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作家協會

江蘇省作家協會

江蘇省作家協會簡稱江蘇省作協,是中共江蘇省委領導下的專業性人民團體,中國作家協會團體會員,廳局級建制事業單位,江蘇各市作協為省作協團體會員。

簡介

江蘇省作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
現任屆數第六屆,有團體會員13個,會員1674人,其中專業作家16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83人。協會成立50餘年來,團結了一大批全國著名的作家,形成了一支由老中青構成的、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文學創作隊伍。專業作家和廣大業餘作家努力創作,發表和出版了一大批反映現實、反思歷史的優秀作品,並在"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魯迅文學獎、冰心文學獎、馮牧文學獎等多種全國性的文學評比中獲獎。現具有正高職稱作家30人,副高職稱作家19人,博導1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3人被納入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
江蘇省作家代表大會每5年舉行一次,選舉產生理事會。在作家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理事會負責執行作家代表大會的決議。書記處為省作協的常設機構,負責處理協會的日常工作。

任務

江蘇省作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
組織作家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努力提高文學隊伍的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文化素養、文學藝術學養。堅持文學創作的正確方向,鼓勵作家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樹立精品意識,實施精品戰略;提倡題材、體裁、形式的多樣化和多種藝術風格、流派的充分發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學傳統和革命文學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學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探索和創新,不斷提高作品思想水平和藝術水平。採取項目扶持、作品獎勵等多種形式,提高文學創造的產出水準。發現和培養文學創作、評論和編輯、翻譯的新生力量,關心青年作家的成長;以多種方式對文學創作人員提供幫助,並對優秀的創作人才給予表彰和獎勵,受委託擔負面向社會對文學從業人員進行文學評獎、文學創作專業職稱資格評審及文學資質的考核與評定等職權。加強文學理論建設和文學評論工作,提倡和鼓勵不同學術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開展健康、科學的文學批評,切實加強對創作思想的引導。努力辦好省作協所屬的文學報刊,不斷提高質量,增強導向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探尋時代和社會發展對文學的新要求,進一步拓展文學發展的舞台和空間。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支持、維護會員的民主權利和合法的經濟權益,保障會員從事正當的文學活動的自由。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繫,增進與政府有關部門的合作,通過各種方式密切與各團體會員和廣大會員的溝通,為會員從事創作、評論和其他文學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服務,使省作協真正成為全省文學工作者之家。按照積極參與、遵循規律、優勢互補、共同促進的原則,積極開展與媒體、企業等社會各界的合作,積極促進文學產業的發展,營造有利於協會健康發展的社會氛圍和市場環境,發揮文學在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增進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作家以及海外華人作家的聯繫;推進中外文學交流,增進同世界各國作家的友誼。維護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社會進步。

機構

江蘇省作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
江蘇省作家協會下設辦公室、人事部、聯絡部等三個職能部門,以及創作室、創作理論研究室、江蘇省文學創作中心等事業單位。江蘇省作家協會主管和主辦的報刊有《鐘山》雜誌、《雨花》雜誌、《揚子江》詩刊及《評論》輯刊、《江蘇作家》等刊物。
為加強學術研討和交流活動,江蘇省作家協會設有小說工作委員會、詩歌工作委員會、散文工作委員會、報告文學工作委員會、兒童文學工作委員會、影視文學工作委員會、評論工作委員會、外國文學工作委員會和青年創作指導委員會等9個專業委員會,分別負責各文學門類的學術交流和研討活動及有關方面的組織聯絡活動。
為推動和繁榮全省文學創作,江蘇省作家協會設有紫金山文學獎,現已評選兩屆。

歷史沿革

江蘇省作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
1954年9月,江蘇省第一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召開,建立了文學創作工作室,隸屬於省文聯。創作室吸收了一批專業作家,文學創作開始出現朝氣蓬勃的局面。鏇因反右擴大化,大受挫折。
1958年,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開始籌建,籌委會主任方光燾,副主任孫望、李進、沈西蒙,委員48人,其中常務委員21人,制定了《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籌委會簡則》以及《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章程(草案)》。作協江蘇分會於1960年正式成立,是年春在蘇州舉行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1964年文藝整風后,協會工作實際上停頓。“文化大革命”開始,文藝界首當其衝,作協被徹底“砸爛”,專業作家和廣大業餘文學工作者遭受迫害,隊伍瓦解,創作凋零。
“文革”結束以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作協江蘇分會於1978年召開理事擴大會,宣布恢復活動。1984年1月,中共江蘇省委作出決定,將作協從文在線上構中分出,按廳局級單位建制,與文聯平行,以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學事業,開創江蘇文學新局面。根據國務院頒發的社團登記法有關條款規定,1992年6月10日,原“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更名為“江蘇省作家協會”。

