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特·泰勒起義

沃特·泰勒起義

沃特·泰勒起義是14世紀英國乃至西歐爆發的最大一次農民反封建起義,這次起義雖慘遭鎮壓,但給英國封建制度以沉重打擊,加速了農奴制的瓦解。在英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基本信息

沃特·泰勒起義沃特·泰勒起義
沃特·泰勒起義是14世紀英國乃至西歐爆發的最大一次農民反封建起義,它給予封建統治階級以沉重的打擊,推動了英國社會的發展,加速了農奴制解體,在英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簡介

沃特·泰勒起義作戰地圖
1381年英國農民大起義。14世紀,英國盛行貨幣地租,農奴制開始衰落,而東南部擁有較多農奴的大領主仍然堅持勞役制,嚴重阻礙社會發展。1348年歐洲流行黑死病,英國亦人口銳減,農村凋敝,勞動力匱乏。為維護封建主利益,政府多次頒布僱工法令,強迫僱工按黑死病流行前的工資標準受僱,否則監禁甚至用灼鐵烙印。為支持對法戰爭,1377年,英王理查二世下令徵收人頭稅。至1380年,人頭稅額提高兩倍。稅吏營私舞弊,敲詐勒索,殘害農民,矛盾迅速激化。1381年5月,韋塞克斯肯特兩郡農民抗納人頭稅,殺死稅吏,首舉義旗。農民起義很快擴展到鄰近各郡,武裝鬥爭相繼在全國40個郡中的25個郡展開。泥瓦匠沃特·泰勒貧窮神約翰·保爾成為起義軍領袖。6月10日,起義軍占領肯特郡首府坎特伯雷。隨後,6萬起義軍向倫敦開進,於13日在倫敦平民配合下順利入城。起義軍焚燒貴族宅第和法院檔案,搗毀監獄,處死法官和廷臣,將國王理查二世包圍在倫敦塔中。在起義軍的一致要求和武力脅迫下,理查二世被迫與起義軍談判。在第一次談判中,沃特·泰勒代表農民提出廢除農奴制,規定地租限額,確保貿易自由,赦免起義者等要求。國王佯裝答應要求,部分起義者得到自由赦書後散去。15日,堅持鬥爭的起義者再次與國王談判,進一步提出廢除僱工法令、沒收教會土地並分給農民、取消領主特權等要求。談判中,倫敦市長突然用劍將沃特·泰勒刺死。國王隨即下令各地騎士捕殺起義農民。這次起義雖慘遭鎮壓,但給英國封建制度以沉重打擊,加速了農奴制的瓦解。

階段

沃特·泰勒起義沃特·泰勒起義
英法百年戰爭從1337—1453年,持續了116年。

自11世紀“諾曼征服”後,歷代英王通過聯姻和繼承關係,在法國占有大量領地。法王企圖收回這些領地,英王不僅不肯放棄,反而進一步與法國爭奪毛紡業中心佛蘭德。雙方矛盾深化。1328年2月,法王查理四世死,卡佩王朝絕嗣,貴族會議推舉其侄腓力為王,稱腓力六世。英王愛德華三世以自己是查理四世外孫的身份要求繼承法國王位,兩國矛盾加劇。

1337年5月24日,腓力六世收回英屬領地基恩,於是引起戰爭。從1337年到1453年,英法兩國斷續打了百餘年,史稱“百年戰爭”。這些戰爭大體可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337年~1360年):1337年10月,英王愛德華三世自稱法王,率軍進攻法國,於1340年6月在斯勒伊斯海戰中擊敗法國艦隊,1346年7月占領法國卡昂,8月在阿布維爾以北的克雷西村大敗法國陸軍,次年占領法國重鎮加來。1356年9月,愛德華三世之子“黑太子”,在普瓦捷之戰中生擒法王約翰二世及其眾臣。1360年,法國被迫求和簽約,承認英國對加來和西南地區大片領土的占領。

第二階段(1368年~1396年):法王查理五世(智者)為收復失地,實行改革,加強軍隊建設。1368年,配合加斯科涅反英暴動,收復大片失地。1372年,法艦隊在拉羅謝爾打敗英國艦隊,重新控制西北沿海海域。查理五世死後,其繼承人查理六世患精神病,不能治理國家,封建主爭權奪利,形成以奧爾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為首的兩大集團。英國暴發沃特·泰勒起義。兩國無力再戰,於1396年締結停戰協定。

