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廷揚

沈廷揚

沈廷揚是一個名人,字季明,號五梅,今崇明新河鄉人。明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贈戶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沈廷揚被任命為國子監司業。受命把漕船改為長江兵船,並負責軍事物資供應。

基本信息

其人其事

沈廷揚,字季明,號五梅,今崇明新河鄉人。明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贈戶部尚書。其為人多智,好談經濟,為明代海運專家。
崇禎十二年(1639年),為解決遼東糧餉運輸,內閣中書舍人沈廷揚上《請倡先小試海運疏》,建議恢復元代朱清所開創的海上漕運,並將《海運書》五卷和《海運圖》進呈崇禎帝。崇禎帝命造海舟試之。沈廷揚“乘二舟,載米數百石,十三年六月朔,由淮安出海,望日抵天津。守風者五日,行僅一旬。帝大喜,加廷揚戶部郎中,命往登州與巡撫徐人龍計度。山東副總兵黃廕恩亦上海運九議,帝即令督海運。先是,寧遠軍餉率用天津船赴登州,候東南風轉粟至天津,又候西南風轉至寧遠。廷揚自登州直輸寧遠,省費多。尋命赴淮安經理海運,為督漕侍郎朱大典所沮,乃命易駐登州,領寧遠餉務。”(明史·志第六十二·河渠四)
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軍入侵,錦州告急,沈廷揚被加以郎中官職,至山東登萊,籌劃海運糧餉,接濟錦州明軍。翌年,漕運總督史可法保薦沈為光祿寺少卿,又升太僕寺正卿兼戶部事。崇禎帝對沈十分器重,曾說:“居官盡如沈廷揚,天下何難治!”
崇禎十六年(1643年),沈廷揚被任命為國子監司業。受命把漕船改為長江兵船,並負責軍事物資供應。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南下攻破南京,殺弘光帝。沈廷揚、淮安巡撫田仰、淮河鎮總兵張士儀、淮海鎮總兵張鵬翼各統率水陸軍數千、船數百,相繼到達崇明島。眾人推戴義陽王(周定王橚七世孫)為監國。
十月,明軍出兵瀏河,被清軍擊潰。張士儀降清,張鵬翼、沈廷揚、王臣縉奔浙江,田仰則投奔浙東的潞王,義陽王亦同去。沈廷揚則到達舟山群島,投奔總兵黃斌卿。之後被魯王封為兵部右侍郎兼戶部左侍郎,總督浙直水師。
永曆元年(1647年),清蘇松提督吳勝兆欲在蘇州反正,起事前聯絡舟山明軍支持。明軍以張名振領軍,沈廷揚副之,張煌言監軍,率將士數萬人,戰船兩百於四月初六自岑江(即舟山岑港)出發。四月十三日在崇明島外突遇風暴而大敗。沈廷揚的戰船翻沉於徐六徑,士卒多溺死。清軍在岸上呼“剃髮者不死!”沈廷揚嘆曰:“風波如此,其天意邪!吾當以死報國。然死必有名。”乃呼“吾都御史,可解吾之南京。”與部下700人被俘。江寧巡撫土國寶向沈勸降,沈不應;許以大官,又不應。700名部下也無一人肯降,皆在蘇州被活埋。沈廷揚被轉囚至南京,清廷的大學士洪承疇是沈廷揚故交,想要救沈一命。“詭曰:我聞沈廷揚已為僧,若敢誑乎?廷揚詈之。遂下獄,猶遣其門人周亮工說之。廷揚曰:毋多言!吾今日非一死不足塞責。”
1647年7月2日酉刻,五十三歲的沈廷揚身著方巾寬袍,被押往蘇州三山街淮清橋。他端正衣冠,向南叩拜,高呼“為國而死,死而何憾”,慷慨就義,遺體由其甥黃仲融安葬在虎丘五人墓西邊。南明永曆帝追贈沈廷揚為戶部尚書,清乾隆中追謚“忠節”。在崇明縣城學宮西側建有沈忠節公祠,供祭祀,現無遺蹟。

另外附頁

沈應時,1894年出生於崇明縣城,沈廷揚十世裔孫,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炮科畢業。1920年沈應時赴廣州,追隨孫中山革命,加入粵軍第二軍。之後,沈應時參加了援桂、伐贛、討伐陳炯明諸役,任粵軍總部軍事參議。
1924年,孫中山於廣州黃埔島創辦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沈應時先後擔任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學生總隊總隊長,炮科教官,黃埔軍校教導第一團第一營營長、黨軍第二團團長、國民革命軍第一師第二團團長、第三師副師長、第二十師副師長。
1926年3月13日,時任國民革命軍總監的沈應時因病逝世。蔣介石聞耗前往,痛哭惋惜,隨即發起組織治喪委員會。3月14日,蔣介石親自送沈應時出殯。3月15日,廣東國民政府明令褒揚沈應時,追贈陸軍中將軍銜,並以國禮殯葬於黃埔平崗東江陣亡將士墓,名載《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東江陣亡將士題名碑》。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親贈輓聯:上聯是“粵局初平,回思二度東征,君稱健將”;下聯是“國家多難,待看群麾北伐,我亦前驅”。國民革命軍第三師師長譚曙卿和三師黨代表魯易合撰輓聯:上聯是“陳林叛變,楊劉迫戈,頻年東征西戰,年有殊勛留紀念” ;下聯是“軍閥專橫,帝國侵略,此日內訌外侮,遙開續纊尚關心”。家鄉崇明人民驚聞沈應時將軍不幸病逝,惋惜悲痛不已,地方著名人士蔡申甫撰贈輓聯:上聯是“國民革命,靡役不從,嶺表建奇勳,此日羊城星隕,虎帳見凍,壁壘難忘前戰史”;下聯是“病榻留言,厥功未競,泉下多遺恨,何時飲馬河流,鶴歸華表,海天空憶故將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