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專項規劃

----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快速發展。 ----確保穩定,建設和諧的民辦教育。 ----最佳化教育結構,完善教育體系。


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西省教育 廳
二○○六年
目 錄
一、“十五”時期我省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要成就
二、“十一五”時期我省教育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三、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重點和總體目標
四、重點工作
五、保障措施
江西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專項規劃
一、“十五”時期我省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要成就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實施“科教興贛”和“人才強省”戰略,全省教育工作提前完成了“十五”規劃的主要指標,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任務,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快速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穩步推進,民辦教育發展迅速,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育投入明顯增加,國民受教育年限顯著提高,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為全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任務。順利完成了國小學制由五年向六年的過渡,義務教育年限達到九年。2005年,全省“普九”人口覆蓋率達96.67%。全省國小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01%,國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達94.05%,國小畢業生升國中階段的比率達99.45%。青壯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
----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快速發展。2005年,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149.28萬人,比2000年的71.47萬人增長108.87%。國中階段教育畢業生升高中階段教育比例達79.73%,比2000年高出37.75個百分比。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60.4%,比2000年高出29.43個百分比。
2005年與2000年相比,已實現普通高等院校數、招生數和在校生數三個翻番:高等院校由32所達到66所;本專科招生數由5.79萬人達到20.79萬人,增長259.07%;在校生數由14.64萬人達到64.61萬人,增長341.33%,加上成人高等教育等,整個高等教育在校生達81.51萬人,毛入學率由10.62%提高到20.43%。2005年,博士學位授權點由7個增加到33個,增長371.43%;碩士學位授權點由213個增加到563個,增長164.32%;全省在校研究生數達到9860人,比2000年的2118人增加7742人,增長365.54%,加上9種專業碩士學位在校研究生3791人,整個在校研究生達到13651人。
----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穩步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近幾年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05年招生28.03萬人,比2000年增加16.61萬人,增長145.45%。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招生比達47.24:52.76 。職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取得新成績。
----民辦教育發展迅速。社會力量辦學規模迅速擴大。2005年,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4785所(個),總資產增至34.5億元,在校學生101.91萬人。全省民辦教育占各類教育的比重不斷上升,已成為我省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落實了“在國務院領導下,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施了“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實行了高等教育“中央與省兩級管理,以省管為主”的管理體制,推進了投入體制改革。
辦學運行機制改革取得新的成績。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運行機制正在形成。利用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引進社會資金,發展了本科獨立學院;與企業聯合辦學發展了軟體學院;以新的管理模式、新的運行機制發展了高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發展了職業教育;充分匯聚集體、個人、社會的力量發展了高中階段教育。
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新的進展。人事制度和分配製度改革繼續推進;招生、考試和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繼續深入;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為支持高等教育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教育投入明顯增加。新世紀以來,我省財政性教育支出平均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長,2005年財政性教育支出達100.3億元,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確立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行教師工資縣級統發,實施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一費制”,制定並落實了農村中國小公用經費基本支出標準、財政預算撥款標準和雜費標準,完善了教育經費管理制度,提高了使用效益。組織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農村中國小危改工程”、“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農村義務教育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項目,推動了義務教育的普及。創新了投融資體制和運行機制,開展了優質高中工程建設,為高中階段教育發展創造了條件。建成了“規劃統一、功能分區、資源共享”的昌東、昌北兩大高校新校區,打造了江西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新進展。
----國民受教育年限顯著提高。目前,江西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7.5年,與全國的7.4年大體持平。2005年,各級各類教育每十萬人口在校生數均居全國中上水平,其中:每十萬人口在校生數普通高等教育1508人,列全國12位;普通高中1982人,列全國12位;中等職業學校1264人,列全國11位;普通國中4697人,列全國13位;國小8967人,列全國13位。
----教育質量穩步提升。認真貫徹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改革中國小德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加強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轉變教育觀念,大、中、國小課程改革全面展開,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教育質量穩步提高。教育服務能力明顯提升,高校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加強,已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套用研究的重要方面軍、高科技產業化的生力軍。2005年,全省高校承擔各級各類科技項目3728項,科技經費4.3億元,其中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達204項,經費0.3億元,向企業轉讓和承擔企業委託項目經費達2.1億元。2005年度省自然科學獎的全部和省科技進步獎的1/4由高校獲得。在國家及省部級重點學科、大學科技園、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研發基地等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使我省高校在科技創新、高科技人才引進、為江西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方面的貢獻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不斷擴大,出國留學和來贛留學人數明顯增加。中外合作辦學得到快速發展。
