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作家協會

山東省作家協會的前身是山東省文學工作者協會,成立於1951年4月22日。是黨領導的全省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組成的專業性人民團體。

基本信息

簡介

山東省作家協會的前身是山東省文學工作者協會,成立於1951年4月22日。

山東省作家協會是黨領導的全省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組成的專業性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在省委的領導和中國作協的指導下,依據《山東作家協會章程》開展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務是:貫徹執行黨的文藝工作方針,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的決議、決定;領導、管理所屬學術委員會和直屬單位,指導各市、四大企業作家協會及有關文學組織開展工作;聯繫省作協會員並給予業務指導和幫助。

引導、教育、鼓勵全省作家、文學工作者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深入生活,努力學習,勇於創新,在實踐中提高文學創作的思想水平和藝術水平,創作健康向上特別是謳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優秀文學作品,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組織開展文學評論和調查研究工作;培養、扶植文學創作、理論研究新生力量;宣傳、表彰優秀文學創作成果。反映作家、文學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依法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開展同國內外作家、文學組織的聯誼,參加國際文學活動,推進中外文學交流。完成省委、省政府及中國作協交辦的其他任務。

省作協現有會員2376人,其中中國作協會員301人。

山東省作家協會1988年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以前,是正處級編制,隸屬省文聯。第三次代表大會以後單列建制為正廳級單位,經省編委批准,設立辦公室和創聯部兩個機關職能辦事機構,並將省文聯的7個事業單位劃歸省作協隸屬。這7個單位是:文學研究所、文學講習所、文學創作室、山東文學社、黃河詩報社、當代企業家雜誌社和《作家信息報》。

自1988年第三次代表大會以來,省作協機關辦事機構和作屬事業單位發生了一些變化。1989年7月,作協機關增設政治處。1996年3月,政治處改名為人事處,機關黨委列入建制。1989年3月,創辦《時代文學》雙月刊,成立時代文學雜誌社。1990年,《當代企業家》停辦,當代企業家雜誌社編制撤銷。1988年10月《作家信息報》該名為《作家報》正式公開發行。1993年1月,由文學研究所主辦的《文學評論家》更名為《文學世界》,2001年4月更名為《新世紀文學評刊》該刊於2002年1月正式出版發行。1998年12月31日,《作家報》停辦,刊號和報社人員劃歸大眾日報社。1999年12月31日,《黃河詩報》停辦,刊號和期刊人員劃歸省地稅局。

機構設定

辦公室
作協辦公室成立於1988年6月,主要任務是協調作協機關、所屬學術委員會及作協直屬單位的日常工作;負責機關文印、文秘、信訪、檔案、財務等工作;承擔機關及直屬單位的行政事務、後勤服務和安全工作。負責重要會議的組織和文稿的起草。
創聯部

作協創聯部成立於1988年6月,主要任務是負責作協文學工作的組織、宣傳和聯絡工作,指導、推動基層文學創作組織的建立、健全和發展。負責發展會員工作;聯繫會員並給予業務指導;負責國內外作家、文學組織的聯絡、交流工作,接待國內外作家、文學團體;擬定文學創作中長期工作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組織文學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負責編輯《山東作家》;管理“山東作家網站”;反映作家、文學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依法開展維護會員合法權益工作。
人事部
作協人事部成立於1989年7月,原稱為政治處,1996年3月更名為人事處,2002年10月更名為人事部。主要任務是負責機關及作協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職稱評審和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承擔機關黨委的日常工作和紀檢監察、群團等工作;協同有關部門加強機關制度建設。作協機關黨委成立於1988年6月,1996年設立正式編制,主要任務是負責作協黨組織的日常工作,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執行上級黨組織的決定;組織黨員開展理論和政治學習;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實行管理。
文學創作室
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於1985年11月建立,1988年以前曾隸屬省文聯。