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

江蘇省作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

1960年4月3日在蘇州舉行的江蘇省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三屆代表大會上,經過兩年籌備的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作為文聯的下屬機構宣布正式成立,並舉行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本次會議以文代會的議程為主,“總結和檢查1956年全省二屆文代會以來文學藝術工作的成就和大躍進的經驗;動員和組織全省文藝工作者進一步學習毛澤東思想,繼續改造世界觀;解放思想,鼓足幹勁,大搞民眾運動;更深入地貫徹黨的總路線和文藝工作方針;充分發揮文藝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戰鬥作用,以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藝作品,排演出更多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節目,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四十周年獻禮”(摘自《新華日報》1960年4月14日)。參加會議的作家們著重討論了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高嘯平在文代會上作的報告,聽取了省文聯副主席李進所作的工作報告《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繼續躍進》,結合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批判修正主義和“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對文學藝術的影響。由於受時代的局限,這次會議難免打上了“左”的烙印。

根據會議議程,選舉產生了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第一屆理事會主席、副主席。李進當選為主席,孫望、張慧劍、戴夫當選為副主席,後增補田蕪為副主席;正式通過了《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章程》。

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 

1976年—1979年間,江蘇省的文學隊伍得到了空前迅速的擴大。青年作家不斷湧現,數量之多、成熟之快,是30年來少有的可喜現象。1980年4月19日至4月23日,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舉行在南京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是江蘇省文學界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盛會,是一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大會。這次大會肩負著新的歷史重任,總結了30年來江蘇省文學工作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討論文學工作者如何在建設高度發展的社會主義文明的宏偉事業中,做出積極的貢獻;討論文學工作者如何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以及在四化建設中的具體任務和奮鬥目標。4月23日,大會通過了經過修改的《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章程》,並選舉了新的領導機構。出席這次大會的代表有130人,53人列席。

江蘇省作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

上屆副主席孫望在開幕詞中說,要把這次大會開成繼續解放思想的大會。三中全會以來江蘇省文學事業取得的巨大成績,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思想的大解放促進了文學的大發展。為了新的躍進,必須把思想從極左思潮的精神禁錮中解放出來,從現代迷信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以及嚴重存在著的小生產者的狹隘眼界和習慣勢力的影響中解放出來,從文學教條主義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形上學觀念的影響中解放出來,使文藝真正沿著藝術發展規律的軌道前進。為了推動文學合乎客觀規律地向前發展,文學工作者應該做思想解放的促進派。
省文聯黨組副書記、作家艾煊在會上作了《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關於恢復活動以來的工作情況報告》。報告的第一部分“恢復組織,壯大隊伍”,回顧了1978年5月18日召開理事擴大會宣布恢復活動以來的一些情況:1978年初,為了著手協會的恢復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終於弄清了會員的名單以及這些年的生死、變動情況。作協江蘇分會“文化大革命”前有會員147人,其中18人已調離本省,17人因迫害或因病先後死亡,健在的有112人。作協恢復工作以後,隨即和這些同志取得了聯繫,終於使被打散的文學隊伍又重新集合起來。為了適應新時期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需要,分三批吸收了104名新會員,分會已有會員224人(包括外地轉來的會員)。1978年10月,《雨花》在《江蘇文藝》的基礎上,恢復了刊名。報告的第二部分是“肅清流毒,解放思想”,提到了1979年3月26日至4月6日,協會召開的有116人參加的文學創作會議,以及1979年6月20日至26日,《雨花》編輯部在揚州召開的有43人參加的文藝理論工作座談會,這兩次會議互為補充,對於江蘇省文學隊伍肅清“左”的流毒,進一步解放思想,發揚藝術民主,繁榮文藝創作和加強理論建設,起了很大的動員和促進作用。報告的第三部分是“落實政策,繁榮創作”,對“探求者”冤案的平反,對被錯誤地定為毒草受到批判的作品做了改正,並重新發表以消除影響。落實政策後,許多同志立刻投身到忘我的創作活動中。

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的其他發言還有:顧爾鐔的《堅信黨的領導,幫助黨改善對文藝工作的領導以及對棍子的忠告》、高曉聲的《傳達和自述》、吳奔星的《“為了忘卻的紀念”》、劉國華的《談解放思想》、陳遼的《老調子還沒有唱完》、斯群的《育新人,壯大文學隊伍》、趙瑞蕻的《假如下次開文代會》、憶明珠的《說幾句不痛不癢的話》、鄧海南的《一個青年人對詩的一些思考》、劉振華的《隊伍?旗幟?口號》、趙沛的《小蝌蚪找媽媽》、王遼生的《高峰就在前面》、董堯的《一個受傷的中年作者的想法和希望》。

江蘇省作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

海笑作了題為《團結起來,為繁榮江蘇的文學創作而努力》的閉幕詞。指出這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進軍的大會。要樹雄心,立壯志,在以後的歲月里,創作出無愧於偉大時代和偉大人民的作品,使具有幾千年燦爛文化的民族更加光彩奪目。  