二、“十一五”時期我省教育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平安江西,對我省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紀頭20年,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各級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並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各級政府更加重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更加重視教育事業;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經濟國際化和市場化,建設創新創業江西、綠色生態江西、和諧平安江西,共創富民興贛大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對我省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加快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把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才能為實現江西新世紀的宏偉目標提供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2.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對我省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江西經濟快速發展,增加了對人才的需求和發展教育事業的財力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獨生子女在學齡人口中所占比重穩步增長,接受教育的願望及教育消費能力日益增強。城鎮化水平逐漸提高,人口加速向城鎮轉移,對教育的規模、結構、形式等提出新要求,特別是對職業培訓、繼續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長,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成為必然趨勢。人口結構的變化對教育結構的最佳化和教育質量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後五年,國小、國中階段學齡人口保持持續下降趨勢;高中階段學齡人口2005年至2007年繼續上升;高等教育階段學齡人口將處於高峰期,保持穩中有升,2012年到2020年處於下降趨勢。這些將對我省教育發展規模、速度,布局結構、資源配置等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3.我省教育改革與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與現代化建設和人民民眾的需要還不能完全相適應。
當前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民眾和現代化建設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與現有教育發展水平不高,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的矛盾。城鄉差別、區域、各類教育之間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農村教育薄弱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進城務工子女等弱勢群體受教育問題亟待重視。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任務仍十分艱巨,人才培養模式還不利於培養創新型人才。高等教育提高質量,提升實力任務十分繁重,職業教育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培養技能型緊缺人才問題尚未得到較好解決。教師隊伍總量相對不足,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結構和分布不盡合理,教師隊伍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不夠健全,教師的主動性、創造性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教育投入與教育事業發展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體制改革、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繁重,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創新還不能適應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招生、就業、收費、安全等許多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面對“十一五”時期教育發展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我們必須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努力開創教育發展的新局面。
三、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重點和總體目標
1.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江西教育全局,緊緊圍繞江西崛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著眼服從服務於江西現代化建設大局,堅持人才興教的戰略,堅持“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繼續認真做好更新觀念、創新體制、轉換機制、最佳化環境、聚集人才五篇文章,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鞏固和普及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健康發展,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經濟國際化和市場化,建設創新創業江西、綠色生態江西、和諧平安江西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智力支持和知識貢獻。
2.發展思路和戰略重點
“十一五”期間,我省教育事業的發展思路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題,以協調發展為主線,以體制和機制改革為動力,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根本宗旨,促進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重點是以農村義務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校內涵建設為重點,努力完成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三大任務。
3.2010年主要發展目標
“十一五”期間,我省教育事業發展的總目標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快教育結構調整,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建設學習型社會。
積極發展幼兒教育。全省基本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學前兒童三年受教育率達55%,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的縣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0-3歲幼兒教育有較大發展。
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普九”人口覆蓋率達100%,國小、國中適齡少年兒童入學率分別達到99%以上和98%左右,國中三年保留率達95%以上,青壯年文盲率降到2%左右,加快發展特殊教育,全省三類殘疾少年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70%以上;城市和經濟較發達的縣要高質量、高水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三類殘疾少年兒童的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85%以上。
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全省高中階段在校生規模達180萬以上,毛入學率達80%左右,城市和經濟較發達的縣(市)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力爭達到85%以上。普通高中的發展要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的原則,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育質量。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達到90萬人左右,與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規模大體相當。高等職業教育的招生規模繼續保持占高等教育招生總量的一半以上。