自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歷次全國、全省的重大文學評獎活動,幾乎均有創作室作家的作品獲獎。僅作家在本室任職期間所創作、出版並獲重大獎項的作品先後主要有:張岐的散文詩《俺家門前的海》(獲全國少年兒童文學作品獎),張煒的長篇小說《九月寓言》(獲上海市人民政府獎),劉玉堂的中篇小說《最後一個生產隊》(獲上海市人民政府獎),李延國與人合著的長篇報告文學《鋼鐵鑄造的歲月》(獲省精品工程獎),孔祥雨的詩歌《黃河明珠》(獲全省新時期工業題材作品獎),有令峻的散文《第三個搖籃》(獲全省新時期工業題材作品獎),李貫通的中篇小說《天缺一角》(獲全國魯迅文學獎),張海迪的散文集《生命的追問》(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鍾海誠的長篇小說《新西遊記》(獲省精品工程獎、人民文學出版社優秀作品獎),左建明的長篇小說《歡樂時光》(獲省精品工程獎),畢四海的長篇小說《東方商人》(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電視劇《東方商人》(獲“金鷹”獎和“飛天”獎)。2000年4月,老作家董均倫榮獲中國文聯頒發的首屆“山花獎”(終身榮譽獎),張海迪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文學研究所
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研究所創辦於1960年,1962年撤銷,1978年恢復,隸屬山東省文聯,1988年後改屬山東省作家協會。該所以中國現當代文學為主要研究方向,其主要任務是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促進文學創作和文學評論的繁榮發展,研究、評論和宣傳我省作家的作品,針對創作實際發現並回答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扶持作家尤其是文學新人的成長,組織專業和業餘文學評論工作者開展各項業務活動。

1978年以來,先後出版各種學術專著:《聊齋志異藝術論》、《山東解放區文學概觀》、《片羽集》、《任孚先文藝評論集》、《現代詩百首賞析》、《中外文學評論家辭典》《白話插圖山海經》、《中國現代報告文學史稿》、《山東新時期小說論稿》《麗瑩文學評論集》、《浪漫的沉思》、《任孚先序跋集》等10餘部。主持和參與了《齊魯文化大辭典》、《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中外文學評論家辭典》的編寫。每年還有幾十篇文學評論文章發表。獲省級以上學術獎勵10餘項。

1985年5月,創辦《文學評論家》雙月刊,主編任孚先。該刊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關注當代重大文學爭論,探討新的理論問題,研究當代作家作品、提供文學研究的新鮮信息,所設欄目豐富多采。1993年該刊更名為《文學世界》。《文學世界》以繁榮創作、活躍評論、提高讀者的文學素養和審美層次為辦刊宗旨;在注重學術性、探索性的同時,強調知識性和可讀性,深受文學青年的喜愛。2001年該刊更名為《新世紀文學選刊》。該刊於2002年1月正式出版發行。

文學講習所
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創辦於1987年,原隸屬於山東省文聯,1988年後改屬山東省作家協會。該所以培養青年文學創作人才、提高作家創造水平為宗旨,舉辦各種不同層次、類型的作家班,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學活動,為繁榮我省文學創作事業,壯大我省文學創作人才的後備力量做貢獻。

1988年以來,共舉辦省級作家班15屆,舉辦地市級或省直行業作家講習班10餘屆(次),縣(市)級文學講習班6次,自2006年起舉辦作家高研班,另外,1988年招生舉辦了“山東大學作家班”;1995年和濟南市職工科技大學聯合舉辦了作家班(大專)。

據不完全統計,經文學講習所培訓的學員,數百人在省級以上文學期刊發表文學作品,成為省作家協會會員,十餘人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有的成為全國著名作家,有的成為我省文學創作隊伍的骨幹。

山東文學
主要任務是編輯出版《山東文學》。該刊創辦於1950年,是山東省乃至全國解放後創辦最早的省級文學期刊之一。創刊時名為《山東文藝》,後先後更名為《前哨》和《山東文學》,再後是《山東文藝》和《山東文學》刊名互易,但以《山東文學》時間最長,影響最深。文革時停刊,1972年5月恢復出版。