大會選舉了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45人,常務理事17人,艾煊當選為主席,副主席為孫望、胡石言、海笑、高曉聲、顧爾鐔,秘書長魏毓慶、副秘書長楊旭。  

5月6日,第二屆理事會召開了第一次常務理事會,初步確定建立文學創作工作委員會、文藝理論研究委員會(下設理論研究組、古典文學研究組、新文學研究組、魯迅研究組、江蘇作品作家研究組)、青年文學委員會、外國文學工作委員會、兒童文學創作研究委員會、文學編輯委員會和軍事文學研究組等工作機構,並分工有關同志進行籌備工作。

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會員大會

(本次大會即為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

這次大會是江蘇文學史上一次規模空前的盛會,作協江蘇分會自成立以來,只開過會員代表大會、創作會議以及其他小型座談會,這是第一次全體會員大會,於1986年1月28日-2月1日在南京召開,453位作家、評論家、文學編輯和文學組織工作者歡聚在一起,回顧以往,展望未來。  

省委書記韓培信在祝詞中說,經過十年浩劫之後,江蘇的文學事業已經從復甦走向繁榮,開始出現了興旺發達、後繼有人的新局面。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文學創作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收穫,許多優秀作品,反映了時代的深刻變化,塑造了一批有一定思想深度和藝術感染力的人物形象,鼓舞了人民同心同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韓培信希望作家們要深入生活,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和文學素養,在黨的文藝方針的指引下,奮發努力,銳意進取,實現文藝界的“大鼓勁、大團結、大繁榮”,開創我省文學創作的新局面,寫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 

江蘇省作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

孫望在開幕詞《團結起來奔向更高的目標》中說,這次大會正面臨著時代向作家們提出新的課題,因此,大會本身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從未來的發展來看,它將對全省的文學事業的繁榮起很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近幾年來,全省的文學創作已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一大批中年作家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更加成熟,特別令人可喜的是青年作家大批湧現和飛快成長。青年人勇於探索,勤于思考,在繼承傳統方面有所革新,在汲取外來經驗方面有所創舉,從這些年輕人身上看到了文學事業的燦爛前景。  

艾煊在題為《回顧與展望》的報告中,回顧了三中全會以來江蘇的老中青三代作家的創作情況以及文學批評、文學編輯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他說,新時期文學實踐的一個顯著特點,表現為文學與當代生活的有機聯繫。三中全會前後,出現的較早一批作品,顯示了作家的探索精神和對社會生活的嚴肅思考。面對新的情況和困難,作家們出於對生活的摯愛,把審視的眼光射向社會生活的更深一層,也正是在這裡,現實主義得到深化。陸續出現的小說、報告文學把人們的思考引向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使讀者看到了世俗的偏見和封建意識怎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生著霉變。它們所以在廣大讀者中贏得聲譽,是因為它們真實地揭示了人民普遍關心的問題,反映了人民的願望,顯示了向上的力量和生活發展的趨勢。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在人物的精神歷程中表現出作家敏銳的發現,表現新的生活在人物心靈深處引起的悸動和迴響;此外,一大批青年作家的作品,有的表現了對人的美好節操的褒揚,有的生動地展示了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某些變遷在人物感情世界激起的波瀾。立足現實,審視歷史,追求歷史感和現實感的統一,是作家們近幾年來的追求。談到新時期的文學成就,艾煊說文學理論對於思想解放、促進創作繁榮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另外,文學期刊和文學書籍編輯工作的繁榮,也是文學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標誌。  

大會期間,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巴金髮來賀電“預祝江蘇省第一次會員大會勝利召開”,中國作家協會顧問葉聖陶也發來賀電“祝福大會召開,願會員們都寫出一些啟迪人們思想又有益於社會的作品來”。省團委書記黃樹賢代表省各民眾團體致賀詞,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致祝詞,中國音樂家協會江蘇分會、南京市作家協會、青春文學院、南京市文學藝術聯合會等單位分別發來賀信。  

會上,趙本夫、憶明珠、葉至誠、張弦、王染野、高曉聲、陳遼、趙愷、黃蓓佳等同志針對自己的工作情況和創作情況作了發言。根據大會議程,全體會員討論並通過了《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章程》(修改草案),對於原章程的“總則”、“會員”、“組織”三個部分進行了審議修訂。大會選舉了作協江蘇分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61名,常務理事25名。選舉陳白塵擔任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名譽主席,艾煊當選為主席,陸文夫、胡石言、趙本夫、海笑、高曉聲、顧爾鐔當選為副主席,下設書記處,常務書記劉坪、楊旭,書記成正和周桐淦、俞膠東、黃毓璜、魏毓慶,並聘請孫望、吳奔星、吳調公、陳瘦竹、陳靖、陳嘉、沈蔚德、張威廉、范存忠、楊苡、胡山源、趙瑞蕻、唐圭璋、錢仲聯、程千帆、臧雲遠為顧問。  