穩步發展高等教育。建設高等學校80所左右;力爭全省高校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達5至7個,博士點50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達13至15個,碩士點700個;各類高等教育在讀人數達到100萬左右,毛入學率達到25%左右。
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全省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在校生規模占全省各級各類在校生規模的15%左右,辦學質量和效益有明顯提高。
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全省國小教師70%具備專科學歷,有條件的地區國中新增教師基本具有本科學歷,普通高中教師在學歷達標的基礎上,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達到一定比例,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比例明顯提高,普通高校教師50%以上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有條件的院校博士研究生學歷教師比例明顯提高。
到2010年,全省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發展更加協調,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教育質量明顯提高。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
四、重點工作
1.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堅持德育為先,按照“整體規劃、分層實施”的原則,加強對大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整體規劃和管理,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體系,切實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建立和完善高等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專兼職隊伍結合、各個方面緊密配合、學生自我教育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制定中國小校德育工作考評體系,建立德育工作目標責任制,把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納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工作考核和教育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推動學校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人才觀和質量觀。牢固確立教學在學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學投入,改革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和模式。強化教學管理,克服中國小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錯誤傾向,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加強大中小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積極探索建立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和督導評估體系。
----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大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藝術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實施《學生體育健康標準》,提高學校體育課程和課外活動質量。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性體育、藝術活動,著力培養青少年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建立健全學校公共衛生安全監測機制,落實學校衛生安全責任制,切實做好學校衛生防疫和食品衛生管理工作。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加強預防愛滋病教育和毒品預防教育。大力加強學校美育工作,最佳化學校藝術教育環境。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進一步改善學校體育衛生藝術和國防教育場地設施條件。
----完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機制,促進人才全面發展。建立青少年參與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的制度。中國小要積極創建素質教育活動基地和生產勞動實踐場所,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動手能力。職業學校實行產教結合,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高等學校依託校辦產業或大學科技園,組織學生結合專業參加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推廣以及社會服務活動,進一步加強社會實踐,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
2.以農村義務教育為重點,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
----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工作力度,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雜費,對家庭貧困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發放寄宿生活補助。鞏固成果,提高質量,貫徹“農科教”三結合和“三教統籌”的原則,深化農村教育改革。
----全面貫徹《江西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鞏固完善“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全面落實縣級人民政府統籌管理本地教育發展規劃、經費使用和管理、校長和教師人事管理以及縣域內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的責任。
----進一步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建立農村中國小校舍維修和改造的長效機制。繼續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大中專院校支援貧困縣鄉農村中國小結對幫扶工程、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組織實施農村中國小改水改廁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農村國中改造工程等,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進一步加大對農村薄弱學校的改造力度,逐步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辦學條件差距。適應農村中國小學齡人口變化形勢,繼續做好農村中國小布局結構調整工作。更加關注弱勢群體受教育問題,切實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就學問題,重視發展女童教育、特殊教育和少數民族教育,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進一步發展幼兒教育。根據城鄉的不同特點,逐步建立以社區為依託,以公辦幼稚園為骨幹和示範,公辦和民辦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格局。
3.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以服務為宗旨,實施好“四大工程”。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服務,充分發揮高等職業學校和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的培訓基地作用,組織實施好“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組織實施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組織實施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為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和職業能力服務,組織實施好“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