半個多世紀以來,在黨的文藝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山東文學》刊發了大量富有思想性、藝術性的小說、散文、詩歌、評論、報告文學等各類文學作品,我省老一輩知名作家都曾在《山東文學》上發表過力作。文學進入新時期以來,《山東文學》更是以其風格犀利潑辣的作品,成為眾所矚目的重要文學園地。從中國作協舉辦全國優秀文學作品評獎起,每屆均有《山東文學》發表的作品獲獎。其中包括王潤滋的《賣蟹》、魯南的《拜年》、張煒的《聲音》、牟崇光桑恆昌的《愛的暖流》、李貫通的《洞天》等。趙德發的《通腿兒》獲《小說月報》百花獎。有些作品在國外引起反響,吳開晉的詩歌《土地的記憶》榮獲以色列“米瑞姆·林德勃哥詩歌和平獎”。五十多年來,《山東文學》已累計發表各類作品達萬件,榮獲全國獎近二十篇次,榮獲省級獎近二百篇次。有大量作品被《人民文學》、《中國文學》、《新華文摘》、《小說選刊》《文藝報》、《詩刊》、《小說月報》、《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篇小說選刊》、《散文選刊》、《作家文摘》等重要報刊轉載、選載或連載,轉載作品數量在全國文學期刊中名列前茅。一大批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話劇、戲曲、廣播劇、小品等,以多種形式在人民民眾中傳播。《山東文學》曾多次被評為山東省和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為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立足山東、面向全國,是《山東文學》一貫的宗旨;推新人,出佳作,是《山東文學》不變的追求。建國後眾多知名的山東作家,大多是從《山東文學》起步。20世紀80年代,山東省文學創作隊伍以強大的勢頭崛起於全國文壇,被稱作“魯軍”,《山東文學》有不可磨滅之功。

《山東文學》始終得到了各級領導、文學界的關懷和愛護。郭沫若、茅盾曾為創刊號題詞。在出刊四百期及慶祝創刊50周年時,時任省委書記姜春雲、時任省政協主席韓喜凱、時任中國作協黨組書記翟泰豐、時任省委副書記吳愛英、時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光林等領導同志分別題詞和寫信祝賀,對《山東文學》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山東文學》還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中國得利斯集團以繁榮文學事業的熱情,從1992年10月起每年在經濟上給予支援,對刊物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該集團總裁鄭和平從1992年10月起被省作協聘任為《山東文學》名譽社長。

《山東文學》牢牢紮根齊魯沃土,已形成了自己的個性風格:踏實而不浮泛,創新而不玩玄虛,講究作品有血有肉有真情實感有獨特見地。目前,《山東文學》仍一如既往地以發展壯大文學隊伍為己任,以多出精品佳作為天職,曾開設過旨在“出大作、推新人”的“齊魯小說精品大展”、“魯軍新作”、“山東新作家”、“山東新詩人”、“文朋詩友”欄目,舉辦過多種內容和多種層次的評獎活動,舉辦過各種門類的筆會和創作班、研討會,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時代文學
時代文學雜誌社的主要任務是編輯出版大型文學雙月刊《時代文學》。該刊於1989年3月創辦,由時代文學雜誌社編輯出版,系山東省唯一一家大型文學雙月刊。主要以發表中篇小說為主,兼及紀實文學、短篇小說、詩歌、散文等。每期200頁碼,單月1日出版。1997年第5期始改為國際標準版本大16K本,並對欄目做了較大調整更新。目前常設欄目有“時代廣場”、“中篇擷英”、短篇薈萃”、“時代詩壇”、“作家俱樂部”、“小小說世界”、“理論探討”等欄目。

創刊十餘年來,《時代文學》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本著弘揚主鏇律兼顧多元化的原則,發表了一大批優秀作品,團結了一大批著名作家,培養扶持了一大批省內外文學新人。據不完全統計,創刊十餘年來,共有近300部(篇)紀實文學、中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散文等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作品與爭鳴》、《新華文摘》等權威選刊轉載,不少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話劇等,產生了較廣泛的社會影響。所發表的長篇紀實文學《東方大審判》、短篇小說《吹牛》分別榮獲了1998年和2001年中國作協魯迅文學獎。

《時代文學》1997年被山東省新聞出版局授予“山東省優秀期刊”稱號;中共《時代文學》雜誌社黨支部1997、1999年被中共山東省委機關黨委授予“先進黨支部”稱號。

省級作家協會

我國一直不乏優秀的文學作品,很多作品更是聞名海外。本任務就來盤點為我們培養輸送了大量作家的各省級作家協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