會議於2月1日閉幕,顧爾鐔致閉幕詞。

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

江蘇省作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

1992年9月23日至27日,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和江蘇省作家協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本次作代會的四項議程:一是省委負責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致辭,二是聽取江蘇省作家協會第三屆理事會會務工作報告,三是討論修改《江蘇省作家協會章程》,四是組成和選舉產生省作協領導機構。

開幕式上,省委書記沈達人作題為《投身時代獻身人民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而奮鬥》的講話,他從四個方面對文藝和文藝工作者提出了要求:一、解放思想,繁榮文藝,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二、加強學習,深入生活,不斷提高文藝工作者自身的思想認識水平和藝術創造力;三、堅持文藝體制改革,不斷壯大發展文藝隊伍,進一步增強文藝界的團結;四、繼續改善和加強黨對文藝事業的領導,為江蘇文藝事業的繁榮做出更多更紮實的工作。  

艾煊致開幕詞。  

趙本夫受第三屆理事會委託作會務工作報告,回顧了江蘇文學六年中所走過的歷程。(一)加強作家隊伍的整體建設,培養跨世紀的文學新軍。全省作家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學使命感,創作上一直堅持遵循現實主義道路,面向社會、面向現實、面向人生。為了進一步適應改革開放帶來的新形勢新要求,協會把作家隊伍的思想建設放在首位,組織新老作家認真系統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研討毛澤東、鄧小平文藝思想,並邀請專家作專題講座。通過研討,作家對文學有了新的認識,思想境界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增強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信念。協會還注重鼓勵作家深入生活,體驗生活的廣度和深度。除組織作家到縣區掛職蹲點以外,還採用“短期考察”的方式,讓作家們走出去,到廣闊的生活世界中考察學習,開拓視野,開闊心胸。(二)文學創作與理論研究雙向發展,提高江蘇文學隊伍的整體實力。省作協會員人數從1986年的465人增加到823人,中國作協會員127人,增加到203人。(三)創造和諧的氣氛,鼓勵作家的主體能動創造性,各類文學樣式的創作獲得大面積豐收。協會努力按照社會主義文學的客觀規律指導文學創作、充分尊重作家的個人創造性勞動。在“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總原則下,不干涉作家在創作題材、主題、手法、風格上選擇的自由,保證作家能夠集中精力、心態穩定、情緒飽滿地進行創作。(四)辦好有個性有影響的文學報刊。《雨花》是江蘇省歷史悠久的文學月刊,《鐘山》是以發表中長篇文學作品為主的大型文學叢刊,《春筍報》則是作協專門面對中小學生的報紙,它們都以“有個性、有影響、有競爭力,創一流水平”作為文學報刊的目標。(五)增進聯繫,擴大交流,做好文學的協調、聯絡工作。

江蘇省作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

9月24日,葛韶華在會上作了《關於修改江蘇省作家協會章程的幾點說明》,提交代表審議。9月25日,經大會主席團確認,產生了江蘇省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48人,經理事會聘請江蘇省作家協會第四屆顧問16人,名譽理事12人。9月26日,理事會選舉產生江蘇省作家協會第四屆主席陸文夫,副主席(以姓氏筆劃為序):朱蘇進、范小青、趙本夫、俞膠東、海笑、高曉聲。大會全體通過了修改後的《江蘇省作家協會章程》。

省委副書記孫家正在閉幕式上,向新的一屆作協領導提出了希望,要切實加強領導班子自身的建設,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正確執行黨的文藝方針,配合有關部門,積極穩妥地推進文藝體制改革,形成有利於出人才、出精品的激勵機制。省文聯主席、省作協黨組書記王光煒致閉幕詞。  

大會希望新一屆理事會繼往開來,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更好地履行民眾性文學團體“聯絡、協調、服務、指導”的職責,帶領全體作家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以更加突出的成就,譜寫江蘇文學事業的新篇章。  

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

1997年12月7日至9日,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和江蘇省作家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本次大會的主旨是系統而深入地學習江澤民同志《在中國文聯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為進一步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為把江蘇早日建成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文化大省而努力奮鬥。在12月6日的預備會議上,通過了本次作代會的議程:聽取省委負責同志的講話;審議江蘇省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工作報告;討論修改《江蘇省作家協會章程》;選舉產生新一屆省作協領導機構。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領導同志陳煥友、鄭斯林、曹克明、顧浩、許仲林、孫頷俞興德、梁保華、王霞林、金忠青,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常務書記張鍥,南京軍區副政委蘭保景中將等出席了會議開幕式。省委書記陳煥友、省委副書記顧浩分別在開幕式和閉幕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省領導對大會的多方面親切關心和重要講話,使與會代表深受教育和鼓舞,也保證了大會在“民主、團結、鼓勁、繁榮”的方針指導下,開得隆重、熱烈、祥和,獲得圓滿成功。