----以就業為導向,深化四項改革。推進職業教育辦學思想轉變,推動職業院校更好地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強化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切實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充分利用城市和東部地區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和就業市場,進一步加強與城市和東部地區職業院校的聯合招生、合作辦學。
----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實施四個計畫。實施“縣級中等職業學校建設計畫”,扶持建設100所縣級中等職業學校;實施“職業教育示範性院校建設計畫”,重點建設100所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和10所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實施“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計畫”,重點建設好100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提高職業學校專業教師的學歷水平和專業技能。各級財政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落實企業對職業教育辦學經費的分擔政策,建立職業教育家庭貧困學生助學制度。
----全面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繼續完善“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格局和“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積極推行就業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推進職業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
----切實加強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設區市人民政府要把職業教育發展納入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制定政策措施,為發展職業教育提供良好環境;整合現有職業教育資源,最佳化職業學校布局結構,提高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逐步提高生產服務一線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廣泛宣傳,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形成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
4.以高校內涵建設為重點,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把握好發展節奏,切實將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轉移到提高質量上來。認真落實“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深化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進一步探索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科學研究,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加強重點高校和重點學科建設,注重高等教育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的提高。繼續加強南昌大學重點建設,使之成為學科門類更全,綜合實力更強,部分學科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綜合性大學。加快井岡山大學、南昌科技大學籌建,支持有條件本科學院更名大學,支持設區市人民政府、民辦高校申報設定本科學院。
----加強示範性碩士點建設力度,發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擴大省級示範性碩士點建設範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採取有效措施,充分調動研究生參與科學研究、教學實踐和教學管理工作的積極性,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加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提高教師素質,改善辦學條件。大力推進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以教學名師制度為抓手,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發揮名師、教授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鼓勵名師、教授進課堂。大力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建設與共享,加強教材建設,改善教學實驗條件。
----構建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全面促進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推進政府、社會和高校相結合的高等教育質量監控和評估體系的建設,完善評估體系和評估辦法,引導高校合理定位,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到2010年,爭取所有本科院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迎接教育部對獨立學院辦學水平評估,全省高職高專院校完成新一輪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實行全省高校工作狀態數據公示制度,健全反映學生和用人單位對學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意見建設的信息反饋系統。
----全面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把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推進學科和專業設定最佳化調整,大力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人才。建立目標責任明確的就業工作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完善有利於畢業生就業和創業的政策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畢業生人才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構建省、市、學校三級就業服務體系,實現就業指導的全程化、信息化和專業化。把畢業生就業狀況納入學校辦學的評估體系,與學校發展規模、專業設定、招生計畫等工作緊密掛鈎。全面落實優惠政策,積極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積極開展對就業困難畢業生的就業援助工作,促進畢業生就業工作多元化,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到艱苦行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單位就業。
5.切實增強高校服務和創新能力
----以自主創新,培養和造就創新型人才為重點,全面提高高校服務和創新能力。通過集中投入、重點建設,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學科專業體系,增強我省高校學科專業的整體水平。鼓勵高等學校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凝鍊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構築學科基地,形成一批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群體。
----認真組織實施國家“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和“高等學校創新團隊計畫”,推進高校人才強校工程。實施“江西高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工程”,加大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的培養力度,積極引進優秀拔尖人才。努力構建吸引、培養和用好高層次創新人才的支持體系。重點培養10名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井岡學者和一批創新團隊,100名國內有較大影響、教學科研水平高的特聘教授,500名較高學術造詣、較好組織能力的學科帶頭人,1000名基礎紮實、創新能力強的骨幹教師。
----實施高校科技創新計畫。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方針,加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完善大學科技園孵化功能及其支撐和服務體系;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增進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增強高校服務社會的能力,使高校成為解決我省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基地。積極促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建設。
