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情若連環

沁園春·情若連環

沁園春·情若連環,蘇軾,見於明代萬曆年間所刊《重編東坡先生外集》卷八十三。1980年,孔凡禮先生輯入《全宋詞補輯》.友人施議對最先鑑賞此詞,選入唐圭璋先生主編《唐宋詞鑑賞辭典》.而後尚未再見海內外賞析論評文章。筆者甚愛此詞,認為足稱蘇軾詞代表作之一,應予以重視,對於認識蘇軾創作個性,頗有意義。因為此詞獨具風神,膾炙人口,不是可以其他名篇所能取而代之者。

作者簡介

沁園春·情若連環沁園春·情若連環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原文

情若連環,恨如流水,甚時是休。也不須驚怪,沈郎易瘦;也不須驚怪,潘鬢先愁。總是難禁,許多魔難,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歡杳杳,後會悠悠。

凝眸。悔上層樓。謾惹起新愁壓舊愁。向彩箋寫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書郵。料到伊行,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淚收。須知道,這般病染,兩處心頭。

詞牌釋義

〔題考〕《後漢書 竇憲傳》:“憲恃宮掖聲勢,遂以賤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田。”後沿以“沁圜”為公主第宅之代詞,多見於唐人詩文。崔湜《侍宴長寧公主東莊》詩:“沁園東郭外,鸞駕一游盤。”儲光羲《玉真公主山居》詩:“不言沁園好,獨隱武陵花。”吳頌《代郭令公謝男尚主表》:“門開魯館,地列沁園。”本調﹝沁園春﹞。當創始於初唐,且出自侯門,可知也。萬氏亦云:“﹝沁園春﹞是古調,作者極盛,其名最顯。”又本調亦名﹝壽星明﹞。另有﹝花發沁園春﹞與本調無涉。

〔作法〕本謂一百十四字。起首三句均四字,上兩句句法相同,俱為仄仄平平。(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韻,重在第三字,必須用仄,是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第四、五為四字對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與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第六句與第五句同。第七句四字協韻,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第八、九句又為四字對句,與﹝過秦樓﹞起二句同。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務用平仄平,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應作平平仄,是乃定格。第十二、第十三,實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兩句四字對偶而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後闋起首二字協韻,俱平聲。次句四字,同前闋次句。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蓋即前闋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第四句以下全與前闋同。

孤鶴歸來,

○●○○(句)

再過遼天,

●●○○(句)

換盡舊人。

⊙⊙●△(平韻)

念累累枯冢

●⊙○⊙●(句)

茫茫夢境,

⊙○⊙●(句)

王侯螻蟻,

⊙○⊙●(句)

畢竟成塵。

⊙●○△(協平韻)

載酒園林,

⊙●○○(句)

尋花巷陌,

⊙○⊙●(句)

當日何曾輕負春。

⊙●○○○●△(協平韻)

流年改,

○○●(句)

嘆圍腰帶剩,

●○○●●(句)

點鬢霜新。

●●○△(協平韻)

交親,

○△(協平韻)

散落如雲。

●●○△(協平韻)

又豈料而今余此身。

●⊙●○○○●△(協平韻)

幸眼明身健,

●⊙○⊙●(句)

茶甘飯軟,

⊙○⊙●(句)

非惟我老,

⊙○⊙●(句)

更有人貧。

⊙●○△(協平韻)

躲盡危機,

⊙●○○(句)

消殘壯志,

⊙○●●(句)

短艇湖中閒采蓴。

⊙●○○○●△(協平韻)

吾何恨,

○○●(句)

有漁翁共醉,

●○○●●(句)

溪友為鄰。

⊙●○△(協平韻)

賞析

這首詞婉轉言情,以鋪敘手法寫相思。這是蘇東坡柳永作詞的一個明徵,當為作者早期作品。

“情若連環,恨如流水”,起調是一組並列對句,以連環、流水為比,說此“情”、此“恨”不斷無休。接著以一組扇面對句,說相思的具體情狀。依律,這組扇面對句,當以一領格字提起,此處連用兩個“也”字,用以鋪排敘說,一曰瘦,有如宛約一般,腰圍減損,再曰鬢髮斑白,有如潘岳一般,因見二毛而發愁。“總是”二句,卻以散句入詞,接下句,均為直說,點明上文所說“瘦”與“愁”的原因,是“好事教人不自由”。“好事”,當指男女間歡會等情事。因為時時刻刻惦記著這許多情事,無法自主,所以才有這無窮無盡的“情”與“恨”。最後,詞進一步點明,主人公所“追想”的“好事”就是“前歡”與“後會”,前歡已是杳無蹤跡,不可追尋,而後會又遙遙無期,難以預卜。“杳杳”、“悠悠”,與“連環”、“流水”相呼應,將所謂“情”與“恨”更加具體化。上片說的全是主人公一方面的相思情況。

下片變換了角度與方位,既寫主人公一方,又寫對方,並將雙方合一起寫。“凝眸。悔上層樓。謾惹起新愁壓舊愁。”是過片。一方面承接上片所說相思情景,謂怕上層樓,即害怕追想往事,惹起“舊愁”;一方面啟下,轉說當前的相思情景,新愁與舊愁交織一起。詞作說當前的相思情景,先說主人公一方,說主人公如何寫情書,寫好情書如何密封,封好以後如何秘密投寄。“寫遍”、“字了”,謂其如何傾訴衷情,將天下所有用來訴說“相思”的字眼都用光了。

“重重”,謂其密封程度,“密”,既有秘密之意,又表明數量之多,一封接一封,相距甚密。同時,詞作說相思,還兼顧對方,料想對方接到情書,當如何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淚收”。“料”字明謂假設。主人公從自身的相思,構想對方的相思,寫了對方的相思,反過來,更加增添了自身的相思。“這般病染,兩處心頭”說,這種相思要不得,兩處掛心,將更加難以開解,道出了雙方的共同心病。至此詞戛然而止,言已盡而味有餘。

這首詞善鋪敘,常常有條理、有層次的鋪陳之後,突然插入一筆,由一方構想另一方,構成錯落多致之意韻,婉轉傳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