討論是積極的話,伊拉克有可能看到解除制裁的曙光和希望。可就在這時,美英兩國不由分說,動手就打,讓世界為之難堪。特別是為解決核查危機而作出重大貢獻的安南秘書長,更是苦不堪言。戰時已起,只得想法趕緊滅火。現在,戰火總算是消停下來,短短四天的戰爭雖然不長,但由此而帶來的影響卻是難以消除的。本來就處於僵局的核查危機現在乾脆進入了冰點,如何化解危機,還
有待進一步觀察和思考。

僅就目前局勢分析,未來核查危機的前景大致有三個趨勢:
首先,核查還有沒有必要?伊拉克在簽署聯合國一系列決議時之所以同意進行全面的、無條件的武器核查,是為了儘快解除制裁。

現在 8年過去了,美國總統即將完成三個任期,不僅制裁沒有解除,反而布希的繼任總統又揮師海灣,大開殺戒,此舉可能傷透了伊拉克人的心。他們原本是相信聯合國決議和國際法準則的權威性,後來開始相信聯合國秘書長的權威性,再後來開始相信世界和平力
量的權威性,現在美英自作主張興兵動武、使伊拉克再次飽受戰爭創傷的事實,有可能迫使伊拉克政府採取某些極端的作法,比如停止與安理會的合作,不再允許特委會重返巴格達進行核查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可能採取更為極端的作法,那就是恐怖主義破壞活動。果真如此,世界將更不安寧,海灣將迅速成為一個火藥桶,戰爭將會不斷造訪這個地區。
其次,美國的底牌是什麼?明目張胆地提出推翻薩達姆•候賽因政權,美國是今年才提出的,而且提供9700萬美元的經費支持。

在這次空襲行動開始之前,許多人也作過分析,認為有可能借空襲之機幹掉薩達姆,同時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對此,不少人表示贊同,因為在1986年的美利衝突中,卡扎菲險些在空襲中喪命;而在1989年的美軍襲擊巴拿馬行動中,美國軍隊乾脆派兵到這個國家抓了一個活生生的總統,然後把他帶到美國去審判。此次空襲是發生在 8年核查之後,而核查小組成員中象海軍陸戰隊前上尉里特那樣被懷疑為間諜和特務的大有人在,無論是薩達姆的辦公處所還是私人住所,核查組都曾經光顧過,相信美國軍方對於它的方位、環境、特徵和是否加固都不陌生,所以幹掉薩達姆似乎並不算什麼難事。當然,我們也注意到,擔任此次空襲任務的美國戰區總指揮、中央司令部司令津尼上將似乎對此就持有異義,他認為如果現在就除掉薩達姆,伊拉克和海灣地區就會亂成一鍋粥。因為伊拉克雖然派別林立,但誰也沒有力量對現政權構成威脅。從美英空襲突然停止來看,它沒有達到原定的全部計畫,屬於臨時性策略性停戰,主要考慮可能大致有兩個:一是通過這次空襲削弱伊拉克軍事力量,為反對派消除部分軍事威脅;二是利用已經設立的兩個南北禁飛區,大力扶植和支援以庫德人和什葉派穆斯林為主的反對派,使之不斷壯大。等待羽翼豐滿之後,再從伊拉克國家中獨立出來,或與伊拉克政權進行武裝鬥爭。此次轟炸中美軍特別對南部禁飛區內的多個目標進行轟炸就是一種明顯的昭示。從近年來美國對俄羅斯車臣問題、中國台灣問題、南斯拉夫聯邦的科索沃問題等所持原則性立場來看,支持民族分裂和獨立的傾向將是非常明顯的。
最後,外交斡鏇將重新定位,新的衝突和戰爭將在所難免。空襲行動停止後,外交斡鏇可能立即掀起熱潮。

外交斡鏇的主要目的仍將是如何打破核查僵局和儘快解除對伊制裁問題。現在看來,這樣的外交目標將非常艱難。美國當然仍將積極參加對伊核查,關鍵是伊拉克讓不讓他再重返巴格達,如果雙方差距很大,又將造成新的的衝突點。俄羅斯等國是否拋開聯合國,反其道而行之?既然美英能夠置國際法和聯合國所不顧,其他國家還有多大必要非得維持永無止境的對伊制裁?倘若一個、兩個,甚至多個國家自行決定恢復對伊正式關係和單方面取消制裁,美英及其盟國將採取何種態度?美國的目標既然不是為了解除制裁,那么伊拉克也沒有必要再配合核查,武裝鬥爭和衝突可能將逐漸發展並惡性膨脹。美國通過這次軍事行動,確立了在中東地區多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無所作為和步步後退的被動局面,轉而掌握了主動權。在世界上,也向各國表明,在即將步入21世紀的時刻,美國發動這樣的空襲,旨在證明,美國有能力、有實力在未來世紀中維持超級大國的地位。如果這種強權政治和為所欲為的行徑在國際上得不到譴責和制裁,必將對今後的國際安全和國際新秩序帶來不利影響,人們會認為長期追逐的和平目標日漸暗淡,只有發展軍事力量才能維護安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