第三階段(1415年~1420年):英王亨利五世利用法國內部矛盾,重新提出對法國王位的要求,並於1413年與勃艮第公爵結盟。1415年10月,亨利五世率軍進攻法國,在阿讓庫爾之戰中大敗法軍;1430年4月征服諾曼第,逼近巴黎。法國被迫求和,承認亨利五世為法國王位繼承人。

第四階段(1429年~1453年):1422年,英王室宣布未滿周歲的亨利六世兼領法國國王。此時,法國太子查理已控制法國中部和南部。1428年,英軍進攻法國南方要地奧爾良城。1429年,法國香檳地區農家女貞德自告奮勇,向太子查理請戰,率法軍解奧爾良之圍。7月,太子查理加冕,稱查理七世。貞德率軍攻打巴黎,不克,次年在戰鬥中被勃艮第派軍隊生俘,被活活燒死。1435年9月,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臣服於查理七世,加強了法國抗英力量。此後8年,法軍收復北方大部領土。1450年,法軍解放諾曼第,並在巴約勒之戰中重創英軍;1453年7月,在卡斯蒂永之戰中再次打敗英軍。10月19日,法軍收復波爾多,百年戰爭結束。英國在法國的領地只剩加來一地。

經過

1348年英國黑死病(鼠疫)蔓延。城鄉勞動力急劇減少,田地荒蕪,物價上漲,封建領主面臨勞動力缺乏和僱工不提高工資則拒絕受僱的威脅。以國王為代表的封建政權,從保護封建領主的利益出發,先後頒布了一系列勞工條例(法規),規定勞動民眾必須接受黑死病流行以前的工資標準,違者監禁。封建國家的這種倒行逆施激起了勞動民眾的無比憤怒。
1369年英法之間的百年戰爭再度爆發,法國在第二階段戰爭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英國有增無減的苛捐雜稅,加上在軍事上連遭失敗,使國內局勢進一步惡化。為了滿足在法國進行戰爭的需要,國王查理二世於1377年、1379年和1380年3次徵收新的人頭稅,而且一次比一次重。1380年的稅額比最初的人頭稅額提高了3倍。
封建地租的增加、勞工立法的迫害、苛重的戰爭負擔,使英國農民掙扎在死亡線上,迫使他們揭竿而起。

在沃特·泰勒起義的醞釀階段,英國出現了教會改革運動。以約翰·鮑爾牧師為代表的羅拉德派對農民起義起了重要作用。他們在傳教中尖銳地抨擊了封建制度的不平等,要求取消徭役、地租、捐稅和財產差別,實行社會各階層的平等。約翰·鮑爾等人的宣傳鼓動活動,為農民起義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英國城鄉革命形勢日益成熟。

起義是1381年5月底在埃塞克斯郡為反對徵收第三次人頭稅而爆發的。廣大窮苦農民聽到埃塞克斯地區反人頭稅鬥爭的訊息後,紛紛舉行起義,並很快席捲了英國大部地區。

6月初,埃塞克斯分散的小股起義隊伍迅速集結起來,匯成一股洪流,向倫敦挺進。起義軍首先攻取了肯特郡的美德斯東

在此期間,遭教會政治迫害的約翰·鮑爾從監獄中被救出。泥瓦匠出身、參加過對法戰爭、懂得軍事且勇敢善戰的沃特·泰勒被起義軍推為軍事首領。起義軍有了領導核心。

在沃特·泰勒和約翰·鮑爾的領導下,起義軍在占領美德斯東以後繼續進軍,很快占領了肯特郡首府坎特伯雷。起義軍向倫敦的勝利進軍,震撼了整個英國,沿途大批農民參加到起義隊伍中來,聲勢越來越大,不可阻擋。6月12日,起義軍進抵倫敦南邊的布萊克希思,這裡離倫敦很近。起義軍準備和國王會見,幻想國王能解除他們的疾苦。國王查理二世從溫沙城堡趕回倫敦後,被以首相為首的宮廷會議所阻止,未與起義軍會見。在布萊克希思這個往日倫敦的練兵場上,約翰·鮑爾做了一次戰前演說,他以“亞當耕種,夏娃紡織,誰是貴人”為題,指出所有各種奴役的形式都是後人不公正的壓迫的結果。約翰·鮑爾的講話大大激發了起義軍的鬥志。