省作協黨組書記王臻中受江蘇省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的委託,向大會做題為《走在建設文化大省的前列開創江蘇文學繁榮的新世紀》的工作報告。報告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把江蘇文學工作放在黨中央領導的三次思想解放的背景下來考察,放在全省工作的大局上來考察,立足當前,著眼未來,面對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充分肯定成績,認真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堅定團結前進的信心,明確今後五年文學繁榮的工作定位、目標、任務,以及工作思路、舉措,迎接新世紀的到來,面對五年來江蘇文學發展的特定局面,如何實事求是地總結過去,滿懷信心地展望未來。整個報告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回顧過去五年來的工作,第二部分明確今後五年的任務,體現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工作思路。工作報告在回顧過去五年來的工作時,肯定過去的五年是江蘇文學界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熱忱關懷下,沿著黨中央開拓的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學的道路繼續前進的五年;是文學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探索的五年;也是在全國文學界千帆競發、萬木爭春的大格局中,江蘇省文學地位顯著提高的五年。工作報告在肯定過去五年工作取得許多成績的同時,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問題,並將值得總結的經驗和應當吸取的教訓概括成三句話,即“旗幟就是方向,人民就是母親,團結就是力量”。工作報告在展望今後五年的工作計畫中,指出今後的五年,是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奔小康、初步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五年,也是江蘇省建設文化大省的五年。具體來說,就是“進一步解放思想,營造良好的文學氛圍;爭創‘四個一流’,即做好一流的組織和服務,組建一流的作家隊伍,建設一流的文學陣地,創造一流的文學成果,迎接新的輝煌。”大會認為,工作報告總結過去實事求是,恰如其分,語重心長;展望未來高屋建瓴,目標明確,催人奮進。

江蘇省作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

省作協黨組副書記唐金月受江蘇省作家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資格審查委員會的委託,向大會報告關於省作協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資格審查的情況。根據《江蘇省作家協會章程》和《江蘇省作家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條件、名額分配及產生辦法》,按照民主程式,充分醞釀協商,從省作協會員1172人中推選出代表189名。代表中,中共黨員115名,占代表人數的60.5%;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74名,占代表人數的39.5%;代表平均年齡為48.5歲。其中9名代表因事、因病、因故未出席會議,實到代表180名。

12月9日,全體代表一致通過了修改後的《江蘇省作家協會章程》,大會認為,新的《江蘇省作家協會章程》指導思想正確,工作任務明確,更加規範,更加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更加體現作家協會自身的特點。選舉產生了江蘇省作家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55名,本屆理事會的特點是,一批創作勢頭強勁、工作成績突出的中青年作家和文學工作者進入理事會,這是社會主義文學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的標誌。根據五屆一次理事會選舉結果,王臻中當選為江蘇省作家協會第五屆理事會主席,趙本夫、范小青、朱蘇進、黃蓓佳、趙愷當選為副主席。理事會還通過了《關於設定名譽職務的決定》,推舉產生了名譽主席1名、顧問16名、名譽理事24名。原則通過了《江蘇省作家協會1998—2003年五年發展規劃》。

大會號召,全省文學工作者在跨世紀的歷史機遇面前,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進一步解放思想,步調一致,團結奮進,走在建設文化大省的前列,走在發展中國文學的前列,以“四個一流”的文學實績,開創江蘇文學繁榮的新世紀。

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 

《共商繁榮發展大計勇攀新的文學高峰——江蘇省作協第六次代表大會綜述

層林盡染的古城南京,秋雨初歇,清爽怡人。新世紀我省文學藝術工作者的首次盛會——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七次代表大會、江蘇省作協第六次代表大會,於2004年11月16日至18日隆重召開。與會代表1000餘名,群賢畢至,老少鹹集,他們共商繁榮發展大計,同繪文藝興盛藍圖。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力,在實現“兩個率先”目標的進程中促進我省文藝事業的發展和文化大省的建設,成為大家共同的心聲。  

16日上午8點整,滿載著作協代表的10輛豪華大客車,在陽光照耀下駛向人民大會堂。深秋的陽光灑在大會堂的朱紅色的大門上,“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攀登江蘇文學藝術的新高峰”的橫幅標語格外引人注目,大會堂內洋溢著融融的暖意。8點40分,平素在文藝戰線辛勤耕耘的作家藝術家們意氣風發地走進會場。9點整,會議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了帷幕。省領導李源潮、梁保華、許仲林、馮敏剛、趙少麟蔣定之、王國生、孫志軍、柏蘇寧、張桃林、馮健親、陸軍、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嵇紹瑩、以及大會主席團成員共106人在主席台上就坐。會議由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蘇省文聯黨組書記、江蘇省作協黨組書記楊承志主持。省文聯主席顧浩首先致開幕詞,接著,一群天真可愛的少先隊員湧上台去向大會獻詞。中國文聯黨組書記李樹文、中國作協黨組書記金炳華代表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協專程到會致辭祝賀。出席開幕式的還有省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和各人民團體負責同志。全國各省市文聯、作協、海外友好文藝社團等紛紛來電、來函表示祝賀。 