6.支持發展民辦教育,依法規範加強管理
----規範管理,促進民辦教育事業走上法制化軌道。認真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加強民辦教育的規範與管理,健全民辦教育規章制度。加強對民辦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水平、教學質量、信息公布等專項檢查,規範民辦學校辦學行為。提升民辦學校辦學人員素質,提高民辦學校內部管理水平。
----支持發展,形成公辦民辦共同發展局面。遵循“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依法保障民辦學校權益;改善民辦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增強辦學實力;營造有利於民辦教育自主自律、健康發展的環境,形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優勢互補、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格局。
----形成特色,著力實施民辦教育示範性建設工程。建設一批全國有影響的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努力建設若干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若干個國家和省級示範性實訓基地、一批校企聯辦訂單式特色高職專業和中職專業,大力拓展民辦職業教育的優勢和特色。
----確保穩定,建設和諧的民辦教育。以科學發展觀引導我省民辦教育穩定、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強民辦學校黨建工作,建立和完善民辦學校基層黨組織;切實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道德建設;切實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實加強學校的建設和管理;辦人民滿意的民辦教育事業。
7.加強教師隊伍和教育管理幹部隊伍建設
----大力加強師德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強化師德教育,嚴格考核管理,把師德建設作為學校評估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以及考核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師德建設,通過培訓、評估、獎懲、合理流動等措施,不斷最佳化教師隊伍。
----全面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繼承與發揚傳統教育的精華,更新教學觀念,以常規教學為依託,練就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深入開展教研活動,培養一批中國小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推進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全面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切實提高農村地區師資水平。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教師隊伍的統籌和管理,合理配置教師資源,重視解決貧困地區骨幹教師流失問題和中國小代課人員問題。堅持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建設和完善教師培養和培訓的保障機制。通過政策引導,以多種形式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學校支教、任教。加大城市教師服務農村教育工作力度,並使之成為經常性制度。積極組織高校幫助扶持農村中國小,充分發揮現代遠程教育提高農村地區師資教學水平的作用。
----進一步構建和完善開放、靈活的教師教育體系。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教學創新,全面提升教師教育層次,將教師教育納入高等教育體系,形成以舉辦教師教育的高水平大學為先導,以師範院校和有條件的綜合大學為主體,各種教師培訓機構為支撐,專科、本科、研究生三個層次協調發展,職前職後教育相互溝通,學歷與非學歷教育並舉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執行教師教育機構資質認證標準、課程標準和教師教育質量標準,建立教師教育質量保障制度。
----逐步建立現代教師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新的教師編制管理制度,實行定期認證的教師資格制度。建立教師流動服務中心,建立中國小教師定期交流制度和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任教機制,積極穩步推行中國小校長和教師職務聘任制和資格定期考核制。加快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吸引行業、企業技術人員到職業學校兼職。堅持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嚴格考核、契約管理的原則,全面推行高校教師職務聘任制,研究建立現代高校教師人事制度和分配製度,大力加強高校中青年教師培養工作。
----加強教育管理幹部隊伍建設,造就一支具有改革意識、創新意識、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以校長為主體的教育管理幹部隊伍。全面落實《中國小校長培訓規定》,堅持並完善教育管理幹部隊伍培訓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8.積極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積極推進構建學習型社會的保障體系。推動終身教育的立法工作,加強終身學習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評價體系。建立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管理體制,依託現有正規學校和繼續教育機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和現代信息技術,加強終身學習資源庫建設,為終身學習提供多種形式的服務。
----進一步深化各類成人教育模式的改革,調整成人教育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關係,繼續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社區教育等多形式、多層次的繼續教育,發展完善自學考試制度,加強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的融合、職前與職後教育的溝通,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重,建立縱橫交錯、互相溝通的城鄉教育網路。
----進一步加強語言文字工作。鞏固、發展漢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成果,大力推廣國語和推行規範漢字。全省二類城市(設區市)語言文字工作達標並完成評估工作。啟動三類城市(縣級市)語言文字評估工作。充分發揮學校在語言文字規範化的基礎作用,工作重心逐步向廣大農村和邊遠山區的學校拓展。各級各類學校基本完成語言文字套用達標工作,國語成為學校教學和校園語言,教師和學生的國語水平基本達到規定要求。以創建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活動為抓手,構建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長效機制。
五、保障措施
1.大力實施科教興贛戰略,切實落實教育優先發展。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贛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努力提升國民整體素質,把我省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以發展教育來引領和支撐我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進一步加大對教育工作的統籌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財力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加強領導和統籌力度,在各級規劃中優先規劃教育發展,在財政分配中優先保障教育經費,在資源配置中優先教育需求。把教育工作的實績作為各級黨政幹部政績考核以及選拔幹部的重要內容。
----全社會共同努力,推進教育發展新局面。積極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立健全教育決策諮詢和監督機制,為教育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加大教育宣傳,讓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民眾關心、支持和參與教育發展,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教育發展的新局面。
2.加快教育改革與制度創新,推動教育持續發展