沃特·泰勒起義沃特·泰勒起義
起義軍於12日傍晚以前摧毀了倫敦馬夏爾西監獄,釋放了大批遭受勞工法迫害的農民和平民。部分農民起義軍衝進首相的蘭貝思宮,毀壞財物,燒毀檔案。在倫敦城外起義軍摧毀了財政大臣的莊園邸宅。13日,起義軍在倫敦市民的支持下,順利地占領了倫敦。他們受到倫敦窮人的歡迎,起義軍和市內窮人一起摧毀了國王叔父的住宅薩沃伊宮。薩沃伊宮是當時英國最富麗堂皇的邸宅之一,也是當時英國封建統治階級壓迫剝削勞動人民的暴力的象徵。附近的法學院也被摧毀,檔卷付之一炬。國王、首相、財政大臣以及倫敦市長等人驚恐萬狀,因當時城內已無兵力保護,不得不急忙逃到倫敦塔樓內躲避,期待著能夠躲過即將來臨的災難。

起義軍在破壞西郊的監獄、釋放犯人後,即折回城東的倫敦塔附近。當日晚上,起義軍在塔樓對面設營,要求國王處死作惡多端的首相和財政大臣,頒發自由特許狀。國王為了緩和與穩定局勢,爭取時間,約定第二天在邁爾恩德會見起義軍。

在起義軍與國王查理二世於市郊邁爾恩德舉行的談判中,起義軍提出了“邁爾恩德”綱領,要求廢除農奴制和徭役,建立統一而合理的貨幣地租,實行貿易自由,並赦免起義者。國王被迫同意了邁爾恩德綱領的一切要求,並讓許多書史制定自由特許狀發給農民。會見結束後,沃特·泰勒和約翰·鮑爾立即帶領數百人衝進倫敦塔樓,捕獲了首相及財政大臣等人並立即處死。

國王對起義者要求的允諾,使得部分農民心滿意足地離開首都回家了。但許多農民和他們的領導人沃特·泰勒與約翰·鮑爾仍留在倫敦,特別是大量缺少土地的貧苦農民不滿意溫和的邁爾恩德綱領,再次要求會見國王。沃特·泰勒等人又草擬了激進的綱領,準備於6月15日在倫敦城外北部的史密斯菲爾德貿易廣場與國王進行第二次談判時,由沃特·泰勒提交國王。這個綱領向國王提出了旨在反對整個封建制度的更加徹底的補充要求。起義者要求把從農民手中收去的公田歸還給農民,廢除勞工條例,取消貴族特權,各階層一律平等,實行教會和寺院土地世俗化(收歸國有)並分給農民。這個綱領,反映了絕大多數農奴和平民的願望。

早在起義軍進入倫敦並包圍塔樓的時候,國王和大臣們就策劃著名如何將起義鎮壓下去,最終決定採用分化瓦解的方法,使起義者軍心動搖分散回家,然後一舉消滅起義軍。邁爾恩德談判後,一部分農民離開倫敦使起義軍的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國王等人周密制定了一個陰謀殺害起義軍領袖的計畫,並答應於15日在史密斯菲爾德廣場會見起義者。 

談判這天,沃特·泰勒遠離隊伍,單騎與國王談判。談判過程中,沃特·泰勒對王室的陰謀毫未覺察,他重申了起義者的要求,指出只有在這些要求得到準許之後,人們才會離開倫敦。就在沃特·泰勒與國王談判的時候,倫敦市長奸險地刺殺了沃特·泰勒。隨後,國王調動反動武裝把起義軍團團圍住。起義軍既受到包圍,又失去了自己的領袖,被迫立即離開倫敦分散回家。 

國王陰謀得逞後,便背信棄義,開始了殘酷的鎮壓。起義軍離開倫敦後,各郡騎士和貴族的家臣隊伍到處鎮壓分散在各地的農民隊伍,進行血腥的屠殺。約翰·鮑爾和其他首領,以及很多起義者,都被極其殘酷地處死。轟轟烈烈的英國農民起義最終失敗了。

意義

農民起義的失敗主要是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和農民本身的階級局限性所決定的。這次起義由於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從而不能取得反封建的徹底勝利。從軍事上看,各地的起義行動應當進行統一的組織鬥爭。農民階級的無組織性和分散性使得多數起義者只關心局部利益,沒有聯合統一行動,這就影響了起義軍的戰鬥力。
1381年的英國農民起義給予封建統治階級以沉重的打擊。它的偉大歷史意義在於它推動了英國社會的發展,加速了農奴制的解體,在英國人民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