省委書記李源潮同志開幕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李源潮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對我省文藝界盛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並向廣大文藝工作者表示親切的慰問和感謝。李源潮同志指出,從上一次省文代會、作代會以來,全省文藝戰線認真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各個文藝門類佳作紛呈、人才輩出,形成了世紀之交江蘇文藝百花齊放、生機蓬勃的生動局面。江蘇的廣大文藝工作者為全省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李源潮同志指出,江蘇要走在發展先進文化的前列,這是“兩個率先”的內涵之意、內在要求和精神保證,是江蘇人民的需要。走在發展先進文化的前列,要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全省文藝戰線的同志,要自覺弘揚先進文化、建設先進文化、發展先進文化,把文藝的發展建立在滿足人們多種精神需求的基點上,啟迪人們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推動全社會形成實踐“三個代表”、實現“兩個率先”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走在發展先進文化的前列,就要努力攀登文學藝術創作的新高峰,要大力實施精品生產戰略,加大重大精神產品創作生產、重大文藝活動的投入力度,要改革文藝體制,創新文藝機制,尊重文藝人才的成長規律、文藝作品的創作規律和文藝產品的市場規律,真正把文藝創作者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江蘇文藝工作者潛在的文化生產力解放出來。走在發展先進文化的前列,必須建設一支團結和諧、德藝雙馨、富有活力的文藝隊伍,要在江蘇文藝界大興團結之風,老中青文藝家要團結,同行之間要團結,各文藝門類要團結,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激勵,凝聚成堅強有力的文藝團隊。李源潮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力的高度,重視文學藝術工作,熱情關心和著力推進文藝事業的發展,把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作為造福人民民眾、建設文明社會的大事來抓。要在文學藝術領域認真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方面關心和幫助文藝工作者,使其多用武之地、少後顧之憂。各級文聯、作協組織進一步發揮黨和政府聯繫文藝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做好聯絡、協調、服務工作,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為促進江蘇文藝的創新、發展與繁榮而不懈努力。李源潮書記的講話贏來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李書記從講壇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剛剛落座,未曾平息的掌聲再度響起,他再次站起,向1000多名文學藝術家代表鞠躬,掌聲又一次響徹大廳。  

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金炳華同志熱情洋溢地在大會上致辭。他說,新時期以來,江蘇文學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江蘇作家隊伍“四世同堂”,蔚為壯觀,江蘇成為公認的文學大省。希望廣大作家繼續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積極投身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把對生活的熱情轉化成藝術創造的激情,把對時代精神的準確把握體現為藝術作品的精神魅力,努力奉獻時代和人民需要的精品力作。

下午4點,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作協黨組書記楊承志同志受省作協第五屆理事會委託作六次作代會工作報告。楊承志同志在報告中充分總結了五次作代會以來江蘇文學事業的成就與特點:一是與時代共進,與人民同行,江蘇文學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局面;二是老中青少,四世同堂,風格多姿,江蘇作家隊伍人才濟濟;三是深入生活,深入研討,江蘇文學活動紅紅火火;四是堅持品位、形成特色,江蘇文學陣地建設穩步推進。楊承志同志在報告中還對今後五年作了展望,她指出,未來五年的工作定位與目標是:繼續堅持“兩個前列”的工作定位,實現“高地更求高峰”的建設目標,也就是要在繼續堅持“兩個前列”的基礎上,把鞏固和提升以高水平的服務、高素質的人才、高質量的作品和高品位的期刊為主要指標的“文學高地”作為未來五年的基本目標,把造就有震撼力、感染力和有傳世價值的傑作為主要標誌的“文學高峰”作為新的更高追求,並提出了未來五年江蘇文學發展的“五大方略”,即建設先進文化,堅持以人為本,廣開創新源泉,推進品牌戰略,拓展發展平台。與會代表還聽取了趙本夫同志所作的《關於修改〈江蘇省作家協會章程〉的幾點說明》。章程的修改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修改後的章程拓展了作家協會行業自律、行業管理與行業服務的職能。章程中明確指出,作協既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也是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聯繫社會、面向市場的中介和依託。作協通過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等舉措發揮作為社會團體的協調和凝聚作用。這就更加切合作協的性質和特點,更加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在16日下午和17日上午的分組討論中,作代會代表們對李源潮同志的重要講話和楊承志同志的工作報告給予了高度評價。代表們認為,李源潮同志的講話簡潔、生動、務實,鼓舞人心,讓大家體會到了省委領導對作家的關心、愛護和期盼,體會到了對文藝事業的重視,更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尤其是李源潮書記在講話中提到的,“對做出過重大貢獻的老藝術家以及處於創作高峰的優秀人才要給予特殊的扶持,讓他們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過上體面、尊嚴的生活”,這句話在代表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代表們紛紛表示,李書記的講話讓人感到溫暖和感動,全省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一定不能辜負省委省政府的厚望,牢記社會責任,深入生活,潛心創作,努力奉獻更多的優秀文學作品。對於楊承志同志所作的題為《以人為本,開拓創新,努力攀登新世紀文學高峰》的工作報告,代表們一致認為,報告突出了以人為本,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和關懷,全面總結了五次作代會以來江蘇文學事業的成就,並對今後五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確具體的奮鬥目標。報告高屋建瓴、全面豐富,既有文學色彩,又有理論深度。目標明確,措施明確,令人鼓舞,催人奮進。  