----繼續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鞏固和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強化各級政府責任,建立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統籌、協調,處理好教育部門與其它部門的關係,密切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的合作。不斷深化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
----大力推進辦學體制改革與辦學模式改革。積極推進各級各類教育的辦學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凡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辦學模式,均可大膽試驗,使全省教育發展邁出更大的步伐。積極探索民辦教育的多種實現形式,規範並加強民辦教育的管理,不斷拓展民辦教育的辦學空間,繼續支持獨立學院、軟體學院的規範發展。
----最佳化教育結構,完善教育體系。進一步調整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層次與結構,努力搭建不同教育類型之間相互溝通的“立交橋”。繼續做好學校布局結構調整。支持大中城市發展社區學院。
----不斷推進現代學校制度的創新與完善。繼續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明確各級各類學校的法律地位、辦學目標和辦學自主權,規範學校法人制度。嚴格學校管理,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發展、自我約束、社會監督”的機制,充分發揮學校的辦學活力,實現學校依法、依規辦學。
----加快招生與考試評價制度改革。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加快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完善國小升國中就近免試入學制度;積極探索以國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為基礎、綜合評價相結合的高中階段招生辦法改革;完善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繼續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使招生更加公平、公正、公開。
3.加大投入,加強管理,保障教育改革與發展
----建立與公共財政體制相適應的教育財政制度。將教育列入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調整各級財政支出結構,提高教育經費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保證按照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職工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制。貫徹實施《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實行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級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的體制。建立健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將義務教育納入財政保障範圍,義務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在財政預算中單列,按照教職工編制標準、工資標準、學校建設標準、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等,及時足額撥付義務教育經費,確保學校正常運轉和校舍安全,確保教職工工資按規定發放。
----制定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和生均撥款標準。實行教育預算單列,規範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各級政府根據上述標準,每年編制政府教育預算,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並向社會公布。同時,建立相應的審核,監督、檢查制度。
----在非義務教育階段,繼續堅持適當、合理的收費制度。堅持和改革現行收費政策,逐步完善對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成本合理分擔機制。
----努力拓寬教育經費渠道,不斷增加教育經費投入。落實優惠政策,積極鼓勵企業、個人和社會團體對教育的捐贈。扶持發展各種形式的公益性教育基金和信託基金,擴大彩票收益用於支持教育的份額,支持學校開展勤工儉學,發展校辦產業。切實加強教育費附加的征管,確保足額到位。
----建立健全貧困家庭學生助學體系。進一步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積極推進全省農村學生實施免費義務教育,重點抓好農村貧困地區和城鎮貧困家庭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工作,努力做到不讓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建立高中階段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資助體系。完善以助學貸款為主,獎學金、助學金、減免學費、勤工儉學為支撐的高等學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
----切實加強教育經費管理,不斷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牢固樹立勤儉辦教育的思想。建立健全科學、規範的教育經費管理和監督制度,高度警惕並預防經濟犯罪行為,歸避財務風險。建立健全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制度,規範內部經濟管理,強化項目管理制度,建立行政、專家和社會中介機構相結合的項目評價系統。進一步規範和改進各類學校的財務管理。嚴禁挪用、截留、擠占、平調教育經費。完善監督機制,嚴肅查處各種違規違法活動。
4.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
----加大對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 “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江西省基礎教育資源中心”、“高校數位化校園建設工程”為抓手,創建教育信息化套用支撐平台。
----加強教育信息資源建設,提高教育信息技術的套用水平。加快教育信息資源開發,基本實現教育信息標準化。加快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推進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建設及套用。加強向農村傳播實用技術和基層黨員幹部培訓的銜接。加快科研網路、教育政務信息化、數字圖書館等工程建設,提高教學、科研與管理效率。
----加強信息人才培養和培訓。完善教育信息人才培養體系,大力培養計算機套用、軟體技術、信息安全等專業人才,對教師進行普遍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5.擴大教育對外開放與合作,打造江西教育品牌
----積極支持出國留學,引導出國留學工作持續健康發展。改革和完善公派出國留學的管理制度,加大高層次人才選派力度,大力吸引海外人才回國工作。
----積極推進中外合作辦學。吸引境外知名高校來江西合作舉辦有特色的大學分校。鼓勵和支持我省高校與境外優質高教資源合作培養人才和科技攻關,共建學科、實驗室和實訓基地。
----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採取“政府與民間並舉、雙邊與多邊並行”的辦法,多種渠道引進國外智力、引進國外優質課程和優秀教材,引進高水平的外籍教師,引進各類助學資金,積極開展國際交流。
----打造並積極向全世界推廣江西教育品牌。積極推進對外漢語教學,辦好我省承辦的海外孔子學院。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赴境外辦學。積極創造條件,擴大招收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規模,完善外國留學生教學與生活管理。制定“江西省來贛留學生獎學金”制度,鼓勵外籍學生來贛學習、交流、研究。積極開展中外學校學分互認的形式交換培養學生。
----建立一批對外交流的國內辦學基地、國外辦學培訓基地。鼓勵學校聘用國際優秀人才參與教育管理。開展國際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和測試工作。
6.加強和改善教育立法工作,強化依法行政
----加快教育立法工作,完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完成《江西省民辦教育促進條例》、《江西省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的制定,完成《江西省實施〈義務教育法〉辦法》、《江西省實施〈教師法〉辦法》和《江西省義務教育經費籌措和使用管理辦法》的修訂,加強對制定《江西省教育督導條例》、《江西省學歷教育考試條例》、《江西省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地方法規和規章的調研,全面清理、修訂教育部門規範性檔案,基本形成與國家教育法律、法規配套的地方法規、規章體系。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強化依法行政。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改革教育行政審批制度。規範教育行政部門在政策制定、巨觀調控和監督指導方面的職能,依法保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提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水平,加強執法力度。健全教育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加強教育行政執法力度,認真做好教育申訴和行政複議工作。健全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式,加強預案研究、諮詢論證、社會公示、公眾聽證及民主監督的制度化建設,建立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推進政務公開,加強教育電子政務系統建設。