在分組討論中,代表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既充分肯定作協的工作,又實事求是地提出意見和建議,體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代表們一致認為,有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江蘇文學事業一定會更加繁榮。 

17日下午,代表們饒有興趣地參觀了正在建設中的南京奧體建設工地和捷運一號線,以及江寧開發區。代表們乘坐捷運一號線從小行基地出發到新街口站,這也是南京捷運首次大規模地載客運行,他們爭相和新捷運合影留念。在河西新城奧體中心和江寧開發區,代表們充分感受到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異,感受到了現代化建設的前進步代。

省六次作代會的選舉工作是在省委組織部、宣傳部指導下,嚴格按照民主程式和選舉辦法認真有序地進行的。11月17日上午,大會主席團召開第二次會議,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作協黨組書記楊承志同志作了關於六屆理事候選人建議人選推薦情況的說明,審議通過了六屆理事候選人建議名單和理事選舉辦法(草案),並交各代表團代表認真討論。晚上,大會主席團召開第三次會議,通過了六屆理事候選人名單、理事選舉辦法和監票人以及選舉工作人員名單。11月18日上午,省作協新一屆理事會的選舉在雙門樓賓館鐘山廳舉行。經選舉,共有83人當選為新一屆作協理事。隨後召開了六屆理事會的第一次會議,選舉主席和副主席。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柯廣堅同志出席了會議,並作了《關於換屆人事安排情況的說明》。新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嚴格按選舉程式選舉產生了主席1名,副主席12名,並由主席、副主席組成主席團。王臻中當選為新一屆省作協主席,楊承志、趙本夫、范小青、朱蘇進、黃蓓佳、趙愷、蘇童、葉兆言、周梅森、儲福金、畢飛宇、丁帆當選為新一屆省作協副主席。主席團下設書記處,負責處理省作協的日常事務,由楊承志同志任書記處第一書記,趙本夫、張王飛同志任書記處書記。

11月18日下午,人民大會堂又一次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江蘇省第七次文代會和第六次作代會在這裡隆重閉幕。會議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聯黨組書記、省作協黨組書記楊承志同志主持,省領導任彥申、孫志軍、張桃林、馮健親等出席了閉幕式,省作協主席王臻中同志致閉幕詞。著名作家黃蓓佳代表“兩代會”代表在閉幕式上宣讀了致全省文藝工作者的倡議書。倡議書說,全省文學藝術界應團結起來,凝聚力量,回響歷史和時代的要求,感應人民民眾的心聲,以人為本、求真務實、銳意創新,堅持德藝雙馨的標準,為創造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而共同奮進。  

閉幕式上,省委副書記任彥申在熱烈的掌聲中發表了熱情洋溢、鼓舞人心的講話。他說,這次“兩代會”必將成為我省文藝工作新的里程碑,對新世紀新階段我省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將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必將激勵全省文藝工作者同心同德,開拓進取,多出精品力作,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任彥申指出,今後五年里,我省文藝界要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以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著力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建設文化大省為目標,進一步提升江蘇文藝的整體實力、體制活力和產品競爭力,使江蘇成為優秀文藝人才的聚集地、優秀文藝作品的催生地、優秀文藝成果的展示地,努力營造一個人才輩出、事業興盛、產業發達、市場繁榮的生動局面,使文明的江蘇更加文明、富饒的江蘇更加富饒、美麗的江蘇更加美麗。任彥申還對我省今後一個時期的文藝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一要抓住機遇,奮發有為;二要繁榮創作,多出精品;三要深化改革,促進發展;四要加強領導,建設隊伍。  

閉幕式後,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志軍會見了新一屆文聯委員會委員和作協理事會理事並講話。他說,文聯、作協是我們黨聯繫廣大文學藝術家的橋樑和紐帶,希望大家認真學習貫徹李源潮同志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他要求文聯、作協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文藝工作,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率先發展為目標,力爭使江蘇的文學藝術走在全國前列;堅持以提高領導先進文化建設的能力為重點,切實加強文聯、作協的班子建設,把文聯、作協的班子建設成為高舉旗幟、創優爭先、團結協作、能帶隊伍的領導班子;堅持以改革創新為著力點,努力提高文聯、作協的服務水平。  

18日晚上,由省委宣傳部、省文聯、省作協共同主辦的省文聯第七次、省作協第六次代表大會聯歡晚會在國展中心舉行。李源潮、梁保華、許仲林、任彥申、孫志軍、張桃林等省領導與我省1000多位文學藝術界人士歡聚一堂,氣氛熱烈而和諧。激烈的《新十番鑼鼓》為晚會一開始就營造了熱烈的氣氛,由我省青年歌手表演的歌曲組唱《拔根蘆柴花》、《板橋道情》、《青藏高原》、《走江蘇、愛江蘇》,以多樣的曲風掀起了晚會的第一個高潮,江蘇戲曲界的中青年藝術家用不同門類的曲種奉獻了精彩的戲歌聯唱《今日痛飲慶功酒》,表達了回響省委號召的決心。著名表演藝術家倪同芳率三代弟子同堂獻藝、影視名星陶澤如高歌一曲《我的太陽》、楊魯平和陳峰寧合說的相聲、朱昌耀及弟子的二胡齊奏《賽馬》、著名舞蹈家黃素嘉陳惠芬的舞蹈……都獲得了滿堂喝彩,而由楊德祥創作,范小青、黃蓓佳、趙愷、蘇童等十三位作家朗誦的詩歌《走進春天》歌頌了江蘇大地的壯美和秀麗,表達了作家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信念。在大家的熱情邀請和會場熱烈氣氛的感染下,省領導也走上台去,省委副書記任彥申,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志軍的歌聲博得了台下陣陣熱烈的掌聲。李源潮書記在晚會現場,滿含深情地即興賦詩一首,感動了全場的文學藝術家,也掀起了晚會的最高潮。最後,在《歌唱祖國》的歌聲中,聯歡晚會精彩謝幕。清越激昂的鑼鼓敲出了江蘇文藝發展的強音,高亢嘹亮的歌聲唱出了江蘇文藝界團結和諧的心聲。

這次會議的成功舉行,首先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正確領導和中國作協大力支持的結果。作代會籌備階段,省委李源潮書記、任彥申副書記,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國生、宣傳部長孫志軍曾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作代會前夕,省委常委會專門聽取籌備工作情況的匯報,省委領導充分肯定了省作協七年來的工作,並對江蘇文學的繁榮發展寄予厚望,給予大力支持。大會開幕前,省委副書記任彥申,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志軍分別在黨員代表會、團長會上作動員講話。大會召開期間在寧的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的主要負責人和分管領導,出席了大會開幕式、閉幕式及聯歡晚會,省委李源潮書記、任彥申副書記還分別在開幕式和閉幕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中國作協黨組書記金炳華出席開幕式並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辭,給廣大作家以極大的鼓舞。第二,會議的成功舉行,是團結奮鬥、精心籌備的結果。大會的籌備工作自2004年9月在前期初步籌備基礎上全面緊張的展開。籌備期間,省作協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工作報告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修改了10多稿,先後採取多種形式,廣泛聽取意見。新一屆理事會理事的推選和領導班子的考察,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做了大量工作,是按照民主程式,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產生的。一批德才兼備的中青年作家和文學工作者進入了新一屆理事會,為我省文學事業的繁榮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第三,會議的成功舉行,是全體代表以高度的責任感,凝心聚力、共謀文學繁榮發展的結果。會議期間,代表們認真而熱烈地討論了李源潮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六次作代會的工作報告以及章程修改草案,緊緊圍繞走在發展先進文化的前列、攀登江蘇文學藝術新高峰的主題,發表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大家團結一致,圓滿完成了大會的各項任務。第四,會議的成功舉行,也是會務組織者和全體工作人員,堅持以人為本的辦會思路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努力提高服務水平的充分體現。整個會務工作在省委辦公廳和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的具體領導協調下,作協黨組與全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突出以人為本,精益求精,周到熱情。會議組織服務工作做得有條不紊、秩序井然,充分體現了“嚴、深、細、實”的要求。通過組織參觀南京並首次乘坐捷運等創造團結鼓勁的良好氛圍,同時,通過細緻的人文關懷和最佳化的環境,為會議的圓滿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作家藝術家,全面小康和現代化的宏偉大業需要造就一支緊跟時代步伐、熱愛祖國和人民、藝術精湛的文藝隊伍。廣大作家藝術家將借這次會議的東風,攜手奮進,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努力為時代、為人民奉獻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為建設文化大省和江蘇“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為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省級作家協會

我國一直不乏優秀的文學作品,很多作品更是聞名海外。本任務就來盤點為我們培養輸送了大量作家的各省級作家協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