----建立健全對地方各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監督評價體系、對學校的督導評估體系和對教育實施狀況的監控體系。堅持督政與督學相結合,實施對不同類型地區教育的分類督導評估,全面推動中等及以下學校的督導評估工作,建立對縣級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導評估機制,並將督導評估結果作為考核政績和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加強督導機構與隊伍建設,完善督導和監測手段。進一步加強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逐步建立起能夠切實履行教育督導職責的督導機構和專業化隊伍。
7.加強教育系統的黨風廉政和行風建設
----從嚴治教,從嚴治校,依法辦學,校務公開。改進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水平,改進並加強對學校工作的考核,進一步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
----健全經濟責任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切實加強對學校收費、基建工程、物資採購、後勤等工作的管理和監督。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推行“一費制”,繼續實行和完善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的“三限”政策,繼續穩定高校收費標準,加強學校收費管理和制度建設,規範收費行為,堅決制止各種形式的亂收費。
----大力加強教育系統的黨風廉政和行風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有教育系統特點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堅持為民、務實、公正、清廉,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大教育系統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力度,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案件。努力加強教育系統行風建設,加強高校和科研機構學術道德建設,樹立良好學術風氣。
8.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
----切實提高高校領導班子的能力。以科學發展觀和政績觀為指導,不斷提升高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駕馭學校改革與發展的能力。努力建設一支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德才兼備、結構合理、高素質的學校領導幹部隊伍。以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為重點,把學校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強的領導集體。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斷增強高校領導班子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抓好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做好在大學生和青年教師中發展黨員工作,努力實現本科學生班級“低年級有黨員、高年級有黨支部”的目標,不斷增強黨在高知識群體中的凝聚力、號召力和影響力。加強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努力探索黨建設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建立健全高校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加強高校黨的先進性建設。
----充分發揮高校在傳播和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和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隊伍。認真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的課程體系,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途徑。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立體化教材建設、優秀拔尖人才培養和骨幹教師培訓、教學資料信息化建設、社會實踐基地建設計畫。堅持高校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大力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推進思想政治工作進公寓、進社團、進網路。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科學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深入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積極推進大學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青年志願者和社會公益勞動等活動,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完善學校安全管理機制。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管理機構,學校內部治安保衛工作貫徹“預防為主、單位負責、突出重點、保障安全”的方針,落實安全保衛工作主要負責人責任制。加強對師生的教育和培訓,增強其安全防範意識,提高防護能力。廣泛開展安全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建設一批安全文明學校,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環境。高度重視學校穩定工作,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立維護學校穩定長效工作機制,確保全省教育系統的和諧平安。
專欄1:
“十五”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指 標
“十五”規劃目標
實際完成情況
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
99%左右
99.01%
國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
95%
94.05%
適齡殘疾兒童入學率
70%
2004年58%
高中階段在校生規模
144萬人
149.28萬人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
60%左右
60.4%
高等教育在校生數
48萬人
81.51萬人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15%
20.43%
研究生數
力爭1.5萬人
13651人
普通本專科生數
22.5萬人
64.61萬人

專欄2:
“十一五”教育事業發展主要目標
指 標
單位
2005年
2010年預期
“十一五”
年均增速
幼兒教育

學前三年受教育率38%
基本普及一年教育,學前三年受教育率達55%

“普九”人口覆蓋率
%
96.67
100
0.67
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
%
99.01
99%以上

國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
%
94.05
98%左右
0.79
三殘少兒義務教育入學率
%
58
70
2.4
高中階段在校生規模
萬人
149.28
180
3.8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
%
60.4
80%左右
3.92
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
萬人
72.82
150
15.5
其中:中等職業教育規模
萬人
54.16
90
10.7
高等職業教育規模
萬人
18.66
60
26.3
高等教育規模
萬人
81.51
100
4.2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
20.43
25
0.91
民辦教育占受全省各級各類在校生規模比例
%
11
15%左右
0.8
國小教師專科學歷達標率
%
40.52
70
5.9
高校教師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達標率
%
27
50
4.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